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成人冠状动脉瘘(CA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16648例行冠状动脉DSCTA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等方法对其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CAF的起源、走行及引流部位。结果 16648例患者中,共诊断CAF44例,其中右心系统瘘41例,左心系统瘘3例;单瘘口43例,多瘘口1例;单一血管供血32例,多个血管供血12例。结论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简单、安全、无创,可作为CAF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荣  唐立钧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661-1663
<正>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心脏及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又能很好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它的诊断价值得到充份肯定,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本院引进semens双源CT,笔者对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 (DSCT )血管成像在颈动脉体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行DSCT头颈部血管造影,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得到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所有患者均同时做了彩色多普勒血管显像(CDFI)检查,并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DSCT血管成像均能成功地检查所有患者,18例患者共检出18个颈动脉体瘤,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颈动脉体瘤,肿瘤直径最大为12 cm ,最小为1.2 cm ,所有患者的头颈血管、肿瘤的血管生成以及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均得以清楚显示。结论 DSC T血管成像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可以准确显示颈动脉体瘤患者双侧的头颈血管的诊断手段,能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联合双源CT血管重建(DSCTA)在肝门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采用MRCP+DSCTA进行术前评估的45例肝门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组,采用常规多排CT或者MRI增强检查进行术前评估的35例肝门部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和根治性切除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切除、单纯胆肠内引流、单纯探查的患者分别为30例、8例和7例,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6例、9例和10例(P<0.05);研究组根治性切除率为48.9%(22/45),高于对照组的25.7%(9/35)(P<0.05)。结论术前MRCP+DSCTA评估能够显著提高肝门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源CT心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行双源CT心血管成像检查的5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以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对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进行判断.结果 双源CT心血管成像检查桥血管的显示率达到100%.72支桥血管,32支内乳动脉桥,40支大隐静脉桥被检查出,对比发现内乳动脉桥与大隐静脉桥的通畅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双源CT心血管成像诊断桥血管病变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100%.结论 临床应用双源CT心血管成像检查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管通畅与病变情况评估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肾移植术前肾活体供体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肾移植术前肾活体供体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源CT对27例受检者进行双肾区及尿路的对比剂动态扫描,采集肾动脉期、静脉期及排泄期的影像数据,进行NPR、NIP及VR等后处理,评估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变异,肾实质及上尿路的形态及功能。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清晰显示肾血管、肾实质及上尿路影像。27例受检者中,22例双肾动脉均为单支,5例发生变异(异位动脉1例,副肾动脉2例,副肾动脉与肾动脉早期分支并存2例);肾动脉狭窄2例;23例双肾静脉为单支,4例变异(右肾双支静脉伴左副肾静脉合并左肾静脉走行异常1例,双肾副肾静脉1例,右副肾静脉2例);22例肾实质正常,左肾萎缩2例,小囊肿2例,肌脂瘤1例;25例尿路显影正常,2例左输尿管未显影。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以其快速高分辨成像的优势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为肾移植手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接诊的89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CTA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89例患者经CAG共检出钙化斑块469个,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冠状动脉扫描对评价6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在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07例60岁以上疑有冠状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对其中102例进行DS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检查.以SCA的结果为金标准,将DSCT的结果与SCA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价DSCT对诊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评价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 102例患者中SCA与DSCT检查出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狭窄≥50%)的分别为52例和56例.DSCT正确地鉴别出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敏感性98.1%,特异性90.0%,阳性预测值91.1%,阴性预测值97.8%,准确率94.1%.本研究评估了408支冠状动脉的影像,SCA与DSCT检查发现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分支的分别为96支和104支.DSCT诊断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5.8%,特异性96.2%,阳性预测值88.5%,阴性预测值98.7%,准确率96.1%.结论 DSCT在老年患者中是一种有效的、能够准确地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王嗣伟 《安徽医学》2010,31(10):1256-1259
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rtomography,DSCT),打破了传统的CT技术理念,其在扫描速度、时间分辨率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突破,特别是在心脏血管成像检查方面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DS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成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目前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用于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避免无必要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6月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需要术前行ICA的患者157例,其中高危险度手术17例,中危险度手术140例。采用多排螺旋CT行术前CCTA。术后随访6~11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继发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死亡、心律失常、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及心力衰竭。比较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57例患者中,145例(92.4%)的CCTA图像可用于诊断冠心病,其中37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8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管腔狭窄<50%,此125例患者术前未再行ICA检查;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8例按期手术,7例经内科治疗后择期手术。CCTA显示20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管腔狭窄≥50%,于CCTA后3~7 d内进行了ICA检查,其中18例确诊。根据CCTA及ICA结果,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例患者按期手术,9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得到干预后再行手术。CCTA所示血管狭窄程度对手术计划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2例患者的CCTA图像不可用于诊断,术前进行了ICA检查,其中4例显示为管腔狭窄≥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比较,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结论 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行CCTA可有效诊断冠心病。CCTA表现正常或管腔狭窄<50%的患者术前可免除ICA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双源 CT 检查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我院539例行双源 CT检查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的老年患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并对其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的冠脉病变特点。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范围更广,多支及弥漫病变更多。结论糖尿病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这在老年患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42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进行256层CT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以Kappa检验分析二者诊断冠脉狭窄的一致性。结果 1、CTA诊断左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97.66%,100%和100%,特异度为92.86%,90.91%和91.67%,阳性预测值为99.20%,92.86%,93.75%,阴性预测值为81.25%,100%和100%,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51、0.915、0.924;2、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分级的Kappa值为0.786;3、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Kappa值为0.520。结论 256层CTA判断冠状动脉是否狭窄、狭窄程度及部位均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造影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8例,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计算EBCT造影检测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清晰显影的332个节段中,EBCT造影可清晰显示和评价占264段(79.5%),68段(20.5%)显影不清.左主干和前降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P<0.05或0.01),同一支血管中近段可评价的比例显著高于远段(P<0.05或0.01).②EBCT造影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95.9%、93.6%、79.1%和96.4%;EBCT造影对诊断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检测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价值高于远段.[结论]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病变检测受解剖部位和血管大小的影响,检测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远段.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探索通过CT与和肽素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危险程度。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之间100例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其中冠状动脉CT示临界病变80例作为实验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重度狭窄组48例,非重度狭窄组32例,冠状动脉正常2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和肽素(copeptin)检查,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和肽素水平,探讨其诊断意义。结果 对照组2个亚组血浆和肽素水平(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狭窄组和肽素水平(ng/ml)显著高于非重度狭窄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较高,其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CT相结合对于临界病变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病例210例的图像质量进行分级(1~4级)评估,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对不同心率组冠脉成像清晰度分析,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呼吸运动是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清晰度基本不受心率影响,扫描过程中正确屏气是获取最佳图像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内脏动脉瘤(V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PACS工作站上,经腹部普通增强CT及MSCTA诊断的123例VAA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综合诊断为参照标准,以血管为分析单位,评价后处理图像检出VAA的诊断敏感性。结果 综合诊断出123例共172枚VAA,脾动脉瘤91例,肾动脉瘤16例,多支内脏动脉瘤8例,胃周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各2例,腹腔干、胃十二指肠、胰十二指肠动脉瘤及肝右动脉瘤各1例,VAA行MSCT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结论 MSCTA不同重建方法可准确、清晰地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瘤壁、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畸形的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10例同时行传统冠脉造影(CAG),3例行手术。【结果】38例患者畸形血管在CT图像上得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6例,单支冠状动脉畸形2例,冠状动脉瘘2例,冠状动脉肌桥20例,副冠状动脉8例,10例CAG结果9例与CT一致,1例右侧冠状动脉高位开口CAG误诊为缺如,3例手术结果与CT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了畸形血管的起源、行程、终止及腔内情况,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心血管造影(CAG)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由CTCA和CTA确诊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图像,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发生部位、长度、埋藏深度及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同时分析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埋藏深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46例患者中CTCA与CAG共同发现心肌桥62段,其中LAD心肌桥45段(占72.6%),LCX心肌桥7段(占11.3%),RCA心肌桥10段(占16.1%)。CTCA诊断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6.8±2.5)mm,平均埋藏深度为(3.2±1.3)mm,平均狭窄程度(47.2±10.1%)。CAG诊断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5.3±1.9)mm,平均埋藏深度为(2.9±1.4)mm),平均狭窄程度(57.3±11.2%)。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埋藏深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深埋型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表浅型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有力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