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尽管专家们认为现有的观测网可以对预想在东海近海发生的8级大地震作出临震的短期预报,但就日本地震预报的现状而言,目前还不能预报7级内陆地震。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地圈地球科学技术研究部主任滨田和郎认为,地震预报是一门尚未确立的技术,“对于模糊的前兆,有必要改变一下看法”。以下是他对地震预报研究应有状态等的看法。困难的内陆7级地震预报预想中的东海地震是大约呈西北方向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的地震。震源  相似文献   

2.
日本地震预报推进总部最近确定了推进地震预报观测和研究的方针。一、基本方针1.在进行地震预报观测和研究时,要本着测地学审议会所建议的第四次地震预报计划的宗旨,遵循“有关防灾研究开发的基本计划”,在有关政府机构和国立大学密切合作下,统一实施。2.在加强观测地区(关东南部、东海地区)及其它必要地区,要集中进行对短期预报有效的观测和研究。另外,鉴于气象厅是负责地震防震加强地区大地震预报的机关,要继续  相似文献   

3.
各级公共当局和非政府组织机构的预报与警报的含义;法律后果;作为履行建设性反应的对策和阻碍的法令;制定公共政策;公众对承受危险的决心。1.专业组织机构对地震预报的重要性2.对地震预报的感性认识:新西兰的震例研究3.地震预报的法律含义4.政府对负担地震预报额外费用的责任5.群测群防在中国地震预防工作中的作用(略)6.对已作出的地震预报的反应:政治机构的调节作用7.预报的政治与行政方面的后果8.日本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9.地震预报——机构的作用:新西兰的观点10.地震预报后机构对危险消息的处理11.承受危险的决定因素:执行地震安全法规的情况研究  相似文献   

4.
全部预报和统计资料的综合;科学家、公共当局和公众之间的通讯布局;通讯途径;公众了解的社会决定因素。1.影响地震警报传播系统效能的诸因素2.从最近火山喷发中吸取的某些教训适应于由特殊地震预报引起的情况3.美国国内地震预报的评定与通讯的程序4.地震预报的社会问题5.对1976年日本东海地区地震预报的反应6.以跨国文化观点看待与地震预报的传播和可靠性有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所长高桥博)为推动关东、东海地区的地震预报研究,于1984年3月建成了关东、东海地区地壳活动观测网,并已开始发挥其威力。由于有了这一观测网,已能立体地掌握地震巢的情况,从而以高的精度确定地震震源,并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触发地震的基础——板块的动态。今后,该中心还将利用这一观测网,建立地震前兆现象的分析系统,并进行试验性的地震预报。关东、东海地区是菲律宾海、太平洋和亚  相似文献   

6.
自日本成立地震预报推进总部(总部长由科学技术厅长官担任)并开始为预报技术的实际应用开展研究以来,时间已是10年,日本的地震预报体系正逐步发展为可向全世界夸耀的一个项目。关东、东海地区的集中观测网已告完成,并已开始研制用计算机处理收集到的资  相似文献   

7.
茂木清夫教授是日本著名的地震学和岩石力学专家 ,曾先后担任日本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判定会委员、地震预报联络会关东部会长、东海地区地震预报判定会委员、地震预报联络会委员、日本学术会议地球物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委员、日本学术会议地球物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地震预报小委员会委员和日本地震学会会长。 1 989年 1 2月 2 8日 ,他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所长的位置退休后 ,仍一如既往致力于地震预报事业 ,目前担任着地震预报联络会会长、(财 )地震预报综合研究振兴会理事。茂木先生 1 92 9年 1 2月 2 8日生于日本山形县 ,1 950年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8.
日本地震预报推进总部汇总的日本1984年度有关的地震预报预算总额为五十六亿一千七百万日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大约减少了六亿日元(参看附表)。这是因为观测设施等的配备工作已告一段落之故。将在有关省厅付诸实施的主要内容如下:在科学技术厅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依靠布设在包括首都圈在内的关东、东海地区的观测设施的观测数据等进行地震预报研究,同时,着手进行神奈川县东部地基深度的调查工作。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地质调查所将对与地震预报有关的活断层以及地下气体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日报《科学新闻》1981年5月29日发表题为《东海地震预报》的文章,摘译如下:用科学技术厅的特调费进行研究科学技术厅研究调整局,最近对“东海地区地震预报的综合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该项研究是用1977—1978年度的特别研究调整费,在东海地区运用各种观测手段进行的。这项工作有利于分析大震前有无长期前兆现象及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报、地震工程和地震对策已成为各国地震工作的主体。地震预报的准确程度决定了这一主体的实际效益。地震预报对策又是主体的核心。当前,地震预报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向实用化方向发展,二是在实验场内观测研究或实验性的预报。前者,以日本预报可能发生东海地震为目标而制订的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它囊括了预报对策到防灾、抗灾和救灾对策;后者虽不向社会发布预报,但为了控制可能产生的经济困难,美国制订了地震灾害减轻法。近年来,一些国家(希腊、墨西哥、秘鲁等)受地震预报误传或谣传造成骚乱的教训,世界地震学界制订了地震预报的实施法规,对预报者进行自我约束。可以说,地震预报正日益趋向实用化。  相似文献   

11.
十月廿五日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佐巴克(M.D.Zoback)博士和威斯康星大学的海姆森(B.Haimson)教授等一行三人去到滇西地震预报试验场,他们分别作了题为《美国地震预报的现状和进展》及《水压破裂与地应力测量》的报告。 佐巴克说,在地震预报研究中,要把主要力量集中在那些地震危险性大的地方,比如美国在南加州,就集中了主要的科研人员,仪器设备,建立了密集的观测台网。根据  相似文献   

12.
动态     
《地震》1984,(1)
著名日本地震学者、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茂木清夫教授应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邀请,于1983年10月初来华进行了为时半月的讲学访问。茂木教授在岩石力学实验与地震活动性等领域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是地震预报研究的积极推进者。他现任日本地震预报联络会副会长和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判定会(前东海地区判定会)委员。  相似文献   

13.
1.日本地质调查所为在东海地区进行地震预报增设地下水观测井据日刊《测量》1979年3月号报道:作为东海地区骏河湾地震的地震预报体制的一环,1976年度,地质调查所在清水市立庵原中学院内设置了水位观测井和水质、水氡观测井。1977年,为在东海地区广泛布设地下水观测井,在静冈市立贱机南小学校和相良町设置了水位观测井,并在大东町公所停车场设置了水位、水氡观测井。另外,静冈县设置在新居町、袋井市、静冈市、蒲原町、富士宫市的5  相似文献   

14.
东海大学星野通平教授说:“指出东海大地震危险后六年来,一直不能证明太平洋板块在向日本列岛下俯冲,是因为东海大地震学说是错误的。”这一新论点引起大家关注,给偏重于东海大地震学说的日本地震预报体制带来不安。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地震预报的观测和研究工作,自1964年7月以来,一直是遵循测地学审议会提出的地震预报计划建议的宗旨进行的。以上述研究成果为背景,1978年6月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1979年8月,又根据这个法律,指定了以东海地区为中心的加强地震防灾对策的地区,国民对地震预报的关心和期待也进一步增强。鉴于这种情况,1981年度日本地震预报观测、研究规划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地震预报联络会1993年5月17日指出,作为日本东海地震预报重要指标的静冈县御前崎附近的地壳沉降已有减弱,认为“需要充分注意”。地壳沉降停止,已在御前崎附近的滨冈町水准点的测量中得到了证实。日本国土地理  相似文献   

17.
法国《研究》(La Recherche)杂志1976年3月出版的第65期258~261页刊载了韦伯(Christian Weber)的题为《中国预报地震的最新成就》的文章,介绍了我地震预报的一般概况,其中特别称赞了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事例。文章并附有“公元前780年以来中国6级以上的地震分布图”、“海城地震前兆的主要现象”和“中国最古老的地震仪——汉末时期发明的”三个插图(略),摘要如下(文内小标题是原有的):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震预报委员会(民防)(ICEF)最近出版了报告“可操作性地震预报:发展现状和使用手册”,该报告的言下之意是目前没有可靠的、技术过硬的方法来实现大地震的短期预测.现在看来,这种观点不正确.通过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监测地震震源区周围岩体的应力累积,可以确定性地应力预报地震.这种流体-岩石形变的新认识意味着ICEF报告中的建议已经不恰当.本评论对这一新认识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促进意大利可操行性地震预报发展的方向,在于安装一个或多个可控震源的三井孔应力监测点,通过使用剪切波分裂来监测应力累积和应力预报意大利所有破坏性(M≥5)地震.  相似文献   

19.
日本《测量》1979年6月号刊载了末広重二撰写的《对东海地震预报的观测态势》一文,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地震预报效能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震预报效能评价是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用均值预报保证率法和最大振幅法来判定有震综合预报的成败;在几项可接受的基本假设条件下,经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到若干重要定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震预报有效性的统计检验,借以判断地震预报方法或手段是否与地震流显著相关(即与盲目预报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合地震预报现状,推荐效率值Z系列和相关评分(广义Wallen评分)V系列作为定量表示地震预报有效程度的两种统计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