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及影响因素。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CRT-C2)筛选行为问题儿童,并按同性别、同年龄设立对照组,用津医精神运动功能测验(JPB)测量儿童精神运动能。结果:(1)问题组和对照组在选择反应时,数字符号,连接数字3面分测验和JPB总分上,在数字符号异常率和JPB影响率上差异显著;混合问题组与单一问题组在JPB异常上率有显著差异。(2)CBCL总分与JPB总分,选择反应时,数字符号连接数字的T分有显著负相关。(3)多元Logisitc回归结果显示,母孕期不良因素和儿童学前期疾病是JPB的影响因素,结论:行为问题儿童精神运动功能较差,有轻微脑损伤的可能,母孕期不良因素和儿童学前期疾病是儿童精神运动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LD)初中生与正常初中生的精神运动功能的差异.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55例LD初中生及55例正常初中生进行津医精神运动成套测验(JPB).结果 LD组初中生的JPB各项指标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LD组JPB总分[(297.25±35.40)分]与对照组[(339.29±35.80)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LD组JPB总T分≤315的精神运动功能影响率(71.4%)明显高于对照组(23.8%)(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符号记入、视觉保持对语文成绩有显著影响,划消数字和选择反应时对数学成绩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LD组初中生精神运动功能低于正常组初中生,在精神运动功能的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提示LD初中生大脑支配的运动效应以及运动反应中枢的某些功能有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哈尔滨市城市与农村6~14岁的学龄儿童共1961名,并采用自拟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1.37%和19.26%,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城乡儿童行为问题类型构成比分布趋势一致,均以混合问题儿童为主,内向问题儿童所占比例均大于外向问题儿童.城乡学龄儿童的分裂样、社交退缩、体诉、交往不良、多动、攻击性、性问题因子异常率有显著差异,均为农村大于城市儿童.多因素分析揭示,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组依次为母孕期情况、父母婚姻关系、幼儿期疾病、是否寄养;农村组依次为幼儿期疾病、幼儿期生活变故、父母文化程度.结论 北方地区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加强母孕期保健预防幼儿期疾病、避免生活变故、改善家庭环境是减少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补碘并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后农村原不同程度碘缺乏(ID)病区学龄儿童智商、精神运动状况及亚临床损伤的流行程度,观察全民食盐加碘对病区儿童智商(IQ)、精神运动的改善效果。方法:用中国联合型瑞文测检图册(CRT-RC2)和农村儿童智商常模(CRT-C2)测验判定儿童智商,用天津医学院精神运动成套测验(JPB)、测听仪、X线片、标准度衡器具判定学龄儿童精神运动、听力障碍和骨龄、体格发育落后。结果:将男女儿童合计,重、中、轻病区儿童IQ分别为103.16±16.64、99.70±16.19、107.82±11.83,重、中病区儿童IQ均值显著低于轻病区。病区原缺碘程度越重,儿童IQ越低;儿童年龄越小,IQ越高,且每降低1岁,IQ平均升高2.07分。重、中病区精神运动的JPB测验总T分为316.17±42.26、330.46±47.66,显著低于轻病区(341.75±48.11)。原病区缺碘程度越重,儿童JPB测验总T分越低;儿童年龄越小,JPB测验总T分越高,且每降低1岁,总T分平均升高4.88分。重、中、轻病区出生儿童亚临床损伤率分别为29.96%、32.88%、20.31%,中病区显著高于轻病区(P<0.05)。结论:沈阳市重、中病区出生儿童人群智商和精神运动水平比轻病区低,重、中病区更须加强补碘。全民食盐加碘对恢复碘缺乏地区儿童智力和精神运动状况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 哈尔滨市城市与农村6-14岁的学龄儿童共1961名,并采用自拟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分别为11.37%和19.26%,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城乡儿童行为问题类型构成比分布趋势一致,均以混合问题儿童为主,内向问题儿童所占比例均大于外向问题儿童。城乡学龄儿童的分裂样、社交退缩、体诉、交往不良、多动、攻击性、性问题因子异常率有显著差异,均为农村大于城市儿童。多因素分析揭示: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组依次为母孕期情况、父母婚姻关系、幼儿期疾病、是否寄养;农村组依次为幼儿期疾病、幼儿期生活变故、父母文化程度。结论:北方地区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加强母孕期保健预防幼儿期疾病、避免生活变故、改善家庭环境是减少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社区某所小学一年级学生744人为调查对象,按CBCL的中国常模判断有无行为问题的标准,符合此标准者113人有行为问题,将其影响因素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阳性率为15.2%,有行为问题的学生与母孕期不利因素、儿童周岁前安静度、儿童躯体疾病、父母的文化程度、缺陷家庭、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祖辈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有关(P<0.05).结论小学生的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癫痫儿童治疗前后的认知行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各型癫痫儿童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8个月分别进行测验井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癫痫儿童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分.刹验中译码、背数测验量表分癫痫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各项经抗癫痫治疗获控制18个月后均得到改善。癫痫组不同时段的CBCL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癫痫惠儿的变往不良,抑郁、多动、攻击性、强迫性等5个行为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癫痫治疗获得控制6个月及18个月后行为异常改善并不明显(P〉0.05)。结论癫痫惠儿在神经心理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坚持长时间的治疗可使认知功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调查问卷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 ,以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社区某所小学一年级学生 744人为调查对象 ,按CBCL的中国常模判断有无行为问题的标准 ,符合此标准者 113人有行为问题 ,将其影响因素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阳性率为 15 .2 % ,有行为问题的学生与母孕期不利因素、儿童周岁前安静度、儿童躯体疾病、父母的文化程度、缺陷家庭、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祖辈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有关 (P <0 0 5 )。结论小学生的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集体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筛查10~11岁有行为问题的儿童82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无行为问题儿童50名作为正常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社会技能训练,结合父母心理干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干预前后评价. 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CBCL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干预后除多动因子外干预组CBCL总分及其余因子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30.78±9.75)分vs(26.70±7.89)分、(3.59±2.11)分vs(3.74±2.50)分、(2.37±2.40)分vs(2.00±1.83)分、(2.22±1.65)分vs(2.74±2.00)分、(6.54±3.51)分vs(6.46±3.45)分、(1.73±1.34)分vs(1.66±1.72)分,P>0.05)];而对照组和与正常组比较只有体诉和违纪因子无显著差异.干预前后干预组自身对照CBCL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干预组EMBU部分因子分值显著改善(P<0.05,0.01). 结论 采用儿童与父母相结合的集体心理干预对儿童行为问题效果较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改善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作用及其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给30例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的研究对象,作12~18个月的心理治疗,家庭辅导和学校支持系统的设置,在干预前后,进行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交回避苦恼量表、少儿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基础肌电值等调查测试;在显著和非显著进步组间,作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CBCL中多数因子分、人格特征中情绪不稳定分、社交焦虑和回避分、基础肌电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显著进步组的医患关系、班主任和父母的配合情况,父母温暖理解分,明显优于非显著进步组(P<0.05,P<0.01),后者的学习、家庭经济、与非监护父/母关系差于显著进步组(P<0.01),父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分高于显著进步组(P<0.05,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离异子女不良心理,有多种因素影响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