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病人采取手木室综合护理配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9月的70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对于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病人单纯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对于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病人采取手术室综合护理配合干预。比较2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全面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后住院时间、出血时间和持续疼痛时间;护理前后下肢行走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下肢行走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全面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后住院时间、出血时间和持续疼痛时间、切口感染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病人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人下肢行走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康复和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方法 总结60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患肢肿胀、无切口感染.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完整剥脱加微创电凝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渗血少,疗效较好,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病人可因失血过多引起休克或因血液呛入气道而窒息,从而威胁病人的生命。据有关献报道,美国1977年统计在600万例扁桃体切除术中,有111例患死于术后出血。我院自1990~2003年间共发生扁桃体术后出血50例,经及时处理无1例死亡。  相似文献   

4.
手术后病人术区出血、肿胀、创面渗血,是颌面手术后病人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一般采用的解决方法是放置负压引流或橡皮引流条,笔者自2001年2月~2006年7月共收治144例手术病例,均采用术后立即静脉注射立止血+术后常规剂量止血药物持续静脉滴注方法,在术后病人减少手术创面出血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45例痔疮术后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1990-1999年本科收治45例痔疮术后出血病人均为混合痔术后出血,男35例,女10例,年龄17~65岁,平均42岁.其中原发性出血35例,继发性出血10例;创面渗血30例,搏动性出血15例.②临床表现:早期或少量出血者,多无自觉症状,局部常见敷料渐渐渗透,肛周潮湿,肛门有坠胀感.出血较多时,病人感觉腹胀,肛门下坠,便意感,进而出现头晕、恶心、血压下降、脉细数,严重导致休克,也有突然出现休克者,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③处理原则:对于创面少量渗血者,可用明胶海绵、云南白药、止血粉、赛霉胺等局部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6.
股动脉是人体下肢的主要大动脉,一旦损伤,将会引起大量出血,形成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现将股动脉损伤致失血性休克1例的术中及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507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21例(4.1%)因术后出血行剖胸止血术.结果:1例在开胸止血过程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余20例经开胸止血后恢复较顺利.出血部位:左房切口出血4例,钢丝穿过胸骨处出血3例,心包粘连带出血1例,胸骨后渗血、心包返折点出血1例,主动脉根部出血、胸骨后渗血2例,胸骨后渗血5例,胸腺、胸骨上凹渗血5例,结论:由于体外循环和心脏手术本身的特点,体外循环后的出血率较其它手术高。出血原因分为3种:①外科性出血:与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关.②非外科性出血:主要是体外循环过程对正常止血机制和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引起.③混合性出血:既有外科性出血又有非外科性出血的原因.正确鉴别术后出血的原因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5年间83例高龄伴高血压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其中高血压I期48例、Ⅱ期33例、Ⅲ期2例;EKG表现心肌缺血(ST段压低)21例,房性早搏12例,室性早搏9例,房颤3例,预激综合征3例;束支传导阻滞6例。结果2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停用阿司匹林5、7天后手术,仍然出现手术切口广泛渗血;1例重症胆管炎(ACST)术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全组没有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及心血管意外造成死亡病例。结论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患者安全度过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又称为Smith-Petersen切口,简称S-P切口。2001年11月~2003年11月,我科对23例股骨颈骨折的病人行S-P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通过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康复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皮浅静脉间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浅静脉间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0月~2006年10月间收治的下肢浅静脉曲张病人220例,全部应用经皮浅静脉间断环形缝扎术治疗。结果220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随诊5个月~4.5年,术后无出血及皮下血肿发生,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减轻或消失,溃疡愈合,无残留曲张静脉,3个月后缝线痕迹消失,达到了完美的治疗与美容效果。结论采用经皮浅静脉间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不做切口、治疗彻底、术后皮肤保持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鼻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鼻腔出血。有单侧出血,亦可有双侧出血。轻者鼻腔少量渗血或涕中带血,重者大量出血不止,血压下降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我科共收鼻出血病人118例,通过密切观察、精细护理、及时抢救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病员陈×,男,25岁,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1年,加重伴左下肢麻木1月于96年4月8日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院。入院后经临床检查和有关辅助检查,确诊为L4、5椎间盘突出症。做好术前准备后行L4、5椎间盘髓椎摘除术。术中切口广泛渗血。经用1‰肾上腺素盐水棉片止血后渗血减少。摘除L4、5椎间盘髓核,但术毕切口内仍有少量渗血,置橡皮条一根引流。术后8小时自解小便,左下肢疼痛消失。术后1天拔引流条,切口有少许鲜血渗出。术后26小时突然不能自解小便,感肛周会阴和小腿麻木。查体:鞍区痛党消失,肛门扩约肌松弛,双侧小腿及足背感觉明显下…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腭裂修复术是口腔颌面外科较常见的手术,术后出血是其主要并发症,有资料表明大约占3.6%。本文收集384例,其中术后出血33例,发生在术后4-6h内,发现出血及时正确处理尤为重要。根据我科多年的观察和处理经验,我们认为切口的正常渗血量少,为淡红色口水随唾液流出并逐渐消失;而异常出血量较多,从口鼻流出或涌出,呈鲜红的未凝固的血液,少数病人可将血液吞进消化道而造成无出血的假象。故发现病人频繁吞咽动作时应考虑出血可能,对于量少较轻微的异常出血,首先找到出血部位,口腔内出血可用浸有0.1肾上腺素的棉球或纱球压迫止血或考虑缝合止血;鼻腔出血可用1%麻黄素滴鼻,鼻前庭出血可用麻黄素纱条或明胶海棉止血。严重切口出血,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嘱患者者侧卧,吸净口腔或鼻腔内的积血(动作要轻,吸管插入不宜过深),备好气管切开包、碘仿纱条等用物,密切观察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配合医生及时止血,我们通过对384例腭裂修复术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使其中异常出血的33例病人得到及时止血,无1例导致休克或呼吸意外,治愈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肥胖病人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9年11月共120例肥胖病人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种术式之间的差异。结果 LC组患者在切口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MC组,住院费用与MC组相接近。结论 LC相对于MC治疗肥胖病人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式小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对24例子宫疾患病人行腹式小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并在术前术后与同期类似病人作为对照。结果: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以及伤口愈合美观方面均有差异。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切口小而平整美观,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减少对脏器的干扰,术后排气早,病人康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气管旋转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危重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气管切开术(ST),观察组给予经气管旋转切开术(PDT)。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术后渗血量及皮下气肿发生率等。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及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P0.01);(2)观察组术后渗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ST相比,PDT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等方面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3年1-12月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发生尿潴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2013年1-12月因下肢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的10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由责任护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本组病人观察组发生尿潴留2例,对照组发生7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术后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治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失血性休克病人围手术期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围手术期的治疗措施,总结经验体会。结果 22例病人就诊时间0.5~5h,血压0~67.5mmHg/0~22.5mmHg,脉搏均大于100次/min,均有神志淡漠、烦躁,其中复合伤18例,单纯肝、脾破裂伤各2例。其中20例病人在积极补液补血抗休克同时,紧急手术止血处理原发病灶,18例治愈,治愈率90%,另2例因失血性休克严重,在入院1h死亡。另手术组1例病人因大面积创伤继发感染性休克,术后第4天死亡,另1例术后5h因出现ARDS死亡。结论 外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来势凶险,病情常急、重,如不能及时妥当处理,常死亡率高。我们体会:(1)首先应确保有良好静脉通道,必要时需静脉切开补液输血(本组3例),达到快速补充血容量的目的;(2)在积极抗休克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紧急行外科手术止血,制止出血,处理原发病灶,这是关键。本组有12例病人,除有开放性骨折外,同时并有腹腔内脏破裂出血,经上述处理,出血得到制止,休克纠正;(3)在术后仍不能忽视抗休克治疗,本组中1例术后休克仍未纠正,出现ARDS死亡;(4)控制感染,应用大量广谱抗菌药物,防止创伤部位感染病灶恶化,防止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本组中有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5)术后加强支持治疗,增强病人的抵抗能力,进一步达到防止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48例上下肢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术后使用外固定器固定,2例术后8 d发生螺钉切口处感染,经切开引流钉眼处、抗感染,螺钉感染得到迅速控制.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注意观察螺钉切口渗出情况以及伤肢血液循环,术后6 d指导患者进行上下肢功能锻炼,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213例甲状腺术后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2例患者术后6h出现切口出血,再次手术后继续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引流液较少且术后恢复良好。5例患者术后3d出现皮下积液,用10ml注射器抽吸后甲级愈合。其余206例术后24h内引流管周围敷料有少量渗血,给予切口换药后再无渗血。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皮瓣坏死和切口感染。结论甲状腺手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可以保证充分、有效的引流,减少术后切口出血、保持切口敷料清洁。每天更换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可以避免切口感染,引流器更换操作简单、方便,利于护理工作更好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