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僧家与茶佛教僧众坐禅饮茶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晋代.《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昭德寺修行,除"日服镇守药数丸"外,"时复饮茶苏(茶)一二升而已".茶圣陆羽曾在寺院学习烹茶术七八年之久,所撰《茶经》记载的"煎茶法"即源于丛林.唐封演《封氏闻见记》亦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但唐前,北人饮茶者尚少。故唐陆羽《茶经》引《南方草木状》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大唐三百年,大概是因为南北交流频繁吧,饮茶渐渐成为文人雅士追逐的风尚之一,"茶道大行"。到了五代宋初,饮茶之风由上而下席卷大江南北,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竟然形成日常起居,不可无茶的风气了。宋吴自牧《梦粱录》云:"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唐初到北宋,短短四百年,茶从地域食俗变成民族  相似文献   

3.
正唐代文人爱茶,白居易尤甚。他晚年闲居洛阳,终日"茶铛酒杓不相离"(辛文芳《唐才子传》)。他写了60多首茶诗,约占唐代茶诗的十分之一,居唐代诗人之冠。从这些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茶在唐代中晚期文人中地位逐渐上升、转化的过程,而且反映出文人们更加重视研究饮茶的情趣和茶用具品质的社会风习。按陆羽《茶经》的记述,唐代有代表性的是饼茶和末茶,都需通过炙、焙、碾、罗、煎,方可饮用。  相似文献   

4.
茶之书     
仁者之饮茶,始于药,而后为饮.在八世纪的中国,茶就作为一桩雅事而进入个诗意王国,而十五世纪,日本将其尊崇为一种美的宗教——茶道、茶道,是在日常染污之间,因由对美的倾慕而建立起来的心灵仪式,茶道教人纯净和谐,理解互爱的奥义,并从社会秩序中开发出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5.
绿色饮品──花茶中国是世界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早四千多年前,神农皇帝就发现了野生茶树,史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九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当时茶作为药用.以后才逐渐成为饮口。秦汉之际,饮茶之风,从巴蜀兴而向长江流域扩展,慢慢成为一种时尚。自唐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峡建设》2009,(4):60-65
茶道一语,典出何处? 赵佶还把茶道精神概括为“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八个字。 早在唐代,就有了“茶道”一词。御史中丞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与陆羽忘年交的释皎然在Ⅸ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写到:“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是"万病之药";在中国,"茶通六艺",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桐柏县立足于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进农村水利体制改革,将农村水利推向市场,使不同经营方式和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水利设施与各种生产要素相融合,实现最佳配置,建立了一套责、权、利相统一的投入、经营和管理机制,形成了兴水、用水、管水新格局,促进了全县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 桐柏县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  相似文献   

9.
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水利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明  孙云志 《人民长江》2005,36(3):33-34,51
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自1981年成立以来,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分析了长勘所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投入与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对相关成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长勘所在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过程中,取得了一批国内、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单位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职工队伍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中采用专题讲授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由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所决定的。实践中需要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专题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统一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一谈到"节能建筑",就好象与"高技术"、"高造价"紧密相连,让人感觉高不可攀。这是一个误区。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冼剑雄明确指出,在节能建筑设计上不可一味倡导能源单一的高技术,必须注重地域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从设计便开始入手做好建筑节能。节能建筑的节能技术也不仅仅是对国外新技术的全盘copy,我们为什么不能从传统中吸取,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呢?  相似文献   

12.
最近,环保官员吴晓青在一篇题为《我国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文章中,提出环保部门要实行"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水电开发原则。我认为,"生态优先"是应该提倡的,但前提一定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为了本位主义的部门权利。如果一味片面强调水电开发要"生态优先",不仅非常不利于我国的科学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的美食拼图中,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块。川菜味型多变,主要有麻辣、红油、家常、怪味、蒜泥、姜汁、咸鲜、糖醋、荔枝等三类24种味型,素有"一菜一味、百菜百格"之说。然而,在大众认知中,大多数味型都被忽略,只有麻与辣才是川菜的当然标签,成都民间也有"不麻不辣不成菜"的烹饪观点。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水资源地区分布与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极不匹配,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根据全省水资源东多西少的特点,结合水资源条件与河流水系的水利工程布局,围绕"河湖连通,科学调度"治水思路,提出了以北中南三条横线为骨干,以天然河道和连通工程、输水工程、配套工程为通道的"三横七纵"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按照全省东水济西水资源总体调配思路,以保证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主要以"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保护地下水、加强节约用水"为基本原则,实现全省水资源统一优化联合调度,最终实现"三横七纵、河库连通,东水济西、丰枯调剂,上下联动、多源互补,科学调度、保障发展"这一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驾驶员、驾驶员……吊钩全部检查完毕,安全,开始起吊!" 4月6日11时00分,随着现场吊梁总指挥刘劲松的一声令下,中铁七局郑州公司为郑济铁路"私人订制"的高铁提梁机正式开始提梁作业,随着梁体的缓缓升起,正式拉开了郑济铁路郑州境内首片双线铁路箱梁架设施工的序幕。据悉,当天提梁施工现场采用了2台MG450型跨线提梁门吊,最大起重量为900吨,相当于750辆家用小轿车的重量,起升高度为38.5米,跨度为36米,提梁机总高度47.7米,相  相似文献   

16.
7月6日,吉林省水利学会学术报告会暨七届二次理事会议在松原市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召开。报告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作了题为"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水系治理"的学术报告。七届二次理事会民主表决通过了增补理事、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7.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 工夫茶讲究用水,以山间的泉水为上等,江水为中等,井水为最差. 工夫茶讲究用水,以山间的泉水为上等,江水为中等,井水为最差.工夫茶喜用山泉水,取其清纯无杂质.但城镇中不易取得山泉水,只能大体取澄清的自来水.  相似文献   

18.
边城茶峒     
<正>一个人,一本书,把藏在湘西大山深处的"闺秀"推向了世界!边城茶峒没有雕琢的纯美,自然古朴的芬芳和一个个土生土长的故事,犹如一幅宁静的山水画,让天下人为之神往寻梦!"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  相似文献   

19.
专家风采:王光谦,男,1962年4月出生于河南南阳,曾先后获得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学学士,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民盟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关于固液两相流理论及其应用的成果,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关于泥沙运动基本理论的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997年承担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口门区水流特性计算和戗堤坍塌稳定性分析,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第七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第六课题,"数字黄河"工程总体规划及黄河水量调度系统、塔里木河水量调度系统重大生产课题。2007年受聘担任《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杂志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相似文献   

20.
祖国中医学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科学之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茶,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因为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喝、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一举两得。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强壮。四季饮茶有讲究@沧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