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钰 《生命世界》2003,(4):26-27
在园林绿化中,通常群植一些彩叶植物作色块或色带,也有将彩叶植物作为垂吊景观,植于篱垣、绿廊、山石或堡坎等处。另外,盆栽彩叶植物用于室内悬垂绿化或窗檐绿化,亦具极佳的观赏效果。为此,本文将介绍几种新优彩叶植物,以供广大读者选择。 一、花叶蔓长春花夹竹桃科,蔓长春花属。常绿半木质地被植物,茎细长,营养枝匍匐地面生长,开花枝直立,高30—40厘米。叶对生,阔卵形或椭圆形,长3—7厘米,绿色的叶片具淡黄白色斑点;花单生叶腋,花冠漏斗状,蓝紫色,径约2.5厘米;蓇葖果双生,直立,花期5—6月。原产欧洲,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快…  相似文献   

2.
彩叶植物漫谈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袁涛 《生命世界》2001,(5):12-13
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彩叶植物,它们具有花朵一样绚丽的色彩,在春季盛花期过后与绿叶植物相互映衬,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色彩,而且枝繁叶茂,易于形成大面积的群体景观,可在城市绿化中发挥点、线、面的作用,因此成为目前园林绿化美化的新宠。关于彩叶植物的定义,从狭义上说,彩叶植物不包括秋色叶植物,在春秋两季甚至春夏秋三季均呈现彩色,尤其在夏季旺盛生长的季节仍保持彩色不变,一些彩叶裸子植物及亚热带地区的彩叶植物甚至终年保持彩色。它们与传统的仅在秋季变色的秋色叶植物很不相同,且呈现色叶的机理也不尽相同。广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微生物群落的分解代谢能力和分解代谢谱的分析,以实现对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在湿地景观中的应用探究。在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中,根据湿地存在不同植物的物种或组合不同会产生不同景观。本实验将苏北湿地的挺水植物与浮叶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四种不同的植物物种建立了自由漂浮植物系统处理湿地中生物:菖蒲(L)、荷花(S)、睡莲(E)和田子萍(P)。自由漂浮植物组被安排为单一栽培(一种植物种)、双栽培(两种不同的植物种;所有可能的配对)或四种栽培(每种植物种)。使用稀释的养殖场污泥流出物,每周两次用20 L再生废水喂养自由漂浮植物系统。使用群落级生理剖面法(CLPP)在4个月的操作期后评估每个中胚层中的微生物群落。据观察,单一栽培湿地系统具有不同的分解代谢活性和分解代谢丰富度。本研究还发现来自单一栽培生物群的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模式彼此明显不同,并且混养群落与相应的单一栽培对应物不同。  相似文献   

4.
植物叶发育调控机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海 《植物学通报》2003,20(4):416-422
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叶原基从植物地上部分顶端分生组织的周边区形成,在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程序的指导下,最终发育成叶。近年来,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鉴定和克隆了一批参与叶发育调控的关键基因,植物激素在叶原基的诱导和叶形态建成中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鉴定调控叶发育的新基因并且解释叶调控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了解基因调控和植物激素作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五种紫萼藓科植物茎及叶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王虹 《植物研究》2002,22(1):T001-T002
对紫萼藓科紫萼藓属中的5种植物,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其茎的结构及叶表皮角质层皱褶、孔及纹饰等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长枝紫萼藓(Grimmia elongata Kaulf.)茎呈多棱形,片状附属物沿叶腹面表皮连成带状,而叶背面角质层纹饰呈辐射状的裂片;圆蒴紫萼藓(Grimmia a pocarpa Hedw.)茎、叶细胞中内含物非常浓厚,细胞不透明,中助的角质层纹饰呈纵向的线状;高山紫萼藓(Grimmia alpicola Sw.ex Hedw.)中肋宽厚,孔呈梯形排列,叶背面角质层皱褶呈“菊花状”纹饰,叶腹面孔口处有“眼皮状”鳞片覆盖;卵叶紫萼藓(Grimmia o-valis(Hedw.)Lindb.)茎无明显的中轴部;中肋“导水细胞”发达,叶表面密布粗疣和网状排列的大孔,且孔深陷;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 P.Beauv.)茎的外皮部和内皮部之间有一层“鞘状”物质,叶背面孔的形状呈挤压状。  相似文献   

6.
植物腊叶标本的消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腊叶标本消毒是腊叶标本制作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腊叶标本发挥其应有作用和长久保存的保障。对腊叶标本的消毒方法进行了总结.将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并对各种消毒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提高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色叶植物因其色彩绚丽,且易于形成大面积的群体景观,已广泛用于园林绿化美化中,丰富了城市的色彩。目前我国色叶植物种类的开发及园林应用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本文以银川地区色叶植物资源为主要对象,对色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景观价值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评价,并就色叶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配置提出几点建议,为银川地区色叶植物的引种、驯化、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植物学》课程单子叶植物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2)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特征的比较;3)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类群等。此外还庆集中讲授或强凋下列6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单子叶植物的习性及生境;2)单子叶植物的大类群和数目;3)单子叶植物的传统类群或“历史名称”;40单子叶植物传粉受精以及演化趋势;5)单子叶植物的沼生型胚肥及全面胎座;6)单子叶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多种基因工程抗体、酶、激素、血浆蛋白和疫苗等都已在植物的叶、茎、根、果实、种子以及植物细胞和器官中得到表达 ,然而提取和纯化始终是大规模利用植物生产重组蛋白的主要障碍 .Borisjuk和Komamytsky等 (1999年和 2 0 0 0年 )依据内质网和内质网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把 3种重组蛋白 ,嗜热细菌来源的木聚糖酶、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和人胎盘分泌的碱性磷酸酶 (SEAP) ,定位到质外体中 ,通过植物根分泌和叶分泌途径获得表达 ,从而建立了 2种新的重组蛋白表达系统———植物根分泌和叶分泌 ,简化了分离和纯化程…  相似文献   

10.
新乡太行山区木本彩叶植物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括总结了新乡太行山区的木本彩叶植物资源总量、资源种类、观赏价值和开发潜力,描述了其中几种重要的木本彩叶植物,给新乡木本彩叶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质粒转化系统的建立使植物遗传工程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发根农杆菌(A.rhizogenes)Ri质粒毛根转化系统的研究十分迅速,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已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系统。但是,农杆菌的宿主范围一般仅限于双子叶植物和一些裸子植物,这就直接防碍着这种比较完善的基因转移技术在单子叶植物,尤其是禾谷类作物转化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的进展;对扩大农杆菌宿主范围、实现对单子叶植物转化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农杆菌介导的单子叶植物转化的方法 目前建立的单子叶植物基因转移系统有:(1)农杆菌载体系统;(2)外源DNA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可能性及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评述从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可能性以及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后外源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因素,试图对提高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可能性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叶井边草——一种新发现的富集砷的植物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自1999年以来对位于湖南省一些高砷区的植物和土壤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调查,以着力寻找砷的超富集植物。结果表明,与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同属的另一种植物--大叶井口边草,对砷也具有显著的富集特征。这一发现为研究揭示砷在植物中的超富集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建议深入开展蜈蚣草与大叶井口边草这两种砷富集植物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调查和温室营养液砂培试验,发现并鉴定出钻叶紫菀(Aster subulatus Michx.)是一种新的镉(Cd)超积累植物。调查结果发现,钻叶紫菀对土壤中高含量的Cd有很强的忍耐、吸收和积累能力,其地上部茎、叶Cd含量分别为90.0-150.7mg/kg和119.8-172.6mg/kg,平均值分别为132.8mg/kg和139.2mg/kg。砂基营养液培养试验证明,钻叶紫菀对生长介质中的Cd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当生长介质中Cd浓度高达150mg/L时,植株仍生长正常,其株高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地上部Cd含量及其积累量均随生长介质中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介质中Cd浓度为120mg/L时,地上部茎Cd含量和积累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72.50mg/kg、4.93mg/株。结果表明,钻叶紫菀是一种新的Cd超积累植物,为今后探明植物超积累Cd的机理和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福建泉州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叶植物因其叶色丰富、观赏性高,在园林绿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福建泉州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彩叶植物的引种与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泓  沈光隆 《古生物学报》1990,29(3):270-283
Sphenophyllum Brongniart是晚古生代全球广布的植物,日本三叠纪卡尼期也有此类可疑标本发现(Asama et al.,1978,1980), Storch(1966)按叶形和脉序特征将该属分为三组,其中“畸楔叶”组植物以叶的面积较大,形态各异,叶脉外弯,部分直达顶端,部分交于侧边为共同特征。Batenburg(1981,1982)指出,除只有二歧分叉全裂线状叶的古老类型的种(如S.  相似文献   

17.
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群落的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Raunkiaer的分类系统,对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Cheng)群落的维管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且以小、矮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并有较大比例的藤本高位芽植物.叶级以中型叶植物所占比率最大,为51.5%,小型叶、大型叶、微型叶和细型叶分别占37.7%、5.4%、3.1%和2.3%;叶型以单叶为主,占92.9%;叶质以厚革质叶和革质叶所占比率最大,为66.4%,纸质叶占32.1%,薄叶占1.4%;全缘叶占43.6%.此外,对群落中植物生活型、叶型与层次结构、外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群落内阴性植物所占比例较大,为总种数的49.3%,并伴有一定数量的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18.
农杆菌介导的单子叶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杆菌介导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植物转基因方法。简单介绍了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原理,并从农杆菌携带外源基因进入植物的角度对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关键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同时对近年来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的单子叶植物的成功范例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子对海岛植物茎、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功能性状研究的重点,海岛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其植物功能性状必然和大陆存在差异。为了明确海岛植被的生态适应机制,该文以平潭岛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茎、叶10个功能性状,以及地形和土壤9个环境因子,探讨了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权衡关系,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海岛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比叶面积(SLA)与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呈正相关,与叶厚度(LT)、叶干物质含量(LDMC)、茎组织密度(STD)、叶碳含量(LCC)呈负相关; LDMC与LNC、茎氮含量(SNC)呈负相关; LT与STD呈正相关,与LNC和LPC呈负相关; LPC与LNC、SNC呈正相关;茎和叶C、N含量均呈正相关。(2)土壤有机质和TN是海岛植物功能性状的主要土壤影响因子。然而,由于土壤中磷含量的缺乏,LNC、茎磷含量(SPC)、SNC均与土壤全磷呈正相关; LDMC与土壤全氮呈正相关;STD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 SLA随着土壤pH的增加而增加。(3)坡位和坡度是海岛植物功能性状的主要地形影响因子。SLA、SPC随着海拔上升而下降; STD、LDMC随着海拔和坡度增大而增大; LNC、LPC阴坡大于阳坡。该研究为海岛植被修复和重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北京植物园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经济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北京植物园不同功能型植物的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叶干质量以及叶氮含量等性状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功能型植物的叶经济谱.结果表明: 生活型中草本植物、生活史中一年生植物、光合型中C4植物靠近叶经济谱中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生活型中乔木和灌木、生活史中多年生植物、光合型中C3植物位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表明不同功能型植物通过叶片性状间的权衡采取不同的环境适应策略,验证了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经济谱的存在.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片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不同生活型间的叶片比叶面积(SLA)、叶氮含量(Nmass)、最大净光合速率(Amass)、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均表现出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灌木>乔木;不同生活史间一年生植物的SLA、NmassAmass、PNUE均显著高于多年生植物;不同光合型间植物的Amass、PNUE、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表现出C4>C3.NmassAmass、SLA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与SLA呈显著负相关;PNUE与SLA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