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的微循环血管网络动态测量系统可以完成多点的血流速度、血管管径实时测量。该系统由数个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的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具有相当的实时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微循环灌注的评价结果为早期发现脓毒症微循环改变提供了重要依据,基于血管分割得到的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能够有效反映微血管灌注情况。方法首先,通过预处理操作改善图像的质量,增强血管与背景的对比度;其次利用自适应局部阈值法对图像进行初次分割,得到大致的血管区域;最后,通过后处理环节去除伪影并连接血管片段,根据最终血管分割结果计算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经过实际采集的舌下微循环血管数据的验证,上述方法与AVA软件测量结果的吻合率达到92%以上。结论上述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舌下微循环血流灌注的自动化评价,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静  王珏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3,17(5):249-253,299
本文介绍的系统基于连续波多普勒效应和脉冲回波锁相跟踪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特殊结构的探头,消除了流速波束夹角对多普勒血流测量结果的影响;应用单片机控制系统,实现了血管管径、血流速度和血流注量的数字化实时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4.
一种提取数字减影图像血管边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成为血管疾病诊断是介入治疗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如何准确提取DSA血管边缘对于血管管径的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DSA血管图像的特点,本文利用数字减影标准测试体模得体模篾这胶片图像,图像经数字扫描仪输入计算机。通过研究体模血管胶片图像的会氏变换特性,提出了利用血管灰度分布曲线的半值全宽为阈值的区域生算法提取血管边界的新方法,在对临床图像的处理中取  相似文献   

5.
利用WXH—1型微循环观察仪和自行设计的致冷装置,我们在23~25℃实验室内进行了春秋季局部连续致冷过程中人体甲皱微循环的观察,同时用热电偶测量甲皱皮肤温度。以期能建立有关的实验方法,为从微循环方面探讨冷致血管舒张的机理提供某些信息。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简便易行,致冷效果确切。在本实验条件下,冷致血管舒张时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均发生明显改变。春秋季两组血流速度与皮肤温度呈高度相关。(春:r=-0.5481,n=240;秋:r=-0.5845,n=152)。微循环的直接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提供人体肢端血管对寒冷刺激的反应性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体模实验,探讨斑块性质和血管管径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血管狭窄显示准确性影响。方法使用心脏动态体模建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体外模型,模拟血管管径分别为2.5、3.0、3.5、4.0 mm,管腔内对比剂浓度设置为(346±13.6)Hu。模拟斑块CT值为(14±9.6)Hu和(712±15.1)Hu,用以模拟软斑块和钙化斑块,模拟狭窄程度分别为25%、50%、75%。使用64排螺旋CT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选择75%R-R间期单扇区重建。使用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获得模拟冠状动脉最佳长轴位影像,在每段模拟血管狭窄影像上各选取10个位置测量管径和计算狭窄程度平均值。应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模拟血管影像管径和狭窄程度与模型数据之间差别,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者间比较,用ANOVA进行多组数据的比较。结果经单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显示,各组不同管径及狭窄的绝对测量值均与标准值存在统计学差异。软斑块组狭窄的相对测量值(狭窄率)与标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狭窄程度、不同管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量所得钙化组狭窄率与标准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同狭窄程度、不同管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软斑块与钙化组之间的绝对和相对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钙化组测量值高估了狭窄程度。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评价血管相对狭窄程度,但对钙化斑块的评价存在高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台用于甲皱微循环参数综合测量的新型仪器。采用彩色图像显示,并用视频光标跟踪法测定微血管管径和流速等参数,所获得的信息经计算机处理,最后打印出十九项参数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特征。方法:纳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查确诊的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试验组)和147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使用OxymapT1视网膜血氧计测量视网膜血管管径。选择提取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及正常组受试眼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较其血管管径差异。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动脉(115.19±11.19um)、静脉(161.74±16.25),正常对照组(115.93±12.38um、143.25±17.54um),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双眼静脉管径均值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视网膜静脉管径更大。  相似文献   

9.
郑虹  于小平  陈炜  杨双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193-11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肝移植术的10例肝癌和22例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在移植前后分别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并于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进行血管3D成像,重建方法包括MPR、MIP、VR,于MIP图像上分别测量腹腔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管径。结果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腹腔干、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及其分支;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利用MIP能准确测量腹腔大动脉血管管径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CTA显示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径[(16.7±2.4)mm、(13.1±1.9)mm及(10.8±2.1)mm]均高于对照组[(13.8±1.6)mm、(8.9±1.1)mm及(8.2±1.7)mm,P〈0.05]。结论肝脏MSCTA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联合应用MIP及VR准确显示血管解剖、变异及病变情况,为手术方式及制订术中血管吻合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并可监测术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炎消灌肠液对小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用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盆炎消灌肠液(2.5,5.0,10.0 g/kg)3个剂量组和盐酸川芎嗪组共6组,每组10只。采用高分子右旋糖酐建立小鼠微循环障碍模型。应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和微循环检测分析系统,观察小鼠微循环变化,观察在给药前及给药后5,10,20,30 min不同时间点,毛细血管管径大小、血液流速、血液流态及红细胞聚集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盆炎消灌肠液3个剂量组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均能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大毛细血管管径,加快血液流速,改善血液流态,降低红细胞聚集性。随着剂量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更加明显,效果更好。大剂量(10.0 g/kg)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炎消灌肠液能明显对抗由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小鼠微循环障碍,改善盆腔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微循环障碍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逐步引起重视,不少学者经过大量实验及临末观察,掌握了正常及各种病理状态下微循环各项生理参数,但对于正值青春发育期儿童少年外周微循环进行配对观察尚未见有报告,为了观察儿童少年外周微循环特点及体育运动对其影响,我们对初中体育班和普通班学生甲皱微循环进行了配对观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小波变换的甲襞微循环图像边缘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小波变换在图像边缘检测、分类与描述中的作用,并根据甲襞微循环图像的特点,利用三次样条二进小波,采用Malat快速算法进行小波分解,成功地提取了甲襞微循环图像的边缘。  相似文献   

13.
▲由徐州医用光学仪器厂与清华大学电机系和北京同仁医院共同研制的WDX-811型微血管血流速度和直径测量仪已通过鉴定。该仪器能自动连续测定微血管血流速度,并能单次地测量微血管的管径,是临床和微循环研究的先进手段。▲大丰县光学仪器厂和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同研制成功的YF-1型眼底摄影机,采用非球面物镜,所摄眼底照片消除了反光点,图像较清晰,能  相似文献   

14.
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振动工具,有可能发生植物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血管张力障碍、植物性多发性神经炎,以及肌肉、骨关节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局部振动病在职业危害中占重要地位。现就其发病机理与治疗进展概述如下。1 发病机理1.1 微循环障碍与组织缺氧患者甲床与结合膜静脉纡曲、管径不匀,毛细血管袢减少,小动脉狭窄,血流缓慢。手指充血指数和  相似文献   

15.
甲皱微循环可以直视观察,能够较好地反映周身的微循环状态。研究表明,50岁以上老年人的微循环状态可出现明显的退化,主要表现为管径变细、管袢畸形增多、血流减慢与血细胞聚集等。这些老年性退变是否可以逆转,对于抗衰老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药物性干预是否能够改变微循环退变,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用复方丹参、维脑路通与潘生丁  相似文献   

16.
5.微循环图象处理微循环一般是指要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内径从数微米到数十微米的血管系统。从形态学来讲,微循环系统包括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从功能上讲,微循环系统,特别是毛细血管部分,是血管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因此,对它的研究有重要的生理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诊断中三血管切面所展现出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40例经超声筛查被诊断为胎儿大血管畸形孕妇,观察三血管切面对血管管径大小异常、血管位置异常、血管数量异常检出率。结果:40例孕妇,36例确诊,检出率为90.00%;血管管径大小异常有10例,占比为25.00%;血管位置异常有19例,占比为47.5%;血管数量异常有11例,占比为27.5%。同时,三血管切面对血管管径大小异常检出率为90.00%(9/10),三血管切面对血管位置异常检出率为94.74%(18/19),三血管切面对血管数量异常81.82%(9/11)。结论:在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诊断中应用三血管切面诊断方法展现出了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应在疾病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运用微循环技术,观察了大鼠ANP模型的微循环变化。结果显示胰腺的微循环系统包括血管口径、毛细血管密度、血流状态变化显著;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本研究表明胰腺的微循环能在活体进行观察,Svate—3有改善胰腺微循环的作用,提示Svate—3对治疗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体外反搏治疗机理的研究过去多侧重于血流动力学,主要集中研究了较大血管中的血液流态、压力及流量关系,而对与心脏负荷、大血管中流态及压力分布非常密切的外周组织、器官的微循环方面的研究不多.国内报告体外反搏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作者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实时动态观察测量反搏前和反搏过程中病人皮肤微循环血液灌流量的变化.为下一步深入研究体外反搏治疗血流动力学机理提供一个基础,现将初步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工业毒物(Pb、Mn)引起职业中毒与脑血管性疾病的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学的改变。方法采用全血液流变粘度计、多部位微循环仪,用印例非毒物接触史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85例工业职业中毒(Pb、Mn)合并脑血管性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脑血管性疾病组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微循环指标与正常对照组都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甲襞微循环的形态、流态、袢周状态都有较显著性改变。结论因毒物影响致使发生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明显,并有普遍高粘倾向、红细胞聚集性显著增高、管径增粗、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