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涪江流域(射洪境内)面源污染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估射洪县水体环境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以期为当地水环境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源强系数法和输出系数法,从涪江流域射洪县30个乡镇、6种污染源角度分析了农村面源污染物的入河量,并通过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了各乡镇的负荷比。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的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其入河量为1 443.9t;太和镇的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所占污染比例为63.3%,其他乡镇的主要污染源均为农村居民生活污染,所占比例均高于50%;30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的总等标污染负荷量超过100t,可见研究区内面源污染严重,主要为农村居民生活污染源,污染物入河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需根据不同污染物的贡献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外农业非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研究动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土壤侵蚀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是20年来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从影响农业污染物运移的因素污染物运移定量评价模型,减少污染物运移的措施等方面概述了国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我国开展面源污染的研究的重点,包括侵蚀过程对非点源污染质运移和水质影响的机理,结合我国水蚀预报模型的研究,研发污染物运移的预报模型,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业污染物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分析洹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针对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特点提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展生态养殖、推广农药减量增效集成技术等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利用MIKE 11软件,构建了包含降雨径流模型、水动力模型、对流扩散模型和生态模型的嫩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管理及水质模型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对2020年嫩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及水质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COD和NH+4-N比2012年削减30%和40%之后,嫩江流域各控制单元水质有明显改善,均能达到控制单元的水质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淮河上游水质污染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淮河上游水质污染特征及其综合评价,取淮河上游流域4个监测断面(南阳、信阳、阜阳、六安)开展了2006—2016年丰水期(7月份)、平水期(10月份)、枯水期(1月份)的水质时空分析,并借助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识别水质污染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淮河上游流域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淮河上游六安污染最严重,其枯水期的氨氮(NH+4-N)值和丰水期、平水期的粪大肠菌群均超出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其余各监测断面水质指标值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化学耗氧量(CODCr)、生物耗氧量(BOD5)、硫化物和挥发酚污染最轻且水质指标优于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2)淮河上游流域水质状况在不同水期表现结果相差不明显,说明水期变化对水质指标影响较小。针对丰水期进行了污染源解析,发现主要污染物有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BOD5和CODCr。(3)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建议对淮河上游流域实行不同的监督管理制度,全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降低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有效降低农业面源对淮河水环境恶化的风险,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  相似文献   

6.
二龙湖流域面源污染对二龙山水库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龙山水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已严重威胁到四平市人民的生产生活水源安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流域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药、化肥、人畜禽粪便和坡耕地水土流失,据分析测定,51年间水库入库泥沙总量达10101 09万t,流入库区全N、P2O5和K2O总量达264 86万t。针对农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防治水库流域面源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闽江流域面源污染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面源污染已成为闽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本文对闽江流域面源污染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控制面源污染、减轻其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小流域典型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BM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环鄱阳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空间分布、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系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流域范围。针对星子县白鹿镇四联村桥下李村这种小型流域,从面源污染、迁移过程、受纳水体等环节入手,结合鄱阳湖区化肥、农药等面源特点,设计一套行之有效而又易于操作的结构性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BMPs(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从而有效处理面源污染。通过每两周一次的常规定位观测,并对地表径流中所含面源污染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系统对COD、TP平均去除率达到56%以上,对TN、NH4+-N、NO3--N的平均去除率接近68%,而NO2--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2%。  相似文献   

9.
永定河是北京市的防洪安全屏障和供水河道,河道生态系统修复问题亟待解决.选择河北省廊坊市永定河沙质河道,建立13个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设置2个岸坡坡比,选取5种材料复合得9种护岸配置形式,研究3个放水流量下不同护岸形式的减流减沙效果以及对于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  相似文献   

10.
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针对洱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实际。选择代表性强的洱海湖滨地区的凤仪、挖色、江尾、仁里邑、大理东门、七里桥大庄6个点,根据作物目标产量,土壤供肥性能,生物肥特性。从农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变化、农排水、农产品品质5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经过连续5年的试验探讨和示范验证,在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及农产品品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探索出“控N减P,施用有机肥技术”。同时,为切实解决土壤持续供肥的问题,在“控N减P,施用有机肥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试验研究,得出“隔年隔季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伙房水库水源地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大伙房水库水源地农村面源污染现状,提出在小流域中实行水污染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经济发展兼顾的标本兼治策略,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生物缓冲带、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生态农业技术措施,为辽东山区水源地水污染防治,探索小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测算,2016年渝北区规模以上畜禽养殖产生粪污24.94万吨,其中有部分畜禽粪污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露天堆放,经雨水冲淋四处流失,排入沟渠、农田、河(库)等,造成水质恶化,污染水环境。在几种水体养殖中以池塘养殖污染最重。2014—2016年全区化肥平均单位面积施用量为591.3 kg·hm~(-2)(折纯量),是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2.63倍。2014—2016年全区平均农药施用总量为93 t·a~(-1),单位施用药量为0.26 kg·667 m~(-2)。分析各类污染的成因。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建议对策:层层落实防控工作,抓好宣传发动,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制订各种制度措施整治和防控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宣传报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的研究成果,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今年本刊第2次刊载所策划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专题文章,重点报道农田氮磷流失规律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编辑部获悉张晴雯研究员团队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水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蚀驱动下坡耕地氮素迁移转化与氮功能微生物的响应与反馈机制”等多项与面源污染有关的项目,在农业环境生态、水土迁移及氮磷过程的互作机理方面研究深入,特向张晴雯团队邀约一篇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面具有前瞻性的综述文章,对近期最新研究动态和重要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综述,对该领域研究方向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最终本专题共刊发7篇文章。展晓莹、张晴雯等总结归纳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当前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时期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及运维障碍,宏观、微观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提出更为优化的技术途径与良性运维机制,总体侧重管理政策性,具有学术性、 新见解和指导性;刘娟等基于潮土中磷素累积与流失污染风险,研究磷素径流和淋滤流失特征,通过分段线性模型拟合磷素环境阈值,对潮土区水环境保护和土壤磷素管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陈明洪等构建了基于土壤微环境分层的平原水稻灌区磷污染模型,对精准模拟平原灌区稻田水量和磷污染负荷具有参考意义,对平原灌区水田磷素污染评估有指导作用。李梦婷等对天津地区33家种养结合型规模化奶牛场进行定位监测,探究粪水氮磷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粪水管控实用技术研发和路径选择提供依据,为粪水养分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宋建超等针对高浓度污水采用膜处理技术容易造成膜污染、降低处理效果的问题,开展了絮凝预处理方法的研究,论文提出的方法对改进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改进膜生物反应器膜的处理效率、提高膜生物反应器的可靠性提供了借鉴。肖华等针对沼液中悬浮物含量高、重金属残留等问题,采用不同孔径的陶瓷膜对猪场沼液进行了处理,在不同膜面流速、压力、温度等条件下对处理流量及处理效果进行研究,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对沼液膜浓缩工艺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刘向阳等针对养猪沼液废水寡营养、高氨氮的水质特征,采用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挂膜启动三维结构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组合工艺对沼液进行处理,对化学需氧量、NH4+-N和总氮达到较高的去除率,出水优于城镇污水厂排放一级B标准,为沼液处理工艺提供了参考,对保护地表水环境有重要意义。本专题集中刊发的7篇系列文章,分别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等机构,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的研究成果,从机理模型到实用技术,研究具有创新性、重要性、实用性等特点,对解决养殖面源污染和有效防控种植面源污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根据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要求,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和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是其中两项重要任务。为更好地宣传报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的研究成果,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本刊特策划“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专题。本期专题重点报道微塑料、化肥、农业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及农田氮磷流失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董姝楠等针对环境与生态领域第二大科学问题——微塑料污染,总结归纳了其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迁移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具有前瞻性和启示性,可为综合评判及预测微塑料在土壤-地下水中的污染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刘钦普等创新性地提出化肥施用强度和综合效率2个指标,并基于这2个指标比较研究了中国与英法美等欧美七国在化肥施用方面的差异,认为法国是化肥施用强度中等、综合效率高、粮食产量高、施肥安全的国家,为中国实现科学施肥、减量增效提供借鉴;吴汉卿等完整地评价了海河流域农田磷流失环境风险,识别出海河流域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对流域尺度上农田磷流失研究的方法创新方面有所裨益,可为海河流域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丛宏斌等提出了切实可行支撑管理落地的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风险识别方法和技术处理路径,对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处理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李舒涵等利用先进的研究手段紫外吸收-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仪分析了果园生态养鸡鸡粪可溶性有机物组分特征,研究了其对抗生素吸附淋溶的影响,可为果园养鸡模式推广及其抗生素污染风险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王贵云等分析了采用RZWQM2模型模拟牛场肥水施用下土壤水氮运移及玉米产量的可行性,为预测和评估土壤适宜的肥水施用提供有效的方法;田路遥等研究黏土层厚度对硝态氮迁移过程影响的规律,为阻控农田过量氮肥淋失进入含水层以及保护地下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孙文青等针对研究较少的生态脆弱带高原河流区域开展研究,分析了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水体中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对高原河流氮素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具有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本专题集中刊发的8篇系列文章,分别来自河海大学、南京晓庄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机构,源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研究成果,从污染源到水体,从机理模型到实用技术,从国内到国外,研究具有创新性、重要性、系统性、广泛性、实用性等特点,对解决养殖业污染和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四川山区农村面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菊  傅斌  王玉宽  徐佩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4):218-225
对农村面源污染物负荷的估算、来源分析及控制措施制定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价模型(Integrat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tool,In VEST模型)估算宝兴县面源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负荷,并结合水环境功能分区标准,分析面源污染物的超标情况。旨在揭示山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空间异质性,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规划、山区水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10年宝兴县面源污染物TN、TP负荷分别为1 156.44、81.41 t/a,TN、TP负荷的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出分布不均,局部集中,靠近水体的规律;2)不同污染源对TN、TP负荷的贡献率大小顺序均为:畜禽养殖农业用地农村生活;3)从流域尺度看,宝兴县TN、TP负荷没有超过III类水质标准规定的污染物负荷阈值;而从30 m×30 m栅格尺度看,宝兴县TN、TP超标量分别为763.63、51.16 t/a,其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耕地、草地、居民地以及靠近水体的地方,以上超标区域即为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6.
于2015—2016年脐橙不同生长期,在礼亨水库及其周围的脐橙园分别采集水样和土样,分析水、土样中农药残留,化学需氧量(COD),重金属和总氮、总磷含量。结果显示:农药残留仅阿维菌素被检出;水样和土样中总汞、总铅未超标,水样中总砷未超标,但土壤中总砷超标;水样中总氮未超标,部分总磷超标;部分水样中COD存在超标现象。降雨容易诱发果园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造成饮用水水源受污染。因此,水源地周围区域应严禁从事果园开发和生产活动,建议现有水源地周围果园采取退果还林措施,以确保饮用水水源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阻力评价及"源-汇"风险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识别评价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源-汇"风险格局,对小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该文以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区王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借助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评价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阻力和识别"源-汇"风险。首先,通过土地利用解译数据确定"源"地的分级,在获取地形、距离、土地利用和氮磷等自然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构建氮和磷的阻力基面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氮、磷和总阻力面,以此判定影响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阻力空间分布趋势;同时借助阻力阈值,对阻力面进行等级划分,以此识别影响库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汇"风险格局。结果表明:1)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不同阻力因子,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奠定了阻力基面的空间异质性;阻力基面反映了影响三峡库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汇"景观空间差异,表现为"源"景观类型的阻力基面小于"汇"景观类型;氮和磷的阻力面总体上围绕"源"地向外呈现不断增大的空间变化特征;2)划定了影响王家沟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汇"风险区:极高风险区(0.297 7 km~2)高风险区(0.154 4 km~2)中风险区(0.147 5 km~2)低风险区(0.147 4 km~2)极低风险区(0.016 0 km~2);影响整个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汇"风险偏高,但小流域内仍有一定范围的低风险区,能确保流域内的氮磷流失得到有效拦截。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源-汇"景观和空间阻力角度识别评价"源-汇"风险格局,为科学防范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减少化肥面源污染的同时保持农业产值持续增长是实现农业产业生态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各省均制定并实施了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但进展和成效并不一致,并可能相互影响。论文运用化肥流失系数法对中国1997—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进行核算,再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对其进行时空格局演变分析,揭示化肥面源污染的时空演变规律,探讨区域间的相互影响。根据时空格局特征将全国分为热点区、冷点区和非热(冷)点区,在考虑相邻省份间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的条件下,分组模拟和预测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与人均农业产值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时间路径。结果表明:1)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省际差异较大,表现为空间正自相关,呈集聚模式。热点分析显示,化肥面源污染时空格局相对稳定,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显著,黄淮海地区近年热点程度下降较明显;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黑龙江。2)基于时空格局分组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趋势模拟表明,各组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EKC关系但趋势和拐点差异明显,热点区为"倒U型",冷点区和非热(冷)点区为"倒N型",多数省份正处于曲线上升阶段且距拐点较远。3)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促使区域间存在化肥面源污染空间溢出效应,要从整体上把握区域间的协同治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热点区应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提高化肥利用率;冷点区应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非热(冷)点区应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种养循环。区域间则应当通过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方式实现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9.
古蔺河流域古蔺县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准确估算古蔺河流域古蔺县境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输出负荷,确定出农田地表径流、畜禽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染中TN,TP输出量对水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输出系数法,对研究区内三种污染源和两种污染物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评价,得到以下结果:研究区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输出总量为4 051.14t/a。其中TN负荷量为3 738.50t/a,TP为312.64t/a。从污染源角度分析,农田地表径流、畜禽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三种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16.57%,37.97%,45.45%。从污染物角度分析,TN,TP两种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70.51%和29.49%。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是研究区内最主要的污染源,TN负荷量远大于TP为主要污染物,根据研究区的水污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市饮用水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徐家山后山试验基地及皋兰山的部分山地为例,对人工植被、封育区、对照区群落的植被盖度、不同物种的重要值、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兰州市北山为代表的干旱地区进行无灌溉造林,只要树种选择得当,造林技术措施正确,生态环境可以逐渐得到改善;另外,封育也是这一地区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人工植被物种的重要值的大小排序是:柠条>红柳>侧柏>沙冬青>白刺>野枸杞>山杏>山桃.红砂、合头草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优势种出现,是能够较强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人工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和物种的丰富度指数与封育区比较接近,与对照区差异较大.通过相似性比较,人工造林地、封育区与对照区在相似性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随着植物种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三者会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