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舌体组织瓣后置修复舌根癌切除后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舌体组织瓣后置修复舌根癌切除后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舌根癌患者在原发灶切除后利用舌体组织瓣后置修复舌根缺损,术后随访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后置舌体组织瓣无明显萎缩,舌体运动基本正常,患者的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比较满意,结论:舌体组织瓣后置修复舌根癌切除后缺损手术设计符合舌的解剖生理特点,手术相对简单,安全,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舌旁正中岛状瓣在舌根癌术后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舌根癌患者切除原发灶后,在舌旁正中设计岛状瓣修复舌体缺损。结果:10例舌旁正中岛状瓣均成活,患者语言、吞咽等功能恢复较好。结论:舌旁正中岛状瓣在舌根癌术后缺损修复中具有血供丰富、创伤小、成活率高、无需断蒂等优势,适用于舌根癌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舌癌切除后立即前臂皮瓣修复的一种改良手术方法.在舌癌切除后的正常残留组织侧作一以舌根为蒂的组织瓣;同时,在前臂皮瓣的缝合侧缘作一斜形切口,并将舌瓣嵌入其中,以增加皮瓣的活动度,改善修复舌的功能。作者用本方法修复了6例舌癌术后缺损,并初步对舌的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对侧舌瓣旋转修复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3例舌根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舌根癌切除后采用对侧舌瓣旋转修复术后组织缺损,并同期行同侧颈淋巴清扫术。结果13例患者术后舌瓣边缘无裂开坏死。随访2~6年局部未见复发,舌尖均能伸出下前牙切缘以外,语音及吞咽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对侧舌瓣旋转修复术,能较好地重建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恢复舌的语音和吞咽功能,具有操作简单、方法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运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半舌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用于舌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9例舌癌患者,术前利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进行定位,术中运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行半舌缺损修复。对成功应用该皮瓣进行舌重建的8例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进行随访,评价舌部功能及供区状况。结果: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管径与颈部血管匹配,对供区损伤小,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重建舌丰满,术后语音及咀嚼功能良好,舌部感觉功能欠佳。供区功能良好,仅留存线性瘢痕,供区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成为舌缺损修复重建的另一种选择,其供区隐蔽,损伤小,皮瓣厚度适合舌部缺损修复,术后患者语音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临床应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提供解剖学依据,评价其修复舌部缺损的可靠性.方法 用成人尸体10例(20侧)经锁骨下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溶液的标本,观测颈横动脉和锁骨上动脉的分支、起始位置、行程、长度和管径,观察其静脉回流情况.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修复4例舌癌切除术后缺损,通过观察舌部形态和功能恢复及供区并发症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颈横动脉由甲状颈干或锁骨下动脉分支而来,在锁骨中1/3上方分为深支和浅支.锁骨上动脉由颈横动脉浅支发出.颈横动脉起点至锁骨上动脉起点距离约4.3 cm,锁骨上动脉起点至其分支穿深筋膜点的距离约3.6 cm.颈横动脉起点处血管外径约2.7 mm,锁骨上动脉起点处血管外径约1.1 mm.两条锁骨上动脉伴行静脉分别回流入颈横静脉和颈外静脉.4例用于修复舌部缺损的皮瓣中,3例全部成活,1例小部分皮岛坏死,肩功能运动不受影响.结论 以锁骨上动脉为营养血管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带蒂转移适于修复口腔颌面颈部组织缺损,也可以颈横动脉为吻合血管制作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舌根癌全舌切除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例舌根癌患者分别行保留少量舌根组织的全舌切除加游离腹直肌肌皮瓣舌再造术及全舌、会厌切除加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全舌再造术。结果:两种皮瓣均可有效修复全舌切除术后的组织缺损,再造舌的形态满意。2例病例均获成功,19个月后复查皮瓣成活良好且肿瘤无复发,保留部分舌根患者语音及进食恢复较好。结论: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及游离腹直肌肌皮瓣均可作为全舌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有效修复方法;保留舌根与否及保留组织的多少对再造舌术后的功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舌动脉结扎后舌的血液供应及其来源,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新鲜胎儿(6个月以上)尸体标本20具,随机采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实验:(1)氧化铅灌注血管造影;(2)甲基丙烯酸甲酯血管铸型及扫描电镜观察;(3)墨汁灌注透明及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舌动脉结扎后起自面动脉的舌下动脉、颏下动脉成为口底组织的血供来源,它们与起自舌动脉的舌下动脉存在吻合;舌下动脉与舌深动脉之间存在吻合。结论:舌动脉结扎后,舌体组织可通过口底途径间接从颏下动脉或面动脉其它分支获得血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舌瓣在舌癌术后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舌癌患者在原发灶切除后利用舌体组织瓣修复舌体缺损和舌体形态重建,术后随访评价舌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舌瓣无明显萎缩,舌体运动良好,患者的言语、咀嚼、吞咽功能满意。结论:舌瓣修复舌癌切除术后缺损手术设计符合舌的解剖生理特点,手术相对简单、安全,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用面动脉肌皮瓣修复舌及其毗邻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面动脉肌皮瓣修复舌及其毗邻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面动脉肌皮瓣修复27例患者舌及其毗邻组织缺损,供区伤口直接拉拢缝合。观察皮瓣的成活、修复区外形及口腔与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25个皮瓣完全成活,2个皮瓣有部分尖端坏死,坏死部份经处理后痊愈。修复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面部畸形。结论:面动脉肌皮瓣是修复舌及其毗邻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修复舌体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88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舌体缺损的病例,记录患者的临床信息、血管吻合情况与皮瓣移植并发症,应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进行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前臂桡侧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半舌缺损后的舌功能恢复和供受区并发症情况。方法:2008年7月-2012年11月,23例舌癌患者接受肿瘤扩大切除,遗留的半舌缺损,14例采用前臂桡侧皮瓣修复,供区伤口取腹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9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4~6个月,对每例患者的吞咽功能、语言清晰度和供受区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前臂桡侧皮瓣组和股前外侧皮瓣组患者吞咽功能和语言清晰度均恢复良好,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受区,前臂桡侧皮瓣组有1例出现全部皮瓣坏死;股前外侧皮瓣组有1例出现小部分皮瓣坏死,1例出现口颈瘘。在供区,前臂桡侧皮瓣组有4例出现移植皮片部分坏死,1例伤口部分裂开,12例出现明显的瘢痕,9例局部麻木,3例手臂功能障碍;股前外侧皮瓣组有1例局部麻木,1例出现明显的瘢痕,均未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前臂桡侧皮瓣组供区并发症明显多于股前外侧皮瓣组。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可获得的血管蒂长、管径大、供区并发症少,是半舌缺损较理想的修复组织瓣。  相似文献   

13.
股薄肌皮瓣行舌再造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恢复因切除肿瘤所造成的舌体缺失,作者自1988年始对9例舌切除患者应用股薄肌皮瓣行动力性舌再造,其中7例为100%成活,术后随访18月~5年,组织瓣无明显萎缩,再造舌形态丰满,经针极肌电图检测,术后半年有肌电活动表现,而且随时间的延续,肌电活动有增强迹象。与常用的前臂皮瓣相比较,得在形态和功能上差别较大,因此舌缺损后的功能性修复,不仅与神经修复有关,而且与组织瓣的性质和体积有较为密切关系,运动神  相似文献   

14.
带血管鼻唇沟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尤其是口腔内缺损的修复 ,一直受到关注。 2 5 0 0年前已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缺损[1] 。该皮瓣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丰富的血供[2 ] 。近年来对面动静脉为主要血供来源鼻唇沟皮瓣的解剖研究及应用已日趋成熟[3 ] 。 1993年以来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颌面外科采用带血管鼻唇沟皮瓣修复舌及舌根、口底及毗邻组织缺损 ,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 ,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 33~ 82岁 ,平均5 8 5岁。共用鼻唇沟区肌皮瓣、肌粘膜瓣、全厚瓣 37个。其中用肌皮瓣行舌再造 8…  相似文献   

15.
舌肿瘤(T2)病变切除后遗留约4~5cm范围的缺损,应用邻近舌组织瓣修复可避免直接拉拢缝合的缺点,获得良好的舌功能和外形。本文就舌组织瓣的解剖学基础、在舌部分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有关功能评价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颏神经血管蒂V-Y岛状推进皮瓣联合舌瓣功能性重建完全性下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9例唇癌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术,并利用以颏神经血管束为蒂的双颏V-Y岛状推进皮瓣联合舌瓣功能性重建下唇缺损。结果:皮瓣存活率达100%。随访6~20个月,患者唇部功能、感觉正常,且形态美观;均无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结论:双颏神经血管蒂V-Y岛状推进皮瓣联合舌瓣是唇癌切除后造成完全性下唇缺损的理想功能性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舌重建术后患者语音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不同舌重建术式对舌癌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2例舌癌患者据重建术式分组: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组5人,除1例外舌切除缘范围均过中线;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和邻近组织瓣修复组分别为16人和11人,除1例外舌切除缘范围均不过中线。采用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和短句测试方法,对患者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和邻近组织瓣修复组的评价结果进行团体t检验。结果: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组、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和邻近组织瓣修复组术后的语音清晰度平均下降值分别为26.60、7.84和4.18分,短句测试得分下降值分别为1.60、0.50和0.27分;t检验结果显示,前臂皮瓣和邻近组织瓣修复组的语音清晰度和短句测试得分下降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舌癌手术切除后运用前臂游离皮瓣或邻近组织瓣进行舌重建均能较好地恢复患者术后的语音功能,且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舌缺损范围较大尤其是超过半侧舌的患者,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的语音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舌切除后实施全舌再造的技术和方法。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预构皮瓣延期全舌再造(3例)或用胸大肌肌皮瓣即刻全舌再造(4例)。前者是在舌切除之前,通过预构在供区获得舌的外形,待血循环建立后再以显微外科手术将预构舌转移到缺损区进行舌缺损的修复重建;后者则是舌切除的同时,在转移的肌皮瓣的两侧缘对穿环折形成颌舌沟来获得舌的基本外形,避免组织瓣沉陷导致重建的舌"消失"。结果:预构皮瓣延期全舌再造和胸大肌肌皮瓣即刻全舌再造2种方法均能获得理想的舌外形,术后患者发音功能良好。结论:恰当的预构或其他塑形均可获得理想全舌再造的舌的外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用于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7月应用游离DIEP修复13例舌癌患者,手术缺损部位均为全舌或近全舌缺损。术中将腹壁下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或面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属支吻合。结果: l3例DIEP皮瓣均修复成功,皮瓣外观满意。术后随访舌形态良好,功能满意。供区直接闭合,其中1例患者皮瓣供区出现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所有腹部伤口均为线性瘢痕,腹直肌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未发现腹壁疝和腹壁隆起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量丰富、血供可靠、质地柔软,再造舌外形及功能良好,且供区保留了腹直肌和前鞘,损伤小,将供区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是舌癌术后全舌缺损修复新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20.
尽管目前口腔内软组织缺损越来越多地采用游离皮瓣修复,舌瓣如使用得当,仍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的修复方法,尤其适用于腭、磨牙后区、后颊、下唇唇红及舌部分切除后中等大小的软组织缺损。本文就舌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口腔内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