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后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脉流速、肺动脉根部内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 肺动脉流速:对照组(49.2±3.1) cm/s、肺动脉高压模型组(78.5±3.3)cm/s,川芎嗪治疗组(61.6±4.2) cm/s.各组大鼠肺动脉根部内径:对照组(2.10±0.05)mm,模型组(2.60±0.02) mm,治疗组(2.30±0.03) mm.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对照组(15.3±2.2) mmHg,模型组(28.0±2.1) mmHg,治疗组(20.5±3.0) mmHg.各组大鼠平均颈动脉压,对照组(135±7)mmHg,模型组(134±5)mmHg,治疗组(136±8)mmHg.标本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无水肿坏死,肺动脉管壁结构正常.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损伤明显,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管腔狭窄明显.治疗组较模型组大鼠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减轻,胶原纤维减少.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地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环磷酰胺(CTX)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进行干预,观察CTX在该模型中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建立MCT诱导的PAH模型,用CTX对模型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干预,分别在建模2、4周,通过右心导管技术测量大鼠肺动脉平均压( mPAP),与模型组比较,判断干预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气道内滴注腺病毒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adenovirus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Ad-HGF)干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模型大鼠,观察Ad-HGF干预对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采用随机单位(区)组设计方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ormal,NOR组)10只,MCT诱导PAH组(PAH组)10只、单次和重复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预治疗组(HGF和THGF组)各10只.NOR组和PAH组:气道内滴注0.2 mL磷酸盐缓冲液;HGF组和THGF组:气道内滴注0.2 mL Ad-HGF 1次和一周后重复一次共2次.再饲养两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肺动脉压,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动脉管壁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HGF浓度.结果 与PAH组大鼠比较,HGF组和THGF组大鼠的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肺动脉管壁指数和面积指数明显降低,肺苏木素伊红染色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减少,管腔面积增大,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肺组织匀浆HGF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NOR组水平.结论 经气道内滴注转染Ad-HGF,能明显降低但不能完全逆转MCT诱导PAH大鼠的mPAP,减少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减轻右心室肥厚程度,从而达到延缓PAH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MCT组)、治疗组和对照组。MCT组和治疗组一次性皮下注射MCT 50mg/kg,饲养21d;对照组一次性皮下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饲养21d。造模后治疗组以槲皮素100mg.kg-1.d-1灌胃20d;MCT组和对照组以0.9%氯化钠溶液2ml/d灌胃20d。20d后,测定3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及肺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度的变化,并计算肺中、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肺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结果:MCT组的mPAP、RVHI、肺中、小动脉WT%、WA%及PCNA增殖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结论:槲皮素可降低MCT所致的大鼠肺血管PCNA表达,抑制MCT诱导的肺部炎症、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形成,对MCT所致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伟  吴昊  王毅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5):1145-1148
目的 通过皮下注射野百合碱诱导Sprague-Dawley(SD)大鼠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并探讨尾加压素Ⅱ在此肺动脉高压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野百合碱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野百合碱组一次性皮下注射60 mg/kg野百合碱,正常对照组以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作对照.给药3周后通过右心导管术检测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764-3对野百合碱(MCT)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胶原沉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正常给药组,MCT对照组,MCT给药组。给药大鼠从第15天起,皮下注射764-3(40mg/kg)1次/日。实验结束时,行血流动力学和病理形态学检查,并测定肺动脉羟脯氨酸(HYP)和总蛋白含量。结果:MCT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羟脯氨酸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平均分别为249.5±49.9μg和124.2±21.7μg(P<0.001),泡内肺肌型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肥大、呈分泌型改变,细胞间胶原沉积;764-3能显著降低肺动脉羟脯氨酸含量(平均由249.5±49.9μg降至186.8±38.5μg,P<0.01),中膜SMC结构逆转,胞体多细长,细胞间胶原减少。结论:764-3能部分抑制胶原在肺动脉壁的过度沉积,降低MCT性肺动脉高压。而其减少胶原沉积、降低肺动脉高压的机制,很可能是通过逆转中膜SMC表型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MCT)腹腔注射建立新西兰兔慢性肺动脉高压(CP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8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4只)和模型组(60只)。在相同的饲料和饲养条件下,模型组腹腔注射MCT溶液60 mg/kg,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乙醇与生理盐水混合液,28 d后进行右心导管压力测定肺动脉的压力。结果: 右心导管各心腔压力的测定值显示,模型组肺的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右室收缩压、舒张压及右房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均呈升高的趋势,但仅右房舒张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未达到30 mmHg,说明模型的制备不理想。病理检测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肺小动脉血管的管壁增厚,平滑肌组织增殖明显。结论: MCT注射可致兔肺动脉血管平滑肌层增厚,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但所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结果并不稳定,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髙钊  曹波  张力  王韬渊  杨超  张华  陈虹 《心脏杂志》2013,25(4):389-392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治疗作用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组)、3个黄芩苷剂量组(20 mg/kg、40 mg/kg、80 mg/kg,简称低、中、高黄岑苷组),每组8只。通过皮下注射野百合碱诱导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辛伐他汀组给予2 mg/kg灌胃,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黄芩苷20、40、80 mg/kg灌胃。观察黄芩苷对肺动脉压、右室肥大指数的影响。将肺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肺动脉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中黄芩苷可显著降低野百合碱所致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P<0.01),高黄芩苷可降低其右室肥大指数(P<005);高、中黄岑苷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肺动脉中膜厚度比(P<0.01)和中膜面积比(P<0.01);高、中黄芩苷可增加Bax的表达率(P<0.01),降低Bcl-2的表达率(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黄芩苷可有效降低野百合碱诱导的模型大鼠的肺动脉压,逆转肺动脉重构。黄芩苷可能是通过抑制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野百合碱注射复制大鼠右心衰竭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单剂量野百合碱(MCT)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模型。方法:MCT60 mg/kg注射于大鼠颈背部皮下,用生理盐水作对照。评价血流动力学、心肌收缩力及组织学改变。结果:注射后4周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注射后6周,右心室收缩力减弱、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学均证实大鼠发生右心衰竭。结论:皮下注射MCT是制作右心衰竭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及与临床相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ADSCs)移植对肺动脉高压(PAH)大鼠代谢模式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PAH组、ADSCs组、导入空载慢病毒的脂肪干细胞治疗组(ADSCs-V组)和APN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治疗组(ADSCs-APN组)。野百合碱(MCT)腹腔注射构建大鼠PAH模型,建模成功后14 d ADSCs组、ADSCs-V组和ADSCs-APN组分别经颈外静脉注射1 ml浓度为1×106cells/ml的ADSCs、ADSCs-V和ADSCs-APN。其他两组注射等量PBS。治疗3 w后分别收集各组大鼠血清,采用磁共振(NMR)技术进行血清NMR氢谱检测分析各组代谢物浓度。采用Chenomx NMR Suite 8.0软件对NMR数据进行PCA、PLS-DA统计分析,利用排列检测方法评价PLSDA模型的质量。结果 PAH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代谢物中血清葡萄糖、乳酸浓度明显升高,血清丙氨酸浓度明显降低。ADSCs-APN移植治疗能降低PAH大鼠血清葡萄糖、乳酸浓度,升高血清丙氨酸浓度。单纯ADSCs移植治疗不能明显改变PAH大鼠代谢模式。结论 APN基因修饰ADSCs移植治疗可以改善MCT诱导的PAH大鼠的Warburg效应和丙氨酸代谢异常,这是其进一步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血管重构的重要机制。单纯ADSCs移植治疗对PAH大鼠的代谢模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缬沙坦对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及该模型形成的机制。方法新生Wistar大鼠皮下注射辣椒辣素(50mg/kg),对照组大鼠注射对照液,哺乳期后挑选出雄性大鼠分成5组分别给予含盐不同的饮食及非洛地平、缬沙坦(30mg/kg每天,灌胃)干预4周,检测鼠尾收缩压、体重、淋巴细胞胞浆游离钙([Ca^2 ]i)、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浓度和24h饮水量、尿量、尿钠、尿钾。结果非洛地平及缬沙坦干预组鼠尾收缩压、淋巴细胞[Ca^2 ]i明显低于辣椒辣素 高盐组;缬沙坦干预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高于其余各组,鼠尾收缩压低于非洛地平干预组;非洛地平干预组淋巴细胞[Ca^2 ]i低于缬沙坦干预组,肾排钠量高于辣椒辣素 高盐组及缬沙坦干预组。结论非洛地平及缬沙坦干预能阻止辣椒辣素处理大鼠在高盐饮食时血压及淋巴细胞[Ca^2 ]i升高,提示该模型的形成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细胞内钙超载有关,而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关系可能更密切。  相似文献   

12.
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压和体重指数将10 8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 (2 8例 )、EH非肥胖组 (46例 )、EH肥胖组 (34例 ) ,所有 EH患者均接受非洛地平治疗。检测受试入选时和 2个月后血压、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 (IS) ,计算 IS敏感指数。结果 :EH患者血压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6 6 .7%的 EH患者存在高 IS血症及 IR,非洛地平治疗后 EH非肥胖组血清 IS明显下降 (P<0 .0 5 ) ,但 EH肥胖组血清 IS无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非洛地平降压疗效确切 ,并能改善不伴有肥胖的EH患者的 IR,而对 EH伴肥胖者的 IR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We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lodenafil on hemodynamics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rat model of monocrotaline-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Thirty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monocrotaline (experimental model); and lodenafil (experimental model followed by lodenafil treatment, p.o., 5 mg/kg daily for 28 days) 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PAP) was obtained by 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 We investigated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VH) and IL-1 levels in lung fragments. The number of cases of RV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onocrotaline group than in the lodenafil and control groups, as were mPAP and IL-1 levels. We conclude that lodenafil can prevent monocrotaline-induced PH, RVH, and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及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发色底物法测定55例老年Ⅰ、Ⅱ期EH患者分别应用培哚普利(Ⅰ组28例)及非洛地平缓释片(Ⅱ组27例)治疗前后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MP-140含量及PAI-1活性均显著下降(P分别<0.01,0.05),t-PA活性显著升高(P<0.05);Ⅰ组患者AngⅡ及Ald显著下降(P<0.01),Ⅱ组患者AngⅡ及Ald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55例EH患者GMP-140含量与PAI-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07 6,P<0.01),二者与AngⅡ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416 2,0.4237,P<0.01).结论:以上结果提示,培哚普利降低体内AngⅡ水平是其抑制老年EH患者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的机制之一,而非洛地平缓释片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的作用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无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汉防己甲素(Tet)肺靶向微球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应及其对肺循环的选择性作用。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Tet含量为32%的Tet肺靶向微球;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对照组和Tet水溶剂治疗组、Tet肺靶向微球治疗组。经低氧处理3周,分别级予Tet水溶剂和Tet肺靶向微球,观察用药前后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体循环平均压(mSBP)的变化。结果 低氧性肺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正常组与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肺组织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变化,在蛋白质组学水平探讨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方法 雄性二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组)、溶剂对照组(C组)、野百合碱腹腔注射2周组(M2组)和野百合碱腹腔注射3周组(M3组).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颈动脉压(mCAP)、右心室质量比[RV/(LV+S)],制作光镜标本,测量肺血管重建指标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组肺组织提取出的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蛋白质及NCBInr数据库检索.对鉴定的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 N组与C组比较,mPAP、RV/(LV+S)、PAM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组、M2组、M3组的mPAP、RV/(LV+S)、PAMT均依次递增(P<0.05或P<0.01),表明肺动脉高压逐步形成.肺血管结构重建,右室肥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复制成功.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发现钙网蛋白前体在N组、C组表达几乎为0,在肺动脉高压组大量表达,可能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肺血管重建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结论 钙网蛋白前体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形成、肺血管重建密切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用药前后病人收缩压、血肌酐、血尿素氮的观察 ,研究非洛地平 (波依定 )单药或联用美托洛尔 (倍他乐克 )对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78名入围调查期病人采取分步治疗方案 ,目标血压为收缩压小于 14 0mmHg ,统计波依定(5~ 10mg/d)单药控制率及联用倍他乐克 (2 5~ 5 0mg/d)的血压控制率 ,用药前后监测病人的血肌酐、血尿素氮 ,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 波依定 (5~ 10mg/d)单药控制率 :80 77% (6 3/ 78) ;联用倍他乐克 (2 5~ 5 0mg/d)后控制率 :94 87% (74 / 78)。用药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t检验P >0 0 5 ,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波依定对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理想的血压控制率 ,联用倍他乐克作用更佳 ,副作用轻微 ,对病人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CP)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进行干预,观察ECP在该模型中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用MCT建立动物模型,并用ECP对模型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干预,分别在建模第2、4周时,通过右心导管技术测量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与模型组比较,判断干预是否有效;并通过肺脏病理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肺小动脉血管壁增厚定量测定(R值),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量,探讨ECP的干预机制.结果 ECP预防组mPAP(14±6)mm Hg与2周模型组(29±8)mm Hg相比显著降低(P<0.01),ECP治疗组mPAP(36±22)mmHg与4周模型组(66±28)mm Hg相比有下降趋势;肺脏病理组织HE染色显示ECP预防组测定的R值(0.273±0.019)与2周模型组(0.203±0.039)相比显著增高(P<0.01),提示肺小血管壁厚度程度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野百合碱模型中大鼠肺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且有大量TNF-α和IL-6的表达,ECP预防组较2周模型组的TNF-α和IL-6染色减少.结论 ECP可降低MCT诱导的大鼠PAH模型的肺动脉压力,其机制与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减轻肺小动脉血管炎症和血管壁增厚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脱氢野百合碱(DHMC)诱发犬肺动脉高压形成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10只Beagle犬经右心室注射DHMC诱导肺动脉高压(PAH).注射DHMC前、注射后6周采集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C133和KDR检测双阳性的细胞数量.收集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 d后进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iLDL)摄取和凝集素-Ⅰ(UEA-Ⅰ)结合反应,并进行体外血管生成试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只Beagle犬注射DHMC后9只存活,1只于第2天死亡.注射DHMC后6周肺动脉平均压由(11.3±2.0)mm Hg(1 mm Hg=0.133 kPa)增高到(20.2±1.6)mm Hg(t=10.307,P<0.01).PAH形成前后经流式细胞仪分析的ACl33和KDR双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632.8±42.8)个/nil和(206.1±26.8)个/m1(t=25.361,P<0.01);体外培养7 d的细胞中UEA-Ⅰ和DiLDL染色双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41±6)个/200倍视野和(22±6)个/200倍视野(t=6.510,P<0.01).体外成血管试验中形成的血管数为(21.1±2.8)支/200倍视野和(11.2±2.8)y./200倍视野(t=7.583,P<0.01).结论 犬肺动脉高压形成后循环内皮祖细胞数最减少,成血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