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脑静脉窦结构复杂,变异较大,其闭塞的各种动物实验模型各有优缺点,国内外尚没有一个较为公认的方案。实验发现脑静脉窦闭塞后主要出现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等;阻塞上矢状窦后部,区域脑血流明显减少;静脉窦闭塞可造成脑功能的异常,其脑组织的病理形态亦发生改变,如水肿、神经元肿胀变性、线粒体破坏、内质网崩溃等。目前研究发现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织胞浆素原活化剂、C1酯酶抑制剂等药物干预脑静脉窦闭塞,可改善其闭塞后脑微循环,减轻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2.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发病率低、病因多及症状各异 ,造成临床诊断困难。 1987年 2月至 1997年 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均经头颅CT、MRI及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2 4例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2例。临床误诊为其他疾病 13例 ,误诊率 5 0 %。现对其临床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问题分析如下。资料和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2 4例 ,脑静脉(大脑大静脉 )血栓形成患者 2例 ,男性 12例 ,女性 14例。年龄 18~ 49岁 ,平均 36岁。病程小于 2个月 5例 ,2~ 12个月15例 ,1年以…  相似文献   

3.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由于脑静脉回流障碍,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由于发病率低,病因复杂,颅内静脉窦各窦部位不同,局部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亦异,因此临床误诊较多。现就1987年2月~199...  相似文献   

4.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指颅内静脉窦形成血栓,引起窦腔狭窄、闭塞,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继而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相应局灶症状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该病病因复杂,而以白塞病为病因,仅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9例(82.9%)为中青年患者.临床表现头痛32例(91.4%),视物模糊13例(37.1%),癫(癎)发作8例(22.9%).腰穿脑脊液检查26例,压力增高25例(96.1%).CT显示脑静脉窦异常3例(17.6%);MRI显示脑静脉窦异常12例(50%),为T1、T2高信号;MRI+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显示脑静脉窦异常21例(100%);DSA显示脑静脉窦异常25例(92.6%).本组均予以抗凝、脱水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痊愈11例,好转23例.结论 CVST的临床特点是中青年人发生率高,以头痛等颅高压症状为主 要表现.CT的诊断率较低,MRI+MRV及DSA的确诊率高,能显示闭塞的静脉窦及其血栓形成.CVST患者应及时予以抗凝治疗,若条件允许可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和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特征漏误诊原因。方法收集14例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MRI SE平扫检查,2D-PC法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结果 14例脑静脉血栓形成中,MRI SE序列扫描确诊11例,3例急性早期MRI平扫漏诊,后经MRV确诊。MR表现静脉窦内短T1、长T2信号,MRV表现血栓形成的静脉窦闭塞、充盈缺损。结论 MRI联合MRV是诊断CVST一种最佳方法,MRV是当前无创性、准确、敏感、理想的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重要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6-2009年我科室成功地运用脑血管介入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15例,在短时间内溶解血栓,使闭塞的静脉窦再通,恢复正常的脑循环,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的目的。同时配以恰当的护理,极大地降低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死率及致残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及DSA影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6例DSA明确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CT、MR、DSA影像表现。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第1周CT检查的阳性比例为9/16,在7~12d阳性为6/10,总阳性为15/26。表现为静脉窦内条带状或三角形高密度影,脑水肿征象,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MR平扫表现为脑水肿征象,引流区域深、浅静脉迂曲扩张,皮层出血性梗死,其阳性比例为25/26。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表现为静脉窦狭窄或闭塞,阳性占17/18。DSA表现为静脉期循环时间延长,局限或广泛性静脉窦不显影,局限或广泛的侧枝引流静脉开放。结论CT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有效的、最常用的筛查手段,阳性发现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R是有效的诊断、随诊手段,能弥补CT的不足,在阳性检出率、病灶分布方面与DSA有极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闭塞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总结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搜集21例脑静脉窦闭塞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诊疗过程,总结病例间的异同点。结果 CVST患者多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颅高压导致的头痛、呕吐,并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及癫发作。脑脊液检查可见颅内压力增高,影像学检查可见静脉窦闭塞改变及脑组织水肿和出血。治疗采用脱水、抗凝、溶栓等措施,本组20例患者治愈,1例脑出血加重后脑疝形成导致死亡。结论脑静脉窦闭塞并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不典型,但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应加以重视和鉴别,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0.
颅内静脉窦的病变与外科治疗(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脑血管疾病中,人们对脑动脉性疾病研究较多,作为脑血管系统一个组成部分的颅内静脉窦,与脑动静脉既相对独立又与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血管系统。近年来,由于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人们看到颅内静脉窦疾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本文对颅内静脉窦的病变与外科治疗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