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乙型肝炎(HBV)患者基因型进行检测,了解该地区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通过荧光探针识别基因型特异性序列,采集分析荧光信号确定病毒基因型,并分别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HBV-DNA含量.结果 53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占60.2%,其次为B型占31.6%,B、C混合型占6.0%,未分型占2.3%例;C基因型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6.41±1.15)lg拷贝/ml和91.3%,明显高于B型(5.88±1.30)lg拷贝/ml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基因型患者的ALT(130.16±197.19)U/L高于B基因型(125.6±145.02)U/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基因型HBV-DNA水平显著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HBeAg阳性率较B基因型高,C基因型对肝脏损害较B基因型重,并与HBV载量及HBeAg系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B型和C型)患者病毒载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激活亚群的表达。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16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和CD3+CD8+)及激活亚群(CD3+HLA-DR+、CD4+HLA-DR+和CD8+HLA-DR+),荧光PCR法检测HBV基因型,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结果 B型基因组67例、C型基因组97例,C型基因组患者HBV-DNA水平为(7.08±0.87)lg,显著高于B型基因组的(6.24±0.97)lg;C型基因组患者CD8+细胞百分比(28.9±6.01)%显著高于B型基因组的(24.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型基因组患者CD3+、CD4+淋巴细胞及激活亚群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患者的基因型与病毒载量及机体细胞免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探讨临床生化检验中不确定度的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采取全自动生化仪(型号:XXX),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中的A、B类评定方法对常规的几个常规实验室生化项目(P、TP、LDH、AST)检验测量中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对比常规实验室的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2CV),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种常规生化项目检验测量中的不确定度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P的结果数值最低,与其它项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实验室的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2CV)对比,P、TP、LDH与2CV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ST与2CV间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生化检验测量中不确定度可反映出检测结果的分散性及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HBV-DNA)产生假阴性结果的原因,以控制和减少假阴性结果。 方法依据第三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2013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CL36《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基因扩增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对当天送检的79份HBV DNA定量项目出现HBV-DNA假阴性的临床标本进行复查,并通过试验研究对试剂、仪器、操作过程和环境等原因分别进行确认。首先,分析2015年5月13日检测的79份临床送检的HBV-DNA定量检测血清标本和质控品的仪器原始结果,排除试剂、仪器和人员问题;其次,5次重复实验验证HBV-DNA定量结果为107 IU/ml的临床血清样本是否因主要操作步骤不规范导致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下降(偏倚>7.5%)。选择第一次检测结果在6次方以上的血清标本2份,平行做5个复孔,其中1份标本做5个复孔,即用取上清液时所弃沉淀分别以不弃掉沉淀、弃掉1/4沉淀、2/4沉淀、3/4沉淀和全部沉淀分为A0、A1、A2、A3、A4组,比较弃上清液中沉淀量对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另1份标本5个复孔在加模板量时,以正常加2 μl为对照组A0,其他4孔分别加1.5、1、0.5、0.1 μl模板为A1、A2、A3、A4组,分析模板加样量的不同对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第三,挑选第一次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为不同次方的10份血清标本,其中5份分别加入1 μl除胶剂,另5份分别加入1 μl含氯消毒液,验证是否因除胶剂或含氯消毒液导致HBV-DNA定量检测出现假阴性结果(偏倚>7.5%)。 结果操作过程中弃上清液时,A1~A4组与A0比较,各孔的偏倚均<7.5%,无差异。加入不同量的模板,A1和A2与A0比较,无差异(偏倚均<7.5%),随着模板加入HBV DNA量的减少,A3和A4孔HBV DNA值逐渐降低,偏倚均>7.5%。加入商用除胶剂1 μl后的检测结果与初次检测结果比较,5份标本中,有3份标本检测结果偏倚>7.5%。加入含氯消毒液1 μl后的检测结果与初次检测结果比较,5份标本中有3份标本检测结果偏倚>7.5%,其中有1份标本结果由阳性(107 IU/ml)变为阴性。 结论除胶剂和次氯酸气溶胶对荧光定量PCR的DNA模板扩增环节的抑制作用是产生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假阴性的主要原因,临床基因实验室应当注意使用除胶剂和次氯酸消毒液后通风与降低次氯酸在空气中浓度过高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HBc项目单独阳性和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门诊和住院患者22798例,运用时间分辩荧光分析仪进行乙肝三系定量检测。对其中383例单抗-HBc定量为阳性患者,进行了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大于50岁患者明显比50岁以下患者单抗-HBc定量检测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以下130例患者中,HBV-DNA检测有66例呈阳性,占50.8%。而50岁以上253例患者中,HBV-DNA检测也有40例呈阳性,只占15.8%。二种组别HBV-DNA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以上40例HBV-DNA呈阳性(1.55×103~3.26×105)copy/ml,波动范围少于50岁以下66例HBV-DNA呈阳性(2.53×103~6.35×108)copy/ml。50岁以上组HBV-DNA检测(lg值)和单抗-HBc定量阳性之间无相关性(r=0.026,P>0.05),50岁以下组HBVDNA检测(lg值)和单抗-HBc定量阳性之间有相关性(r=0.683,P<0.05)。结论对单抗-HBc定量阳性,建议进行HBV-DNA检测。50岁以下组单抗-HBc定量阳性和HBV-DNA检测结果(lg值)结果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测量不确定度,即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测量不确定度一般由若干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根据一系列测量值的统计分布,按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而另一些分量则可根据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获得的概率密度函数,按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进行评定,两者均可用标准偏差表征。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一切测量结果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确定度。当测定结果在标准值附近,检测委托者索要不确定度时,实验室在报告测定结果的同时,还应给出不确定度。本文依据《JJV1059.1q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WS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对集中空调系统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7.
杨国栋 《职业与健康》2012,28(2):194-195,198
目的对DX-120型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硫酸盐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估。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A、B)中硫酸盐含量,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结果不确定度分量有重复性、标准曲线、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定容。综合不确定分量值水样A为0.158 mg/L,水样B为1.66 mg/L。水样测定结果及不确定度表达(k=2):A水样中SO24-含量为(12.0±0.4)mg/L,B水样中SO42-含量为(148±4)mg/L。结论该方法对水中硫酸盐含量进行的不确定度评估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定现榨果汁中菌落总数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采用统计学的方法(A类)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并用两种实验方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第一种是对同一检样作多次重复测量后进行评价,第二种是对一组不同检样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采用第一种实验方式当以10次重复测量结果的对数平均值表示时,其取值区间分布于±0.045;采用第二种实验方式对一组20份果汁的检测数据运用合并样本标准差的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其取值区间分布于±0.028之间,并适用于每一个样本。结论:第一种方法较费时费力,第二种方法较简便易行,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大,不确定度范围更可靠。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将检验样品予以分类的方式,利用日常检验结果对每类样品进行统计分析,评定其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餐饮从业人员、学生等公共卫生体检人员中乙肝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proteins,HBV-LP)的情况,探讨HBV-LP与HBV-DNA检测法在HBeAg阴性HBV患者和正常人中检测效果的异同。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乙肝两对半(HBV 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HBV-DNA,对各类体检人员的709份血清标本和200份正常人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结果:(1)在489份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标本中,HBV-LP与HBV-DNA检测法的检测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05)。(2)HBV-LP S/CO值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951,P<0.05)。(3)在乙肝二对半(HBV-M)均阴性200份餐饮从业人员的标本中,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结论: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像HBV-DNA一样能够有效、真实地反映HBV病毒复制情况,该方法可以在体检领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722例,根据入院乙型肝炎五项检测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213例为A组,HBsAg、HBeAg阳性患者25例为B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311例为C组,HBsAg、抗-HBc阳性患者129例为D组,HBsAg阳性患者44例为E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标志物,用PCR法检测HBV-DNA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BeAg阳性239例,其中HBV-DNA阳性226例,阳性率94.56%;HBeAg阴性483例,其中HBV-DNA阳性226例,阳性率46.79%。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检测阳性A组204例,占95.77%;B组22例,占88.00%;C组160例,占51.45%;D组50例,占38.76%;E组16例,占36.36%。HBV-DNA检测阴性A组9例,占4.23%;B组3例,占12.00%;C组151例,占48.55%;D组79例,占61.24%;E组28例,占63.64%。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了解HBV在体内的感染情况,但不能直接反映HB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情况,HBV-DNA水平检测可以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冻干人尿中镉标准物质。方法采集正常人尿经处理后作为基质,通过加标、混匀、分装、冷冻干燥制备而成;经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后,由7家实验室采用2种方法进行合作定值,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研制的标准物质最小取样量为0.20 ml,2个水平的均匀性检验值F分别为1.69和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干标准物质在≤4℃下保存可稳定12个月,复溶后的标准物质溶液在4℃条件下可稳定7 d。2个水平的标准量值及不确定度分别为(5.34±0.34)μg/L和(15.47±0.72)μg/L(k=2)。结论研制的标准物质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可用于人尿中镉检测方法验证及相关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现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以及不确定度结果的应用。方法采用国家标准GBZ/T160.28-2004和JJF1059-1999的方法,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现场测量的数学模型,并对某饮料有限公司锅炉房一氧化碳浓度现场测量结果的各个不确定度分量以及不确定度方差合成进行计算。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为U=0.17mg/m3,Ueff=6,P=95%;一氧化碳浓度测定结果为(1.4±0.17)mg/m3。结论锅炉房一氧化碳浓度测定结果符合GBZ/T2.1-2007的规定;该方法可参考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等某些检测参数现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氯农药的不确定度评定方式。方法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指导性文件GUM和JJF1059-1999技术规范要求,建立数学模型,找出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各个因素,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对其进行评定。结果对血清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进行测定由样品处理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项为6.9×10^-3,由标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项为8.1×10^-3,色谱峰面积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项为9.1×10^-3,回收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项为2.1×10^-3。合成相对不确定度为1.42×10^-2,扩展不确定度为4.26×10^-2。结论根据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可以判定色谱峰面积对不确定度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4.
唐志海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79-1481
目的确定银盐法测定味精中砷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从而提高测定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国家标准GB/T 5009.11-2003银盐法对味精中砷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银盐法测定味精中砷产生不确定度最重要的份量为A类不确定度、标准溶液产生的不确定度和标准曲线校核产生的不确定度。结论在测定时应加强这3方面的控制,可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工作场所空气中氨含量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明确实验中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的环节。方法找出实验过程中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在各分量不确定度中,标准溶液配置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样品溶液定容引入的不确定度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贡献是较大的。结论首先在实验过程中选择合格的标准物质,配制标准溶液时要细心、准确,恰当选择样品溶液定容的器皿以减少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苯含量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明确实验中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的环节。方法按照国标方法对空气中二甲苯进行测定,找出实验过程中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在各分量不确定度中,仪器本身引入的不确定度和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贡献较大。结论在注重各个环节质量的前提下,选择精密的仪器以及尽可能多的重复测量待测样品,才能得出可靠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李明  杨芸  李慧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84-1985
目的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血中铅的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全血铅标准质控物质的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依据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该检测结果(122.8±5.6)μg/L在该标准物质的标准值(122±15)μg/L范围内。结论用该方法测定全血中铅浓度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短时间采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以评价测定结果的质量,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标准GBZ/T 160.42-2007短时间采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建立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系统分析、计算不确定度各分量。结果采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当苯浓度为4.14 mg/m3,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40 mg/m3(k=2)。其中采样体积、采样效率,解吸效率、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准系列测定对测量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贡献较大。结论此方法评价短时间采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的不确定度,适用于评估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测定食品标准物质中铅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忠  蒋励  张卫国 《职业与健康》2011,27(5):517-520
目的对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标准物质中铅含量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了解不确定度来源及其大小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提高实验室铅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方法用原子荧光仪测定食品标准物质中铅含量,根据测定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k=2(95%置信概率)时,食品标准物质中铅含量为0.36 mg/kg,不确定度为±0.035 mg/kg。结论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标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以及重复测定时产生的不确定度。实验室分析误差可控制在容许值内。  相似文献   

20.
栗晻  金莉  王建华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27-2529
目的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对水中汞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考虑冷原子吸收测定法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包括仪器的精密度、标准物质引起的不确定度以及制备溶液过程中引起的不确定度,计算出各种不确定度分量并将其合成,以此计算出水中汞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按数学模型计算水样中汞的浓度为0.0042mg/L,水样中汞测定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003mg/L,扩展不确定度为0.0006mg/L,结果表达为(0.0042±O.0006)mg/L。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汞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