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共12例,其中1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达25cm×13cm,皮瓣完全成活。病例患者男,78岁,因车祸致左足背皮肤缺损1个多小时入院。入院检查:左足背内踝至第1、2跖趾关节趾蹼处有15cm×9cm皮肤缺损,第1跖骨、足舟骨及趾长伸肌腱外露,足背创面污染重,见泥沙、稻谷,周围皮肤软组织挫伤毁损重,入院后予以清创、预防感染及创面氯霉素盐水纱布换药等治疗半个月后肉芽创面红润,但仍有第1跖骨、足舟骨及趾长伸肌腱外露,其创面有16.0cm×9.5cm。治疗硬膜外麻醉,清创后足背创面有16.5cm×11.0cm,于小…  相似文献   

2.
七趾畸形1例     
患者,女,1岁,家族中无多指(趾)畸形病人。1991年4月来院就诊。检查:一般情况好,智力及发育与同龄儿无差别,右足明显宽于左侧,拇趾略外翻,拇趾内侧多出两趾,大小相当于无名指及小趾。多趾感觉正常,有趾间关节及跖趾关节,可以自立活动,右足X线片显示,右足多出两趾,趾骨均为两节,各有跖趾关节,七根跖骨,其中一跖骨仅有豌豆大小,无楔跖关节。诊断,右足七跖七趾畸形。治疗,手术切除多余跖骨及多余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足母)趾胫侧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母)趾远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对6例应用(足母)趾胫侧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母)趾远端缺损.在第1跖骨胫背侧设计皮瓣,自甲根部胫侧缘至第1跖骨胫侧缘的连线为轴心线,轴点位于趾间关节近侧0.5cm以近的轴心线上,切取的皮瓣内含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足母)趾背胫侧支及第1跖背动脉在趾跖关节分出的(足母)趾背胫侧支,转移后与创面腓侧(足母)趾趾底固有神经接合.结果 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1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耐磨,感觉恢复好,皮瓣无臃肿,外观好,趾跖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该皮瓣具有不损伤主要动脉、神经,操作简单,质地良好,外观佳,血供可靠等优点,重建趾腹感觉恢复满意,是修复趾端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性,32岁.因右足背绞扎伤1.5 h入院.检查:右足背侧从外踝前侧至跖趾关节平面有9 cm×14 cm软组织缺损,3~5跖骨基部、中间与外侧楔骨外露伴骨折,2~4伸趾长、短肌腱缺损10 c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躅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位置的变化,及其与跖趾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0只足(外翻足39只、正常足41只)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正常足籽骨位置,对足母外翻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的距离、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第1跖趾关节功能的评分别行t检验.[结果]正常足、(足母)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干的距离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母)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变化、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和跖趾关节评分关系密切,手术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籽骨相对于第2跖骨位置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对前足功能影响,以及对推进期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15例患者共18足,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2年以上,根据AOFAS评分系统,对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足底压力测试.测量前足底推进期的(足母)趾下、第1~5跖骨下共6处的峰值压强、峰值压力、压强-时间积、压力-时间积四个参数.[结果]融合术后AOFAS第1跖趾关节评分满意,术后组的(足母)趾下四项参数均明显小于正常人组.与时间相关的参数在(足母)趾下,以及第2、4、5跖骨头下小于正常人组,并具有明显差异.第1跖骨头下的峰值压强与峰值压力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患者在推进期,前足跖骨头的足底压力分布与正常人基本相同.术后前足功能改善.术后(足母)趾下压力减少,但是对前足压力分布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拇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位置的变化,及其与跖趾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0只足(外翻足39只、正常足41只)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正常足籽骨位置,对拇外翻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的距离、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第1跖趾关节功能的评分别行t检验。[结果]正常足、拇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干的距离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拇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变化、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和跖趾关节评分关系密切,手术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籽骨相对于第2跖骨位置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4诊治的16例(24足)类风湿性前足畸形,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矫正足拇外翻畸形,采用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中第2~5趾畸形。结果 15例(23足)获得随访,1例(1足)失访,随访时间平均13(6~20)个月。术后患足畸形获得不同程度改善,足部疼痛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跖侧胼胝体消失。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足拇外翻角、跖骨间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第2天换药时发现第3趾发黑,予以截趾。1足第1跖趾关节不愈合,翻修手术中予以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后18周愈合;其余20足第1跖趾关节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13(10~15)周。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手术操作简单,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但该术式是一种挽救性手术而不是解剖重建,难以恢复足部全部功能。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2岁,因车祸致右足前内侧毁损伤伴软组织缺损4 d入院.检查:右足前内侧毁损,(足母)趾从跖趾关节以远缺失.软组织缺损范围:近侧起于内外踝连线下2.5 cm,远侧止于足底跖跗关节平面,外侧起于第一趾蹼,向内止于第一跖骨中部.  相似文献   

10.
小趾囊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47岁。因“右小趾跟部外缘肿痛 10个月余”收住。入院检查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右足第 5跖骨头外缘突出 ,皮肤角质增生形成胼胝 ,压痛明显 ;小趾内收 ,活动受限。X线片示 :右第 5跖趾关节半脱位 ,跖骨干远 1/3向外成角 ,第 5跖骨干纵轴与小趾近节趾骨纵轴的夹角约 40° ,第 4、5跖骨干纵轴的夹角约 30° ;前足张开 ,趾外翻畸形 (见图 1)。入院诊断 :小趾囊炎。常规术前准备后 ,在硬膜外麻下行右足第 5跖骨头外侧髁部分切除、跖骨内移截骨术 ,石膏托保护 6周。术后 7个月随访 ,局部疼痛消失 ,前足外形改观 ,X线复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老年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矫正18例老年拇外翻患者(20足),并对第2~5趾畸形行跖趾关节成形术,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拇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应用AOFAS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末次随访时,矫形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显示HVA和IMA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 0. 001);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足,良17足,可2足,治疗优良率为18/20。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可有效矫正老年拇外翻前足畸形,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前足疼痛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外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外露.方法以足底穿支处为皮瓣中心,第一跖背动脉为蒂,趾蹼处为旋转轴来修复第一跖骨头外露.结果 36例皮瓣都成活,随访3~6个月,行走功能正常.结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第一跖骨头外露均可采用此种皮瓣来修复,来恢复患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因创伤导致的足远端组织缺损临床上并不罕见 ,由于足部皮肤在解剖及功能上的特殊结构 ,缺损后需用类似组织修复 ,保持良好的功能 ,使该损伤治疗十分棘手。我们于 1 999年 8月以来利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缺损 4例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2 9岁。因右足口止母趾摩托车撞伤 1小时急诊入院。诊断 :右足口止母跖趾关节离断。即行“断趾再植术”,5天后再植口止母趾坏死 ,遂将口止母趾解脱 ,皮肤缺损 6.0 cm× 4.5 cm,行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位术。术中经足内侧缘皮下隧道将岛状皮瓣移位至第一跖骨头远侧端…  相似文献   

14.
背景:僵硬是第1跖趾关节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背伸活动受限。僵硬的治疗常采用关节唇切除术与趾骨截骨术,但是对于第一跖骨是否存在抬高,跖骨截骨下沉和短缩是否可有效治疗僵硬,现有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目的:分析僵硬患者是否存在第1跖骨抬高和过长,评价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治疗僵硬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治疗僵硬13例15足。记录术前侧位第1、2跖骨间夹角(IMA)、术后骨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患者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趾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第1跖趾关节间隙、第1跖骨突出度(MPD)。结果:术前X线片示4足存在跖骨抬高(侧位IMA为4.8°~8.7°),8足存在第1跖骨过长(MPD为2.2~6.9 mm)。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6个月,平均(16.7±4.7)个月。术后4周均达到骨愈合。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9.7°±10.4°(4°~40°)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平均57.9°±12.2°(36°~72°)。至末次随访时,AOFAS趾功能评分、VAS评分,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的第1跖趾关节间隙、MPD,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1);随访期间,患者均无需进一步手术治疗,无转移性跖骨痛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僵硬患者存在第1跖骨过长与上抬,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可有效治疗僵硬,明显改善跖趾关节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跖骨头骨软骨病1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跖骨头骨软骨病又名Freiberg氏病,临床上比较少见。本文结合我院所见12例病人,分析其诊断与治疗方法。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为女性,年龄9~17岁,平均12.6岁。从事长时间站立工作的6例。病变发生部位:在第二跖骨头的,右足9例,左足2例;右足第三跖骨头的1例。症状与体征:均有前足相应跖骨头部位的疼痛,病变处的跖趾关节背处可触及粗大、高低不平的跖骨头,有压痛,纵向按压或叩击相应的趾端,跖趾关节处有疼痛,跖趾关节呈过伸位的8例,足弓较低且横弓松弛的10例。X线检查;显示早期病变的2例,中期病变…  相似文献   

16.
2009年5月我院为1例右足第三趾跖侧皮肤坏死施行第二趾邻趾皮瓣修复,术后皮瓣成活,创面得以修复,挽救了第三趾,患者满意.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5岁,建筑工人,因右足第三趾跖侧皮肤坏死、出血急诊入院.入院时检查:一般情况好,急性面容,右足第三趾畸形,中节跖侧皮肤挫伤,骨折端及肌腱外露,末梢血运差,自主活动受限.X线片示第三趾中、末节骨折.入院诊断:右足第三趾开放骨折,右足第三趾中节跖侧皮肤挫伤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前足畸形重建术第5跖骨头切除成形与不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76足)女性RA致前足中重度畸形患者,依据第5跖趾关节退变情况,行RA前足重建第5跖骨头保留或切除术,分为第5跖骨头保留组(保留组)和第5跖骨头切除组(切除组)。保留组24例,年龄47~81(60.37±8.60)岁;病程13~22(19.00±3.06)年;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28(23.53±2.47) kg·m-2;中度拇外翻畸形6例(6足),重度拇外翻畸形18例(30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4跖趾关节成形及第5跖趾关节清理术治疗。切除组26例,年龄30~80(58.53±13.70)岁;病程8~25(17.94±3.92)年;BMI为20~28(24.60±2.03) kg·m-2;中度拇外翻畸形4例(4足),重度拇外翻畸形22例(36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2-5跖趾关节跖骨头切除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第1跖列稳定联合第2-5跖骨头切除术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前足畸形的手术方式并对中短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晚期RA前足畸形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88例;单足65例,双足32例;年龄36~67岁,平均54岁;病程6~32年,平均17年。所有病例存在严重的拇外翻同时合并第1跖跗关节不稳,第2-5跖趾关节脱位及僵硬。采用第1跖列稳定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对其进行治疗。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并采用JSSF(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Foot)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7例患者中失访5例(7足),平均随访37个月(6~52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术前JSSF评分(33.2±8.2)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67.3±3.1)分(P<0.01);HVA由术前(50.0±11.8)°纠正至术后(21.2±3.2)°(P<0.01);IMA由术前(15.5±3.6)°纠正至术后(9.7±6.6)°(P<0.01)。发生跖趾关节骨不连4足;术后8~11月摄片发现第1楔骨内高密度改变3足;出现拇内侧切口延迟愈合9足;跖趾关节内固定感染2足;跖跗关节内固定感染1足;第2-5跖趾关节术后16足畸形复发。结论:晚期RA患者的前足病变涉及范围广,畸形严重。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Lapidus术式重建第1跖列的外形及稳定性,跖骨头切除术纠正第2-5跖趾关节畸形的方式重建前足疗效可靠。该术式适用于重度拇外翻合并IMA增大及第1跖跗关节不稳,同时存在第2-5跖趾关节僵硬性半脱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外露。方法:以足底丢处为皮瓣中心,第一跖背动脉为蒂,趾蹼处为旋转轴来修复第一跖骨头外露。结果:36例皮瓣都成活,随访3-6个月,行走功能正常。结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第一跖骨头外露均可采用此种皮瓣来修复,来恢复患足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3岁。出生后双足均多一小趾,形状与第5趾相同,脚掌较宽,但活动正常。因穿市售鞋足不适履,羞于外露而于1994年4月来院就诊。双足两个并列的小趾,外观相同,均有两节趾骨及跖趾关节,可自主同步活动。X 线拍片示第5跖骨呈 V 字形,基底部增宽与跗骨形成正常的跗跖关节,两个小趾各在 V 形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