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氯胺酮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赣州东方手足外科医院予以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分别对两组予以氯胺酮基础麻醉,试验组另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术前、切皮时、手术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并对比两组术后的麻醉苏醒时间。结果:术前两组患儿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皮时、术中30 min的MAP、HR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切皮时和术中30 min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氯胺酮麻醉可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
何加宁  杨川  易蓉 《吉林医学》2009,30(17):1893-1894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2~8岁,ASA I~Ⅱ级,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为氯胺酮复合小儿骶管麻醉,B组为单纯氯胺酮麻醉,观察入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后(T3)各时患儿的HR、SpO2及MAP变化,术中氯胺酮用量及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氯胺酮总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MAP、HR波动小于B组,患儿苏醒较B组快,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B组有4例出现呼吸抑制经正压辅助呼吸后SpO2很快回升95%以上,A组术后护理中小儿的配合较B组好。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择期进行下腹部手术的96例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给予观察组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持续泵入丙泊酚进行麻醉,给予对照组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间歇性追加芬太尼麻醉,对比手术不同时间段两组患儿的平均脉压(MAP)、心率(HR)、脉搏饱和度(Sp O2)、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T1、T2、T3时,观察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T1时MAP、HR水平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1时,观察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0、T2、T3时,对照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无Sp O2<95%情况发生,对照组有8例患儿发生呼吸抑制,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后,Sp O2回升至100%;两组患儿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单次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能给小儿下腹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爱军  樊娟  孙传玮  杨忠刚 《广东医学》2012,33(9):1252-1253
目的 观察气管插管、喉罩和面罩通气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用于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的临床效果,为小儿经肛门直肠内拖出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婴幼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60例,分为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A组)、喉罩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B组)和面罩吸氧下氯胺酮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组(C组).观察3组患儿诱导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20 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B组各时点MAP、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毕时MAP、HR较诱导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MAP、HR较诱导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各时点SpO2均为100%,苏醒时间较A、C组明显缩短(P<0.05),且苏醒期无不良反应.结论 喉罩通气下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对循环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少,较气管内全麻和传统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更优,可以安全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浅全麻组(A组)和单纯氯胺酮麻醉组(B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入室时(T_1)、切皮时(T_2)、提疝囊时(T_3)、手术结束时(T_4)的MAP、HR、SpO_2的变化,氯胺酮总用量,术中鼓肠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B组HR、MAP在T_2、T_3、T_4时点与T_1相比显著升高且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氯胺酮总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1),术中鼓肠发生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浅全麻,氯胺酮用量少,麻醉平稳,腹肌松驰,术中无鼓肠发生,麻醉苏醒快,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在小儿肠套叠急症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急症行肠套叠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5例。所有患儿入室前肌肉注射地西泮0.2 mg/kg、东莨菪碱0.01 mg/kg。A组采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给予氯胺酮1~2 mg/kg,入睡后局麻下行骶管穿刺,成功后注入0.25%罗哌卡因0.7 ml/kg,术中如出现流泪、哭叫或头、躯干、四肢躁动,则静脉给予氯胺酮1~2 mg/kg。B组用0.1%氯胺酮静脉麻醉,术中酌情追加氯胺酮1~2 mg/kg。结果:A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各时点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SpO2有所升高(P<0.05)。B组MAP、HR和SpO2在切皮及手术结束后5 min均比术前有所升高(P<0.05)。B组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苏醒后燥动发生率与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5~P=0.215)。A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肠套叠手术是一种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小青  黄爱兰  李静  甘丽霞  秦丹丹 《中外医疗》2013,32(16):99-99,10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单纯静脉全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单次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及间断追加芬太尼麻醉。记录入室时(T0)、切皮时(T1)、手术10min时(T2)、术毕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SPO2<95%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相比,B组中MAP、HR均增高(P<0.05),A组MAP、HR均无明显变化(P>0.05);A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B组SPO2<95%的发生率>A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单次骶管阻滞能为小儿下腹部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快,可推广应用于这类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8.
林洁玲  许雪梅 《河北医学》2006,12(6):492-49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小儿骶管阻滞复合异丙酚静注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斜疝修补术或睾丸固定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用0.25%罗哌卡因0.7m1/kg骶管阻滞复合异丙酚2~4mg/kg.h静脉麻醉。B组以0.1%氯胺酮复合异丙酚2~4mg/kg.h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在麻醉前、术中探查时、术毕5m in的MAP、HR、的变化,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苏醒后烦躁哭闹的发生率和术毕苏醒时间。结果:B组在术中探查时的MAP、HR明显高于A组(P<0.05),术中探查时、术毕5m in的低于A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苏醒后烦躁哭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术毕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延长(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是一种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氯胺酮、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小儿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住院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氯胺酮组,每组 35例.七氟烷组患儿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吸入2% ~5%七氟烷;氯胺酮组肌注氯胺酮5~8 mg/kg,入睡后入室.两组均在ECG、HR、Bp、R、SPO2监测下,行骶管穿刺,注入1%利多卡因和0.125%罗哌卡因0.6~1.2mL/kg.平卧后,七氟烷组吸入维持在1%~ 2%;氯胺酮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氯胺酮0.5 mg/kg/h.记录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①氯胺酮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较七氟烷组明显延长(P<0.05).②氯胺酮组患儿恶心、呕吐发生率与七氟烷组没有差异,(P>0.05);躁动发生率氯胺酮组患儿与七氟烷组有差异 (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可安全用于小儿全身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辅助股神经阻滞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膝关节镜下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25例)用艾司氯胺酮辅助股神经阻滞;对照组(25例)用舒芬太尼辅助股神经阻滞.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股神经阻滞,观察组切皮前10 min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对照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μg/kg.记录麻醉前(T0)、神经阻滞完成10 min(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4个时间点患者的MAP、HR、SpO2.记录麻醉过程、手术过程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T1、T2、T3时间点的MAP、HR均高于T0,且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时间段SpO2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及术中追加镇痛药的比例小于对照组.〔结论〕艾司氯胺酮辅助股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呼吸循环稳定,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4):353-35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扁桃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扁桃体切除术的1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应用右美托咪定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所有患儿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右美托咪定组患儿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患儿未应用右美托咪定。记录2组患儿进入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拔除时(T1)的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 O)2),比较2组患儿气管插管拔除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患儿苏醒期躁动程度。结果 2组患儿T0时HR及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T1时Sp O)2低于T0时(P<0.05),对照组患儿T1时HR高于T0时(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儿T0、T1时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右美托咪定组患儿HR低于对照组(P<0.05),但T1时2组患儿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儿苏醒期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儿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64%(12/53)、5.66%(3/53),右美托咪定组患儿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29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与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氯胺酮全静脉麻醉;B组行基础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记录患儿MAP、HR变化,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式均可达到手术麻醉效果。B组骶管穿刺均为一次成功,两组MAP波动差异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B组HR波动明显低于A组(P0.05)。且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且患儿呼吸循环更加稳定,可显著提升术中麻醉效果,氯胺酮用量大大减少后术中呕吐、术后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极大较少等优点,安全、经济、实用,为基层医院小儿麻醉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智勇  包义勇  丁美平  吕辉 《安徽医学》2012,33(12):1659-1661
目的探讨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ASAI级,年龄1~7岁,随机分为4组(n=15):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组(A组),七氟醚联合骶麻组(B组),氯胺酮丙泊酚联合骶麻组(C组),氯胺酮联合骶麻组(D组)。A、B组七氟醚6%~8%面罩吸入诱导,氧流量5~6 L/min,C、D组肌肉注射氯胺酮4~6 mg/kg、阿托品0.02 mg/kg基础麻醉,鼻导管吸氧,4组患儿均行骶管阻滞。术中A、C组静脉泵注丙泊酚、B组七氟醚持续吸入、D组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维持麻醉。分别记录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前基础值(T1)、切皮时(T2)、切皮后15 min(T3)、术毕(T4)各时点的MAP和HR,术中呕吐、体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加、SpO2%和苏醒期躁动情况及评分。结果与C、D组比较,A、B组诱导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D组比较,A、B、C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T1比较,T2~T4时D组MAP升高、HR增快(P<0.01);与A、B、C比较,T2~T4时D组MAP升高、HR增快(P<0.01);与A、B、C组比较,D组术中体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及苏醒期躁动率均增高(P<0.01);与D组比较,A、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月龄以下婴儿唇裂修复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 收集2001年11月至2011年1月,6月龄以下患儿实施唇裂修补术的病例共324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氯胺酮组(K组)97例,丙泊酚全身麻醉组(P组)115例,七氟醚全身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麻醉组(S组)112例.观察入室后、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术中术后,呼吸抑制、舌后坠、分泌物增多、严重缺氧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各组间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K组患儿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HR、MAP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组及S组各时间点HR、MAP比较无明显差异.苏醒时间K组为121.5±19.4 min,p组为9.6±3.7 min,S组为4.6±1.4 min.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K组为17.53%,P组6.96%,S组1.79%.S组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及P组(P<0.05).结论 6月龄以下婴儿唇裂修复手术,宜采用七氟醚全身麻醉复合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其具有麻醉诱导及维持平稳、围术期循环稳定、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苏醒迅速而彻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84例行腹股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行单纯的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儿人手术室时(T0)、手术切皮时(T1)及苏醒时(T2)三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HR、SpO2和MAP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HR、MAP在T1和T2时点明显高于T0(P<0.05);观察组HR、MAP在T1和T2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术中体动、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0.01).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不仅能更好地保证患儿心率、呼吸、循环的稳定,且患儿苏醒快、静脉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王波 《吉林医学》2013,34(4):677-678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较传统氯胺酮麻醉在术中管理、麻醉过程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的优势。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在2~5岁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行臂丛阻滞组,B组行氯胺酮麻醉组,记录两组患儿入室后(T1),麻醉完成后(T2),手术开始后1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10 min(T5),HR,麻醉恢复过程中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T2~T4较T1是MAP明显降低,HR减慢(P<0.05);与B组比较,T4、T5时A组HR减慢,MAP降低(P<0.05);A组术毕清醒的时间为(60±15)s,B组术毕清醒时间(240±120)s,A组清醒时间明显较B组短。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时,具有心血管反应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卡  田国刚  田毅  吴爱珍 《海南医学》2013,24(17):2541-2542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儿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麻醉诱导时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记录患儿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切皮时(T2)以及术毕(T3)时的HR、MAP、SpO2。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氯胺酮追加量、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在T1、T2时刻HR、MAP明显低于F组,S组术中氯胺酮追加量为(28.0±10.5)mg,明显低于F组的(39.5±14.6)mg(P<0.05)。S组躁动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F组的35%。结论舒芬太尼-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显示出更稳定的心血管效应、更少的术后躁动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田舜 《黑龙江医学》2021,45(8):794-796
目的:探讨I-gel喉罩浅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50例,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I-gel喉罩浅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置入人工髋关节时(T2),拔除气管导管时(T3),入麻醉恢复室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对比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观察时间;对比术后2 h,6 h,12 h,24 h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VAS).结果:B组MAP在T1-T4时与T0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在T1-T4时与T0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在T1-T4时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PACU观察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B组术后2 h,6 h,1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I-gel喉罩浅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用于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进行下腹会阴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喉罩通气组(A组)与氯胺酮麻醉组(B组),A组先行骶管阻滞,成功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根据患儿体重置入相应大小的喉罩,术中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4-6mg/(kg·h)维持,B组静注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10-15min后或术中有体动时追加氯胺酮1-1.5mg/kg,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切皮时、术中、术毕时的MAP、HR、SPO2。纪录麻醉苏醒时间、术中肌松、体动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诱导后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星差异;A组切皮时及术中MAP、HR平稳,B组较基础值明显增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SPO2始终维持在100%。B组患儿有7例术中SPO2下降至95%以下,两组差异显著(P〈0.01);肌松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技术能为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肌松及理想的镇静深度,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麻下罗哌卡因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2组:丙泊酚全麻下骶管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A组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记录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各时点血压、心率;观察比较2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及术后嗜睡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B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较B组快(P<0.05),氯胺酮用量、术后嗜睡、苏醒时烦躁均少于B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可靠,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