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 - 1 β(IL - 1 β)的影响。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 (MTT)法测定迷迭香酸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系膜细胞IL - 1 β蛋白水平。结果 迷迭香酸在 5~ 2 5mg/L浓度范围能明显抑制血清或脂多糖刺激的系膜细胞增殖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 ) ,在 1~ 2 5mg/L范围能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系膜细胞IL - 1 β分泌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 )。结论 迷迭香酸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及IL - 1 β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脉口服液是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杨霓芝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和实验筛选,针对慢性肾炎基本病机而制订的防治慢性肾炎的基本方药,主要由黄芪、三七等组成。在既往研究中观察到,其可有效地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减轻慢性肾炎模型动物的肾脏病理损害,从而起到防治肾小球硬化,延缓肾脏病进展的作用。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了通脉口服液配伍前后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希望从细胞生物学方面探讨其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对IL-1β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ERK通路活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延缓肾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培养,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黄芪、三七药物血清,分别用IL-1β(终浓度1μg/L)刺激系膜细胞5、15、30min后,Western印迹法测定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分别加入10%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10%黄芪药物血清、10%三七药物血清以及特异性络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10μg/mL)预处理12h后,观察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IL-1β刺激下,ERK活化在5min时出现高峰,后逐渐减弱,genistein预处理12h后,ERK活化延迟到30min时才出现。通脉、黄芪含药血清预处理12h后均可使IL-1 beta刺激下ERK活化延迟到15min时出现,30min时增强,且峰值较前减弱。三七含药血清预处理12h后在3个观察时间点上(5min、15min、30min)均未出现磷酸化。通脉、黄芪、三七含药血清与genistein联合使用后在3个观察时间点上(5min、15min、30min)均未观察到ERK的磷酸化。结论: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黄芪、三七含药血清对ERK的磷酸化均有一定的阻断作用,与genistein合用可增强这一阻断作用。组间相比较结果显示三七组作用要优于黄芪组,提示在抑制ERK的磷酸化作用方面,活血类中药作用可能要优于益气类中药;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延缓肾纤维化的可能机制为抑制ERK抗体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中药利肾口服液防治肾小球疾病的机制。方法常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并加入白细胞介素-1(IL-1)及中药利肾口服液,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系膜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利肾口服液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并对IL-1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利肾口服液防治肾小球疾病的机制与免疫调节、直接抑制和拮抗IL-1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是以虚弱性疲劳为特征的复杂的症候群。目前国内外对CFS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普遍认为单一因素很难解释CFS的发生但均无定论[1]。临床治疗上中医药疗法较现代医学疗法显示出明显的特色和优势[2]。本实验旨在进一步探索CFS的发病机制以及疲劳安口服液对其治疗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清利固精颗粒对系膜增殖性肾炎IL-1β及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清利固精颗粒(主药:地骨皮、芡实、土茯苓)对大鼠抗Thy1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IL1β及TGFβ1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大鼠抗Thy1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肾炎康复片组、清利固精组,每组8只大鼠。各实验组于第7天处死大鼠,检测肾小球培养上清IL1β含量,检测肾组织TGF-β1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培养上清IL1β含量及肾组织TGFβ1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利固精组肾小球培养上清IL1β含量及肾组织TGFβ1含量明显下降(P<0.01);清利固精颗粒降低肾组织TGF-β1含量疗效优于肾炎康复片(P<0.05)。结论:清利固精颗粒能降低肾炎大鼠肾小球培养上清IL-1β水平和肾组织TGF-β1含量,抑制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增加,可能是其治疗MsPGN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春霞 《中成药》2005,27(9):1095-1097
目的观察常通口服液(大黄、枳实、丹参等)对大鼠肠粘连模型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四磨汤组及常通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按Ellis法制备成肠粘连模型。常通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于术后第1,3,5,7,9日采血,其余各组于术后第7天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β及TGFβ1水平。此外,各组于术后第7天进行粘连程度肉眼分级。结果模型对照组的IL1β、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常通口服液中,高剂量组的IL1β,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常通口服液能降低肠粘连大鼠血清IL1β、TGFβ1含量。细胞因子IL1β、TGFβ在肠粘连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脉口服液对慢性肾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许多肾小球疾病患者都存在着高凝状态,其程度与肾脏病变的严重性和活动性呈正相关的病理特点,我们应用本院制剂通脉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32例,并观察了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提示:通脉口服液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体内存在的高凝状态,患者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稠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明显改善(P〈0.01),血,尿FOP也明显降低(P〈0.01),间接也提示患者血凝流变学有显著改善。结论:通脉口服  相似文献   

9.
通脉口服液对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通脉口服液对慢性肾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随机分为通脉高剂量组,通脉纸剂量组、全水宝组、病理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治疗4周后,眼眶采血,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通脉口服液可以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全血比粘度(包括低切及高切)、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P均<0.01)及全血还原粘度(P<0.05)。结论:通脉口服液有降低全血比粘度(包括低切及高切)、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P均<0.01)及全血还原粘度(P<0.05)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衰宁对系膜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 1)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提取动物的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系膜细胞(HMC)体系,观察具有益气固本、化瘀泻浊作用的中药肾衰宁对HMC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IL 1的影响。结果:肾衰宁具有抑制HMC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IL 1的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HMC是肾衰宁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细胞,这可能是该方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及银杏天宝(EGB)对其影响。方法利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制备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5-ASA,100mg/kg),EGB组(200mg/kg)。4周后,评价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检测MPO和SOD活性,免疫组化和ELISA检测肠组织IL-1β和IL-10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硝基苯磺酸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显著增加,MPO活性、肠组织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OD活性、肠组织IL-10产生明显减少。EGB能改善三硝基苯磺酸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损害,使MPO活性显著下降,同时下调IL-1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OD活性,增加IL-10的产生。结论EGB通过下调肠组织IL-1β表达,上调IL-10的产生发挥抗炎的作用,从而减轻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祛痛汤及中药贴敷治疗对突出椎间盘组织中IL-1β含量的影响,探寻中医药抗炎止痛机理。方法:将9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活血祛痛汤组,D组:中药贴敷组,E组:活血祛痛汤+中药贴敷组,每组18只,其中B、C、D、E组采用侧方腹膜外入路纤维环切开法手术造模,术后一周开始治疗,分别于治疗满2、4、6周后每组各处死6只,用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椎间盘组织中IL-1β含量,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椎间盘组织中IL-1β含量在2、4、6周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B组相比,C、D、E三组椎间盘组织中IL-1β含量在2、4、6周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尤其在4、6周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D组相比,E组IL-1β含量下降,4、6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血祛痛汤及中药贴敷治疗均能降低突出椎间盘组织中IL-1β含量、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治疗4~6周效果最明显,两种治疗方法综合运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肾口服液治疗肾小球疾病肾阳虚证之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和系膜细胞培养方法,提取大鼠的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观察安肾口服液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白细胞介素1、血管紧张素Ⅱ、Ⅳ型胶原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安肾口服液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异常增殖,可拮抗白细胞介素1、血管紧张素Ⅱ、Ⅳ型胶原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异常增殖。结论: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异常增殖、拮抗白细胞介素1、血管紧张素Ⅱ、Ⅳ型胶原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异常增殖是安肾口服液治疗肾小球疾病肾阳虚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痛风泰颗粒剂对痛风患者外周血IL-1β、IL-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侠  张剑勇  于丽  张燕英 《河南中医》2009,29(5):460-462
目的:探讨痛风泰颗粒剂对痛风的抗炎机理。方法:选择痛风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5例以痛风泰颗粒剂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戴芬)75 mg,qd治疗,疗程7 d;对照组25例,给予戴芬75 mg,qd治疗,疗程7 d,观察药物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IL-8以及ESR、CRP、BUA、关节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外周血细胞因子治疗前后均有异常表达,治疗后异常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两种细胞因子的下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前后,治疗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自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ESR、CRP、BUA差异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风泰颗粒剂治疗痛风,能够影响外周血异常细胞因子表达,对痛风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保肾冲剂含药血清对人膜细胞(MC)增及分泌炎性介质的作用。方法 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保肾冲剂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分泌IL-1β水平的影响。结果 3种浓度含药血清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LPS诱导的MC增殖及IL-1β蛋白质产量的增加,这种对抗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保肾冲剂血清能抑制MC增殖并能干预活化MC分泌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小鼠血尿酸、肾功能的影响及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100 mg·kg-1)联合97%氧嗪酸钾(l g·kg-1)ig法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肾病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造模组、阳性药物组苯溴马隆组20 mg· kg-1、复方土茯苓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3,1.5 g·kg-1).实验第21天小鼠眼球采血后处死,检测血清中尿酸、肌酐、尿素氮及肾组织中IL-1β,IL-6水平.结果:复方土茯苓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尿酸(110.22±28.07),(128.10±54.79)(144.10±51.73) μmol· L-1;肌酐(39.11±8.55),(60.90±21.29),(87.50±16.18)μmol·L-1;尿素氮(25.15±3.17),(29.65±2.17),(35.01±3.63) mmol·L-1;IL-1β(3.13±0.53),(4.26±1.44),(5.10±1.86) μ.g· L-1;IL-6 (14.90±4.93),(22.87±6.71),(35.83±22.19) μg· L-1;与模型组血尿酸(259.22±31.05)μmol·L-1、肌酐(103.00±22.34) μmol·L-1,尿素氮(50.76±9.93) mmol· L-1,IL-1β(10.74±4.0) μg· L-1,IL-6(62.87±15.42)μg·L-相比明显降低(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高、中剂量组与苯溴马隆组相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能够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小鼠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保护尿酸造成的肾脏损伤,可能机制为降低IL-1β,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王光辉  张红霞  许俊丽 《新中医》2021,53(10):37-40
目的:探讨扶正抗痨方加减联合西医抗结核治疗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Ra (IL-1R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初治肺结核8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联合组45例,对照组采用2HREZ/4HR方案,给予抗结核治疗;联合组加用扶正抗痨方加减,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症状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症状评分(3.58±0.3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14±0.46)分(t=12.389,P0.05)。治疗后,2组免疫功能指标较前改善,且联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1β、IL-1Ra较前改善,且联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Z=1.982,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29.55%(χ2=4.686,P=0.0300.05)。结论:扶正抗痨方加减联合西医抗结核治疗初治肺结核,能够通过降低IL-1β、IL-1Ra水平,缓解肺结核的症状,并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张红敏  丁樱  陈世伟  王丽英 《中草药》2005,36(2):233-236
目的探讨复方血尿停治疗以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肾小球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复方血尿停与大鼠肝微粒体共同孵育后加入到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体外培养体系中,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水平,速率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经肝微粒体代谢后,复方血尿停2、4、8mg/mL均抑制GMC的增殖及IL-6、ET-1的产生,且呈剂量依赖方式。结论复方血尿停能抑制IL-6、ET-1的分泌和GMC的增殖,此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肾固精方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细胞培养与细胞分子学技术相结合方法,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护肾固精方,分别以噻唑蓝法(MT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其对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增殖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结果护肾固精方加入MC培养体系6d后,MC数(活细胞个数)为56835±6638,明显低于对照组138653±14388(P<0.01).该方有抑制MC增殖的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呈现一定量效关系,即药物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MC上清中IL-8含量对照组为0.168mg/L±0.113mg/L,治疗组为0.062mg/L±0.015mg/L,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肾固精方有明显抑制肾小球MC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拮抗MC分泌IL-8等其它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牙周炎患儿的疗效以及对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6、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医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儿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成对照组31例与治疗组31例。对照组进行牙周基础干预措施;治疗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连花清瘟颗粒。两组治疗4周。比较两组牙周指标、主要症状改善时间、疗效以及龈沟液IL-1β、IL-6、PGE2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针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评分显著减少,且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的牙齿松动、口臭、牙龈肿痛的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IL-1β、IL-6、PGE2水平明显减少,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西医常规干预基础上,连花清瘟颗粒可有效改善慢性牙周炎患儿的症状体征,提高疗效,抑制牙周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