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微小残留病的长期存在是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易复发的主要原因.NKT细胞是一类有效的抗NB的免疫效应细胞,但是数量少,活性低.目的探讨NB脂类提取物对患者外周血NKT细胞是否有激活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解放军总医院儿内科,对象为5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1.5~7.5岁.干预实验组用NB脂类提取物作为刺激物刺激患者的外周血NKT细胞,对照组选择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两组NKT细胞的增殖程度(T细胞增殖程度和NKT/T比例)和NK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增殖A值分别为0.213±0.033和0.171±0.023,NKT/T比例分别为7.39±1.48和2.18±1.50,NKT细胞毒作用为(64.3±15.2)%和(44.4±11.6)%.实验组增殖程度是对照组的1.3倍(t=2.33,P=0.048),NKT/T比例是对照组的3.3倍(t=5.53,P=0.001),NKT细胞毒作用高于对照组19.84%(t=2.36,P=0.046).结论NB脂类提取物可以有效激活NKT细胞.利用肿瘤自身脂类抗原诱导出有效的抗自身肿瘤免疫的研究有望找到一条有效的清除微小残留病变,减少复发的免疫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牵张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以SH-SY5Y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MTT实验筛选最适宜的利拉鲁肽处理浓度,然后利用可控性细胞损伤装置(CIC-II)建立细胞牵张损伤模型。将实验分为3组,即对照组、细胞牵张损伤组、利拉鲁肽治疗组(1μM利拉鲁肽处理SH-SY5Y细胞24 h)。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各组细胞毒性;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实验显示,利拉鲁肽处理SH-SY5Y细胞适宜的保护性浓度为1μM。LDH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牵张损伤组LDH漏出量显著增多;与细胞损伤组相比,利拉鲁肽治疗组细胞LDH漏出量明显降低(P0.05);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ax表达水平显著增强,Bcl-2表达显著减少,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细胞凋亡百分比显著增高;与细胞损伤组相比,利拉鲁肽治疗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表达显著增多(P0.01),细胞凋亡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利拉鲁肽可以减轻细胞损伤引起的LDH释放水平,利拉鲁肽能显著降低损伤细胞的凋亡。利拉鲁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进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鹿茸多肽溶液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及抑制其凋亡作用.方法 鹿茸多肽与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共同培养,通过MTT法测定其细胞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通过MTT细胞活性检测证明,鹿茸多肽促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效果明显,而且鹿茸多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当鹿茸多肽剂量达到400 mg/ml,其凋亡百分数是50.02%;当鹿茸多肽剂量达到800 mg/ml,凋亡百分数51.24%,可观察到400 mg/ml和800 mg/ml的鹿茸多肽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鹿茸多肽促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效果明显,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鹿茸多肽具有明显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ganglioneuroblastoma,GNB)为原始神经脊细胞或神经母细胞不能正常发育成熟或退化所形成的一种混合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为成熟神经节细胞瘤和恶性神经母细胞瘤共存,两者之间可转化.2017 版《WHO 肾上腺肿瘤新分类》中将此病分类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1-2].GNB临床罕见.绝大部分发生在儿童,婴幼儿少见[2].  相似文献   

5.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 1女性 ,2岁。发现腹部包块 2 0余天入院。CT示上腹部腹膜后恶性肿瘤 ,周围组织受侵犯。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肿瘤最大直径 7cm ,位于左肾前方 ,上极与胰尾相连 ,边界不清 ,内侧与腔静脉、主动脉粘连 ,无法分离 ,行肿瘤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 巨检 :不整形灰白、暗褐色组织一堆 ,体积4cm× 3cm× 2cm ,无明显包膜 ,切面大部分呈暗红色 ,少部分为灰白色 ,质软脆。镜检 :肿瘤细胞大小不等 ,为各种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母细胞 ,细胞核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染色质丰富 ,核染色深 ,有一定异型性 ,核分裂易见 ;细胞偏大者核仁多见 ,可见多…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1.5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5天伴呕吐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侧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右强握反射( ).MRI:右侧额颞叶见一巨大囊性长T1长T2信号,在DWI上呈低信号,大小约8 cm×10 cm×10 cm,境界较清楚,T2WI可见边界不规则呈锯齿状,右侧脑室及右大脑实质受压向对侧移位,中线结构左偏(图1、2).术后病理诊断:右额颞叶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部分向胶质细胞分化.免疫组化:GFAP( ),SYN( ),CD99( ).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组织因子(TF)表达对阿霉素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MC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K-N-MC细胞TF表达。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TFsiRNApSUPER表达载体,以脂质体介导进行基因转染。以水溶性四唑盐(WST)法检测阿霉素细胞毒性。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阿霉素诱导的caspase-3、多聚ADP核糖转移酶(PARP)的活化水平。以Hoche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①SK-N-MC细胞高表达TF;②转染TF siRNA-pSUPER表达载体的SK-N-MC细胞,TF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③转染TF siRNA-pSUPER的SK-N-MC细胞及转染pSUPER质粒的对照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阿霉素处理24h,前者与后者相比存活细胞数显著降低;④转染TFsiRNA.pSUPER的SK-N-MC细胞及转染pSUPER质粒的对照细胞分别以阿霉素处理4、8h,可见前者较后者caspase-3、PARP活化增强;⑤转染TFsiRNA-pSUPER的SK-N-MC细胞与对照细胞相比,经阿霉素处理后的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 人神经母细胞瘤SK-N-MC细胞中TF异常高表达,以siRNA特异性下调TF表达后,可增强阿霉素细胞毒性及其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细胞中TF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阿霉素诱导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n)的病理形态特征、组织分型、预后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GNBn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含有肉眼可见并伴有出血的神经母细胞瘤性结节和神经节细胞及成熟神经鞘细胞构成的间质成分。神经母细胞瘤性结节NSE和CgA( ),GFAP、LCA和CK(-)。结论GNBn是一种罕见的混合性肿瘤,仔细的大体检查及广泛取材是诊断的关键;根据肿瘤内结节性质进行组织分型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影像学特征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0年12月于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的24例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良性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GBN)27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间比较,对照组钙化位置多为偏心型,观察组钙化位置分布相似(P <0.05);对照组钙化形状更多见微钙化和粗大钙化,观察组钙化形状更多见混合钙化(P<0.05);对照组微钙化密度多为很高,观察组均稍高(P <0.05);对照组钙化清晰,观察组钙化多为模糊及部分清晰(P <0.001)。两组患者肿块最大径、肿块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钙化位置、形态、微钙化密度分级、清晰度、钙化灶数目、平均钙化密度、肿块最大径、肿块截面积均是NB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CT影像学特征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中具有差异表现,CT影像学特征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鉴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神经母细胞瘤(NB)的起源、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分期、分型、预后危险因素及预后分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判定等多个方面的进展,旨在统一NB诊断诸多方面的标准,提高NB诊断水平,为开展国际NB多学科、多中心协作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幼儿期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占儿童恶性肿瘤的8%~10%,年发病率为(0.3~5.5)/10万,仅低于白血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80%病例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NB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常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腹膜后、纵隔、脊柱旁、盆腔、颈部和下腹部等部位。细胞学研究对推动NB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此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神经母细胞瘤是多发于儿童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恶性增生。临床表现多样,瘤细胞形态不一,给诊断造成困难,国内少见报道,现将我院近几年经骨髓象发现的3例报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玲  张世强  赵敏  张亚雯 《临床荟萃》2004,19(20):1191-1191
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病例常导致误诊。我们收治1例患儿以双下肢疼痛、跛行、发热为首发症状而入院,曾考虑为白血病,后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现加以总结分析,以引起同道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由于临床表现各式各样 ,如不警惕易误诊。我院儿科 1985~ 1999年共收治神经母细胞瘤 14例 ,误诊 9例 ,误诊率为 6 4.3% ,现将本病 9例误诊资料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4月龄~ 5岁 ,平均 2岁零 4天。病程 2 wk~ 8个月 ,~ 1个月 3例 ,~ 4个月 5例 ,~ 8个月 1例。1.2 临床表现 本组贫血 9例 ,发热 8例 ,消瘦乏力 6例 ,关节或骨痛 3例 ,淋巴结肿大 5例 ,肝大、脾部包块各 3例 ,血尿 2例 ,不能站立 1例 ,浣熊样眼睛 1例。1.3 辅助检查  Hb30…  相似文献   

16.
肾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中NM2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NM23基因与儿童恶性肿瘤分期、分化及转移的关系,为肿瘤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学技术检测18例肾母细胞瘤和11例神经母细胞瘤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8例肾母细胞瘤中,NM23-H1蛋白阳性者11例,阳性率61.1%和,Ⅰ、Ⅱ期及无转移组明显高于Ⅲ、Ⅳ期及转移组,而与预后结构型无关。11例神经母细胞中,NM23-H1蛋白阳性6例,阳性率54.5%,无转移组显著高于转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节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n)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应用与年龄相关的危险因素分组方法,分析10例GNBn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特点。结果 10例GNBn患儿,<1.5岁1例,1.5~5岁6例,>5岁3例,平均年龄4.3岁。肿物位于肾上腺7例,后纵隔3例。按照Evan’s分期,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6例。10例中3例肉眼可见瘤结节,4例因肿瘤钙化、坏死掩盖了结节存在,另3例大体检查与神经母细胞瘤类似;镜下9例瘤结节为分化差的神经母细胞瘤,1例为分化型,其中3例见大量核碎裂细胞;8例瘤结节周围为节细胞性神经瘤,2例为混杂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危险因素分组:1例属预后良好的组织学类型,9例属预后不良的组织学类型。结论结节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大体及镜下仔细检查是诊断的关键;与神经母细胞瘤类似,也可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的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18.
【病例】女,2岁。因间断发热2个月,面色发黄1个月入院。2个月前出现发热,体温37.5~38.0℃,服用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1—2d后再次升高,反复发热,偶有咳嗽、流涕,多数时间无伴随症状。1个月前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发黄,食欲缺乏,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贫血,予铁剂口服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9.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发生及转移的情况,描述该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8例中,原发部位为纵隔8例,腹部16例,颈部1例,鼻咽部1例,盆腔1例。1例未发现原发病灶而仅表现为头皮和颅内的转移。腹部肿瘤有8例(8/16)转移,纵隔肿瘤有4例(4/8)转移,盆腔1例转移。28例中共有13例骨髓转移。结论:神经母细胞瘤可以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链的任何部位,可伴有早期转移。影像学检查能全面寺对病灶进行定位,并对临床分期及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昆  李强  赵亚宁 《华西医学》2006,21(3):453-454
目的:分析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特点,以提高NB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NB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1)本组NB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75%)、腹部包块(75%)、骨痛或关节痛(68.8%)、发热(62.5%)、贫血(62.5%);(2)本组NB原发部位以腹部最多见(其中原发于腹膜后交感神经链者12例、原发于肾上腺者10例),原发于纵隔者2例,原发于盆腔者2例,原发部位不明6例;(3)NB易早期转移,本组病例确诊时已转移者占87.5%,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髓(65.6%)、淋巴结(31.3%)、肝脏(25%),少见部位为脊髓及肺脏。(4)本组NB误诊率高达40.6%,常误诊为白血病(30.8%)、类风湿疾病(23.1%)、畸胎瘤(15.4%)、恶性淋巴瘤、韩-薛-柯病等;(5)本组NBCT检查发现NB阳性率88.9%,腹部B超发现病灶阳性率70.8%,尿VMA阳性率仅44.4%。结论:早期行B超和CT检查有助于发现NB原发病灶,减少误诊率。骨髓细胞学检查对发现NB转移和分期很重要,应作为NB常规检查项目。尿VMA检测阳性者对诊断NB诊断有较大意义,但阴性则不能排除N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