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为氧气湿化瓶清洗消毒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提供安全的产品。方法全院各科室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分别采用手工清洗消毒和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清洗消毒两种方法,手工清洗组选取600件氧气湿化瓶及管芯采用手工清洗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再用纯水冲洗12min;机器清洗组选取600件氧气湿化瓶及管芯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清洗消毒,调查两组清洗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清洁度,两组分别随机选取20件湿化瓶及管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机器清洗组调查600件氧气湿化瓶及管芯,合格595件,清洁度合格率为99.17%,手工清洗组调查600件氧气湿化瓶及管芯,合格561件,清洁度合格率为9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处理氧气湿化瓶的效果优于手工清洗消毒方法,能确保清洗消毒效果,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有利于员工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两种消毒方法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及消毒后的存放时效,探寻最佳的消毒方法。方法2012年3-8月,以科室为单位抽取某院临床病区使用过的氧气湿化瓶及通气滤芯250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洗处理后的湿化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5件,5件为一组。对照组: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84”消毒剂消毒;实验组: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比较两组在消毒后第1天、第7-30天的细菌培养情况和保存效期。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湿化瓶经清洗-消毒-烘干处理后,均外观清亮、无水迹。实验组无残余氯味,而对照组浸泡后的湿化瓶残余有氯味。两组样本消毒后第1天、第7-12天采样,细菌监测合格率均达100.00%;第13-30天,对照组和实验组送检合格率分别为31.11%(28/90)、43.33%(3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90)。结论两种消毒方法消毒氧气湿化瓶均能达到消毒效果,并可存放12 d,但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氧气湿化瓶具有消毒效果好、快速、安全、无毒和低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3月进行清洗消毒的氧气湿化瓶1000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件,研究组应用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管理方式,对照组实施病房分散消毒管理,对比两组消毒保存后第1、7、14、21、28天的细菌监测合格率。结果两组在消毒后第1天湿化瓶细菌监测合格率均为100%;研究组随后持续4次监测合格率均为100%,其余7、14、21、28 d细菌监测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可显著提升清洗、消毒质量,延长无菌保存时间,有助于降低吸氧治疗患者院内感染风险,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吸氧装置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分析吸氧装置污染情况和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 2006年1-6月为对照组,7-12月为观察组,对观察组62份与对照组65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对持续使用的湿化液对照组63份、观察组62份分别进行每天监测;对观察组第1、6天分别与对照组第1,2天持续使用的湿化液进行监测比较.结果 两组消毒后未使用湿化瓶的合格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持续使用的湿化液第2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有效期限为1 d;而观察组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有效期限为5 d,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应在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进行更换消毒的方法,说明合理使用消毒剂,加强吸氧装置消毒管理,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清洗方法改进的效果.方法 60个回收氧气湿化瓶随机等分两组,试验组:湿化瓶用改进清洗方法即洗衣粉和多酶混合液浸泡10 min,清洗后消毒;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即清水清洗后消毒,分别于7d进行肉眼观察和细菌学检测.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清洗后的氧气湿化瓶残留物检出率分别为6.7%、60.0%,试验组的透明度、外观清洁度为96.7%、100.0%,对照组为56.7%、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湿化瓶储存7d细菌总数<15 CFU/cm2,细菌监测合格率为100.0%,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洗衣粉及多酶混合液浸泡有助于清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医院氧气湿化液与湿化瓶消毒效果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医院氧气湿化液与湿化瓶消毒效果进行目标性监测,预防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式,每季度到临床科室采样,随机抽取使用中氧气湿化液、备用氧气湿化液以及消毒后的湿化瓶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 2008年共监测备用湿化液66份,合格率45.45%,使用中湿化液110份,合格率34.55%,已消毒湿化瓶62份,合格率80.65%,各季度合格率比较,备用湿化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中湿化液,一季度与二季度、三季度与四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格率提高,已消毒湿化瓶,四季度有明显变化,合格率达100.00%;120份不合格标本细菌谱分析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构成比为83.33%,其中产碱杆菌属为67.00%、黄杆菌属为21.00%.结论 医院对氧气湿化液及湿化瓶进行目标性监测,每季度针对监测结果提出意见,不断整改,收到一定效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加大监控管理力度是预防湿化液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院氧气湿化瓶在2011年6月之前由各科室自行消毒处理,存在使用后清洗消毒不彻底、保存期短、存放过程中被污染等问题.为了保证氧气湿化瓶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减少氧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从2011年6月开始对氧气湿化瓶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管理.  相似文献   

8.
加强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水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市消毒现状,2004年笔者对部分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对医疗机构中氧气湿化水根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医疗用品的采样方法采样后,立即送本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检验;评价按该卫生标准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菌落数20CFU/ml判断为合格。2结果对5所医院的重点科室共采氧气湿化水样品10份,合格4份,合格率为40%。其中手术室3份、合格1份;外科1份不合格;妇产科7份,合格2份。菌落数≤10CFU/ml4份、200~500CFU/ml3份,610CFU/ml1份,3000CFU/ml1份、12000CFU/ml1份。所有被采样单位的氧气湿化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降低医院消毒物品交叉感染的效果,为提高医院物品消毒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医院院感科自行设计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供应中心启用,对启用期间(观察组)医院复用湿化瓶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统计,并与启用前(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降低医院复用消毒物品交叉感染的意义;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湿化瓶清洁度常规抽样检测和消毒效果抽样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合格率92.8%和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后湿化瓶耗损率为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操作简易可靠,能够提高院内复用湿化瓶的清洗消毒效果,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实用性,可在同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氧气湿化瓶及导管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起医院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是各种直接接触患者的器具物体表面染菌 ,对此我们进行专门调查。1 资 料1997~ 1998年 ,对内外科病区及急诊室所用的氧气湿化瓶内壁及内导管消毒后进行细菌及微生物本底抽查 ,采集标本 5 0份 ,做物体表面的细菌监测。2 结 果5 0份中出现部分细菌含量超标或生长致病菌有 2 4份 ,实际合格率 5 2 %。经抽查培养 ,铜绿假单胞菌为 2 4% ,占首位 ,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16 % ,其他菌属占 8%。3  讨 论我们对氧气湿化瓶内壁及内导管采取有效的清洗和消毒方法 ,并确立督促监测 ,明确规定氧气湿化瓶内壁及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