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138例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心神肾肺肝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阻证热盛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扰神证肺热壅盛证肝脾不调湿热蕴结证的趋势。结论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的基本中医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素是脾、胃、心神、肾、肺、肝;证型分布为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阻证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危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患者,在现代医疗条件干预下所表现出来的中医证候,总结其中的特点,为临床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对2002年9月—2005年10月收治的22例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ODS患者的证候特点可归纳为邪热壅盛、内闭外脱。结论中医中药对危重病的治疗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12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浊>热盛>血瘀>阳亢>风热>气滞>气虚>阴虚>亡脱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神(脑)>肝>心>大肠>肾>脾的趋势.证型分布中实证呈现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痰热腑实证>痰热扰神证>肝阳上亢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气虚痰阻证>痰热炽盛,阴液耗伤证>肝阳暴亢,气阴两伤证的趋势;虚证呈阴竭阳脱证>脾肾气虚、肝肾不足证的趋势.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中医病性证素是痰浊、热盛、血瘀、阳亢、风热等;病位证素是神(脑)、肝、心、大肠等;证候分布是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气虚痰阻证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敷脐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敷脐,疗程7 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红细胞计数(RBC)、总蛋白(TP)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复方敷脐是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要素及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查阅有关老年性痴呆的古代中医文献与现代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文献研究,将老年性痴呆和常见的伴随症状、体征组成中医证候要素调查表。结果:调查显示临床症状出现率最高的是健忘、神情呆滞、头懵头晕,其次视物模糊、腰酸膝软、行为古怪等,出现频率低的临床症状有肢体浮肿、小腹坠痛、肌肤甲错、两颧潮红等。舌象是以舌淡红、薄白苔为主,舌体及舌质多正常。脉象共有20种,单一的脉象有8种,两种组合的脉象有10种,3种组合的脉象有2种,弦脉和细脉在单相脉中最常见,弦细脉和细涩脉在复合脉象中出现率较高,还有一种沉细弱脉3者组合的脉象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此次分析归纳老年性痴呆的证候要素及分布规律将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研究老年性痴呆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彬森 《河南中医》2013,33(6):888-889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有关眩晕的古代中医文献调研与现代治疗眩晕的文献研究,将眩晕和常见的伴随症状、体征组成中医证候要素调查表.结果:调查显示临床症状出现率最高的是头重,其次头痛、胸闷作恶、视力减退等,出现率低的临床症状有纳少神疲、口唇紫暗、唇甲淡白等.舌象是以舌淡暗、薄白苔为主,舌体及舌质多正常.脉象共有20种,单一脉象5种,两种组合有12种,三种组合为3种,细脉、弦脉、沉脉在复合脉象中出现率和此三者的组合脉象比例较高.结论:此次分析归纳“眩晕”的证候要素规律为中医研究“慢性脑缺血”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和演变的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9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太原市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脑出血患者494例,研究证候要素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 494例脑出血患者中,最为常见的证候要素为痰,其次为血瘀、风、火,气滞出现最少;两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多...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46-1647
目的:初步研究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候要素规律。方法:对20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收集,确定病性、病位类证素,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病性类证素:气虚、血瘀构成频率大于70%,以二病性证素和三病性证素组合形式最为集中;病位类证素:脾、肾、肝三脏构成频率>50%,脾脏涉及为最多。结论:气虚、血瘀是导致桥本甲状腺炎的主要病理因素,气虚、血瘀、痰湿三个环节单独或相互作用是病机关键,涉及的主要脏腑为脾、肾、肝三脏,其中脾脏最为重要。此结论为提高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诊疗准确率和规范化水平、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慢性胃炎的现代文献,探索辨证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设定检索策略,将符合标准的合格文献纳入,建立文献数据库,提取相关的证候要素,同时规范证名,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为脾气虚弱、肺脾气虚、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脾、肝和胃;病性以湿、热、痰、气虚、阴虚为主。结论 慢性胃炎的辨证诊断标准和相应的证候名称目前缺乏规范,成为学术交流和临床应用的瓶颈,“证候要素”的引入很有必要且为实现中医辨证的量化、客观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科脓毒症患者基本证侯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共纳入内科脓毒症患者73例,通过临床调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对脓毒痘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进行判定,同时进行APACHE Ⅱ评分.结果内科脓毒症患者以虚实夹杂证多见,占83.6%,单纯实证的占16.4%;基本虚证美证候要素依次为气虚证(83.6%)、阳虚证(35.6%)、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痫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和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收集、整理2009-2019年间有关痫病辨证分型的文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痫病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进行频次分析。结果:规范后提取痫病证名共29个,主要证型依次为风痰闭阻证(19.28%)、痰火扰神证(16.87%)、脾虚痰湿证(10.04%)、瘀阻脑络证(8.84%)等。提取证素20个,其中病性证素13个,病位证素7个。病性证素以痰(30.72%)、闭(12.78%)、动风(11.75%)、气虚(10.31%)和热(火)(9.90%)为主,病位证素中以肝(27.34%)、心神(脑)(20.97%)和脾(19.85%)为主。在证素组合中,以三证素组合最常见,累计频率为41.22%,其中两病性证素+单一病位证素组合最常见,频率为34.69%。两病性组合时,痰+热(火)、痰+气虚和气虚+血虚出现的频率较高,频率分别为30.43%、18.12%和13.77%。结论:痫病涉及病理因素复杂,主要为痰,常与热(火)、气虚、血瘀、动风和闭相互为病,病位在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对于老年脓毒症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对于不同证型的缓解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一般资料、四诊信息,填写病例调查表,根据证型不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记录中医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胃肠功能相关参数及实验室指标的缓解程度,进而评价针刺治疗的效果,以及各证型间效果的差异。结果:纳入的80例老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以热证、痰证、瘀证等实证为多见。接受针刺治疗后APACHE Ⅱ,以及WBC,hs-CRP等炎性反应因子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此外与治疗前比较,IFABP、肠鸣音次数、腹内压、中医症状积分等等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于不同证型的分层分析,显示热证与痰证,针刺治疗效果明显。结论:针刺治疗可以老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尤其是对于中医辨证属热证、痰证者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针刺或可作为该疾病的潜在治疗方式,值得进行大样本的深入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13.
曹汉彬  刘岳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490-1492
本文从对危重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防的认识、治疗及功能恢复三方面探讨中医药在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运用,认为危重病预防为先,既病防变;治疗过程中顾护胃气贯穿应始终;在疾病恢复期予以辨证施治,尽可能恢复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型及病位的分布现状.方法 检索1989年至2013年间与中医证型及病位相关的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文献.对涉及的中医证型及病位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数据库,规范名称后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39篇,涉及中医证型56种,出现总频次93次.其中出现频率≥2%的证型共20种,占比61.29%.进行名称规范后,中医证型减至38种.其中出现频率≥2%的证型共21种,占比81.72%.文献涉及中医病位10个,出现总频次43次.进行规范后,中医病位减至8个.病位主要在脾、胃、大肠、小肠、肝和肾,共占比88.37%.结论 本病主要病位在脾、胃、大肠、小肠、肝、肾,但现有中医证型过于繁多,术语应用不规范,尚无法反映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通过采集危重症患者初次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并对患者症状、舌脉、证型分布等采用频次描述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探索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学研究。结果在79例病例中,症状方面:纳差(58例)、便秘(41例)、腹胀(40例)、少尿(34例)、呕吐(29例)出现频次最多,频率分别为73.42%、52.90%、50.63%、43.38%、36.71%。舌象方面:舌红、腻苔、黄苔、舌淡红、薄苔、厚苔出现频次最高,频率分别为59.49%、48.10%、39.24%、34.18%、32.91%、29.11%。脉象方面以细脉、数脉、弦脉、滑脉出现频次最高,频率依次为46.84%、31.65%、27.85%、24.05%。证型方面:脾胃虚弱证24例,湿热壅滞证共20例,寒湿内盛证共15例,瘀滞胃肠证共15例,肠热腑实证共5例,各自所占比例为30.38%、25.32%、18.99%、18.99%、6.33%。结论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湿、热、瘀,主要证型以脾胃虚弱证、湿热壅滞证较为多见。初次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者入院时即表现出整体状况不佳,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程度则以轻中度为主。  相似文献   

16.
周江  吕海  鲁俊  王醒 《中国中医急症》2012,(10):1577+1616
本文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理机制邪盛脏衰出发,提出脏衰以肺脾衰为主,临床治疗法则应为祛邪固脏,肺脾同治为要,并对中医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灵活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重症胰腺炎等原发病发生24h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脱证”的范畴。目前,对MODS中医证型的诊断尚未完全一致。本研究前瞻性地收集了410例包含中医信息的MODS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了MODS中医证型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重症胰腺炎等原发病发生24 h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脱证"的范畴.目前,对MODS中医证型的诊断尚未完全一致.本研究前瞻性地收集了410例包含中医信息的MODS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了MODS中医证型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腑净化汤改善创伤所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人胃肠道功能的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给药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药组采用通腑净化汤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通过检测血二胺氧化酶(DAO)、血D-乳酸、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了解肠黏膜受损情况;通过测定腹内压(膀胱内压)及疗效评价采用我国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评分了解胃肠道的运动能力。结果:治疗10d后,给药组血DAO(3.93±0.40)较对照组(5.87±0.38)减少;给药组血D-乳酸(2.46±0.66)较对照组(5.96±0.32)减少;尿L/M给药组(0.0295±0.037)较对照组(0.0688±0.0453)减少;且以上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0天腹内压给药组(13.49±2.69)较对照组(16.30±2.37)降低;疗效评价给药组0分人数(29例)较对照组(17例)增多;亦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腑净化汤可提高创伤后胃肠道黏膜的屏障保护功能,减少肠黏膜的损伤,促进肠蠕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