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霓芝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病理组织上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或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占15%~32%,约30%易于发展为肾衰竭。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现代医学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杨霓芝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擅长治疗各类肾脏疾病。多年来,  相似文献   

2.
聂莉芳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IgA肾病居肾小球疾病之首位,为45.6%,约占终末期肾衰竭的26.69%。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疗效,主要表现在能够改善患者的体质状态、控制诱发因素、减少肉眼血尿的反复发作,减少血尿和蛋白尿,改善患者的预后。多数中医学者主张IgA肾病的中医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主。聂莉芳为我国著名中医肾脏病专家,多年来在IgA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聂教授认为,IgA肾病的中医病因有主因与诱因之分,主因多系脾肾虚损,诱因则责之外邪与过劳;并提出气阴两虚证是IgA肾病最常见证型的学术观点,运用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IgA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聂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免疫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球系膜区IgA或者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呈颗粒状或者团块状沉积,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少量蛋白尿,也可出现。肾病综合征。IgA肾病预后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早期认为其预后良好,然而多年的研究认为该疾病呈进展性,仅有5%~10%患者可完全缓解,10年后15%~40%的成年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本文就影响IgA肾病进展和预后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58例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自2008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肾脏内科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患儿258例。所有肾活检样本均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比较IgA肾病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258例IgA肾病患儿平均年龄为(9.3±3.2)岁,男女比为2.23∶1。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型84例,肾脏病理Lee氏分级以Ⅱ级为主(51.1%);孤立性蛋白尿型45例,Lee氏分级以Ⅱ级为主(40.0%);血尿和蛋白尿型72例,Lee氏分级以Ⅲ级为主(56.9%);急性肾炎型4例,其中Lee氏分级为Ⅲ级者2例,Ⅱ、Ⅳ级各1例;肾病综合征型50例,Lee氏分级以Ⅲ级为主(80.0%);慢性肾炎型3例,其中Lee氏分级为Ⅳ级者2例,Ⅴ级1例。不同临床型IgA肾病患儿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沉积形式为IgA、IgM、C3共沉积;随着病理分级的加重,IgA、IgM、C3共沉积所占比率显著增多(P0.05)。结论 IgA肾病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有一定相关性,急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及慢性肾炎型患儿病理损伤程度重,通过临床分型间接判断IgA肾病进展情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IgA肾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见,其临床特点以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属中医学"血尿、肾风"范畴。咽喉部炎症,包括慢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是导致IgA肾病病情反复和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IgA肾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咽喉部炎症比较关注的是扁桃体炎及扁桃体摘除术,关于扁桃体摘除术对IgA肾病预后的影响虽有不同的看法,但仍以正面支持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1]是指以肾小球系膜增生基质增多伴以IgA为主的沉淀物,临床上常以血尿反复发作为特点,但可呈现以无症状血尿到急进型肾炎间各种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它是我国目前发病率较高的肾小球疾病。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亚洲是其发病的重灾区,IgA肾病同时也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ESRD)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文献报道[1]大约20%~40%的患者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发展为ESRD.IgA肾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血尿,伴有或不伴有蛋白尿、高血压等,其病理分型以系膜增生为主.IgA肾病之血尿又被称为"咽炎同步性血尿",是因为肉眼血尿往往发生于黏膜感染如上呼吸道、胃肠道或泌尿系感染后,临床上,我们发现大部分IgA肾病患者都有慢性咽炎、慢性腹泻、口腔溃疡等黏膜受累的情况.因此,我们收集了108例IgA肾病患者资料,调查其黏膜受累情况,旨在探讨IgA肾病与黏膜免疫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gA肾病是一个免疫病理学诊断名称,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又可称Berger’s病。最初人们认为本病是一个良性病程。但长期的观察发现约20%的IgA肾病患者经20年临床演变后将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目前IgA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8%~49%,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得到了医家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在肾小球系膜区存在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型肾小球疾病,它是各年龄段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病因.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对于降低IgAN进展为ESRD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至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能改变IgA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本文综述最近发表的一系列关于IgAN致病和治疗的文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30%~40%。自从40多年前Berger首次报道IgA肾病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IgA肾病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颗粒状弥漫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的临床综合征。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镜下血尿伴或不伴有蛋白尿到典型肾病综合征,或严重的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在肾小球系膜区存在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型肾小球疾病,它是各年龄段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病因.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对于降低IgAN进展为ESRD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至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能改变IgA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本文综述最近发表的一系列关于IgAN致病和治疗的文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首先由Berger和Hinglais提出,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是肾小球性血尿最常见的原因,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并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SIm)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有关IgA肾病蛋白尿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为一免疫病理诊断名称,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沉积,临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研究表明,有80%的IgA肾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现代医学对IgA肾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进行治疗,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IgA肾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证(占66.81%),其次是肝肾阴虚证(占17.99%)。1995年聂莉芳教授提出了以益气滋肾法为主治疗IgA肾病的中医方案,并研制了经验方——益气滋肾颗粒,15年来的临床观察和“十五”攻关期间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了益气滋肾颗粒具有控制IgA肾病血尿,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具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IgA肾病为一免疫病理学诊断名称,是指以IgA和C_3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临床和病理表现复杂多样,病变程度轻重不一,多因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等感染诱发,临床多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或伴蛋白尿,肾病综合征,重症者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正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是肾活检免疫病理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为特征,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现已成为全球最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在中国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0%~47.2%[1]。迄今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悉知,现代医学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杨霓芝教授是全国  相似文献   

18.
IgA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附6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61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及免疫病理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gA肾病以血尿并发蛋白尿最多见,占49.18%,病理分级与临床类型未发现有相关性,与免疫病理学型无密切关系,但病理分级高,提示肾损害严重,预后不良,重度蛋白尿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显著高于轻,中度蛋白尿组。结论:大量蛋白尿可能促进IgA肾病的肾功能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IgA肾病是一组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青壮年人群多发。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5%,50%的IgA肾病患者在20~25年内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1]。IgA肾病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西医目前主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相似文献   

20.
陈以平教授治疗IgA肾病的临证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gA肾病是一组病理上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 ,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 ,伴或不伴有蛋白尿 ,并排除系统性疾病的肾小球疾病。在我国IgA肾病的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 2 6%~ 32 % ,并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一个最主要原因。现代医学对此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导师陈以平教授从事肾病临床多年 ,对IgA肾病的治疗深研有得 ,匠心独运。余等受业于师 ,笔述于次。   1 IgA肾病的病因病机陈师认为 ,本病的发生是由先天禀赋不足 ,阴亏质燥 ,或平素脾虚肠弱 ,运化乏力 ,阴虚则易感风热 ,脾弱则易生积滞 ,风热搏结则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