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柱功能及创伤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后路组(n=52,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前路组(n=50,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创伤应激指标、椎体参数、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情况。结果:后路组术后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前路组(P<0.05)。后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前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前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升高,且后路组高于前路组(P<0.05),Cobb''s角降低,且后路组低于前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均升高,但后路组低于前路组(P<0.05)。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前路组(P<0.05)。结论: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相比,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创伤应激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到2021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各63例。微创组给予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开放组给予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微创组的切口长度等围手术指标均少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1 d、3 d、5 d与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7 d的的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内固定移位、神经根脊髓压迫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2 %,低于开放组的22.2 %(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P)含量高于术前1 d,微创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含量高于术前1 d,微创组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控制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水平,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而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这些患者往往并存多种疾病,其中椎体骨折最为突出,危害较大。由于此类患者的虚弱的体质和较低的骨密度,实施手术治疗十分困难。新型的手术方式的开发和内固定植入物的设计明显降低了内固定失败率,提升了内固定稳定性。这些技术综合考虑了生物材料学、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等多方面,在临床应用上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综述旨在总结脊柱内固定失败的机制和现存的新型手术技术与内固定植入物设计,并对未来脊柱内固定手术的发展方向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2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实施内固定前后及随访1年后脊柱损伤、骨折复位的恢复情况,Cobb角、前缘高度百分比、后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指数、楔变指数、VAS评分。结果:各时期A级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B-E级中,治疗后、随访1年与治疗前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1年与治疗后相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缘高度在治疗前后、随访1年中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缘高度、Cobb角在治疗后、随访1年中与治疗前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缘高度、Cobb角在治疗后、随访1年中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年矢状位指数、楔变指数、VAS评分与治疗前相较,呈显著差异(P0.01),但随访1年与治疗后相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5.
谢晓明 《蛇志》2021,(3):301-303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后路长节段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给予后路内固定术联合椎体加椎间植骨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后路内固定术联合后外侧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3个月和12个月的椎体Cobb角、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有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椎体Cobb角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但骨折愈合率、内固定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优于后路内固定术联合后外侧植骨术治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2例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同时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前路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背疼痛缓解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Frankel分级和Th17细胞相关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腰背疼痛缓解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观察组的Frankel分级为A级和B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路病灶切除联合后路植骨内固定术能有效促进脊柱结核患者术后的康复,降低脊柱损伤程度,并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9具冻存新鲜尸体的胸腰段脊柱开展研究,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3具。观察组、对照1组均制作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模型,观察组经椎弓根注入含有对比剂的低粘度骨水泥,对照1组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量两组椎体的主要生物力学指标(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对照2组则作为参照,仅测量一次,对三组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椎体术前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最大抗压强度、刚度较对照2组降低,而高度较对照2组升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2组术后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均较对照1组升高,高度较对照1组降低(P0.05),而观察组术后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椎体生物力学,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对比及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选择方式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血清AGEs、IL-6、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AV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0.20%,71.4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卧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AGEs、IL-6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AGEs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IL-6水平显著上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VS、ODI评分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AVS、ODI评分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2%、1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中应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临床效果更好,术后AGEs、IL-6水平更低,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术后再次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且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收集患者的诊疗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及基于定量CT测量的骨矿物含量、骨水泥注射占椎体体积的比、骨水泥的分布及骨水泥的渗漏情况。将单椎体骨折且在随访时间内再次新发椎体骨折的患者分为A组,未骨折的患者分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参数的差异,并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87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34.7±17.8个月,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椎体依次为L1(29.1%)、T12(20.8%)及L2(13.5%)。在随访时间内共有32例患者再次发生椎体骨折。252例单椎体骨折患者中,26例(A组)再次发生骨折,226例(B组)未发生骨折。A组骨矿物含量低于B组(P0.001),骨水泥分布较B组差(P0.001),年龄高于B组(P0.001)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34.6%)高于B组(13.7%)(P=0.006),两组在骨水泥占椎体的比、后凸程度、性别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显示骨矿物含量(OR=1.092,P0.001)、年龄(OR=1.091,P0.001)及骨水泥渗漏(OR=1.200,P=0.002)均是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骨水泥的均匀分布是保护因素(OR=0.922,P0.001)。结论:年龄较大且骨质较差的患者容易再次发生椎体骨折,在行椎体成形术过程中应尽量使骨水泥均匀分布并避免骨水泥的渗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固定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伤椎置钉组(40例)和短节段内固定组(44例)。短节段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伤椎置钉组采用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沿高度比、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炎性因子指标、脊髓损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伤椎置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置钉组的伤椎前沿高度比明显高于短节段内固定组,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明显低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和pNF-H、NSE、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并且不会增加脊髓损伤和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4月在我院脊柱骨科住院治疗的71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随机被分成2组,治疗组38例接受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33例接受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s角、腰背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内固定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手术效果的评价。结果:治疗组术后及随诊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的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及随诊患者的Cobb’s角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医疗费用、神经功能改善筝级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咿0.05)。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将其均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2)。研究组采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后路非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实现I期愈合,术后无感染。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升高,Cobb角、NR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Cobb角、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腰背痛、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指标,有利于术后身体恢复,减轻疼痛,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术与钢板内固定术在锁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克氏针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5例。克氏针内固定组患者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术,钢板内固定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畸形愈合、延迟愈合、肩关节疼痛、切口感染、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钢板内固定组相比,克氏针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优良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克氏针内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影像资料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Frankel分级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脊柱结核,术中27例植入大块自体髂骨,23例植入自体肋骨捆绑植骨。24例采用椎体侧前方钉棒内固定,26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血管损伤及血气胸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红细胞沉降率获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明显获得矫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脊柱损伤程度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红细胞沉降率,而且可以矫正患者脊柱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损伤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6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131,给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和B组(n=138,给予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血清炎症损伤介质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术后半年、术后1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术后1年Cobb'S角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B组术后半年、术后1年Cobb'S角均大于A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升高(P<0.05),但两组术后3d血清炎症损伤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可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对患者损伤程度基本一致,但伤椎置钉在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方面更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术前(均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例(3.3%),与对照组4例(13.3%)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较佳,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