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嵌入TCP/IP协议的智能传感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智能传感器网络化是传感器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它使传感器成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现场数据通过此传感器网络节点实现无误差的数字化及网络化传输。讨论了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特点及系统组成,并介绍了一种基于嵌入TCP/IP协议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2.
传统传感器向智能传感器转换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了IEEE1451.4标准及IEEE1451.4智能TEDS传感器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借助NI-DAOmx和NILabVIEW软件完成传统传感器到虚拟TEDS传感器的转换方法,使传统传感器具有智能传感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智能传感器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智能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对整个控制系统至关重要.根据总线中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总线中的智能传感器采用基于知识故障诊断方法,描述了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的系统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4.
瑞士智能压力调校仪安徽阜阳制药厂仪器室吴金宏最近,瑞士KELLER公司开发出一种专门用于传感器、变送器、压力开关的智能压力调校仪。KELLER智能压力调校仪,是基于智能压力表开发的一种便携式、一体化、高精度压力调校仪表,它可以对压力测量传感器、变送器...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移动小车的控制,对传统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80C196KC的智能巡线控制系统。新系统采用KT3W-P/N1116颜色传感器作为路线探测器,对传感器使用双夹线的方式布局。系统引入数控与线控2种策略:在传感器优势狭区采用数控导航方法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在普通区域采用巡线导航以提高系统行走速度。实践证明:混合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智能传感器导航系统的视觉引导,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智能行走小车的预定控制任务,性能比传统控制方案更优越。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传感器的智能轴承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航  吕青  Robert X.Gao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21):1883-1885
介绍了近年来新发展的基于微传感器的智能轴承技术。根据智能轴承系统的组成,该技术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智能轴承机械结构的设计与分析、微传感器的设计与开发、信号采集与传输技术、故障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技术。分别对智能轴承这四个方面的技术与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韩少恒 《机械制造》2023,(11):77-79
对工业智能巡检系统的技术方案进行了介绍,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实现途径。工业智能巡检系统通过成像采集设备和传感器设备采集仪表设备图像和传感器数据,结合机器视觉技术进行仪表识读,并对数据进行实时大屏显示、预警提示及管理,由此实现智能巡检。应用工业智能巡检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巡检人工记录方式存在的错误率高、效率低、成本较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智能轮胎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轮胎传感器是智能轮胎实现的关键。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集成MEMS传感器、胎面阻抗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电磁传感器、无源无线声表面波传感器和虚拟传感器的发展,阐述了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其中集成MEMS传感器包括英飞凌的SP12系列、GE的NPX系列、飞思卡尔的MPXY8000系列传感器,电磁传感器包括霍尔磁场传感器和磁化轮胎传感器。最后,对智能轮胎传感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智能轮胎传感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机械制造》2006,44(9):25-25
智能传感器在诸如工业、控制系统、生物医学应用等许多领域引起了研究者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关于传感器设备的书籍主要描述数据采集的传统方法,采用的信息为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的幅值。其中只有少数书籍的部分章节、文献和论文涉及数字传感器和准数字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智能传感器和微传感器越来越依赖共振现象和变频振荡器,此时信息不再存在于输出信号的幅值之中,而是包含在输出信号的频率和时间参数中。通常,关于智能传感器研究的大多数科学出版物仅仅反映微电子的技术成就。然而,现代先进微传感器技术需要全新的先进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0.
谢建宏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2):1704-1706
具有损伤自监测功能的智能结构是一个多传感器体系结构.多传感器体系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多传感器信号处理及多传感器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对智能结构损伤监测的多传感器信号处理的有关环节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对智能结构损伤监测的多传感器系统集成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磊  胡文娟 《机械与电子》2020,38(10):61-65
提出了一种基于悬臂式创意的振动传感器模型,以实现对智能变压器振动状态的及时监测。以油浸式110 kV智能变压器样机作为实验对象,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振动传感器所测得的智能变压器正常振动频率范围为130~140 Hz,而铁芯变压器的正常振动频率范围为50~200 Hz,所设计的智能传感器测得的振动频率在一般变压器的振动区间,该振动传感器的测量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性。该研究对于传感器振动智能检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意义及特点,介绍了基于Lon总线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以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为例,给出了具体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There are two characteristics of piezoelectriccomPOnents that permit them to be used as sensorsand actuators in advanced intelligent structure. Thefirst is called the direct piezoelectric effect that impliesthat when some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isapplied on a piezoelectric comPOnent, a charge/voltageis generated.The second is called the conversepiezoelectric effect that implies that when somecharge or voltage is imPOSed on a piezoelectriccomPOnent, the comPOnent will…  相似文献   

14.
主要通过采用TSS-400智能传感处理器和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高效开发了一种微型化、携带方便的、实现电池供电的智能铂热电阻测温仪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互操作性,在分析IEEE 1451标准传感器的定义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分别从静态用例建模、动态顺序描述和系统部署3个层面构建了一系列面向网络化测控的通用型智能传感器系统模型,搭建了一款可用于在线检测绝缘子污秽状况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相对于从传感器原型开始开发,该方法减少了60%以上的开发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利用UML统一建模方法可以有效描述基于IEEE 1451标准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简化模型,为后续研制及优化高性能的智能传感器提供理论参考和模型基础。建立的传感器模型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能关联不同的物理接口;结合实际需求,可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快速扩展构建所需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能实现传感器的"即插即用"和实现良好的网络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集成式微型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制造技术和发展方向,分析了集成式微型智能传感器的研究热点,提出了我国集成式微型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CAN总线测控系统智能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方案。首先介绍了系统总体方案,以LPC2129和CC2430为核心的智能节点电路。利用CAN总线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冗余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科技领域中,传感器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51单片机在智能压力传感器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对其发展的影响.研究的重点是智能压力传感器本身的稳定性,结合51单片机和压力传感器,对压力感器本身抗干扰能力有了改善的作用,也对压力传感器的智能化和标准化有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具有集环境条件收集、环境因素判断、远程控制,实现实物采样、环境分析、智能避障、科学勘探、恶劣环境工作灾后救援等功能集一身的智能探路小车。在系统设计方面,该车以arduino为控制核心,以GT-38通讯模块,GT-U7 GPS模块,BT-06蓝牙模块,KB-03传感器模块,温湿度DHT11模块,HC-SR501人体感应模块为感应元件的智能探路小车模型,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智能化探路小车已经向实用化、智能化、系列化等方向发展,智能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20.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是新型传感器的代表,具有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介绍了2种传感器的最新发展状况,包括测量精度、灵敏度、体积、转化机理、融合理论等方面。列举了2种传感器的应用实例,如仿生机器人、微纳卫星、计算机视觉系统等。分析了传感器发展的趋势,涉及精度、可靠性、微型化、微功耗、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