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北高压气井在试采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在油管出现水合物堵塞,严重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水合物形成的初始位置对于防冻剂的注入位置、数量及其方式是极其重要的。本文运用流体力学、传热学等有关理论,同时结合van der waals-Platteeuw理想固体溶液假设,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对水合物在井筒中的堵塞初始位置进行预测。通过现场检验:该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计算方法简单,使用十分方便,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水合物堵塞预测是进行水合物防治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针对深水气井测试实践作业中所采用的水合物生成热力学预测理论仅能初步判断测试管柱中水合物的生成位置。基于气、液两相接触关系及气、液相间传质传热特征,考虑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和沉积速率,建立了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堵塞定量预测模型,并以南海西部深水气井X井为例对测试管柱内水合物堵塞高风险区和沉积堵塞程度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堵塞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满足测试作业工况要求;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水合物堵塞多发生在最大过冷度附近;产出气体内存在自由水测试工况下,水合物堵塞发生的风险远高于无自由水工况,产气量减小将增大水合物堵塞风险区域;初始无自由水测试工况下,产气量增加将增大水合物堵塞风险;在测试初期较短时间内,水合物沉积对气体产出影响不大,当测试时间超过安全作业窗口,水合物堵塞风险剧增。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的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水合物堵塞预测是进行水合物防治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针对深水气井测试实践作业中所采用的水合物生成热力学预测理论仅能初步判断测试管柱中水合物的生成位置。基于气、液两相接触关系及气、液相间传质传热特征,考虑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和沉积速率,建立了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堵塞定量预测模型,并以南海西部深水气井X井为例对测试管柱内水合物堵塞高风险区和沉积堵塞程度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堵塞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满足测试作业工况要求;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水合物堵塞多发生在最大过冷度附近;产出气体内存在自由水测试工况下,水合物堵塞发生的风险远高于无自由水工况,产气量减小将增大水合物堵塞风险区域;初始无自由水测试工况下,产气量增加将增大水合物堵塞风险;在测试初期较短时间内,水合物沉积对气体产出影响不大,当测试时间超过安全作业窗口,水合物堵塞风险剧增。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的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水气井水合物沉积预测新模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由水合物聚结、沉积导致的井筒堵塞是气井测试中常见的安全隐患。预测水合物的生成与沉积规律,有利于控制事故风险、降低生产损失。通过对水合物颗粒在管流气核区和管壁附近的生成与运移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液滴沉积比率和转化比率,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环雾流条件下的水合物沉积预测新模型,并参照实际工况设计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趋势一致,平均偏差为4.9%,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以深水井X井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了不同位置处水合物沉积规律。试算结果表明,水合物沉积堵塞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初始沉积阶段、临界沉积阶段所占时间比例较短,而沉积亚稳态生长阶段、沉积快速生长阶段所占时间比例较长。水合物堵塞主要发生在井筒偏上部分,尤其是井口附近。随着深度的增长,水合物沉积速率与沉积厚度逐渐减少,且减小幅度逐渐增大,堵塞风险减小。  相似文献   

5.
陈单平 《天然气工业》2005,25(3):138-140
川西新场气田投入开发以来出现的堵塞现象较多,文章对新场气田常见堵塞类型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对完井测试工艺、储层压裂改造、气井生产动态、气井维护措施的研究,分析了形成各种堵塞的原因。认为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井具备形成蜡堵、水合物堵、压裂液堵的物质条件和物理条件,采气管柱内的粘附节流作用是引起温度、压力突变的主要原因,管内节流最终导致水合物生成和蜡质析出,致使堵塞物多样化;堵塞的发生主要为管内不清洁所致。无论井下还是地面系统,堵塞防治都应立足于井筒或管内净化,在气井建井和开采过程中都应加以考虑。并针对上沙溪庙组气井不同作业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堵塞防治措施,对于冬季较普遍的采气外管水合物堵塞采用反吹清管是最为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气井油管中水合物的形成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与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一种冰状笼形化合物。在气井测试与生产系统中,一旦压力、温度条件满足,天然气混合物中的某些气体组分便与水形成水合物,堵塞油管或井口集输管线。研究分析了气井油管中水合物形成的规律,提出了预测水合物形成趋势和可能位置的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气井井下节流防止水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井井下节流工艺是将节流器置于油管的适当位置来实现井下节流调压,利用地热对节流后的天然气加热,改变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条件,对防止水合物生成起到了积极作用。文中建立了气井井下节流压降温降以及节流后地层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以苏里格气田某井为例,应用自制气井井筒动态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井下节流与地面节流水合物生成与携液情况。井下节流大幅降低水合物的生成温度,有效解决了气井积液的生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井下节流技术是将节流嘴置于油管某一适当位置,使井筒压力降低,改变水合物形成条件,防止井筒水合物堵塞,同时可有效降低井口装置的压力,使井口装置更加安全可靠,使用寿命延长。为准确预测井下节流后气井井筒温度、压力分布.判断水合物形成条件,将井筒节流温压分布模型与水合物预测模型相结合,建立了气井井下节流水合物预测模型。结合油田实例.预测了气井节流后温度、压力沿井筒的分布,计算了节流后温度、压力条件下井筒内水合物的形成温度,为气井井筒水合物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气井中,利用井下节流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合物的形成,研究成果已用于指导双家坝气田采气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9.
新场气田低渗致密沙溪庙组气藏气井防堵解堵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为典型的低渗致密气藏,气井投产后堵塞非常严重,堵塞类型主要为蜡堵、水合物堵、砂堵和复合型堵塞。在对其形成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合物化学抑制剂法、防蜡剂JD-3、改进流程设计防砂技术,并形成了JD-5解堵剂、JD-3+放喷和热水+放喷解堵方法。经现场应用,气井防解堵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维护了气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0.
林5井采用井口注醇防止油管和地面管线水合物堵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5井采用井口注醇防止油管和地面管线水合物堵塞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三采油厂严则龙陕甘宁中部气田林5井在试采过程中,井下油管、地面管线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合物堵塞,给试采工艺带来困难。通过摸索水合物的形成规律,对症下药,成功地解决了水合物的堵塞问题。气井概况...  相似文献   

11.
井下节流技术在靖边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边气田采用多井集中高压集气工艺,由于部分气井压力较高,油管及采气管线水合物堵塞频繁,加热炉负荷大、节流后温度低导致脱水系统运行不正常。本文通过对部分气井应用井下节流技术,解决了气井采气管线水合物的频繁堵塞及设备运行不正常的问题,减少了水合物防冻剂的加注,保证了气井的正常生产,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2.
重庆相国寺地下储气库的注采井以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为主,完井管柱复杂且单井注采气量大,常规的测试工具、仪器和工艺都无法满足气井注采能力测试的需要,亟需研发与之相适应的测试技术。为此,通过工具配套、仪器改进、工艺优化,形成了适用于该储气库大注采气量水平井注采能力测试的连续油管测试技术,在现场成功进行了10口井12井次的注采能力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形成的技术能够满足大注采气量水平井注采能力测试的要求,测试获得的气井最大注气量为260×10~4 m~3/d,最大采气量为225×10~4 m~3/d;②同一口井的注采能力存在着差异,因而有必要针对每口井在不同注采周期进行注采能力的测试与评价;③大注气量情况下,近井地带呈现高速非达西渗流状态,对注采安全有可能形成威胁,周期注气后近井地带储层温度降低将影响库容大小。结论认为,所形成的连续油管测试技术录取的数据真实可靠,为储气库注采井的注采能力评价、单井注采计划安排和库容盘点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油田高压气井开采过程中水合物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因而研究应用了合理的井下节流防治水合物技术。利用水合物生成预测模型与气井井筒压力温度预测模型,对高压气井的水合物生成温度和生成位置进行了预测;采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以节流器为节点预测气井井下节流后的温度压力分布,对比节流前后的井筒压力和温度分布,分析高压气井井下节流防治水合物效果。根据高压气井LN422井的水合物相态曲线和井筒内温度压力场,认为水合物形成风险区为500 m以浅井段。应用井下节流技术后,LN422井的井口压力由29.2 MPa降至12.0 MPa,井口温度由21.0 ℃升至23.7 ℃,且井筒中各处的温度均高于该处的水合物生成临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井下节流技术可显著降低高压气井的井筒压力和水合物生成风险,延长生产免修期。   相似文献   

14.
华北油田采油四厂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将一些油井卡封补孔打开气层后开采天然气,生产中井筒油管、集气管线发生冻堵,通过对水化物堵塞的逐渐认识及处理,以及对井筒数据的分析,采用安装井下油嘴的方法,改天然气地面节流为井底节流,有效地解决了气井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并在确保气井生产过程中不发生水化物冻堵的同时,有效利用地层能量,节省了地面工程建设投资和生产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5.
气井压力温度预测综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郭春秋  李颖川 《石油学报》2001,22(3):100-104
基于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导出了描述气井流动气柱的压力、温度、流速及密度分布的常微分方程组,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数值求解.该数值模型综合考虑了井斜角、井身结构、油管柱结构、气井井筒的径向传热、不同环空传热介质及地层的热物理性质沿井深的变化,符合气井的实际情况.应用6460m的新疆柯深1井(高温高压气井)基本数据进行实例计算,并对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计算绘出了不同产量下气体压力、温度、流速及密度沿井深的分布曲线,直观地反映了气井的流动规律和地层的传热特征.可为高温高压气井试井工艺设计和生产动态分析(如水化物预测、油管柱设计等)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ѹ��Ԥ����Ȼ��ˮ�����γɷ����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高压气井的不断勘探与开发,由于受气体的焦耳-汤姆逊效应的影响,高压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的预测愈加重要。针对高压气井测试与生产过程中的压力高、流速高、天然气及地层水成分复杂等特点,应用热力学理论,结合部分室内实验,研究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和预测方法,建立了计算模型和预测软件,以判断和预防高压测试系统中水合物的形成。还介绍了在水合物生成条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的验证。结果表明计算误差较小,可用于高于100MPa压力条件下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DC98GY膨胀式煤层气测试器属小井眼煤层气测试工具,它由两大部分组成:地面泵压注液控制系统和井下测试工具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是:用油管将测试工具进入目的层,向油管柱中泵压注入清水,使封隔器膨胀坐封;再加压打开内循环阀,管柱内与煤气层沟通,使注液渗透到煤层气中;当注液压回升到一定值时,停止泵压并关闭关井阀,则电子压力计完全接收煤层气的特性参数。此工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且能与试油测试工具组合连接,在油田深井、超深井、丛式井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储气库注采井注采能力是储气库工程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决定了储气库的最大应急调节能力,对已完钻的注采井开展准确的注采能力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相国寺储气库注采井大井斜角、长水平段、复杂注采管柱结构和强注强采等特点,开展动态监测技术适应性分析,优化连续油管动态监测工具及施工方案,并进行了2口注采井在高注气量条件下的连续油管动态测试现场施工作业,获取了动态监测数据。对现场施工工艺、配套工具及监测数据评价分析表明,连续油管动态监测技术可满足储气库注采井动态监测施工要求,录取的的数据真实可靠,能为注采井最大调峰能力的确定和注采井的调整提供充分的依据,对类似储气库注采井动态监测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页岩气井连续油管辅助压裂试气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页岩气开发中已普遍使用连续油管,但使用中连续油管挤毁、变形、自锁、钻磨效率低和井下工具遇卡、落井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对国内外相关技术与理论进行了调研分析,选取了高性能小尺寸的井下工具复合式连接器、防脱式螺杆钻具、五翼凹底磨鞋、水力振荡器和打捞加速器等,并通过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形成了适合国内页岩气开发的连续油管铺助压裂试气集成技术,包括长水平段连续油管下桥塞技术、长水平段连续油管钻复合桥塞技术、长水平段连续油管射孔技术和长水平段连续油管打捞冲砂技术等。现场应用表明,应用上述集成技术后,单只桥塞的纯钻塞时间由70 min缩短至40 min,单井钻塞周期由9 d缩短至5 d,桥塞钻除率由97%升至100%;射孔时未发生油管挤毁现象;打捞一次成功率及连续油管坐封桥塞一次成功率均达到100%。研究表明,该集成技术可有效提高页岩气井压裂试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普光气田属于特高含硫化氢、中含二氧化碳的特大型海相气田,为了确保气井的长期安全,论证采用带井下安全阀和永久封隔器的酸压生产一体化生产管柱。气田投入生产后,生产测井证实大部分气井生产剖面不完善,井控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气井产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开展3口井的过油管屏蔽暂堵酸化、酸压等储层改造施工,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基于近井地带钻井污染深度和投产作业井筒污染情况评价成果,论证优选能达到"投产用114 mm有枪身射孔枪系统"穿深效果的过油管深穿透射孔技术,开展现场先导试验,射孔成功率100%,射孔有效率75%,相同油压条件下单井日增产超过10×10~4 m^3。过油管深穿透射孔技术在普光气田的成功有效实施,拓宽了高含硫气井增储增产措施的思路,希望为中国高含硫气井论证实施有效的过油管完善生产剖面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