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糖肾安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糖肾安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 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N),糖尿病组(DM),糖肾安处理的糖尿病组(DM+T)和氨基胍处理的糖尿病组(DM+A)。糖尿病大鼠用糖肾安(6 g•kg-1)处理8周后,检查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损害程度。 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及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升高(P<0.01)。糖肾安处理未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0.05),但Scr、BUN水平和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下降(P<0.01)。给予糖肾安后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已升高的肾小球体积/体重比值。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系膜区PAS阳性染色物质沉积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呈节段性增厚,上皮细胞足突部分融合,糖肾安处理后这些形态改变明显改善。结论:糖肾安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GTGF)在糖尿病肾脏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12 w后分别检测血清中血糖、尿素及肌酐水平、尿蛋白排泄率、肾脏质量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VEGF)及结(CTGF)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DM组尿蛋白排泄率明显增加(P<0.01),血清中血糖、尿素、肌酐水平升高(P<0.05),肾脏质量指数增加(P<0.01),肾组织中VEGF及CT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可能与VEGF及CTGF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表达和肾脏病 变的影响。 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和苯那普利治疗组(DM+B)。 苯那普利处理12周后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RT-PCR检测肾皮质CTGF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 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实验终止时,DM组UAER(12.92±3.56)mg·24 h-1明显高于CON组(2.74±1.09)mg·24 h-1(P<0.01),DM+B组大鼠UAER(5.69±2.74)mg·24 h-1明显低于DM组(P<0.01)。与CON组相比,DM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苯那普利治疗使其水平明显降低(P<0.01)。DM大鼠肾皮质CTGF mRNA表达水平约为CON组的2.65倍(P<0.01),在DM+B组其表达水平减少23.68%(P<0.05)。DM大鼠肾小球FN和Col Ⅳ蛋白表达均较CON组明显上调(均为P<0.01),苯那普利治疗后其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苯那普利能降低DM大鼠肾脏CTGF基因表达,并能明显减轻肾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人肠癌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绀化检测人大肠癌组织中PARG、PARP的表达;以PARG抑制剂丹宁酸(Gallotannin,GLTN)为处理因索,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中PARG、PARP表达变化.结果 PARG和PARP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γ=0.300 01,P<0.05);流式细胞计数显示,用GLTN处理后,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中PARG、PARP的阳性细胞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中PARG和PARP的表达有相关性,PARG抑制剂可以抑制PARG及PARP表达,PARG叮能对PARP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DM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检测各组第12周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肾脏肥大指标的变化,应用RT-PCR检测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内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 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解毒通络保肾胶囊较DM对照组血糖显著降低(P<0.01),UAER明显减少(P<0.05),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下降,肾脏肥大指标改善(P<0.01).RT-PCR结果表明DM大鼠肾皮质CTGF mRNA表达升高,肾小球FN、Col Ⅳ沉积增多,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CTGF mRNA表达水平和Fn和Col Ⅳ蛋白表达均低于DM对照组(P<0.01).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DM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少肾组织中AngⅡ含量,下调CTGF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6.
糖神胶囊防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神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并探讨黄芪在糖神胶囊中的最佳剂量。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分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高剂量黄芪糖神胶囊治疗组(HDT组)、低剂量黄芪糖神胶囊治疗组(LDT组)。用药8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IM)、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UAlb)、红细胞中山梨醇含量(RBCS)、肾重/体重等。行大鼠肾脏PAS染色测定肾小球平均截面积(MGA)及体积(MGV);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① HDT、LDT组较DM组Scr下降、Ccr升高(P<0.05),UAlb、RBCS、FBG、FIM、肾重/体重、MGA、MGV均下降(P<0.05);② HDT、LDT组均可降低ICAM-1的表达。上述指标以HDT组改善最明显。结论糖神胶囊能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害。黄芪在糖神胶囊中的最佳剂量为120g/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肾复汤对糖尿痛(DM)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肾复汤治疗组及厄贝沙坦治疗组.各组大鼠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处理12周.常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重/体重、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MP-9、TIMP-1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结果 DM模型组大鼠肾组织MMP-9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调(P<0.01),经肾复汤治疗后肾组织MMP-9表达明显上调(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M模型组大鼠肾组织TIMP-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经肾复汤治疗后肾组织TIMP-1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糖、UAER、尿素氮、血肌酐、肾重/体重等肾复汤治疗组指标值较DM模型组有所下降(P<0.01).结论 MMP-9、TIMP-1的表达变化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减少相关,可能促进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肾复汤可能通过干预这种表达变化减缓糖尿痛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肾脏氧化应激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NAC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NAC低、中、高剂量(NACⅠ、NACⅡ、NACⅢ)用药组.12周后分别检测血糖、尿蛋白排泄率、肾脏质量指数、尿素及肌酐水平,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VEGF、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DM组和NAC各剂量组尿蛋白排泄率增加(P<0.01),血清中血糖、尿素、肌酐水平升高(P<0 05),肾脏质量指数增加(P<0.01),GSH-Px活性下降(P<0.01),肾组织中VEGF、MCP-1表达水平升高(P<0.05),肾脏病理改变明显.与DM组比较,NAG各剂量组尿蛋白排泄率减少(P<0.01),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尿素、肌酐水平降低(P<0.05),肾脏质量指数下降(P<0.01),GSH-Px活性上升(P<0.05),肾组织中VEGF、MCP-1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以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肾脏病理改变较轻.结论 NA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过氧化损伤,下调VEGF、MC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山药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肾MC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凌  谢少芳  张丽 《中国热带医学》2013,(12):1456-1459
目的探讨山药多糖(Chineseyampolysaccharides,CYP)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大鼠肾功能及肾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ptacticprotein-1,MC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后者以链脲佐菌素(sTZ)60mg·kg-’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按干预方法分为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氯沙坦(LsT组)和CYP低、中、高剂量(cYP_L、CYP-M、cYP-H)5组,给药后6周及8周末,采用放射性免疫法观察大鼠24h尿蛋白水平;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采用Real—timePCR法观察肾组织CMP-1 mRNA表达。结果与DN组比较,LST组及CYP中、高剂量组24h尿蛋白、血糖、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显著降低;同时下调大鼠肾组织CMP-1 mRNA的表达。结论CYP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并下调肾组织CMP-1 mRNA的表达,提示早期应用CYP有预防和减轻肾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组织中PARG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ARG)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10例对照切缘肠黏膜组织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VEGF及bFGF。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ARG抑制剂单宁酸(GLTN)处理前后人结肠癌Lovo细胞PARG、PARP、NF-κB、VEGF及bFGF表达。结果:PARP、VEGF和bFGF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7.67%(42/43)、79.07%(34/43) 和81.40%(35/43),均高于对照组(P<0.05)。PARP分别与VEGF (r=0.396 8,P<0.05)和bFGF (r=0.561 0,P<0.05)表达呈正相关关系。在Lovo细胞中, GLTN处理组PARG、PARP、NF-κB、VEGF和bFGF的表达均低于GLTN未处理组(P<0.01)。结论:PARG可影响大肠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可能与其调节PARP进而影响NF-κ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氯沙坦对STZ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和肾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 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C)、糖尿病对照组 (D)、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 (DL)。于实验第 6、12和 2 4周 ,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及尿蛋白排泄率 ,并对肾脏标本进行了光镜、电镜观察 ,同时测量各组大鼠的平均肾小球体积。结果 :于第 6周、12周、2 4周 ,糖尿病对照组大鼠的上述指标与C组相比 ,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DL组尿蛋白排泄率均低于同时期的D组 (P <0 .0 5 )。DL组肾小球体积显著低于D组(P <0 .0 5 )。电镜检查发现D组基底膜显著增厚 ,系膜和系膜细胞显著增生 ,DL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氯沙坦能够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进程 ,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esveratrol对糖尿病(DM)大鼠早期肾脏肥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3只,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M大鼠模型,6只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NC)?DM大鼠于第11周随机分为DM组7只和Resveratrol(DR)组6只,DR组给予Resveratrol 10 mg/(kg·d)灌胃,共4周?第14周收集3组大鼠24 h尿测尿微量白蛋白?处死大鼠,心脏取血测血肌酐?取肾组织,制石蜡切片做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肾皮质4E-BP1磷酸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S6磷酸化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与NC组相比,DR和DM组大鼠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明显升高,而体重明显降低(P均 < 0.01),而用Resveratrol干预后DR组大鼠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比DM组明显好转(P < 0.05)?肾脏HE染色结果显示,DM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中度增生,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明显扩大,肾小球体积增大?DR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及肾小球系膜区扩张较DM组明显减轻?肾皮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E-BP1磷酸化蛋白在DM组表达呈强阳性,在DR组表达呈弱阳性?DM和DR组大鼠血管组织中S6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P < 0.01),而DR组明显低于DM组(P < 0.01)?结论:DM大鼠早期存在肾脏肥大和mTOR信号通路下游的4E-BP1和S6磷酸化蛋白表达增高?Resveratrol可能通过抑制4E-BP1和S6的磷酸化来减轻DM大鼠早期肾脏肥大,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研究磷酸西格列汀(sitagliptin phosphate,SP)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脏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②方法用5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糖尿病sP治疗组(SP组),除NC组外,其余两组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 eptozotocin,STZ剂量6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后治疗组每日灌胃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mg/(kg·d),分别采集各组大鼠3、6、8周后的尿液、血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脏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取一侧肾组织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③结果与NC组比较,造膜后大鼠的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SP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组织VEGF的表达与DM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④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这类新型降糖药物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的表达以及罗格列酮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非干预组(DM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DR组),并以正常组(NC组)作对照。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血糖、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变化;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neph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①DM组大鼠尿蛋白、血BUN,Cr较NC组明显升高,肾组织nephrin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与DM组相比,DR组大鼠尿蛋白、血BUN,Cr降低,nephrin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②DM组血糖、血脂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上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表达,发挥不依赖糖脂代谢的直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DM)大鼠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一般状况,分析并探讨建立DM大鼠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以期提高造模率。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90)。实验组采用STZ 6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DM大鼠模型,注射STZ后根据是否达到成模标准,将实验组分为模型组和未成模组。监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FBG)、尿糖(UG)、尿蛋白(UP)、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以及肾脏肥大指数(KHI);死亡大鼠解剖并留取病变器官,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病变器官的病理改变。结果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式建立DM模型的成模率为58.89%,死亡率为43.33%;与未成模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尿量、FBG、肌酐、尿素氮、KHI以及大鼠的死亡率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增高,而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解剖及HE染色均证实有9只大鼠死于肺水肿,19只大鼠死于肾脓肿。另外,有11只大鼠死亡原因不明确。结论 65 mg/kg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可以诱导DM大鼠模型的建立,但是死亡率高,可能与感染、营养不良、淋巴循环受阻、STZ本身的毒性以及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王彦江  谢席胜  冯胜刚  龙琼先 《西部医学》2014,26(11):1433-1437
目的 探讨感染对糖尿病(DM)大鼠模型病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10只,实验组90只,实验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65mg/kg一次腹腔注射方式建立DM大鼠模型,注射STZ后选取达到成模标准的大鼠作为DM模型组.12周时留取各组大鼠的肾脏、肺及血液标本,处死前一天,分别监测各组大鼠的进食量、饮水量、尿量、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肾脏肥大指数(kidney hypertrophy index,KHI)、肾脏损伤分数.对收取的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根据肺脏及肾脏病理和尿常规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对剔除感染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M的成模率为58.89%,死亡率为43.33%.正常对照组大鼠无感染的发生,DM组大鼠感染的发生率为35.7%,其中感染大鼠的死亡率为8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的进食量、尿量、饮水量、FPG水平、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尿常规中的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KHI、系膜增生程度以及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评分均显著增加,体重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剔除感染前组相比,剔除感染后DM组大鼠的进食量较高,KHI、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尿常规中的红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系膜增生程度评分以及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评分均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剔除感染前组相比,剔除感染后DM组大鼠的FPG水平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较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可影响DM大鼠模型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的程度,为正确解读DM大鼠肾脏病变,在研究中需要剔除感染大鼠.  相似文献   

17.
Zuo Y  Gu Y  Ma J  Lin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39-243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加氧酶 2抑制剂莫比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 (6只 )、不用药组 (8只 )、消炎痛组 (6只 )和莫比可组 (9只 )。 16周后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尿液中前列腺素E2 (PGE2 )和血栓烷素B2 (TXB2 )的排泄量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沉淀的方法分别检测肾皮质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其Ⅱ型受体 (TβR2 )的基因表达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的蛋白水平 ,并观察PAS染色下肾脏的病变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大鼠PGE2 和TXB2 排泄增多 (分别为 16 4 1pg/ 2 4h± 2 88pg/ 2 4h ,5 5 0 7pg/ 2 4h± 135 9pg/ 2 4h)。TGF β1和TβR2 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分别为 0 185± 0 0 37,0 194± 0 0 5 4。AT1R的蛋白水平下降 2 1 3%。光镜显示肾小球系膜区增宽 ,PAS染色阳性的胶原沉积增多。消炎痛、莫比可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PGE2 的生成 (P <0 0 5 ) ,但TXB2 仅在莫比可组显著下降。莫比可组TGF β1和TβR2 基因表达明显下调 (39% ,4 7% ) ,AT1R的蛋白水平回升 (P <0 0 5 ) ,肾脏病变有所好转 ,而消炎痛无效。结论 莫比可对糖尿病肾脏病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 β1和AT1R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AA)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及足细胞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AA干预组(AA组),并以正常组(NC组)作对照。干预8周后测各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测肾脏p-JNK、JNK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血BUN、SCR、UAER、血糖均显著增加(均P<0.01);肾皮质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透射电镜示:DM组足突增宽,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脏p-JNK、JNK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nephr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DM组比较,AA组血BUN、SCR、UAER、MDA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足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肾脏p-JNK、JNK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