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比较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与诱导化疗+放疗在T3~4N0~1M0和T1~4N2~3M0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2-2005年间收治的92分期为Ⅲ、Ⅳa期的40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和诱导化疗+放疗组,其中对T3~4N0~1M0(197例)和T1~4N2~3M0(203例)期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方案,化疗采用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卡铂.结果 中位随访3.9年,随访率96.2%.T3~4N0~1M0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104例)和诱导化疗+放疗组(93例)的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5.9%(χ2=0.08,P=0.780)、77.0%和72.0%(χ2=0.44,P=0.510)、89.5%和92.3%(χ2=0.65,P=0.420)、84.9%和77.0%(χ2=1.59,P=0.210);T1~4 N2~3 M0期(97例和106例)的分别为67.4%和82.2%(χ2=3.48,P=0.060)、61.5%和68.0%(χ2=1.86,P=0.170)、86.2%和87.0%(χ2=0.57,P=0.450)、66.2%和75.6%(χ2=2.07,P=0.150).急性毒副反应只有白细胞减少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比诱导化疗+放疗严重,其余相似.结论 采用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方案未能较诱导化疗+放疗进一步提高T3~4N0~1M0、T1~4N2~3M0期鼻咽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N晚期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疗效及IMRT联合不同化疗模式对N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8年间收治的179例N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IMRT 33例,放化疗146例(同期放化疗71例、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66例,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9例)。
结果 随访率96.5%,随访时间满5年者133例。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69.0%。单纯IMRT和放化疗的5年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7%和73.7%(χ2=13.91,P=0.000)、49.2%和68.3%(χ2=4.97,P=0.026)、74.5%和92.4%(χ2=9.87,P=0.002)、37.5%和65.1%(χ2=11.65,P=0.001),放化疗中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的生存率相似,但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单纯IMRT的高(χ2=4.65,P=0.031)。
结论 N晚期鼻咽癌患者单纯IMRT后远处转移率仍较高,诱导化疗加IMRT联合同期化疗也许是较为合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TP方案诱导化疗后DDP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毒副反应。[方法]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27例T3~4N2~3M0鼻咽癌患者纳入试验。诱导化疗采用TP方案(docetaxel 70mg/m2,d1;DDP 80mg/m2,d2),每3周1次,共2个周期。同期化疗采用DDP80mg/m2,d1;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CT-Sim技术,常规分割。[结果]TP诱导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同期放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和口腔黏膜反应。TP诱导化疗后鼻咽部病灶缓解率66.7%,区域淋巴结缓解率78.8%。同期放化疗后鼻咽部病灶及区域淋巴结缓解率为100%,其中鼻咽部病灶完全缓解率96.3%;区域淋巴结完全缓解率91.3%。患者1年OS、PFS均为100%。[结论]TP方案诱导化疗后,DDP同期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患者能耐受,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配对分析以适形调强放疗为基础的不同治疗模式对非高发区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初治的行根治性放疗的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筛选出51对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各51例)进行配对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存率及急性不良反应。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4.1%、93.6%、96.7%、90.9%。单纯放疗组与同期放化疗组相比,5年总生存率(95.9%vs. 92.2%,P=0.894)、无局部复发生存率(94.1%vs. 93.3%,P=0.976)、无区域复发生存率(95.8%vs. 97.6%,P=0.57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91.4%vs. 90.2%,P=0.7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急性不良反应方面,与单纯放疗组相比,同期放化疗组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黏膜炎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对于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同期化疗的加入并未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急性不良反应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结合调强放射治疗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相关毒副反应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惠者,按与调强放疗结合的不同方式分为单纯放疗组61例、DDP同期放化疗组54例、DDP+5-FU(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DDP同期放化疗组66例、紫杉醇+Carboplatin(TC)方案诱导化疗联合DDP同期放化疗组32例.调强放射治疗采用同期整合加量技术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和治疗毒副反应.结果:各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4%、78.9%、84.0%、77.2%(P=0.950),无瘤生存率75.0% 、74.6%、82.3 %、74.0%(P=0.891),无局部复发率90.2%、96.2%、98.4%、90.4%(P=0.226),无远处转移率83.2%、77.8%、83.9%、83.7%(P=0.798).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放射性黏膜炎,前两者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生存率仅与N分期相关.结论:与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相比,PF和TC诱导化疗、DDP单药同期化疗或者两者序贯联合均未能提高肿瘤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胃肠道和骨髓毒副反应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诱导化疗加放疗与同期放化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从2003年3月至2003年9月,共有146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 ̄Ⅳa期鼻咽癌初治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其中诱导化疗82例(诱导组),同期化疗64例(同期组)。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治疗结束时,诱导组残留率为11.0%(9/82),同期组残留率为34.4%(22/64),两组残留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1.805,P=0.008)。两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肿瘤残留率、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诱导组体重平均下降4.64±2.18kg,同期组下降6.48±2.78k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367,P=0.000)。[结论]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可提高中晚期鼻咽癌的即时疗效和减轻治疗的急性毒副反应,但未能改善近期疗效和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F方案联合放射治疗T3~ 4N0~ 1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76例T3~ 4N0~ 1鼻咽癌分放、化疗组 (综合组 )、单放组 ;综合组联合DDP 30~ 4 0mg、5 -Fu 5 0 0~ 75 0mg同期化疗 ,每周一次 ,共 5~ 7次 ;综合组、对照组均采用后程超分割放疗 ,鼻咽部DT 74~ 80GY。结果 放疗后 6个月 ,综合组、对照组鼻咽肿物全消退率分别为 84 .6 1%、6 2 .16 % (P =0 .0 4 19) ,1、2、3年局控率分别为 10 0 .0 0 %、92 .30 %、74 .35 % ;10 0 .0 0 %、78.37%、5 1.35 %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30 %、84 .6 1%、76 .92 % ;86 .4 8%、6 7.5 6 %、5 4 .0 5 % ;两组 1、2年局控率、生存率无差异 ;3年局控率、生存率综合组均较对照组高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T3~ 4N0~ 1鼻咽癌应以局部控制为主 ,同期低剂量增敏化疗、后程超分割放疗有较好的疗效 ;化疗的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试验组,30例)和同步放化疗(对照组,30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试验组TPF方案(多西他赛75mg/m^2,dl,顺铂75mg/m^2,dl,氟尿嘧啶500mg/m^2,d1-5q3W×2)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顺铂每周40mg/m^2加同步IMRT)。对照组同期放化疗(顺铂每周40mg/m^2加同步IM-RT)。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局部控制率试验组为96.6%,对照组为86.6%(P〉0.05)。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试验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0.0%(21/30)(P〈0.05)。试验组Ⅲ/Ⅳ级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诱导化疗加放疗与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鼻咽癌258例,其中采用顺铂+5-Fu诱导化疗加调强放疗(诱导组)128例,采用顺铂同期放化疗(同期组)130例.应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方法计算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诱导组和同期组5年总生存率(83.1% vs 83.0%)、无瘤生存率(80.9% vs 79.1%)、无转移生存率(84.9% vs 83.6%)、无复发生存率(95.0% vs 92.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3、4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诱导组(10% vs 1.6%,P=0.004),体重下降的平均数也明显大于诱导组(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总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诱导化疗加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与同期放化疗相近,但同期放化疗的消化道反应较重.远处转移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综合治疗策略研究--74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鼻咽癌综合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无远处转移初治鼻咽癌749例,按'92分期标准对所有病例重新分期.根据患者不同T、N组合的死亡风险比及生存情况,将病人分为5组:早期N0组(T1~2N0)、早期N1组(T1~2N1)、局部晚期组(T3-4N0~1)、区域晚期组(T1-2N2~3)、局部区域晚期组(T3~4N2~3).比较各组的5年总生存率、5年累积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风险比等.[结果]早期N1组较早期N0组,5年总生存率明显下降(84.7%vs 95.4%,P=0.005),5年远处转移率明显升高(10.8%vs 0.1%,P=0.0004),死亡风险比分别为1和3.8;局部晚期组与区域晚期组比较,5年总生存率、累积远处转移率及累积局部区域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1.4%vs 63.9%、20.3%vs 24.6%、19.1%vs 15.6%,P>0.05),死亡风险比在同一层次,分别为10.1及10.0;局部区域晚期组5年总生存率仅48.2%,死亡风险比高达16.4.[结论]鼻咽癌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的T、N分期组合进行分层分析治疗,T1~2N0预后好,可予单纯放疗;T1-2N1病人应考虑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T3~4和/或N2~3患者有较高的复发及转移率,应增加放化疗综合治疗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和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65例中晚期鼻咽癌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放疗前诱导化疗1次+根治性放疗+辅助化疗3~5次;对照组20例,行单纯行根治性放疗。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5-Fu)0.5g/m^2,d1~3;表柔比星(EPI)60mg/m^2,d1;顺铂(DDP)30mg/m^2,d1~3;静脉滴注。两组放疗方法、时间和剂量分割均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0%、35.0%(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6.7%、75.0%(P〈0.05)。无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发生。[结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和辅助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能提高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化疗依从性对诱导+同期放化疗与诱导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Ⅲ、Ⅳ_a期)鼻咽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400例患者经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后选择依从性较好的314例进行符合方案集(PP)分析.将314例患者分为诱导+同期放化疗组(127例)和诱导化放疗组(187例),其中诱导加同期放化组为完成全部两程诱导化疗和至少两程同期化疗,诱导化放组为完成全部两程诱导化疗.放疗采用传统二维放疗技术,全组均采用~(60)Co γ线或直线加速器6~8 MV X射线照射,颈后三角区域应用8~12 MeV电子线治疗.诱导化疗采用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卡铂联合,同期化疗采用单药卡铂.结果 随访率为96.2%,随访满3年者295例.诱导+同期放化疗组的3+4级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诱导化放疗组要高(23.6%:13.4%;χ~2=5.50,P=0.019)且后者无4级反应.两组3年总生存率(78.1%:84.6%)、无瘤生存率(74.3%:70.1%)、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89.7%:89.5%)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78.9%:76.5%)均相似(χ~2=0.61、0.12、0.10、0.05,P=0.435、0.731、0.748、0.825).结论 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同期放化疗与诱导化放疗方案的3年生存率相似但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放化疗同期治疗及辅助化疗对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评价鼻咽癌放化疗同期治疗及辅助治疗的毒副反应.方法:96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放疗+同期化疗及辅助化疗;B组为对照组48例,单纯放疗.两组放疗方案相同,均采用6 MV X线外照射+6~12 MeV电子线,放疗技术为双面颈联合野DT 36 Gy后,改为双面颈联合小野避开脊髓加量放疗DT 34 Gy及下颈部切线野DT 50 Gy.鼻咽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区放疗DT 70~78 Gy,2 Gy/次,下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预防区DT 50 Gy.A组同期及辅助化疗方案为DDP 30 mg/m2,静脉滴入,d1~d3,或CBP 60 mg/m2,静脉滴入,d1~d5;5-FU 600 mg/m2,静脉滴入,d1~d5.3~4周为1个周期,放疗同期化疗2个周期,放疗后辅助化疗1、2周期.结果:A组3年无瘤生存率(DFS)为79.2%,B组为52.1%,鳘2=7.804, P=0.005;A组3年总生存率(OS)为83.3%,B组为64.6%,鳘2=4.381, P=0.036.结论: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能提高中晚期鼻咽癌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诱导加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1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行诱导加同期放化疗(IC组),同时与同期行单纯放疗的102例(RT组)进行比较,两组放疗方法相同。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组放疗前诱导化疗2个周期:DDP20mg/m^2,d1-5;5-Fu500mg/m^2,d1-5;21天为1个周期,同期化疗于放疗第1、4周进行;DDP20mg/m^2,d1-3;5-Fu500mg/m^2,d1-3。结果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组及单纯放疗组鼻咽肿瘤全消率分别为95.0%和83.3%(P〈0.05);颈部淋巴结全消率分别为94.1%和82.3%(P〈0.05);5年总生存率为72.3%和51.0%(P〈0.05);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8.3%和48.0%(P〈0.05);局部复发率为17.8%和33.3%(P〈0.05);远处转移率为17.8%和29.4%(P〈0.05)。结论诱导加同期放化疗可提高Ⅲ、Ⅳa期鼻咽癌肿瘤全消(CR)率、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DDP联合5-Fu的方案急性不良反应仍较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ICRT)和诱导化疗+放疗(IRT)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7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Ⅲ、Ⅳa期鼻咽癌初诊患者随机分为ICRT组(n=34)和IRT组(n=36).IRT组接受诱导化疗+放疗,ICRT组接受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结果]ICRT组和IRT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70.6%vs 77.8%,x2=0.581,P=0.446),无瘤生存率(67.6% vs 63.9%,x2=0.012,P=0.913),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91.2%vs 83.3%,x2=0.763,P=0.38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76.5%vs 77.8%,x2=0.102,P=0.749)均无显著性差异.ICRT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呕吐和急性咽黏膜等反应重于IRT组(P<0.05).[结论]与诱导化疗+放疗相比,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无明显提高Ⅲ、Ⅳ期鼻咽癌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较大.  相似文献   

16.
谢鹏  姜力  夏冬梅  张勇 《肿瘤防治研究》2016,43(11):969-973
目的 比较局部中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IMRT同期化疗与IMRT同期化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组(诱导组)118例,同期放化疗组(同期组)106例。诱导化疗方案为TP(多西他赛+顺铂)或PF(氟尿嘧啶+顺铂),同期化疗全部采用单药顺铂方案,全组病例均接受调强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曲线。结果 诱导组与同期组5年OS、DFS、DMFS、RFS分别为83.9%和82.1%(P=0.768),86.1%和79.8%(P=0.216),89.5%和84.5%(P=0.264), 96.4%和90.8%(P=0.114)。亚组分析显示对于T晚期(T3-4N0-1)或N晚期(T1-4N2-3)的病例,诱导化疗均未明显提高OS、DFS、DMFS、RFS。两种诱导化疗方案TP与PF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诱导组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同期组明显增加。结论 诱导化疗的使用未明显提高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生存率,且血液系统、消化道等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郭文杰  许建华  卞秀华 《中国肿瘤》2012,21(12):940-943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联合铂类化疗治疗不同亚组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预后.[方法]将181例连续收治经病理学确诊的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分为3组,以局部扩展为主要特征的T3~4N0~1M066例,以区域淋巴结转移为主要特征的T1~2N2~3M0 42例及混合型T3~4N2~3M0 73例,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合并以铂类为基础的诱导化疗及同步化疗.中位随访24个月.[结果]局部扩展型、区域淋巴结转移型和混合型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2.3%、100%及97.2% (P=0.32);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1%,78.2%和76.3% (P=0.016);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6.7%,78.2%和77.0%(P=0.095).COX多因素分析示N分期是局部晚期鼻咽癌远处转移及疾病相关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HR=2.99,95 %CI:1.65~5.44;HR=3.20,95%CI:1.58~6.49).[结论]在调强放疗联合铂类化疗的治疗背景下,局部及区域晚期鼻咽癌中N2~3亚组预相对较差,远处转移率及疾病相关死亡率上升.  相似文献   

18.
化疗联合放疗治疗T3N0~1M0鼻咽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T3N0-1M0鼻咽癌的治疗模式和预后因子。方法:分析2000年1月4日至2001年11月12日127例T3N0-1M0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放疗是否联合化疗分为单纯放疗组(A组)90例,放疗联合化疗组(B组)37例。B组病例中,接受诱导化疗18例,接受诱导+同期化疗5例.同期化疗14例。结果:A、B两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3.4%,72.3%(P〉0.05);两组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CSS)分剐为76.4%,72.3%(P〉0.05);A、B两组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65.5%,71.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联合化疗为DFS有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化疗联合放疗能提高T3N0-1M0鼻咽癌的无瘤生存率.但不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化疗联合放疗不是T3N0-1M0鼻咽癌的必须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同期放化疗能否提高Ⅲ~Ⅳa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92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常规放疗组46例.B组,常规放疗 同期化疗46例.两组放疗方案相同均选用6 MV X线外照射或6~12 MeV电子线(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剂量补充照射)放射技术为面颈联合野DT 38Gy后,改耳前野避开脊髓加量及颈部切线野、上颈电子线外照射.原发灶和阳性淋巴结区DT 70~76 Gy/35~38次,7~8周,预防区DT50~60 Gy/25~30次,5~6周.化疗方案为DDP 40 mg静脉滴注,d1-3,平阳霉素16 mg静脉滴注,d1-3,每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放射治疗开始于化疗结束后第2天进行.结果 3年无瘤生存率(DFS)A组47.8%(22/46)、B组71.7%(33/4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3年总生存率(OS)A组58.7%(27/46),B组73.9%(34/4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P>0.05).结论 同期放化疗能提高中晚期鼻咽癌的无瘤生存率,对总生存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毒副反应虽有增加,但患者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20.
Ⅲ、Ⅳa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对Ⅲ、Ⅳa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Ⅲ、Ⅳa期鼻咽癌,分为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组54例(研究组)和单纯放疗组54例(对照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研究组于放疗前给予DDP30mg/m2,d1~3;5-FU 750mg/m2,d1~3.化疗结束1~3d开始放疗.放疗第4周结束给予第2程化疗,放疗不间断,共2个疗程.辅助化疗于放疗结束后1~4w开始,3~4w重复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3.0%和42.6%(P=0.034)、61.1%和3 8.9%(P=0.021)、18.5%和37.0%(P=0.032).在N3患者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7.1%(4/7)和66.7%(4/6)(P=1.000).3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咽黏膜炎,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8.1%和27.8%(P=0.029).结论 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提高Ⅲ、Ⅳa期鼻咽癌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减少远处转移率,但对N3患者远处转移率未显示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