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比较免刷洗与刷洗两种不同外科洗手消毒方法效果,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方法随机抽取200名手术人员,将其分为刷手消毒法组100名、免刷手消毒法组100名;消毒后手术前用生物检测法进行手指采样送微生物室培养检测培养,并进行问卷调查,对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及评价。结果免刷洗与刷洗手两组外科洗手人员手指皮肤细菌培养均获得同样的消毒效果,两组对照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揉搓消毒剂由于含护肤成分和免刷手的消毒方法,对皮肤的损伤比需要刷手的消毒剂更小,两组对照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刷洗手消毒具有一定的优势,既保证外科手消毒效果,又保证了手术人员的皮肤屏障的完整性,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因此免刷洗手是一种高效、安全、快捷的消毒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针对手术人员实施手卫生整合管理后,对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1月起对手术医护人员实施以手术间内实行手消毒剂干洗手法、外科手消毒揉搓、无触式戴无菌手套方法及戴双层手套等为主要措施的规范化手卫生整合管理,并回顾性分析实施前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参加手术人员手卫生进行整合管理方法后,手术人员的手卫生清洁消毒合格率和洗手依从性得到提高,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由2007-2008年的0.87%降至2009-2010年的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3,P<0.01)。结论规范的手卫生整合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消毒隔离质量,减少外源性接触感染,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一次性纸巾干手物品在免洗外科手消毒法中的应用效果与成本,为临床选择安全可靠、便捷经济的干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10月医院经过手卫生规范培训的外科手术人员(主刀医师、一助医师、洗手护士)40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对指甲进行修剪并彻底清洁,使用皮肤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及前臂至肘上10 cm处的污垢,流动水冲净并擦干,进行免洗外科手消毒;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性纸巾和灭菌毛巾干手,并对手指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两组免洗外科手消毒后手指培养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且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达到国家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标准;使用灭菌毛巾干手的月支出约为5400元,使用一次性纸巾干手的月支出约为1440元.结论 一次性纸巾干手法可节约手消毒成本,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构建手术室外科手消毒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和临床价值,为手术室手消毒环节控制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选取开展手术室外科手消毒规范化培训前后医护人员各68名,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使其在各方面均有可比性;通过细化指标对两组医护人员手消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于手术不同时间采样进行手细菌培养,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观察组医护人员手术开始1、2、3h时手细菌培养菌落数分别为(0.402±0.016)CFU/cm2、(0.425±0.019)CFU/cm2和(0.485±0.021)CFU/cm2,对照组分别为(0.581±0.017)CFU/cm2、(0.622±0.016)CFU/cm2和(0.796±0.020)CFU/cm2,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医护人员外科手消毒细化指标执行达标率平均达到93.38%,明显高于对照组75.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规范化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外科手消毒细化指标执行达标率,并有利于在手术全过程中均保持较低的手细菌菌落数。  相似文献   

5.
郭月琼  许琍文  熊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62-4163,4166
目的 探讨参加手术人员实施手部整合管理后,对人体植入物手术感染的影响.方法 自2009年元月起对手术医护人员实施以手术间内实行手消毒剂干洗手法、外科手消毒揉搓、无触式戴无菌手套方法及戴双层手套等为主要措施的规范化手部整合管理.结果 通过对参加手术人员手部进行整合管理方法后,手术人员的手部清洁消毒合格率和洗手依从性得到提高,人体植入物感染术后发生率明显降低(x2=11.1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范的手部整合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消毒隔离质量,减少外源性接触感染,对降低人体植入物手术后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谈外科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换药室的消毒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换药室的消毒工作直接影响外科感染率 ,为了减少外科感染 ,提高医疗质量 ,必须切实做好外科换药室的消毒管理工作。现将三年来外科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浅谈如下。1 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由科室主任、护士长、一名质控医生和一名护士组成 ,直属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换药室的保洁、消毒措施。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技术 ,固定专人负责换药室的消毒管理工作。2 外科换药室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尤其是医院内消毒供应室人员手卫情况并根据结果采取特定的干预措施,以此提高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方法:制作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探究消毒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分别于手卫生干预前后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供应室人员进行手细菌菌落数监测。结果:干预前后的手细菌菌落数情况,消毒供应室人员洗手前平均细菌菌落数53cfu/cm2,洗手后菌落数为4cfu/cm2,洗手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措施施行后手卫生依从性百分比显著提高。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使感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随着19世纪术前洗手、手消毒、消毒手术器械,到20世纪早期外科医师戴手套成为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等,尽管采取了各种不同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措施,使手术部位感染率有了明显降低,但手术部位感染依然存在,人们也因此从未停止对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环节[1~2]。为了解医院工勤人员的手卫生现状,我们对2家医院92名工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2家医院其中1家为专科医院,1家为综合性医院,92名工勤人员分布于内科、外科、传染病、老年病等病区。其中卫生保洁工44名,生活护理工38名,护送患者等其他人员10名。2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洗手指征和洗手方法的要求,对工作中的工勤人员进行现场调查观察,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样和结果判定。结果1洗手执行率各类工勤人员各洗手指征的洗手执行率,见表1。表1各类工勤人员各洗手指征的洗手执行率(%)(上接第47页)的状况及其接触患者的频度使他们成为了造成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医院应把医院感染知识和手卫生知识做为工勤人员上岗前的强制性培训内容,定期进行手卫生的检测,以制度督促他们养成手卫生的习惯,并用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工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杨越明$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浙江绍兴312000 @何炳福$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周艳霞,钟元河,尹云清.关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调查报告[J]...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规范、统一海南省外科手消毒操作与监督管理.方法 2010年5月对海南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外科手消毒规范执行现状进行调查,将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相应管理对策.结果 该次调查中,仅1所医院制作图文并茂的外科手消毒指引;内容包括洗手前着装要求、外科手消毒流程、关键步骤示意图等,使手术人员对该项调查的满意度由75.24%提高至92.63%.结论 建议各医院强化管理力度、提高外科手消毒质量,以保证手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思维导图在洗手护士腹腔镜手术护理培训中的应用。 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手术室从事腹腔镜手术护理的洗手护士30名。在2018年4月对他们进行腹腔镜手术护理思维导图培训。在培训前3个月随机选取30名护士护理的100例腹腔镜手术,在培训后3个月随机选取这30名护士护理的100例腹腔镜手术。观察评价培训前后术前准备时间、护士出手术间次数、手术医师护理满意度、洗手护士综合能力。 结果培训前手术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30.31 min,培训后平均手术前准备时间缩短为25.36 min(P<0.05)。培训前手术术中护士出手术间次数平均为7.21次,培训后平均术中护士出手术间次数减少为4.63次(P<0.05)。培训后手术医师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7.2分,显著高于培训前的90.9分(P<0.05),其中流程熟悉度、操作技术熟练度、环境卫生、护理态度四个方面的评分培训后均显著提升(P<0.05)。培训后洗手护士综合能力评分平均为94.9分,显著高于培训前的86.7分(P<0.05),其中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护理信心、荣誉责任感等5个方面的评分培训后均显著提升(P<0.05)。 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洗手护士的护理培训,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销量,提升手术医师满意度及洗手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洗手现状,探讨有效的洗手方式和促进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医务人员洗手现状和榆测肥皂普通洗手、普通洗手+碘伏及快速手消毒液洗手方式的除菌率和合格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快速手消毒液洗手效果最好,除菌率97.1%、合格率为100%;其次为普通洗手+碘伏,除菌率95.7%、合格率97.8%;肥皂普通洗手除菌率90.2%、合格率96.1%.结论 医务人员洗手现状不容乐观,需加强培训教育,改善洗手设施.消毒液擦手方便、有效,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改善和提高手卫生现状。方法采用问卷和隐蔽式观察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尚可,但洗手执行率低。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因素中,工作忙,认为六步洗手法耗时又费事为主要因素。结论应强化手卫生意识,完善洗手设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手卫生行为的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采用不同时间点观察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手卫生情况,分析低年资护士手卫生行为的现状,探讨对策。结果改进前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在洗手执行率、合格率方面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1月,其洗手的手卫生执行率及合格率与改进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加强低年资护士手卫生行为的教育,同时加强监督力度,可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及合格率,增强手卫生行为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荆州市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85名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采用手部菌落采样法调查试验组45人(加强六步洗手法教育和使用手消毒剂)、对照组40人的手部污染状况。并调查救护车上的洗手设备情况。结果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两组院前急救人员出诊中、洗手后的平均菌落数与手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辆救护车上有洗手设备的仅6辆,但均不能正常使用。结论院前急救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于保护患者的意识。救护车上手卫生设施缺失严重,院前急救人员手部污染严重,出诊前按常规的六步洗手法洗手不现实,但在救护车上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是切实可行的,是减少手部细菌污染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谭行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865-1866
目的调查医院护理人员手部病原菌分布,探讨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随机对护理人员手卫生前采样,要求护理人员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后再次采样,配对比较分析洗手前后病原菌的分布和洗手效果。结果护理人员手卫生前共培养出病原菌2726株,手卫生后共培养出612株,手卫生前后的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手卫生后一些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污染被有效控制。结论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规范洗手周活动促进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全员参与"规范洗手周"活动后,某医院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洗手正确率及洗手依从性的提高情况。方法制定"规范洗手周"活动方案,开展"规范洗手周"活动,跟踪活动后至创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初评共1个月时间,对441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提问及洗手技术考核,对238名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前、后手卫生情况的观察,对考核与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开展"规范洗手周"活动,医师、护士、工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洗手正确率及洗手依从性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医师、护士、工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7.69%、94.17%、77.46%,正确洗手合格率分别为88.46%、95.83%、94.37%,操作前洗手依从性分别为82.61%、91.60%、76.32%,操作后洗手依从性分别为91.30%、97.71%、92.11%。结论 "规范洗手周"活动的开展,普及了手卫生知识,提高了洗手质量及洗手依从性,显现了"规范洗手周"活动后成效,进一步推进了手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问卷并结合现场观察手卫生过程和采样的方法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洗手频率、洗手方法、干手方法、影响手卫生执行的相关因素、手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洗手前后手的带菌情况等。结果有89.5%的医务人员接受过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有97.6%的医务人员认为洗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有1.1%的医务人员认为手卫生对临床治疗结果无影响;洗手前手部细菌总数平均为54.327 CFU/cm2,但洗手后手部带菌量明显减少,手部细菌总数平均为8.520 CFU/cm2(P0.001);无菌操作组洗手前后手部细菌总数均低于总体水平(P0.05),其余组与总体间洗手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士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和洗手合格率明显高于医师(P0.01)。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存在着不重视手卫生和不规范洗手问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因手接触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探索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盲法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并检测其手部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44.49%,其中护士(47.24%)高于医师(39.90%),实习生最低(35.29%);从科室类别看,以儿科手卫生执行率最高为51.40%,妇产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洗手依从性现状,探讨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制定手卫生管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查临床科室部分医护人员手污染的现状、了解医护人员手携带细菌的种类及性质,分析手污染的原因.结果 医护人员在常规医疗活动中,手部细菌携带率为100.0%,洗手后细菌携带率为29.6%;携带的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变形菌属、产气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等.结论 医护人员手部污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强化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理念,提高对洗手的认知性和依从性,优化手卫生措施,有效预防与控制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