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方法]以2011级四年制护理专业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分成16个小组,每组学生按被面试者、组长、面试官不同角色围绕10个护理管理中常见的话题进行课堂模拟面试。在教学中期,自制调查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反馈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整。[结果]将模拟面试应用于《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对模拟面试的"角色任务清晰、易执行"及"参与积极性",已完成模拟面试学生与正在准备模拟面试学生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将模拟面试引入《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模拟面试的对话教学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1级在校护理本科生,以护理管理学中重要管理环节及内容为主题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面试,面试内容与主题词相关,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制定教学效果评价问卷,于教学活动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和教学效果。结果基于模拟面试的对话教学增加了《护理管理学》教学的生动性,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和互动性,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更有利于学生对护理专业的了解、将来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模拟面试,不同角色的面试小组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P=0.049)和应变能力(P=0.002)的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相对于传统理论教学,基于模拟面试的对话教学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学生的好评;护理教育者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注意模拟面试中角色分配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教师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真实体验,评价其效果,为体验式教学在《护理管理学》等护理人文课程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所有参与《护理管理学》体验式教学的6名护理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并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将6名护理教师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提炼和归纳,得到5个主题:活跃的课堂气氛、正确的学生观、良好的师生关系、多样的教学评价、满意的教学效果。[结论]体验式教学提高了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其不断提高自己,值得在《护理管理学》等护理人文课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芳 《山西护理杂志》2011,(7):1769-1770
[目的]探讨团队项目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效果。[方法]将护理专业3年级52名学生,按学习类型分为4组,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通过团队组建、制定规则、制订项目、项目探究、成果展示、总结评比等步骤进行教学。[结果]教学结束后,4组在团队纪律、团队项目、团队领导方面表现较佳;学生对课程满意度为92.1%,较上一学年同期上升了11.05%,对教师满意度为95.3%,较上一学年同期上升了12.5%。[结论]团队项目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加强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维培养,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护理管理学》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真实感受。[方法]对参与《护理管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1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访谈,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对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的感受进行分析。[结果]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法获得了对护理管理学核心理论和过程的真切体验,掌握了体验过程的实质和目标,并在实践中体会了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分析、整理,提炼出"收获颇丰""锻炼了学生的胆识""课堂更加吸引人""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共5个一级主题,其中"收获颇丰"包括3个次级主题:计划和逻辑思维、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组织管理。[结论]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护理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角色体验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本科2013级97名学生及2012级79名学生作为对象,实验组97名学生采用角色体验教学法,通过引用经典名著,设置名著相关场景,在课堂授课时由学生自主进行分组学习。实验班79名学生采用传统的系统讲授进行教学。两组学生学习结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及《护理管理学》相关知识点考核。结果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良好,其中教学态度优良率(91.66%)、教学内容优良率(80.41%)、教学方法优良率(87.63%)、教学效果优良率(83.51%);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81.68±8.13)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70.82±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值=6.142,P<0.05)。结论角色体验型教学法应用于《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可明显提高护理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及理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实习面试培训方法内容并分析培训效果。[方法]通过对参加及未参加实习面试培训学生档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参加实习面试培训的学生面试成功率明显高。[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面试培训能有效提高学生面试成功率,学生如果按照培训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实习面试就会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8.
《护理管理学》是高等护理教育的必修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常规的授课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本文介绍了综合应用角色模拟、小组讨论、个案分析、PBL等教学方法,模拟构建医院护理管理系统,使班级全部同学参与,增加了课堂趣味,调动了学生学习《护理管理学》的积极性,经自制问卷调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玉芳 《全科护理》2011,9(25):2261-2263
[目的]探讨操作性学习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护理研究》中"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教学单元采用操作性学习运作程序进行教学,具体的运作程序包括提示、预期和标准、情景指导、表现、反思5个步骤。[结果]学生参与热情高,对护理论文撰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基本按规定时间完成护理科研论文撰写的操作性学习步骤,达到护理科研论文的评价标准;学生评价良好并愿意参加,认为操作性学习可以学到更实用的技能。[结论]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操作性学习,使学生从做中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护理科研论文撰写的基本技能,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参与式教学法在研究生课程《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0级和2011级护理学研究生课程《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制的问卷对学生的参与感受和收获进行评价。[结果]90%的学生表示以后有参与教学的机会还会积极参加,90%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我完善。[结论]《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可以提高研究生护理管理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模拟病房的情境式模拟用药演练在护理专业《护理药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方法]传统教学法为对照组,以情境式教学法为观察组,编写模拟用药演练实训教材并进行课堂实训,通过问卷调查对课堂满意度及学生核心能力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模拟病房进行情境式模拟用药演练,学生的课堂满意度较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依托模拟病房,在《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中实施用药情境演练贴近护生工作情境,从药、用药、用药指导3个层次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护理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将2008级和2009级132名护理本科生按课题立项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教改后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两组学生护理管理学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课程学习满意度和课程学习收获调查。[结果]两组在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满意度、理论课程授课与见习比例、课程考核方式、总体满意度、学生在管理学知识的临床应用收获以及管理学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6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教学改革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还可提升学生对护理管理学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徐静  王莉 《全科护理》2010,(14):1305-1306
[目的]评价《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1月在我校护理专业开展《内科护理学》教学的2个班,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和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及"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理论的理解记忆"的选择率、满意度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PBL和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法效果佳,深受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供一种护理技能训练模式,使学生通过护理技能训练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技术操作中,以促进护理技术操作模式向着更加适应临床护理发展需求的方向转变。[方法]随机将2007级普通高考护理大专4个自然班分为两组,实验组98人采用"个性化护理"训练模式,对照组101人采用传统训练模式,对两组学生的护理操作考核成绩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训练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护理技术操作模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翠莲  黄福荫  章淑萍 《全科护理》2013,11(14):1335-1336
[目的]观察《护理技术》实验课中培养小老师的教学方法在护理专业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个班96名学生,01班48人为对照组,02班48人为观察组,观察组在《护理技术》实验教学中首先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做小组长,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期末考试《护理技术》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护理技术》实验课中培养小老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护士礼仪课程能够更充分地为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方法]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将护士礼仪课程内容整合成护理场景、护患沟通交流、面试场景3个模块,通过布置教学任务、实施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评价3个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模块采取分组法、研讨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个别化教学等教学手段进行本课程教学。[结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及各方面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结论]参与式教学法在护士礼仪课程中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仿真模拟学习对护理本科生综合评估技能的影响。[方法]对85名澳门护理本科生进行单组重复测量类试验性研究,学生自愿参加36h的仿真模拟学习。采用《护理综合评估技能评价表》测量学生的综合评估技能。[结果]学生的评估技能得分有所提高。[结论]仿真模拟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评估技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学生正确进行护理诊断的能力。[方法]将三阶段延续性护理诊断教学应用于2010级护理本科教学中,3个关键阶段分别是《基础护理学》课程阶段、《健康评估》课程阶段、专业课学习阶段。3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有关护理诊断的教学重点不同,应用"标准化病人"进行学生护理诊断能力的评价。[结果]64.62%学生所确定的护理诊断的名称、相关因素和排序完全正确。[结论]护理本科阶段进行三阶段延续性护理诊断教学实践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郎玉玲  朱仁英  王莉莉 《护理研究》2010,24(6):1473-1474
[目的]探讨新任护士长角色转换情况及影响其角色转换的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2007年竞聘上岗的护士长30人,以《护理管理学》为蓝本,采用PDCA循环进行培训,自制问卷进行评价。[结果]新任护士长适应度评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培训可以提高新任护士长角色的转换及对管理的适应程度,使其掌握管理技巧,为今后走向护士长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孟宪梅  王爱玲  徐爱京 《护理研究》2014,(10):109-110,1257
[目的]探讨递进式模拟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57名学习《护理学基础》的在读护理本科生进行递进式模拟教学方法研究;递进式模拟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低仿真模块训练阶段,第二阶段为临床情景模拟阶段;整个学习过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模拟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学生在模拟教学方法有效有用,模拟教学提供多种资源促进了学习,模拟教学提供多种学习方法,促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模拟教学提供了自我学习评价等方面表示满意。[结论]递进式模拟教学方法在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护理操作技能的理解及应用,为规范模拟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