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国际上以建筑实物作为展品的展览迄今为止为数不多,代表事例有1927年的德国斯图加特住宅展和1990年的日本福冈NEXUS WORLD等。这两个展览均邀请了多位建筑师设计个性鲜明的住宅并将其开放给公众。本次将在南京举办的建筑艺术实践展,计划在风景优美的山地湖泊之间,结合地理环境展示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艺术信息的实际空间,邀请的建筑师达20人以上,因此可以说和以往相比,本项目无论从选址、规模、主题内容上  相似文献   

2.
预定于2005年10月1日在南京开幕的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现在已完成了方案提交工作,24位国内外建筑师的设计作品近日在南京城市休闲酒店展出。  相似文献   

3.
王颂 《建筑创作》2003,(9):30-31
基本情况名 称: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南京)展览地点:中国南京浦口区珍珠泉开幕时间:2005年10月1日建筑展策展人:矶崎新(日本)、刘家琨参展作品:国内外著名建筑师设计作品展览形式:建筑物实体(24幢)展览主题:重建平衡建设周期:2003年~2005年预算造价:4 000元(人民币)/m2主办单位: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 南京市浦口区政府承办单位:南京四方建设有限公司 南京四方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南京珍珠泉管理委员会协办单位:东南大学建筑系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研究院建设内容国际艺术会展中心(五星级标准),主要建…  相似文献   

4.
CIPEA——中国国际建筑实践展(China International Practice Exhioition of Architecture)立足于建筑、艺术和历史的多元视角,拟建一个以建筑艺术为主并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艺术会展中心。2003年,建筑实践展在南京正式启动,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浦口区政府、东南大学建筑系等部门联合主办,预计未来2-3年内,在南京珍珠泉风景区佛手湖畔一片约23.3ha的地块上,  相似文献   

5.
姚力 《世界建筑》2012,(12):88-91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CIPEA)坐落在南京浦口老山森林公园附近的佛手湖畔,项目邀请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24位建筑师参与设计,其内容包括4幢公共建筑和20幢小住宅。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每幢小住宅设置不少于5个附带卫生间的卧室,再加上起  相似文献   

6.
董烜 《时代建筑》2004,(2):70-79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中国建筑师小住宅设计方案,作者从环境、空间、材料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十个方案的构思特点。  相似文献   

7.
《世界建筑》2011,(4):36-43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CIPEA)坐落在南京浦口老山森林公园附近的佛手湖畔,项目邀请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24位建筑师参与设计,其内容包括4幢公共建筑和20幢小住宅。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每幢小住宅设置不少于5个附带卫生间的卧室,再加上起居和餐厅等公共空间,建筑面积控制在500m2以内,用于家庭度假和商务接待。  相似文献   

8.
2004年4月22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建造学术研讨会召开,会议云集了国内有影响的建筑师、艺术家、学者,包括多位参与了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的建筑师,笔者借此机会对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CIPEA)坐落在南京浦口佛手湖畔,主办方邀请了日本建筑师矶崎新(Arata Isozaki)和刘家琨担任策展人,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24位建筑师参与了设计工作,实践展的项目内容包括4幢公共建筑和20幢小住宅.4幢公共建筑分别是霍尔(Steven Holl)设计的建筑艺术博物馆、矶崎新设计的会议中心、刘家琨设计的接待中心和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1917-2007)设计的娱乐中心.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每幢小住宅设置不少于5个附带卫生间的卧室,再加上起居和餐厅等公共空间,建筑面积控制在500m2以内,用于家庭度假和商务接待.整个园区建成以后将按照度假村的商业模式对外经营,主要承接艺术类会展活动,同时也将对外开放,为业内外人士提供实地考察国内外著名建筑师设计作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设计》2015,(10):154-165
<正>设计合作/Collaborator: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施工图设计合作)/Architectural DesignPlanning Institute,Nanjing University建筑面积/Floor Area:500m~2设计时间/Design:2008.11建成时间/Completion:2011.04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CIPEA)坐落在南京浦口老山森林公园附近的佛手潮畔,项目邀请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24位建筑师参与设计,其内容包括四幢公共建筑和二十幢小住宅。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每幢小住宅设置不少于五个附带卫生间的卧室,再加上起居和餐厅等公共空间,建筑面积控制在500m~2以内,用于  相似文献   

11.
CIPEA--中国国际建筑实践展(China International Practice Exhibition of Architecture)立足于建筑、艺术和历史的多元视角,拟建一个以建筑艺术为主并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艺术会展中心.2003年,建筑实践展在南京正式启动,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浦口区政府、东南大学建筑系等部门联合主办.预计未来2~3年内,在南京珍珠泉风景区佛手湖畔一片约23.3ha的地块上,由24位中外建筑师倾力打造的会展中心将破茧而出.整个建筑组群包括20个别墅式建筑物,以及会议中心、展览中心(艺术博物馆)、文化交流中心(俱乐部)和客房中心4个主要公共建筑物.该建筑展览投资5亿元,实物建成并开展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建筑艺术群,从而完成中国建筑史上极具规模与艺术个性的建筑实体对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CIPEA)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由酝酿直至目前阶段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CIPEA的产生和几次相关会议、论坛,由此引出此次建筑展的背景、主题,建筑师选择.规划设计等大家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刘家琨 《室内设计》2013,28(5):111-118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建筑群南24个分项组成,分为20幢小住宅和4幢公共建筑。20幢小住宅承担居停功能,作为公共建筑之一的客房中心则定位为“后勤服务”。客房中心建筑在功能上较为复杂,且最具日常持续运行性,因此设计任务更多关注于经济性、合理性、日常性,而非自由度和表现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建筑群的24个分项中,接待与餐馆中心与其他分项相比较,功能复杂、类型平常,是最具日常持续运行性的项目,其任务更鑫地指向经济性、合理性、日常性,而不是自由度和表现性。在20幢小住宅承担了特色居停的功能后,客房中心其实只满足大量性一般居留,定位具有“后勤服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的问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时代建筑》要求策展人就南京建筑展写一篇短文。利用这个机会,我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就策展期间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作一次回答。 问题一:国际国内类似活动不少,为什么把这个项目称为“建筑展”呢? 作为一个“建筑展”,区别于其他集合建筑师的建设项目,在于它首先就是一个展览。它针对存在的问题,预设目标主题,有完整的策展机制,有足够学术影响力的策展人或策展委员会并且作为决策机构.有具有代表  相似文献   

16.
在上篇对于1927年魏森霍夫住宅博览会回顾与审视的基础上,此篇述及两次当代中国建筑展, 论述了展览内容、过程、机制等因素对于它所能具有的“厚度”的影响,以及就建筑展览的批判性内涵而言,作为一种特殊建筑类型的社会住宅的价值。最后并反思了建筑领域内展览行为的当代意义及建筑师在此类展览中通常采取的姿态。  相似文献   

17.
位于南京的“休闲娱乐中心”是为了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而建,整个方案是根据我们最初得到的条件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筑》2010,(5):82-95
<正>在古都南京北郊的老山山脉和珍珠泉之间,风光秀丽的佛手湖畔,24栋大大小小、风格迥异的建筑物散落在数百亩山林之中,像大地上自然生长出的特殊植物,与山水林木和谐共生、浑然一体。这里,就是享誉国际建筑界的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永久展区,又称南京佛手湖建筑师酒店。不过,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如何通过展览将其建筑理念传播给主流社会,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城市发展。20世纪90年代前后,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的两次建筑展,不仅成功地将先锋建筑师推向大师之列,更预测了近20年建筑范式的转变。之后的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和21世纪初的一系列艺术展,则重新定义了建筑、城市与艺术的跨界关系。作者通过阐述过去近10年来在中国的几次个人参展和策展经历,思考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建筑师策展对建筑学和城市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本次展览是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继2012年成功举办建筑人文系列展New Nordic后的又一大展览。这一系列展览介绍了建筑如何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特殊性的形成。展览以建筑和艺术为主要特色,同时也展出了相关纪录片和照片。展览的参与者包括加拿大Aziza Chaouni务所,迪拜X-Architects事务所和哥本哈根Henning Larsen事务所,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约旦建筑师Sahel Al Hiyari,摩洛哥视觉艺术家摩尼·凡帝米,沙特视觉艺术家Ahmed Mater,苏丹裔艺术历史学家Bahia Shehab以及来自图阿雷格部族的作家Ibrahim al-Ko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