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项研究探讨旋复代赭汤对顺铂(DDP)所致猫胃电图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应用中医药防治化疗药物所致呕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全麻下灌胃给药,静注DDP,持续描记胃电图(EGG),定时取样.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及胃肠组织中5-HT含量;单一试剂法检测血及胃肠组织中NO2-的浓度;光镜观察胃肠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NS)组静注DDP后猫EGG节律紊乱、振幅幅值升高、频率加快(P<0.05),血及胃、十二指肠组织中5-HT含量增加、NO2-浓度下降(P<0.05),且可造成胃肠粘膜损伤;灌服旋复代赭汤之后中药组与NS组比较,其EGG幅值低、频率慢(P<0.05),血及胃肠组织中5-HT浓度降低、NO2-的含量升高(P<0.05),并可明显减轻DDP所致胃肠粘膜的损伤.结论旋复代赭汤防治DDP所致胃肠道反应的机制可能与保护胃肠粘膜,抑制血及胃肠组织中5-HT超量合成或释放并稳定NO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旋复代赭汤加味防治化疗药诱发呕吐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旋复代赭汤加味防治化疗药顺铂(DDP)所诱发呕吐的胃肠道机制。方法:分别观察生理盐水(NS)组,旋复代赭汤加味组(中药组)家猫在注射化疗药DDP后的不同时间段,血中及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S组静注DDP 0.5h后,血,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5-HT,5-HIAA的含量均升高(P<0.05),与NS组比较,中药组血中及胃肠组织中5-HT,5-HIAA含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旋复代赭汤加味防治DDP所诱发呕吐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胃肠道粘膜嗜 细胞5-HT分泌及释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中药防治化疗药所致胃肠道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旋复代赭汤加味对化疗药 DDP所致胃肠道反应的机理。以家兔体表 EGG的改变和血中 5 - HT、5 - HIAA、MTL为指标 ,进行组内对照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预先投用旋复代赭汤加味能防治 DDP所引起的 EGG改变 ,同时使血中 5 - HT、5 - HIAA、MTL保持在正常水平。结论 ,该方对DDP所致胃肠道反应具有防治作用 ,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胃肠道粘膜细胞分泌 5 - HT、MTL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止呕合剂对猫化疗后体内5—HT和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DP诱发呕吐的胃肠道机制和止呕合剂对其的作用。方法:记录30只猫的呕吐发生率,并用生物化学分析法测定5-HT和NO含量,结果:DDP增加了呕吐发生率,提高体内5-HT的含量,减少NO的含量,止呕合剂降低了呕吐发生率,减少5-HT的含量,提高NO的水平,中药组血,胃肠组织中5-HT,5-HIAA浓度都较NS组明显下降而NO水平却明显高于NS组,认为,DDP致呕与胃肠组分泌5H增多,NO减少有关,结论:DDP诱发呕吐的机制与其提高5-HT水平,降低NO水平有关,止呕合剂的胃肠6道机制与其降低5-HT水平,提高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止吐合剂防治化疗药诱发呕吐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德山  王宏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1):86-87,9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防治化疗药诱发呕吐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应用电生理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对照组、NS组、中药组实验动物静脉注射DDP前后不同时间段,血、脑脊液中DDP浓度、脑脊液、脑组织中的5-HT、5-HIAA含量变化。结果:注射DDP后与NS组比较,中药组猫的呕吐次数明显减少;与此同时中药组脑脊液中DDP浓度明显低于NS组,脑脊液及脑组织中5-HT和5-HIAA浓度较NS组显著降低。结论:中药复方能够降低猫血脑屏障对化疗药DDP的通透性,抑制DDP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量;降低脑脊液、脑组织5-HT、5-HIAA含量,进而防治DDP所致的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6.
邓晓明 《四川中医》2002,20(9):36-36
以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5例,总有效率达91.1%,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的73.3%(P<0.05),表明本法为治疗本病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实验性呕吐状态下家猫机体病理生理学改变,为中医学“胃气上运”病机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由化疗药物所诱发呕吐猫的血清、脑脊髓液、胃肠及肠组织中5-HT及5-HIAA含量改变。实验中发现,DDP后呕吐反应明显,猫的血、脑脊液、脑组织、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5-HT、5-HIA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可以认为中医学所论及的“胃气上逆”的现代医学病理学改变之一,是血、脑脊液中5-HT、5-HIAA的浓度,脑组织、胃及十二指肠组织中5-HT、5-HIAA的含量明显升高有着密切关系。结果:观察到因化疗药诱发呕吐的猫,其血清、胃肠及脑组织中5-HT及5-HIA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胃气上逆的病理变化的机制之一,与血清、脑脊髓液、胃肠及中枢神经组织中5-HT及5-HIAA过量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加味旋复代赭汤防治化疗呕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卫平  林艳翠 《光明中医》2008,23(10):1573-1573
目的:观察加味旋复代赭汤防治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反应的疗效。应用加味旋复代赭汤对54例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设西药组为对照,对化疗药所致恶心呕吐反应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对化疗所致呕吐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7.4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与对照组81.4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旋复代赭汤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呕吐反应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DDP诱发呕吐的胃肠道机制和止呕合剂对其的作用。方法 :记录 30只猫的呕吐发生率 ,并用生物化学分析法测定 5 -HT和NO含量。结果 :DDP增加了呕吐发生率 ,提高体内 5 -HT的含量 ,减少NO的含量 ;止呕合剂降低了呕吐发生率 ,减少 5 -HT的含量 ,提高NO的水平。中药组血、胃肠组织中 5 -HT、5 -HIAA浓度都较NS组明显下降而NO水平却明显高于NS组。认为 ,DDP致呕与胃肠组分泌 5H增多、NO减少有关。结论 :DDP诱发呕吐的机制与其提高5 -HT水平 ,降低NO水平有关 ,止呕合剂的胃肠道机制与其降低 5 -HT水平 ,提高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泰胃美针剂配合中药旋复代赭汤内服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39例。结果:泰胃美组总有效率为92.1%,旋复代赭汤组为89.5%,而中西医结合的泰胃美合旋复代赭汤组为100%,与上两组相比P<0.05。另外,治愈率后者亦显著高于前两组,P<0.01。结论:泰胃美针剂合旋复代赭汤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比单用有显著增加,对严重或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亦有很好的疗效,为此病的治疗开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卫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904-905
目的:现察《伤寒论》中的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70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7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旋复代赭汤合四逆散化裁),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66%优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2.86%(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58.66%优于观察组的治愈率24.28%(P〉0.05)。结论:《伤寒论》经方:旋复代赭汤舍四逆散化裁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型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咳喘宁胶囊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作用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实验分组为模型组、咳高组、咳低组、桂龙组,并设不加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咳喘宁和桂龙咳喘宁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ET-1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NO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咳高组和桂龙组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ET-1含量,咳低组血清中ET-1含量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各组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NO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咳高组血清和肺组织中ET-1含量低于桂龙组(P<0.05或P<0.01),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NO含量明显高于桂龙组(P<0.05或P<0.01)。结论:咳喘宁胶囊可通过降低ET-1, 提高NO含量,控制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3.
呕必宁对顺铂所致脑组织5-HT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呕必宁防治化疗药诱发呕吐的中枢机制。方法:应用行为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比较对照组、NS组、中药组实验动物静脉注射DDP前后,动物呕吐反应,血、脑脊液中DDP浓度,脑脊液、脑组织中的5-HT、5-HIAA含量变化。结果:注射DDP后与NS组比较,中药组猫的呕吐率下降;与此同时脑脊液中DDP浓度明显低于NS组、脑脊液及脑组织中5-HT和5-HIAA浓度较NS组显著降低。结论:呕必宁对DDP所致呕吐反应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猫脑脊液中DDP的浓度,降低脑脊液、脑组织中5-HT、5-HIA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鼻脑通对H2O2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 SY5Y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 SY5Y细胞给予鼻脑通(004,04,4 μg·mL-1)预孵育24 h后,加入H2O2 1 000 μmol·L-1作用18 h诱导产生损伤,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血管活性肽内皮素 1(ET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1α(IL 1α)、白细胞介素 8(IL 8);致痛物质P物质(SP)、5 羟色胺(5 HT)、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细胞上清液血管活性肽ET 1、CGRP含量显著增多(P<001,P<005);炎症因子IL 8含量显著增多(P<001);致痛物质SP、5 HT、NO含量显著增多(P<001,P<001,P<005)。而与损伤组相比,鼻脑通中、高剂量组细胞上清液血管活性肽ET 1含量降低(P<005,P<0001),且炎症因子IL 8含量也降低(P<005,P<001);鼻脑通中、高剂量组致痛物质SP含量比损伤组减少(P<005,P<005),高剂量组5 HT、NO含量比损伤组减少(P<005,P<005)。结论:鼻脑通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降低H2O2诱导的SH SY5Y细胞损伤后血管活性肽ET 1、炎症因子IL 8释放以及抑制致痛物质SP、5 HT、N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补肾煎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费震宇  王文健  陈伟华  应健  唐峰 《中成药》2002,24(6):438-441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煎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以及主动脉血管组织形态,细胞超微结构等的影响。方法:去势术+静注牛血清白蛋白+0.5%高脂饮食造成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并灌服中药12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补肾煎能明显抑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异常升高(P<0.01),提高NO水平(P<0.05),降低ET含量(P<0.05),并对细胞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结论:补肾煎具有防止血脂升高,维持ET/NO平衡,抗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更年安神胶囊对去势雌性大鼠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更年安神胶囊开发成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新药,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月龄去势雌性大鼠为模型进行实验,测定各组动物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血清NE,肾上腺素(E),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睾酮(T)值。结果:治疗后,更年安神胶囊各剂量组下丘脑NE、DA,5-HT和5-HIAA,血清NE,E,FSH,LH和T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E2和P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更年安神胶囊可能通过升高雌激素来调节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功能,调节NE,DA代谢及抑制5-HT合成,纠正更年期的神经内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17.
更年期综合征阴虚证与血内皮素、一氧化氮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阴虚证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9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分为阴虚组60例和阳虚组30例,并与30例正常更年期妇女对照,测定血雌二醇(E2)、ET与NO的含量。结果:E2水平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阴虚组最低,ET水平阴虚组、阳虚组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NO水平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阴虚组高于阳虚组。ET/NO水平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阴虚组<正常组<阳虚组;阴虚组潮热汗出程度重度组ET及ET/NO水平比轻、中度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NO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T、NO参与更年期综合征阴虚证的发生发展过程,ET与NO比例失调可能是其基本病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p53、Bcl-2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免疫组化法观察纳米雄黄干预p53、Bcl-2在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注射用顺铂( DDP)干预组及联合用药组的Bcl-2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随着纳米雄黄浓度的升高, Bcl -2阳性率也明显降低( P<0.05);联合用药组的Bcl-2阳性率明显低于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和DDP干预组(P<0.05)。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DDP干预组及联合用药组的p53的相对灰度值(RATI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纳米雄黄浓度的升高,p53的RATIO明显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的p53的RATIO明显高于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和DDP干预组(P<0.05)。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条带灰度高于对照组;5%、10%、20%纳米雄黄干预组条带亮度依次变大;联合用药组条带亮度较DDP干预组、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大,内参β-actin见不到肉眼可见的浓度变化。结论纳米雄黄可上调p53表达和下调Bcl-2表达,与DDP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可能是纳米雄黄诱导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中药组口服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两组均5~10天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比较,针药组患者在治愈率上明显高于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达90%。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内关穴配合中药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祛风清热定痛方对偏头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正天丸组和祛风清热定痛方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予相应药液灌胃给药,连续7d。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大鼠通过热板法测定痛阈值,然后以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内皮素1(ET-1)、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同期比较,祛风清热定痛方大、中剂量组60、120、180 min痛阈值均显著提高(P<0.05),祛风清热定痛方小剂量组、正天丸组120、180 min痛阈值均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风清热定痛方大、中、小剂量组及正天丸组ET-1含量均明显降低,5-HT含量均明显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正天丸组比较,祛风清热定痛方大、中剂量组ET-1含量明显降低,5-HT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ET-1和5-HT含量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祛风清热定痛方大剂量组相比,祛风清热定痛方中剂量组ET-1和5-H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清热定痛方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调节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5-HT、ET-1含量可能是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