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3—2012年山西省晋城市耕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其指标权重,对晋城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并采用GM(1,1)模型对未来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晋城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从2003年的Ⅲ级变成2012年的Ⅱ级,耕地生态安全状态从2003年的"敏感"状态变成2012年的"较安全"状态;2013—2017年耕地生态安全程度预测将达到"较安全"水平,安全状况上升趋势较为显著;晋城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差异明显,不同县(市、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科技投入水平、环保投入力度、土地利用结构和耕地质量等因素,导致晋城市耕地生态安全格局分布的差异性和空间演化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山区经济发展受限,容易陷入贫困。近年来贵州省由于城市化等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大幅度扩大,导致耕地资源面临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贵州耕地生态环境均处于恶化状态。贵州省耕地少、坡地多、平地少、质量中等以下耕地多,优质耕地少。从耕地数量和质量上分析了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因素,提出了贵州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坡耕地治理和保护是当今热门话题,自然因素和经济制度因素对坡地农业土地利用影响巨大.华南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但山地丘陵多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就华南地区坡耕地概况、自然背景、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土地浪费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该区坡耕地资源要引导开展耕地改造、调整种植制度和种植结构、发展丘陵立体农业等措施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连山区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全区现有耕地4.3万hm2左右,全区16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分布在山区.其中坡度大于6°的坡耕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6%以上.如何提高山区坡耕地土地的生产效益,是直接关系到提高山区农民种粮热情和提高该区粮食生产的关键.针对该地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农业科研部门先后引进了"吨谷一号、承谷九号、金谷2401、中华谷王2408、日本132"等谷子新品种,在该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5.
辽东山区土地概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其耕地特点表现为:山地多、坡耕地比重大、零散地块多,人均耕地少,而且辽东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交通运输条件及经济条件欠佳。这些自然和经济条件决定了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难度很大。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充满了挑战,但又伴随着机遇。特别是在农村劳动的转移后,农村对农机化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大,给农机化的发展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河西制种基地作为良种供应的中心,常年连作制种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增长,同时对制种基地耕地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方法】本文以PSR模型为基础构建河西制种基地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先后运用物元分析法与改进的熵值法,对指标量化求证。【结果】(1)2002-2016年河西制种基地耕地生态安全水平逐年提高,实现了从"临界安全"到"较安全"状态的积极转变。(2)单位化肥负荷、农药负荷、地膜负荷、制种地复种指数、单位耕地制种废弃物承载力依旧是生态安全的主要阻碍因素。(3)河西制种基地耕地生态安全面临的压力逐渐降低,生态安全状态以及采取的响应措施逐年提高。【结论】挖掘影响制种基地耕地生态安全的因素,针对阻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河西制种基地耕地的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得荣县1995—2007年生态足迹,分析得荣县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得荣县生态盈余较多,生态压力指数较小,处于安全状态;从单个因子来看,人类对耕地与草地的生态压力较大,自1995年以来,得荣县耕地与草地均处于不安全状态,特别是人类对草地的生态压力较大,其生态压力指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7年达到2.566 337;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结构、自然环境因素等成为影响得荣县耕地与草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得荣县生态安全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近20年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的安全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91-2010年河北省耕地资源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耕地资源安全状态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资源安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时序变化明显,介于不安全状态和较不安全状态之间。其中数量安全指数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质量安全指数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影响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及自然因素。最后,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30 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未来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有利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了解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定量分析1985—2014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值,采用等间距法将耕地生态安全级别划分为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安全5个等级,并引入灰色系统理论预测2015—2020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分析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4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呈U型变化,安全等级经历了较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的演变历程,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于1999年之后显著转好;2015—2020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发展到较安全,未来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乐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地矛盾仍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SR-EES模型,从压力(P)、状态(S)、响应(R)以及环境、经济、社会方面构建选取与常德市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紧密相关的22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对2015年整个常德市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做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常德市2015年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Ⅱ(较安全)-Ⅲ(临界安全)之间,具体表现为鼎城区、汉寿县、桃源县、石门县处于较安全级别,安乡县、临澧县、澧县、武陵区、津市市处于临界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云南人均耕地有117.3平方米,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53.3平方米的警戒线,但全省耕地质量总体偏低,高产田只占30%左右,因此,提高云南农业土地产出率对确保云南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发挥着最直接的作用。人均耕地少、山区面积大、坡耕地比重高、农田损耗多、土地产出率低,是云南省建设现代农业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提高土  相似文献   

12.
连山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西北部,全区现有耕地65万亩左右,全区16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分布在山区,其中坡度大于6°的坡耕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6%以上。如何提高山区坡耕地土地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马俊伟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3):48-52,81
为评价研究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资源环境压力、土地利用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以县域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477 9,整体处于第Ⅲ级临界安全水平,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高东低的区域差异;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与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了解保定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以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可拓优度评价模型对2003—2012年保定市的耕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2年,保定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山区的涞源县,东部地区的高碑店市、容城县和东南部地区的高阳县、博野县、蠡县以及位于保定市西南部的望都县等县(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高;位于保定市中部地区的清苑县、满城县、徐水县和南部地区的定州市、曲阳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低;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地区的涞水县、北部的涿州市和西南部地区的顺平县、唐县、阜平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波动较大,且在整个评价期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6,(13):1-4
坡耕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资源,对人类文明发展曾起过重大的作用,随着人类对坡耕地不合理的利用加剧了众多生态问题产生,并且已经成了威胁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坡耕地的产生、含义、作用、特点以及生态问题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研究,找出了上述问题的生态学根据,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以期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坡耕地生态环境发展运动规律,为坡耕地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是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它具有公共性、潜隐性、战略性等特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因素主要指农药、化肥、农地膜、自然灾害等因素,间接因素是指工业"三废"、生活污水以及粪便等污染源,社会经济因素是指财政支农投入水平、整个社会的耕地资源生态安全保护意识等因素.进口部分粮食、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耕地资源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7.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内涵及其影响因素,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全国省域单位2005—2014年的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划分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近10年来全国总体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逐步转变为"较不安全",耕地生态安全指数整体呈波动下降态势,耕地生态安全朝逆向演化的方向发展。北京市、上海市近10年耕地生态安全相对稳定,且基本处于"较安全"等级;2006—2014年天津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经历"较安全—临界安全"的变化,但在2012年后有明显提升;2006—2014年吉林、黑龙江耕地生态安全明显呈下降态势,大致经历了"临界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的演变历程;近10年江苏、浙江、新疆、西藏、内蒙古、海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相对稳定,处于"临界安全";云南、贵州、广西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也处于"不安全"等级;其他地区近10年耕地生态安全总体上虽然小有波动,但一直处于"较不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18.
经济植物篱主要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耕地资源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迫切需要,耕地中坡耕地问题最多,潜力也最大.本文介绍了经济植物篱(埂)技术的属性、定义、主要品种、应用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该技术在坡耕地的利用和保护中,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为目标,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技术为方法,采用生态可持续指数评价分析2013年13个地市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耕地资源总体呈现生态盈余;总体上由北向南呈现耕地利用可持续状态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态势,临界可持续地区与弱可持续地区的生态安全得到重视;修正可持续状态分析得出,哈尔滨、大兴安岭地区、黑河的耕地生态可持续程度下降或改善不明显;耕地生态可持续指数预警值为0.449。该研究可为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和政府部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大幅度扩张,长沙市耕地资源面临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以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内涵为切入点,介绍了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对长沙市2009~2015年耕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分析了影响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并对维护长沙市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