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关系。方法将住院分娩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孕妇306例分为孕28~34+6周阴道分娩组、孕28~34+6周剖宫产组、孕35~36+6周阴道分娩组、孕35~36+6周剖宫产组,并对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孕28~34+6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羊水污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Apgar评分、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颅内出血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孕35~36+6周阴道分娩羊水污染率高于剖宫产(〈0.01),NR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Apgar评分、HIE和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恰当处理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8—36^+6周胎膜早破孕妇96例,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分娩方式与分娩孕周有明显关系(P〈0.05),产后出血率与分娩方式无关(P〉0.05),两组〈32^+6孕周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2^+6孕周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确选择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3.
钱春枝 《安徽医学》2013,34(5):591-59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住院的73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病孕周分为两组:A组37例,28周≤孕周≤33+6周;B组36例,34周≤孕周〈37周,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A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发生率、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8~33+6周的胎膜早破患者,应在严密监护下采取期待治疗,可改善围生儿结局,并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文翊 《基层医学论坛》2009,(14):391-392
目的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孕妇,其中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孕妇119例,按其中不同孕周与分娩方式进行比较。对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评分及新生儿各种并发症和臀位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差异进行比较。结果2组孕周与分娩方式比较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评分及新生儿各种并发症比较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臀位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恰当处理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将减少早产儿并发症,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0月住院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56例,其中孕28-34^+6周16例,孕35~36^+6周40例,两组进行母儿对比分析。结果孕28~34周胎膜早破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5-37周者(P〈0.01)。结论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柏冰 《华夏医学》2010,23(1):33-35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要结局的影响.方法:对8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8~34周,34~37周不同孕周及破膜时间≤24 h和>24 h组做分析比较.结果:两组不同孕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母亲分娩方式、产褥病率、产后大出血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破膜时间≤24 h的孕妇及新生儿感染与破膜时间>24 h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周越小,围产儿病死率越高;但破膜时间延长,也使母婴感染机会增加.因此,对于孕28~34周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同时预防抗感染治疗,适时终止妊娠,以减少母儿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临床处理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7年11月因胎膜早破而早产的41例孕妇。结果68.29%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5周与孕35~37周间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孕28~35周PPROM新生儿死亡比明显高于孕35~37周(P〈0.01)。4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在孕32周前。结论对于孕28~35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2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死亡比。  相似文献   

8.
李红瑜 《中外医疗》2012,31(13):35-36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不同孕周的处理方法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517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妊娠34周以下组患者和妊娠34周以上组患者采用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妊娠34周以上组患者的母婴结局优于妊娠34周以下者,P〈0.05;妊娠34周以下组中,剖宫产组母婴结局优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患者,医生需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郭丹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455-457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母儿结局。方法:将15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根据破膜时孕周不同分为A组(28~34+6周)60例,B组(35~36+6周)96例。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两组虽然期待治疗的时间不同,但宫内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A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1)。③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孕28~34+6周胎膜早破采取积极期待治疗,适当延长孕周,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但不增加孕产妇感染率。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期待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的孕28周~36+6周胎膜早破孕妇62例,即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足月无胎膜早破孕妇62例作为对照组,探讨适当的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结果 6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孕28周~33+6周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孕34周~36+6周者,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与足月无胎膜早破组相比,发生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采用适当的期待治疗,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可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李涧 《中外医疗》2015,(2):20-21
目的探讨分析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60例(28~36)+6周为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病历资料,依据孕周分为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其中小孕周的孕周为(28~34)+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大孕周为(34~36)+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结果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大孕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潜伏期时间大于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潜伏期,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孕妇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以及产后的出血量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同时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孕周一旦<35周,应及时的治疗,同时>35周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应积极的终止妊娠,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应对产科常规加以遵循。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研究我院22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胎膜早破(PPROM)的相关因素、分娩结局及对母儿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方法将120例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按孕周分为两组,28周~34+6组及35周~36+6周组。统计胎膜早破相关因素,统计对比不同孕周分娩方式、不同孕周产妇情况、不同孕周新生儿围生期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的原因很多,生殖道感染是引起PPROM的主要原因;28周~34+6周组85例,自然分娩60例、臀位助产14例、剖宫产11例;而35周~36+6周组135例,自然分娩72例、臀位助产7例、剖宫产56例,两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35周~36+6周PPROM患者的宫内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围生儿死亡情况明显低于28周~34+6周PPROM患者(p〈0.05),产褥感染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应尽量预防PPROM,对于已发生PPROM的患者,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对母婴有利,应结合临床实际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未足月头位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立波  罗胜田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35-836
目的研究未足月头位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119例胎膜早破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①不同孕周分娩方式无显著性差异;②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时,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对母婴有利,应结合临床实际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未足月胎膜早破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柳 《河北医学》2010,16(10):1213-1215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患者按照孕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情况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68例,对照组阴道分娩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选择期待治疗可以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改善母儿预后,妊娠晚期节制性生活,预防感染,必要时适当使用宫缩抑制剂,同时加强产前诊惭,以便减少畸形儿出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8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分析孕周不同孕妇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孕周在28~31周、35~36周剖宫产率及自然分娩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2~34周剖宫产及自然分娩率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28~31周围产儿死亡率、窒息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5~36周的死亡率、窒息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窒息率显著高于剖宫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对围产儿的影响较大,一般孕龄越小的孕妇,围产儿所受影响越大,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张迎雪 《吉林医学》2014,(16):56-57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对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0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实验组69例为28~33孕周,予以期待疗法,对照组40例为34~36孕周,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比较两组在分娩方式、新生儿妊娠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在阴道分娩率与剖宫产率上,实验组分别为59.42%、40.58%,对照组分别为47.92%、47.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窒息、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与死亡率上,实验组分别为36.23%、34.78%、27.54%,对照组分别为15.00%、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而言,要依据患者孕周来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以及分娩方式,孕周<34的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要实施期待疗法,≥34孕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要尽快促其分娩,促进妊娠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胎膜早破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静 《当代医学》2011,17(17):97-98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孕周大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70例,根据孕周情况分为三组:1组、2组和3组。1组患者孕周为25~27周,2组患者孕周为28~33周,3组孕周为34~36周。所选患者均采用期待疗法。结果 2组期待治疗时间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产后出血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1组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5)。结论孕周小于28周胎膜早破,采用期待疗法难以改善围生儿结局,孕周大于28周期待疗法能够降低产妇并发症,能够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探讨保胎治疗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9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孕28~36+6周)孕妇分成两组,其中孕周〈34周者34例设为保胎组,给予保胎治疗,临产或孕周≥34周者64例设为未保胎组;观察两组及不同孕周母婴预后情况。结果①保胎组经保胎治疗后23例(67.6%)孕周超过34周,破膜至分娩时间明显少于未保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保胎组新生儿窒息率、颅内出血、NRDS发生率、新生儿评分、新生儿死亡数与未保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与孕周不足34周者应尽量延长孕周,促进胎肺发育成熟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未足月胎膜早破109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住院的10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孕龄分为3组:A组44例,发病孕龄28~33+6周;B组37例,发病孕龄34~35+6周;C组28例,发病孕龄36~36+6周.比较不同孕周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李婉澄 《广西医学》2005,27(9):1383-1384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发生于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发病率情况。方法 对96例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28周~37周与孕37周~42周之间,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28周。37周胎膜早破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7周~42周者(P〈0.01),6例新生儿死亡发生在37周前。结论 对孕周不同的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减少母儿并发症,降低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