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阳 《中外建筑》2011,(3):53-55
对中西传统建筑空间的差异,从物质技术状况、社会政治状况、意识形态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中西传统建筑空间差异产生的各综合要素及建筑历史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形状、空间、色彩等形式要素进行分析,力求从中窥探出我国村镇传统民居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3.
郑兴  孙磊磊  潘福林  李诗吟 《城市建筑》2024,(5):154-157+163
建筑思想与形态总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的发展而革新,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承载体,建筑直接或间接地起到社会凝聚的作用。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历史社会形态下的建筑典例,深入挖掘“社会凝聚器”相关理念和实践经验,理清建筑社会凝聚作用产生的根源和发展脉络,总结理念的作用规律和实践形式。为理解当下建筑实践中空间、社会、行为等设计要素需求提供经验,并为类似建筑模式的再思考与再创造提供全新的视角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建筑空间与空间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探讨了壁画与现代建筑空间的关系,包括不同空间类型对壁画的不同要求,以及壁画的诸种形式要素对于建筑空间创造的重要作用。文章认为,好的壁画不仅丰富了建筑空间,更将功能空间转化为文化空间。文章最后指出,随着建筑不断发展的多样性,壁画与建筑空阎的统一性也在不断深化,建筑空间创造与壁画创作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日益融为一体,共同创造出符合人性的现代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门综合学科,它由多种要素组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项目,组成建筑的要素会有所改变。近年来,国内建筑领域出现的一些现象应引起建筑师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建筑空间形式的根本目的,无疑是为了客观解释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空间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人文环境和艺术语言,对人类建筑空间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考察与挖掘。本文主要初步阐述了我国建筑历史领域中所出现的不同空间形式及其存在的意义,并相应提出了中式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艺术共生语言的某些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7.
秦凡 《华中建筑》2012,(11):45-48
在当前的建筑形式研究中,形式美法则的研究几乎替代了形式观念的研究。建筑不仅仅是物质固化的存在,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主体对象化的存在。我们可以从美学的历史中找寻建筑形式的主体特征。在建筑形式观念确立的研究中,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主体因素,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建筑形式观的主体性思考,以及对其基本发展线索的梳理,整理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和组成要素、基本特征等,对于我们分析、释读历史和当下的建筑现象,进而确立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方法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凝结了建筑师的情感的。在传统美学中,它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及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代表性且为世人所传诵的作品皆出自大师之手,因为他们独具各自的风格,美妙的构图、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间组合无不给人美的感官享受。人们在使用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同时,都会进行着不自党的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因为建筑是有情的,空间是有情的,环境是有情的。建筑情感空间和色彩空间,是建筑空间视觉语言环境的同一体。它是通过人的审美体验,与人发生直接的情感诉求,从而展示其凝聚的各种不同情感建筑情感设计和表现。建筑通过其特有的空间结构关系和艺术表现力传递建筑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史先明 《建筑》2013,(6):74-76
在漫长的建筑发展史中,芜湖建筑文化虽经受着"天主堂""狮子山""弋矶山"等外国洋建筑的冲击,依然秉持徽派建筑与苏州古园林建筑的糅合本质,用特有的乡土元素记刻着城市建筑历史。芜湖建筑讲究自然美,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及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追求清静自正,独善其身,借象达意,注重气韵,以及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线与建筑     
从建筑形式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了线的各种特性、及其表现意义。从建筑的产生、历史和建筑形式美的原则,论述了线在建筑中的表现力以及在表达特殊风格和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筑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呈现在人类面前。在构成建筑的诸多要素中,建筑表皮给人的印象最为直接和深刻。建筑表皮指的是建筑和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它不仅包括建筑的外围护部分,还包括从围护体中分离出来的有一定建筑功能作用的建筑构件(如遮阳百叶)或附属物(如植物)等。建筑表皮的具体做法和最终形式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下的建筑水平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2.
李辉 《南方建筑》1999,(3):85-86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建筑创作摆脱了以往的思想束缚,建筑师们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创作手法与理论。这样在建筑形式表现上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我国建筑形式的发展状况比较复杂,一方面受到当时物质材料基础的影响,一方面又受到社会政治环境、建筑美学思潮的影响。新时期的建筑形式具有多种类型的表现,但又在整体上反映了整个时期建筑形式的总体特征。建筑形式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仍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及动态的延续性,因此分段点往往不能以确定的日期来表现,与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不同步性。(一)1978—19…  相似文献   

13.
陈纲  钟宜 《室内设计》2012,93(6):27-32
工业化时代遗留下来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空间中具有异质特征的组成部分,而工业方式连同它的物质载体影响了几代人并形成了社会共同的历史记忆。工业建筑遗产再生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留工业建筑自身优势,将潜在生态位转化为新的现实生态位,与当今国际社会提倡的低成本、低技术、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设计原则相契合。论文在区分不同区位、不同空间类型的工业建筑的空间特征、结构形式和材料技术基础上,根据再生建筑的定位方向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分析,倡导将绿色理论结合到旧工业建筑改造当中去,赋予旧工业建筑新的生命,以期对现存工业建筑遗产的绿色改造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和江孜三座历史文化名城为研究对象,归纳了西藏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要素与建筑特色。在古城历史空间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持和发挥城市空间要素与建筑特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崔艳琦 《建筑》2009,(11):62-64
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时期修建的大学校园建筑,可反映出不同的大学文化,中英大学校园建筑形式上的差异,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羌族建筑空间的历史演变特点,从碉楼、民居、索桥、栈道、水利筑堰等角度,阐述了羌族传统建筑的类型,并探讨了羌族现代建筑的主要形式,反映出了羌族建筑空间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黎冰  陈建  倪剑 《新建筑》2003,(5):37-39
以绍兴县行政中心为例,提出了一个优秀的“现代建筑”所关联的一些要素:功能与交通、空间与环境、风格与形式、材料与技术、历史与民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艺术教育中美学、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成为四个关键要素。本文从介绍西方建筑艺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入手,分析以上诸要素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侧重与表现方式,以供我国当代建筑艺术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传海  王勇 《工业建筑》2012,42(12):156-160
基于建筑形态文化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实体物质因素和非实体物质因素两方面分析苏州现代建筑形态的文化传承及创新。指出在实体物质要素的传递方面主要表现为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的传承及创新,在非实体物质要素的再现方面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的演绎和表达及"存在空间"的营造和表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衢州相关古建筑,了解衢州现存古民居建筑的现状,分析明清时期衢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结构形式、材料形式和艺术形式,初步制定衢州市历史建筑评价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并比较了多种资料后确定了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为评价衢州历史建筑的主要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