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大港减渣及其超临界萃取分馏(SFEF)窄馏分的黏度,考察了不同SFEF窄馏分的黏度混合规则,讨论了SFEF窄馏分中混合萃余残渣对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FEF窄馏分逐渐变重,其黏度逐渐增大,黏温性质变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根据各SFEF窄馏分的密度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对其黏度进行了关联,计算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 16.56%;不同SFEF窄馏分混合,其黏度符合对数混合规则,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13.42%(按质量分数加和)和14.77%(按体积分数加和)。萃余残渣对SFEF窄馏分黏度的影响很大,随着萃余残渣加入量的增加,体系的黏度增大,萃余残渣每递增1%时,体系黏度的平均增加值不断迅速增大,最高可达6444 mPa s。  相似文献   

2.
采用戊烷超临界萃取方法将科威特减压渣油分为4个窄馏分,并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对渣油和窄馏分进行了表征,在固定流化床评价装置上采用惰性流化粒子对科威特减压渣油及其窄馏分的接触热裂化反应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气产率随原料中五环及五环以上芳烃含量增加而增大,焦炭产率随原料芳碳率的升高而升高,液体产率随原料中(链烷碳率+环烷碳率)的增加而增加,且均呈线性关系;原料中五环及五环以上芳烃含量越高,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裂解深度指标(CH4/C3H6质量比)越大,两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随原料变重,氢气选择性下降,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烷烃的选择性增加;原料性质越差,在干气和焦炭中单位转化率的氢分布比例越大,液体产物中氢分布比例越小。  相似文献   

3.
温拌SBS改性沥青黏温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SBS含量、催化油浆拔出率、催化油浆添加量三变量对温拌SBS改性沥青黏温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回归得到黏温曲线回归方程,根据黏温曲线的黏温指数值,采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得到关于黏温指数二次线性回归方程,并验证了其在α=0.05水平上的显著性.结果表明:SBS含量对黏温指数影响最大,催化油浆添加量次之,催化油浆拔出率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技术萃取分离大港常压渣油,可有效的脱除一些喹啉不溶物和固体杂质,且获得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反应性均一的组分,该组分经加压缩聚,不仅提高炭化收率,还可进一步改善性能,为制备高性能炭材料提供有效的途径,通过元素分析,族组成分析和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原料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借助于热台偏光显微镜技术考察了所间相沥青液相炭化过程中的中间相转化行为,结果表明,体系中合理的脂肪侧链及环烷烃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是保证中间相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癸二酸二异辛酯是双酯型合成航空润滑油50-1-4Ф黏度和黏温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合成酯航空润滑油的使用和改进提供技术支持。在200℃的温度下,用反应釜模拟了航空润滑油的氧化条件,将50-1-4Ф探讨其黏温特性变化情况。50-1-4Ф数从135.5下降到115.0,表明高温氧化对50-1-4Ф黏温特性与Andrade方程的相关系数在1.0到0.9995之间,可以用Andrade方程来描述其黏温特性。  相似文献   

6.
选取渤海油田地面50℃脱气原油黏度366.4~72 477.0mPa·s的黏温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ASTM标准二次对数坐标下,各样本的直线拟合关系良好,各直线的斜率近似相同,并进一步得出了渤海稠油黏度预测公式,根据50℃地面原油黏度可以预测其他温度时的脱气原油黏度。将计算得出的地层温度下的脱气原油黏度与已有的PVT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通过数据回归,得出了地层含溶解气的原油黏度预测公式,可为渤海稠油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深对原油物性的认识,对地层原油黏温曲线与油分析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油田、不同层位、不同井深的地层原油黏温曲线均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在以黏度为测量标尺,以温度为测量对象的定义分形条件下,其分形维数为0.1~0.3. 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温度对黏度的影响变小。分形维数与原油物性中的参数如密度、黏度、初馏点等相关性良好,因此,可以将分形维数作为一个新的反映原油物性的特征参数。分形维数与原油中的含蜡量、含胶量不相关,唯独与沥青质含量基本相关,说明沥青质及其含量是影响原油性质、原油黏温曲线分形维数的主要因素,这和“沥青质馏分与其他馏分相比,在改变岩石润湿性上起主导作用”的观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两种不同原油生产的6个牌号石油沥青不同温度下黏度,对比16种黏度与温度关系的线性拟合关系,发现saal黏温方程并不是相关系数最高的线性方程。进一步通过相关系数最高的6个关系的斜率和截距进一步线性拟合,将一系列不同沥青不同斜率和截距的saal方程组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只通过一个温度下的黏度就可以实现60~180℃黏温关系的预测,是目前史上最简单的黏温关系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环烷基原油生产的沥青为原料,分别添加三种不同类型的增黏剂进行试验。考察了三种增黏剂对不同油源生产的沥青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增黏剂应用于不同沥青时沥青性能的变化规律。针对不同原油生产的沥青筛选出与之配伍的增黏剂,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及配方,使沥青的动力黏度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控制应力流变仪,考察了30℃、不同剪切速率下,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表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变化,以反映管流剪切条件对HPAM溶液黏度的影响规律。根据现场条件,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浓度HPAM驱油剂在输送管线流动对应的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结果表明,在剪切速率为3.117.76 s-1、剪切时间为5522min时,高浓度(5000mg/L)HPAM驱油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延长略有上升,单位时间黏损率为-0.43%/h-0.91%/h。在输送过程中的管流剪切对高浓度HPAM驱油剂黏度损失没有影响。在剪切速率为36.8492.10 s-1、剪切时间为2.260.90h时,低浓度(1000、2000mg/L)HPAM驱油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单位时间黏损率分别为0.08%/h0.86%/h、0.07%/h0.30%/h。在低浓度范围内,随着HPAM驱油剂浓度的降低,剪切历史对HPAM驱油剂黏度及黏损率的影响增大。浓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驱油剂的黏损率。  相似文献   

11.
稠油油井幂律流体流动视黏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常规油井相比,稠油油井产出液黏度较高,致使生产过程中出现泵效较低、悬点载荷变化大和调参困难等问题。针对稠油抽油机井举升过程,选用胜利油田5口油井产出稠油,通过实验分析其在35~100℃温度下的流变性,用幂律模式回归稠油幂律指数与稠度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经验计算公式。以非牛顿流体流变学理论和人工举升理论为基础,按照不同的流动规律,给出稠油油井从地层到井口垂直井筒流动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并对其进行求解,最终得到视黏度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提高设计结果的精度,为稠油油井的优化设计及参数调整提供理论参考。图6表2参13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段高压加氢工艺(加氢处理-异构脱蜡-补充精制),以海洋环烷基减压渣油经丙烷脱沥青工艺所得的脱沥青油为原料,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结果表明:在脱沥青油加氢处理反应压力为15 MPa,氢油体积比为1 000∶1,体积空速为0.4 h~(-1),反应温度为385或382℃;异构脱蜡反应压力为15 MPa,氢油体积比800∶1,体积空速为0.8 h~(-1),反应温度为340或345℃;补充精制反应温度为260℃的条件下,所得生成油中大于490℃馏分可达到150 BS光亮油的要求;≥280~360℃馏分可用于生产变压器油基础油;≥360~420℃馏分可用于生产橡胶增塑剂环烷基矿物油产品;≥420~490℃馏分可用于生产橡胶增塑剂环烷基矿物油产品。润滑油馏分总收率占脱沥青油的85%以上,150 BS光亮油收率约占脱沥青油的40%。  相似文献   

13.
液压系统使用的液压油是能量传递的介质,并兼有润滑剂、冷却利和抗磨剂的作用。而液压油的温度对液压系统的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国内几种典型环烷基原油减压渣油的轻脱油为原料,采用高压加氢中试装置进行150BS光亮油的生产工艺实验室研究,并对150BS光亮油的收率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环烷基原油来源不同,性质各有差异,采用相同的反应压力、体积空速、氢油比,得到黏度指数为80以上的150BS光亮油,其高压加氢处理反应温度均为382℃左右;采用全加氢工艺时,150BS光亮油的收率可以用■的数学表达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仪—石油重质油的深度精密分离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仪依据溶剂在超临界态下特有的反常冷凝原理设计而成,结合了萃取和分馏两大过程的特点。采用超临界丙烷、丁烷、戊烷作溶剂,分离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控制,原料在萃取釜中由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柱的温差作用产生的内回流可有效地改善分离选择性。线性升压程序使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由小到大,从而使重质油的馏分按分子量和极性大小顺序流出。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仪对高沸点物质的分离特别有效,可分离物质的常压当量沸点可达1000℃以上,已在石油重质油、润滑油、石蜡和地蜡、催化油浆、聚合物以及多种天然产物精密分离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油砂中沥青的热碱水萃取分离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砂作为非常规石油资源,在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和石油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形下将成为重要的接替能源之一.研制了一套热碱水萃取分离装置,对中国2个地区的油砂开展了沥青的热碱水分离实验,探讨了分离过程中温度和碱的加入量、通气条件及加工助剂等因素对沥青有效分离的影响.内蒙古扎赉特旗油砂的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萃取热碱水温度的升高,浮选...  相似文献   

17.
在减压渣油中掺炼不同比例的裂解重油,对其基本物性及延迟焦化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混合原料的密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具有按掺炼比(裂解重油占混合原料的质量分数)累加的特性(加和性),而其黏度、残炭和四组分组成等不具有加和性;随着掺炼比的增大,混合原料的结焦诱导期逐渐缩短,当掺炼比高于20%后,体系结焦趋势陡增;混合原料焦化产物焦炭和气体收率均不大于减压渣油和裂解重油按照其在混合原料中所占的相同比例单独焦化时所得焦炭和气体收率的加权值,液体收率则略高于相应加权值。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2016,45(8):982
以印尼油砂为研究对象,将有机溶剂相和水相同时引入油砂形成多相体系,对油砂油进行提取分离。考察了水砂比(水与油砂的质量比)、水相p H、剂砂比(溶剂与油砂的质量比)和温度等因素对多相提取油砂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砂比0.4~0.6、水相p H 10~12、剂砂比1.0、温度70℃;在最佳条件下,溶剂重复使用5次,油砂油收率仍达94.5%以上;以石脑油为溶剂,水剂重复使用5次,油砂油收率保持在90.5%以上;尾砂经两级水洗后含油率小于0.3%(w),金属含量满足GB 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可直接用作农用土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中海油环烷基重质馏分油的利用问题。方法以环烷基原油减四线馏分油和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丙烷对两种原料混合后的油品进行溶剂脱沥青试验。结果当减四线馏分油与减压渣油混合油质量比为45∶55时,得到的减四线轻脱油质量较好且收率较高,并以此比例实现了工业运行。当以工业生产的减四线轻脱油为原料,采用加氢处理工艺或糠醛精制工艺可以生产C A值为12%以上的环保橡胶增塑剂时,采用加氢工艺整体经济性更好;采用两段糠醛萃取工艺可以生产高C A值达25%以上的环保橡胶增塑剂,其目的产品收率为22%左右。结论采用丙烷脱沥青后,可以实现环烷基重质馏分油和减压渣油理想组分的交换,有利于重质馏分油的高价值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