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以及为防控感染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关于CRPA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病例组为CRPA感染患者(CRPA组),对照组为碳青霉烯类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CSPA组),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各自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3 软件以及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7个研究,共4?444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其中CRPA组1?549例,CSPA组2?8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4周(OR=11.77,95%CI:1.34~103.02)、慢性肺部疾病(OR=2.38,95%CI:1.63~3.48)、氨基糖苷类抗生素(OR=3.79,95%CI:1.58~9.0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5.07,95%CI:4.22~6.09)、应用3/4代头孢菌素(OR=1.50,95%CI:1.21~1.86)、阿米卡星(OR=1.50,95%CI:1.04~2.31)、万古霉素(OR=2.67,95%CI:1...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征、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1:4配比分析2012年1月-2017年2月,耐碳青霉烯类与非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预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感染,占59.80%,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48.04%)和神经外科(26.47%);机械通气、手术治疗、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多药联类和入住ICU是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组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有效率仅为59.80%。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形势严峻,预后差;注意呼吸道重症感染的防控、减少不必要侵入诊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减少其感染,提高疗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RMPA)感染的风险因素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少耐药菌产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碳青霉烯类耐药与碳青霉烯类敏感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预测CRMPA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以上患者所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PA)的耐药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PA感染前入住ICU时间[OR=1.080,95%CI(1.001,1.165)]、长期卧床[OR=3.517,95%CI(1.272,9.726)]、MPA感染前经验使用抗菌药物超过14 d[OR=5.021,95%CI(1.714,14.711)]、使用碳青霉烯类[OR=5.463,95%CI(2.077,14.369)]、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OR=15.015,95%CI(3.129,72.060)]是CRMPA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除多黏菌素外,碳青霉烯类耐药组其他所有药物的耐药性均明显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避免过度用药,并加强病区环境微生物监测及规范各项有创操作是减少CRMPA播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调查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致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185例患者,根据感染病原菌类别分为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 菌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对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185例患者中,58例 (31.35%)为革兰阳性菌感染、127例(68.65%)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患者的GCS评 分、住院时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降钙素原水平、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比较,差异 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相对于革兰阳性菌组,GCS评分<5分(OR=2.024,95%CI=1.067~3.810)、 住院时间>25d(OR=2.647,95%CI=1.393~5.058)、入住ICU时间>10d的(OR=2.011,95%CI=1.126~3.884)、机械通气时间> 14d的(OR=1.995,95%CI=1.105~3.89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OR=2.456,95%CI=1.338~4.132)和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OR=1.918,95%CI=1.165~3.601)是革兰阴性菌致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程度较轻、 入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较短、无慢性疾病病史和碳青霉烯类用药史的患者,抗感染治疗应侧重于革兰阳性菌;入院时GCS评 分<5分、住院时间>25 d、入住ICU时间>10 d、机械通气时间>14 d、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用药史时,应 侧重于革兰阴性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8,(5):667-670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结局,为预防和治疗CRPA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6年CRPA与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来判断CRPA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判断CRPA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556例,其中CRPA感染病例96例,占17.3%。对CRPA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前入住重症监护室(ICU)>3 d[OR=2.691,95%CI(1.348,5.373),P=0.005]、使用第三或四代头孢菌素[OR=0.386,95%CI(0.200,0.742),P=0.004]、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OR=1.892,95%CI(1.132,3.164),P=0.015]、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OR=5.631,95%CI(2.556,12.407),P=0.000]为CRPA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结局分析,CRPA组的死亡率为12.5%,显著高于CSPA组的死亡率(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率[OR=5.003,95%CI(1.975,12.675),P=0.001]与CRPA医院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预防CRPA医院感染,应降低患者入住ICU时间,根据患者病原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CRPA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情况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发生血流感染并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127例,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患者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感染相关死亡率、感染后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显著高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患者(P<0.01),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血流感染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患者(P<0.01)。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较差,是血流感染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ICU患者116例资料,按是否感染多重耐药菌将其分为感染组58例和非感染组58例;统计并经单因素分析其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ICU住院时间、导尿管或双J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进入ICU病房次数(次/年)、合并糖尿病、合并慢阻肺、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和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的差异,并对其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对策。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感染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导尿管或双J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进入ICU病房次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48h与非感染组患者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这些单因素经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导出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48 h为ICU患者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过多、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48 h等因素均为ICU患者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采取控制ICU患者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等均可有效预防ICU患者致多重耐药菌感染,遏制了其感染的发生,确保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潜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者携带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危险因素。方法 器官获取组织评估的潜在DCD供者319例。收集供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基本数据、既往慢性病史、侵入性操作等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潜在DCD供者携带CRGNB的危险因素。结果 潜在DCD供者CRGNB分离率为22.6%(72/319);共分离出CRGNB 98株(前3位是鲍曼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血液和尿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ICU停留>5 d、有呼吸道感染、有糖尿病病史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史是潜在DCD供者携带CRGN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潜在DCD供者携带CRGNB危险因素为ICU停留>5 d、有呼吸道感染、糖尿病病史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史。针对此类供者应加强CRGNB筛查,并积极建立早期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耐药性监测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2022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作为研究对象。所有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耐药性等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标本共分离出非重复菌株4 287株(48.39%),其中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19.17%(822/4 287)。多重耐药菌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32株(28.22%),多重耐药菌主要标本来源于痰标本(49.57%),主要科室来源于ICU(37.7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OR=3.904,95%CI:1.989~7.662)、病程(≥3个月)(OR=4.250,95%CI:1.895~9.531)、侵入性操作(OR=4.572,95%CI:1.911~10.938)、抗生素用药(≥3类)(OR=3.815,95%CI:1.878~7.567)均为影响医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对临床常用抗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ICU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多重耐药菌(MDRB)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其易感因素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ICU在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4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所感染的MRD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易感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MDRB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居多,且ICU患者住院的时间、镇静药物的使用与超过2 d有创机械通气以及多发伤是患者出现MDRB感染的一些独立性易感性因素(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ICU中的众多下呼吸道患者出现MDRB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同患者ICU住院的时间、镇静药物的使用与多发伤以及超过2 d的有创机械通气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Nomogram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 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274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老年 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模 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做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80岁(OR=2.387,95%CI: 1.272~4.480)、意识昏迷(OR=2.319,95%CI: 1.143~4.703)、心脑血管疾病(OR=2.078,95%CI: 1.104~3.911)、住院天数≥2 周(OR=2.481,95%CI: 1.284~4.796)、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OR=2.886,95%CI: 1.477~5.641)、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OR=2.386,95%CI: 1.114~5.108)及机械通气(OR=3.090,95%CI: 1.432~6.667)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 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中的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Nomogram 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使用 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762 (95%CI: 0.729~0.795),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 区分度。结论 年龄≥80岁、意识昏迷、心脑血管疾病、住院天数≥2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及机械通气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医护人员筛 查相关危险因素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刘辉国  刘瑾  熊盛道  徐永健 《医药导报》2006,25(12):1326-1327
目的分析对碳青霉烯耐药或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耐药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肺炎并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共180例,分为耐碳青霉烯组和非耐碳青霉烯组各90例,分析比较两组菌株对多种抗菌药耐药情况及患者临床状况。结果当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药物出现耐药后,对其他多种抗菌药耐药率均明显上升,且易出现多药耐药。经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的基础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高、机械通气、并发2种或2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感染以及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前15 d接受氟喹喏酮、第3 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治疗等。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以及分离出致病菌前15 d接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治疗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原因较复杂,可能与宿主基础状态、感染程度和抗菌药的使用有关,而且当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产生耐药时,往往预示着可能对其他多种抗菌药出现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10例入住RICU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行痰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RICU中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G-细菌(占73.3%),G-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主,分别为22.9%,8.6%,6.6%和5.7%;G+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0.5%,真菌占8.6%,以白假丝酵母为主.药敏结果 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和碳氢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结论 非发酵菌是RICU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呼吸道细菌的耐药情况越来越复杂,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除定期、系统地进行细菌的耐药性检测外,还应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陈薇  杨彬  曹阳 《天津医药》2018,46(12):1319-1323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o)的耐药性及患者发生CREco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尿路感染,且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患者资料共120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2组,病例组为感染CREco的患者24例,在出现CREco尿路感染的科室内按照性别及年龄(±5岁范围内)匹配的原则选取同时期发生碳青霉烯类敏感大肠埃希菌(CSEco)尿路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病例组与对照组按照1∶4比例匹配。比较2组的致病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探讨住院患者发生CREco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院住院患者感染的CREco对氨苄西林等12种抗菌药物均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高于70%;对除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及替加环素外,其他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CSEco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导尿管(OR=5.719,95%CI:2.084~15.697,P<0.01)和检出前住院时间长(OR=9.325,95%CI:1.962~44.330,P<0.01)是住院患者发生CREco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CREco耐药形势严峻,患者留置导尿管时应严格遵守标准化操作及临床指征,尽量缩短其住院时间, 减少医院环境下的暴露,降低CREco所致尿路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李庆  吴雪  贺靖冬  袁宁  高强  侯敏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1):2397-2403
目的 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的菌株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为其合理治疗及控制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天津市胸科医院全血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分析各类多重耐药菌株变迁趋势、耐药性,以及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年间全血标本共分离菌株1 207株,检出多重耐药菌134株,检出率11.10%。多重耐药菌株总体数量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菌(CRAB)变化趋势均不大。产ESBLs细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等耐药严重,CRAB对除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粘菌素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OR=2.202,P=0.005)、低蛋白血症(OR=9.502,P=0.006)、机械通气(OR=0.051,P=0.002)、行外科手术(OR=8.056,P=0.012)、入住ICU(OR=5.200,P=0.035)是观察组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生应严格遵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同时,密切关注菌株流行情况,重视感染的早期防控,积极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VIP、CBM、CNKI收录的关于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法计算相关危险因素的合并OR 值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共纳入文献21篇,共4 73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共有9个危险因素,分别是糖皮质激素累积用量>833 mg(泼尼松)(OR=14.94,95%CI:8.91~25.06)、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14 d(OR=9.55,95%CI:5.63~16.19)、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4 d(OR=8.97,95%CI:5.21~15.43)、抗菌药物联用(OR=7.08,95%CI:5.17~9.69)、机械通气(OR=8.96,95%CI:5.09~15.78)、糖尿病(OR=4.07,95%CI:3.33~4.99)、AECOPD程度分级(OR=3.66,95%CI:2.11~6.33)、低蛋白血症(OR=3.42,95%CI:2.73~4.29)和呼吸衰竭(OR=3.05,95%CI:2.53~3.69)。结论: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超过14 d及累积剂量大于833 mg(泼尼松龙)、抗菌药物用药时间超过14 d、抗菌药物联用、机械通气、糖尿病、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AECOPD分级是我国AE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结合相关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予以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肺炎患者致病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导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神经外科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痰培养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感染MDRO 的危险因素。结果 159例患者共分离出致病病原体174株,革兰阴性菌135株(77.6%)为主要病原微生物,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3 株(24.7%)、肺炎克雷伯菌39株(22.4%)和铜绿假单胞菌28株(16.1%);革兰阳性菌33株(19.0%)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13.8%)。其 中MDRO有103株(59.2%),非MDRO有71株(40.8%)。MDRO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37株(35.9%)、肺炎克雷伯菌19 株(18.4%)、铜绿假单胞菌17株(16.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1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住NICU时间、抗菌药物天数、 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联合、抗菌药物“升阶梯”、使用糖皮质激素、肺炎类型、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9个 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升阶梯”(OR:4.824,95%CI:1.439~16.169, P=0.011)、抗菌药物联合(OR=4.615,95%CI:1.338~15.922,P=0.016)和气管插管(OR:2.627,95%CI:1.166~5.918,P=0.020) 是神经外科肺炎患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神经外科肺炎MDRO感染的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防控和干预措 施,以降低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住院肺结核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流行情况以及与它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在住院期间出现结核杆菌之外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80例患者,在他们之中,有100例患者的痰培养发现了110株的病原菌。在这之中还有62株的革兰阴性细菌,1株革兰阳性细菌,47株真菌。结果住院结核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在5%左右。有肺部以纤维空洞、慢性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主要病理损害是肺不主张的结核患者是出现这类感染情况的高危人群。反复住院、住院时间长、长期大量的使用广谱抗生素、重症结核病所导致的营养状态的底下。结论一般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力都很底下,如果抗结核药物和抗生素被长期应用在治疗中,加上患者的肺脏结构已经被破坏,患者的防御力以及呼吸道免疫力均有下降,就会导致真菌感染、条件致病菌以及多重耐药细菌居多。在临床上,治疗的预后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