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优选超临界CO2萃取联合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柴胡挥发油的工艺条件。 方法: 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考察萃取釜与分离釜的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柴胡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GC-MS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柴胡挥发油中成分差异性。 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CO2流速约20 kg·h-1,萃取釜压力20 MPa,温度35 ℃,分离釜I压力12 MPa,温度40 ℃,分离釜Ⅱ压力6 MPa,温度25 ℃。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萃取联合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07%,1.4%,化学成分基本一致。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简单可行,可显著提高柴胡挥发油的得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黄芩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测定黄芩中总黄酮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方法和溶剂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溶剂、溶剂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黄芩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0倍量70%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3 h,总黄酮提取率达19.21%。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简单、方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芩中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骨愈搽剂的提取工艺。 方法: 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测定,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对骨愈搽剂提取工艺的影响。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竹叶柴胡根中的皂苷类成分,为其入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皂苷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对竹叶柴胡根中皂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用C18(4.60 mm×150 mm,5 μm)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5 ℃,进样量10 μL。结果:竹叶柴胡根中含有皂苷类成分。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40~8 800 ng(r=0.999 7),488~9 760 ng(r=0.999 2)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88%(RSD 0.41%),100.23%(RSD 0.46%)。样品中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总量在0.48%~1.08%。结论:竹叶柴胡全草入药具有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柴黄片制剂中柴胡皂苷b1、b2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 ℃。 结果 柴胡皂苷b1的线性范围为0.015~0.120 μg(r=0.999 5,柴胡皂苷b2的线性范围为0.057~0.456 μg(r=0.999 8,柴胡皂苷b1、b2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96.9%,RSD分别为2.0%、1.6%。结论方法 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柴黄片中柴胡皂苷b1、b2的含量测定,为完善含柴胡类成方制剂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桑籽中总生物碱、总黄酮及粗多糖的提取工艺。 方法: 将桑籽脱脂后,以总生物碱、总黄酮及粗多糖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及盐酸摩尔浓度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总黄酮、总生物碱及粗多糖的含量测定依次采用Al(NO33法、雷氏盐比色法及蒽酮-硫酸法。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乙醇体积分数50%,盐酸摩尔浓度0.03 mol·L-1;总生物碱、总黄酮及粗多糖平均提取量分别为23.15,0.57,0.51 mg·g-1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提取效率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为桑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任艳  刘付松  刘莎  吴发明 《中草药》2021,52(22):6998-7005
目的 探索不同微生境对小叶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var.parvifolium药材形成的影响,为其驯化栽培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样方调查对不同生境中小叶黑柴胡种群结构、优势物种、药用植物多样性及柴胡表观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烘干法对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550℃烧失量法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对柴胡中代表组分柴胡皂苷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哈思山地区野生小叶黑柴胡分布的典型生境有3个类型,分别为戈壁型、草甸型和灌丛型。戈壁型生境包括流石滩亚型和岩壁缝隙亚型,生境中无优势植物种群,戈壁型柴胡以匍匐型为主,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对较少,地下生物量相对较多,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草甸型生境包括低海拔和高海拔2个亚型,低海拔草甸优势植物为地榆,高海拔草甸优势植物为珠芽蓼;灌丛型包括叉子圆柏灌丛、鲜黄小檗灌丛和峨眉蔷薇灌丛,草甸型和灌丛型柴胡以直立型为主,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对较多,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低。结论 小叶黑柴胡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且对恶劣生境适应性极强的药用植物,不同微生境条件下小叶黑柴胡的表观形态和药材品质不同,为其驯化栽培和野生资源保护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槐米中槲皮素的双相动态提取工艺。 方法: 以槲皮素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硫酸体积分数对槲皮素双相动态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槲皮素含量,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02%H3PO4(45∶5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 μL。 结果: 槐米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2%硫酸于85℃提取2次,每次2.5 h;槲皮素提取量达5.22 mg·g-1,远高于乙醇回流提取法的3.26 mg·g-1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采用双相动态工艺提取槲皮素具有提取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选罗布麻叶中总鞣质的提取工艺。 方法: 以鞣质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料液比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浸膏得量和总鞣质提取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及料液比对罗布麻叶中总鞣质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3,即加20倍量甲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 h。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罗布麻叶的工业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选复方夏枯草洗剂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及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复方夏枯草洗剂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根据综合评分的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水,提取3次,每次0.5 h。[结论] 该工艺准确可靠,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EWM)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复方的方法,优化温肺平喘汤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芍药苷、甘草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甘草酸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AHP-EWM确定权重系数,通过L9(34)正交设计考察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温肺平喘汤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稳定性好、提取率高,适用于温肺平喘汤的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贺亮  殷宁  程俊文  李海波  吴学谦 《中草药》2009,40(Z1):117-120
目的 探讨苦楝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活性。方法 对影响苦楝子多糖提取的温度、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并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反应体系,以维生素C为对比,研究该多糖的抗氧清除作用。结果 提取时间显著影响多糖得率,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5 ℃、醇沉体积分数70%,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当料液比为1∶1,提取1次时,多糖得率可达5.89%。苦楝子多糖对O÷2和DPPH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对O÷2的EC50为2.21 mg/mL;当苦楝子多糖质量浓度为5.02 mg/mL时,其对DPPH的抑制率可超过50%。结论 由最佳提取工艺获得的苦楝子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新疆黑果小檗鲜果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选黑果小檗鲜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新疆黑果小檗鲜果总黄酮提取条件。 结果: 黑果小檗鲜果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43%,提取温度80 ℃,料液比1:33,提取时间2 h;总黄酮提取量24.75 mg·g-1,达到预测值25.37 mg·g-1的97.6%。 结论: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果小檗鲜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小叶黑柴胡中kaerophyllin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小叶黑柴胡中kaerophyllin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HPLC法 ,色谱柱ShimpackCLC ODS-C18-5μm(15cm×0.6cm) ,流动相甲醇 水 (70∶30) ,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28nm。结果 :平均回收率为97.1%。结论 :可用于小叶黑柴胡中kaerophyllin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HPLC测定4种川产柴胡地上与地下部分柴胡皂苷a, c, d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测定川产柴胡不同品种、不同药用部位中柴胡皂苷a,c,d的含量。 方法: 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 结果: 柴胡皂苷a,c,d分别在0.753~22.590,0.461~13.830,0.726~21.780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83%,99.96%,101.12%。 结论: 不同品种、不同药用部位柴胡皂苷含量差异较大,建议川产柴胡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分别入药。  相似文献   

16.
张华锋  刘炯  张杰  杨云  卫冰  王启帅 《中草药》2013,44(19):2696-2702
目的 探讨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的保肝作用及与其HPLC指纹图谱间的谱效关系,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HPLC-ELSD法获取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指纹图谱;检测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利用聚类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法对色谱-药效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从HPLC指纹图谱中共提取出12个能够标示药材特征的皂苷类成分的共有峰。不同产地北柴胡药材的保肝作用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明确了给予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小鼠血清中ALT水平和肝组织中SOD活性与皂苷类化合物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北柴胡保肝作用的部分药效物质基础为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  相似文献   

17.
薯莨总鞣质的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优选薯莨总鞣质的提取工艺。 方法: 以总鞣质含量与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提取方法、药材粉碎度、润湿时间等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渗漉液收集量、渗漉流速对薯莨总鞣质提取工艺的影响。 结果: 选用乙醇渗漉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渗漉前浸泡时间24 h,药材粉碎粒度为粗粉,润湿时间2 h,乙醇体积分数80%,收集8倍量渗漉液,渗漉流速4 mL·kg-1·min-1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薯莨片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选鳖血柴胡的炮制工艺。 方法: 以柴胡皂苷a,c,d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炮制时间、鳖血用量、炮制温度对鳖血柴胡炮制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柴胡皂苷a,c,d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50 min,25%~90%A;50~55 min,90%A),检测波长210 nm。 结果: 炒制时间对炮制工艺具有显著性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150 ℃炮制10 min,加鳖血量0.05 mL ·g-1。醇溶性浸出物及柴胡皂苷a,c,d质量分数分别为12.42%,0.85%,0.23%,0.90%。 结论: 优选的炮制工艺合理可靠、重复性好,为规范鳖血柴胡饮片的炮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交试验法优选加味四君子汤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加味四君子汤的提取工艺。 方法: 以人参皂苷总提取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及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醇提工艺的影响;以总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水提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13:87),检测波长203 nm;利用UV测定总多糖含量,检测波长489 nm。 结果: 最佳醇提工艺为加6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人参皂苷提取量达7.69 mg·g-1。最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总多糖得率达2.18%。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充分提取加味四君子汤中醇溶性和水溶性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选银桑降糖颗粒中桑叶的提取工艺,为该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方法: 以芦丁提取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及用量、提取时间对桑叶醇提取工艺的影响;以1-脱氧野尻霉素(DNJ)相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及煎煮时间对桑叶水煎煮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芦丁含量,检测波长358 nm,流动相甲醇(A)-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30%A;5~10 min,30%~35% A;10~15 min,35%~40%A;15~18 min,40%~50%A);利用芴甲氧羰酰氯柱前衍生HPLC-UV测定DNJ含量. 结果: 最佳醇提工艺为加20倍量60%乙醇提取1次,提取时间1.5 h;芦丁提取量1.22 mg·g-1.最佳水煎煮工艺为分别加30,25倍量水煎煮2次,煎煮时间依次为1.0,0.5 h;DNJ相对提取率88.06%.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兼顾桑叶中黄酮类、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