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凝聚炸药中超压爆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飞片碰撞技术,在TNT/RDX(40/60)炸药中获得了2.5倍于正常爆轰的最大超压值,得到了超压爆轰下爆轰产物物态方程p=Aρk+A1(p-pJ)(p-爆压,单位GPa,ρ-密度,单位kg/m3,A=ρJkJ,pJ=27.06 GPa,ρJ=2.3×103 kg/m3,k=2.77,A1=2.7×10-3 GPa-1,下表J代表正常爆轰状态)。该方程还可以较好地描述超压爆轰产物的二次冲击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10~55 GPa的高压范围用化爆装置、采用阻抗匹配法测得了聚四氟乙烯(初始密度ρ0=2.19 g/cm3)的冲击波速度D和波后粒子速度u之关系为:D=2.10+1.62u(mm/μs)。在0.2~3 GPa的低压范围用气炮装置、采用电磁速度计测量了材料内加、卸载过程的拉格朗日粒子速度波形,获得的冲击加载D-u关系为:D=1.24+3.72u-1.94u2(mm/μs)。实测卸载曲线和加载冲击绝热线接近一致,残余应变似乎不存在或者说很小;弹性区段很不明显,聚四氟乙烯本质上呈现出塑性性质。  相似文献   

3.
一种多孔铁的冲击压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二级轻气炮作为动态加载装置,用电探针技术和阻滞法在80~160 GPa压力范围内测量了平均初始密度为6.904 g/cm3的多孔铁的冲击压缩性。实验结果表明,其冲击压缩线可以用D=2.977+1.603up的线性关系描述(D,up分别是冲击波速度和粒子速度,单位km/s),这一结果与国外的实验结果和Wu-Jing模型的预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实验测量了国产聚四氟乙烯(SFB-1)在15~40 GPa冲击压力范围内的电阻率及冲击压缩线。主要的实验结果是:电阻率是冲击压力的单调递减函数,其数值在2.45×105~1.73×103 Ω•cm之间变化;冲击压缩线可用D=1.571+1.961u-0.0537u2表示(D,u分别为冲击波速度及粒子速度,单位均为km/s)。与其他作者发表的数据相比,发现不同制造厂家生产的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电阻常数数值有一定的差别,但其以D-u关系表示的冲击压缩线没有出现可以察觉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碳水混合物冲击压缩特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液双相混合模型和分子流体的微扰变分统计理论,分别计算了石墨-水体系(ρ0=1.233 g/cm3)和金刚石-水体系(ρ0=1.238 g/cm3)的冲击压缩特性。结果表明:(1)在不发生石墨→金刚石相变和化学反应的低压区域(p<20 GPa),这两种混合体系的冲击压缩曲线的差别并不明显;(2)在发生石墨→金刚石相变的高压区域(p>20 GPa),这两种混合体系的冲击压缩曲线显著不同,且石墨-水体系更易压缩;(3)在45~60 GPa强冲击压力范围内,冲击波诱发的化学反应也不会显著影响这两种体系冲击压缩曲线的走势。上述结论与文献(高压物理学报,1999,13(2):87-92)发表的实验结果相矛盾。进一步分析了引起理论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并对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及其理论分析结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铜的高压声速和冲击熔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光分析技术,测量了在一维应变冲击条件下,无氧铜的高压下声速,压力范围为125~170 GPa。将上述结果与Broberg、Morris等和Aльгшуер等过去发表的数据结合在一起,对0~170 GPa整个压力区间的声速数据做了综合分析,给出了声速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发现,无氧铜在156~159 GPa之间开始发生冲击熔化,到170 GPa左右,完全进入液相区;对于处于0~156 GPa固体无氧铜的弹性声速cl可用ln cl=1.565 888-2.645 488×10-2ln p+2.710 681×10-2ln2p拟合公式描述(p的单位为GPa,cl的单位为km/s),拟合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3%。  相似文献   

7.
南丹铁陨石冲击绝热线和状态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二级轻气炮作为加载工具,对南丹铁陨石进行了冲击压缩线测量,压力范围为62~208 GPa。用阻抗匹配法得出的南丹铁陨石冲击波速度D与粒子速度u之间的关系为:D=3.884+1.840u-0.12267u2(km/s),还据此确定了考虑到晶格非谐振项贡献的南丹铁陨石的三项式Grüneisen状态方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内容包括:(ⅰ)进一步给出SU(2)×U(1)×S3模型的结果S2≈S3≈(ms2)/(mb2);sin δ≤(mumd)/(mcms),并预言b夸克的主要衰变道是b→u+W,b夸克的寿命可能长到10-9秒.(ⅱ)给出类K0-K0系统混合时的精确表达式ρ=错号事例数/对号事例数=(1/2)(|p/q|2+|q/p|2)([Γ2+(Δm)2]2-(γ1γ2)2)/([Γ2+(Δm)2]2+(γ1γ2)2);并给出CP破坏的精确表达式:A=(1-ρ')/(1+ρ')=(IM12Γ12*)/(|M12|2+1/4|Γ12|2),这里ρ′=(负电错号事例数)/(正电错号事例数)。  相似文献   

9.
 用阻抗匹配法和电探针技术在48~140 GPa冲击压力范围内对化学组分为(Mg0.92, Fe0.08)SiO3、初始密度为3.06 g/cm3的天然顽火辉石进行了冲击压缩实验。根据本工作13发实验数据,结合McQueen等人的数据可以看出,(Mg0.92, Fe0.08)SiO3顽火辉石在冲击压缩过程中,大约经历三个明显区域:低压相区,压力范围为0~40 GPa;混合相区,压力范围为40~67 GPa;高压相区,压力范围为68~140 GPa。在低压相区,D-u关系已由McQueen给出;而在高压相区(68~140 GPa),可由本实验数据得到。由叠加原理计算得到的混合物(Mg0.92, Fe0.08)O(Mw)+SiO2(St)的D-u关系及p-ρ关系曲线明显偏离了实验数据的拟合曲线,从而排除了在高达140 GPa冲击压力下,钙钛矿结构的(Mg0.92, Fe0.08)SiO3发生向氧化物化学分解相变的可能性。对高压相区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可以得到(Mg0.92, Fe0.08)SiO3钙钛矿的Grüneisen参数γ。通过三阶Birch-Murnaghan有限应变状态方程,由冲击波实验数据得到了零压等熵体积模量K0S=259.6(9) GPa及其对压力的一阶偏导数K′0S=4.20(5),其ρ0=4.19 g/cm3。(Mg0.92, Fe0.08)SiO3钙钛矿冲击压缩下的密度数据与PREM密度剖面吻合很好,支持钙钛矿为主要成分的下地幔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埃洛石的Birch-Murnaghan状态方程和高压物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欧拉有限应变理论分析了埃洛石的冲击Hugoniot实验数据,得到了其低压相和高压相的等熵体积模量K0S及其对压力的一阶导数K′0S。对低压相,在γ=0.43(ρ0/ρ)时,K0S=32.16 GPa,K′0S=7.17;对高压相,在γ=1.0(ρ0/ρ)1.5、且相变能各取579.1 J/g(常压下的值)和1 000 J/g时,K0S、K′0S分别为103.28 GPa 、4.97和95.85 GPa、5.35。根据高压下物性参数的跃变,讨论并分析了其各个相区物质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高岭石的高温高压相图及其地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阻抗匹配法和PZT压电探针技术,在100 GPa的冲击压力范围内测量了初始密度分别为1.375 g/cm3和2.001 g/cm3两种孔隙度叙永石样品的Hugoniot状态方程。根据其pHH线所给出的高温高压相变点,用Grüneisen状态方程计算其相变点压力所对应的温度,并结合常压下受热相变的温度值,建立了“高岭石/Al2O3+SiO2+H2O”的温度-压力相平衡图。通过该相图与线性地热线的交点推断:高岭石至少可在上地幔50 km深处作为一种含水(OH-)矿物而稳定存在;或在俯冲板块中至少于133 km深处作为一种含水(OH-)泥质沉积物的过渡相而存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DAC(金刚石压砧高压腔)装置,对氧化镍进行了静水压、非静水压、电导率测量等系统高压实验,获取了氧化镍等温压缩、高压相变及电导率压力效应的新结果,并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其高压相变与电性及磁性变化关系及体弹性模量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高压X光衍射方法在金刚石对顶压砧中在位地(in situ)研究了Fe68Co24Ni8(wt%)合金在室温下的压致bcc→hcp结构相变和直到40.5 GPa的等温压缩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在常压下为bcc结构,晶格常数a0=(0.287 0±0.000 1) nm,体积V0=(7.119±0.007) cm3/mol,密度ρ0=(7.981±0.008) g/cm3;在20.9 GPa附近出现bcc→hcp结构相变,两相共存压力区约10 GPa,在此区域内有晶面间距d(002)hcp=d(110)bcc,且原子平面(002)hcp//(110)bcc,hcp相比bcc相体积减小(0.33±0.02) cm3/mol;高压相hcp结构的晶格参数比值c/a=1.608±0.004;相变后原子配位数的增加使得hcp相(002)平面内及(002)平面间的最近邻原子间距比bcc相最近邻原子间距分别增大约1.6%和0.5%;用Murnaghan状态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bcc相B0=(130±13) GPa,B0'=12.6±0.5;hcp相V0=(6.62±0.04) cm3/mol,B0=(243±21) GPa,B0'=6.8±0.3;对于该合金的bcc→fcp相变时的结构转变机制做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室温下测量了GdoBr:Eu的常压和高压荧光谱,光谱范围在13 000~21 500 cm-1之间,压力至12 GPa。由光谱数据得到了Eu3+晶场能级随压力的变化曲线。7F0~5能级随压力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而5D0~2各能均随压力的升高几乎线性地降低。在基态谱项7F的49个状态上进行了晶场拟合计算,所得常压下的5个非零晶场参数分别为:B02=-1 124.0 cm-1,B04=-969.6 cm-1,B44=827.9 cm-1,B06=889.6 cm-1,B46=377.0 cm-1。高压下的计算结果表明,B04、B06这两个晶场参数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B46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而B02、B44随压力的变化有些起伏。晶场强度在8 GPa以下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其后开始变强。  相似文献   

15.
The compressional behavlour of natural pyrope garnet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gle-dlspersive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diffraction and Raman spectroscopy in a diamond anvil cell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pressure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does not occur under given pressure. The equation of state of pyrope garnet is determined under pressure up to 25.3 GPa. The bulk modulus KTO is 199 GPa, with its first pressure derivative K′TO fixed to 4. The Raman spectra of pyrope garnet are studied. A new Raman peak nearly at 743 cm^-1 is observed in a bending vibration of the SiO4 tetrahedra frequency range at pressure of about 28 GPa. We suggest that the new Raman peak results from the lattice distortion of the SiO4 tetrahedra. All the Raman frequencies continuously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The average pressure derivative of the high frequency modes (650-1000 cm^-1)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low frequency (smaller than 650 cm^-1). Based on these data, the mode Grǖneisen parameters for pyrope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在位的(in situ)高压X光衍射方法研究了近50 GPa和室温下三方结构NiO的等温压缩行为,并用Murnaghan状态方程对实验值进行了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的NiO室温状态方程的相应参量分别为:B0=223 GPa,B0'=4.21。在室温压力范围内没有观察到第一类结构相变。NiO在六方指标下的轴比c/a随压力的变化在实验压力范围内可用c/a=2.450~1.569×10-3(GPa)近似描述。  相似文献   

17.
液态N2、CO冲击压缩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利用液氮致冷技术实现低温靶的冷却及样品气体的液化,并通过二级轻气炮对液态气体加载进行平面冲击压缩,实验分别测得10~57 GPa一次冲击压缩下液氮和液态CO的Hugoniot关系数据。这些实验数据结果显示,33 GPa以上比其以下更容易压缩,这种现象本质是氮发生离解相变消耗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势。液态在20 GPa以下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压缩过程,而在其以上则伴随有较为复杂的化学反应现象产生。此外,实验研究还发现,20 GPa以下N2和CO两种分子液体的冲击压缩特性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