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育种中已经利用等位基因的重组及超亲分离现象使作物得到了持续的改良,生物技术又为遗传变异的产生,识别,鉴定及操作提供了新方法,用DNA标记进行的标记辅助选择(MAS)也已被用于作物改良,然而,MAS应用需要图位,控制重要性状的基因的育种值等信息,这就限制了它的应用,禾本科作物之间的比较遗传分析可以促进对控制定性状的基因顺序的鉴定的分析,基因顺序的数据库将允许直接发现高等植物中的基在,并允许对育种  相似文献   

2.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4,(3):332-336
从育种应用角度对利用基因工程和基因组编辑技术拓宽作物遗传变异的意义、特点、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了评述,着重介绍了近10年来内源转基因和同源转基因、新靶标基因、多基因工程、叶绿体基因工程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研究新进展,同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以期为合理选择利用这些新技术创制新种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4.
传统育种中已经利用等位基因的重组及超亲分离现象使作物得到了持续的改良。生物技术又为遗传变异的产生、识别、鉴定及操作提供了新方法。用DNA标记进行的标记辅助选择(MAS)也已被用于作物改良。然而,MAS的应用需要图位、控制重要性状的基因的育种值等信息,这就限制了它的应用。禾本科作物之间的比较遗传分析可以促进对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顺序的鉴定和定位。基因顺序的数据库将允许直接发现高等植物中的基因,并允许对育种种质中存在的等位基因进行分类。对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的鉴定以及对其DNA顺序的了解,对于根据基因指纹或关键DNA顺序的鉴定来对种质库内的变异进行分类有促进作用。对某个目标位点上顺序变体的分类会大大降低测定其相关育种值所需要的工作量,并有助于对优良等位基因的鉴定。将等位基因直接选择与传统选择相结合,会更快更准确地改良群体及育种品系。通过种间遗传信息的传递、高效基因的鉴定以及集中注意力于重要基因和主要性状,可以将现行技术的限制因素减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5.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4,(1):116-119
作物驯化是使野生植物变成栽培作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显著的形态和生理变化。从作物驯化的模式、遗传效应、影响因素、作用、分子机制等方面介绍了作物驯化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当前对作物驯化中心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由于自然选择要强制作法去适应负竞争条件,所以聚积了大量携带有害基因的不利突变体,这对作物育种造成了很大影响。有害基因的携带量决定着作物在人工选择条件下的进货程度,也决定着要改良一种作物或培育一个新品种需付出多大努力和采取什么方法。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6,(6):1-6
东乡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水稻育种的宝贵资源。综述了东乡野生稻高产性状、抗病性、抗虫性、耐寒性、抗旱性、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和其它优良性状的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及其育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禾本科作物株高遗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株高是禾本科作物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掌握株高遗传规律,有利于育种工作的开展。为了便于育种工作者系统了解株高的遗传研究,对禾本科作物株高遗传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茶树育种早期鉴定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茶树育种早期鉴定中与产量、品质、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分子标记选择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育种手段加以利用,必须与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内部生化成分等其他遗传标记相结合,才能达到准确、高效、缩短育种过程的目的。建立包含形态标记、生化标记、细胞标记、分子标记的综合遗传标记辅助选择体系是今后茶树早期鉴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瓜类是重要的蔬菜、水果类作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因此进一步提高瓜类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优良品种选育是进一步提高葫芦科蔬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有效方法,分子育种是加速育种进程的重要手段,而基因定位是现代分子育种研究的基础。本文综述了主要葫芦科作物重要性状基因定位的策略、方法以及初步定位和精细定位工作的研究进展,为相关作物的基因精细定位、基因克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对今后的葫芦科作物精细定位技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4,(5):575-579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DNA只复制1次,但进行2次细胞分裂,且在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交叉,发生交换重组,姊妹染色单体共分离.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产物进行遗传调控可改变作物的繁殖方式,创建新的育种方法和途径.介绍了着丝粒介导的单倍体诱导、反向育种和无性种子繁殖等新的育种方法.这些新方法分别有助于快速获得大量双单倍体系、重建原始杂种固定杂种优势、通过种子进行无性繁殖,对未来的作物品种类型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忠奇 《作物研究》2019,(3):240-245
简要概述了ZFN、TALEN和CRISPR/Cas系统3种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了CRISPR/Cas技术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候选基因功能分析(验证)、分子育种方面的应用及其在作物产量、品质、抗病性及水稻雄性不育系创制上的研究进展,提出该项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应用中的新思路及安全性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麦类作物矮秆基因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了主要麦类作物矮秆基因研究利用进展情况:①小麦矮秆基因的遗传学研究与利用;②大麦矮秆基因的遗传学研究与利用;③麦类作物矮秆基因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麦类作物矮秆基因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利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平  王刚 《麦类作物》1998,18(6):9-11
本文着介绍了主要麦类作物矮秆基因研究利用进展情况;(1)小麦筹秆基因的遗传学研究与利用;(2)大麦矮秆基因的基因研究与利用;(3)麦类作物矮秆发子这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巨根  刘祖生 《茶叶》1992,18(2):17-22
本文重点介绍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内容包括:(1)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日本、斯里兰卡育成的一批性状独特的茶树良种;(2)种间杂种的利用;(3)育种技术的研究,主要综述早期鉴定技术与育种新技术;(4)茶树遗传习性研究,着重阐述各种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结果。参考国内外文献共65篇。  相似文献   

16.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4,(6):780-784
选择是育种不可或缺的环节,选择方法影响育种的进展和效率。介绍了传统的表型选择、DNA 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组选择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优缺点,分析了各种选择方法影响选择进展的因素,并探讨了未来选择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蔚风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11,25(4):388-391
杂交稻产量性状具有极大正向杂种优势的同时又与米质性状成负相关。杂交稻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等各米质性状之间存在诸多联系。这些品质性状由不育系和恢复系共同决定。因此,可采用籼粳混合进行杂交、亚种间的基因渗透、分子选育等选育组合方式,进行优质杂交稻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优质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分子标记在大麦分子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与种质资源鉴定、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图位克隆及起源与进化关系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按Griffing双列杂交(Ⅳ)方法,分析了8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叶片数、雄穗分枝数、茎粗和单株叶面积等与抗旱性相关的植株性状在雨养地和水分胁迫下的GCA、SCA及遗传变量.结果表明:6个植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非加性基因效应作用较小.6221、6270、5003、8902表现较好,有一定的利用价值.6221×8902、6221×5003、8902×330等10个组合表现出了较合理的抗旱植株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