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法洛氏四联症手术疗效价值.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4年1月份至2017年3月份该院收治的56例TOF患者,术后随访6 ~ 24个月,测量的内容包括患者手术前后主动脉根部内径、肺动脉主干内径、左室舒张内径、右室流出道内径、跨瓣峰值压差、二、三尖瓣A、E峰值等.结果:对患者实施TOF手术后,患者的主动脉根部内径、跨瓣峰值压差减少,肺动脉主干内镜、左室舒张内径、右室流出道内径增大.相对于术前,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法洛氏四联症手术日后患者的随访及预后估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报告了7例重症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存活5例。肺动脉狭窄口直径仅为3~5 mm,主动脉骑跨超过50%,肺动脉:主动脉为2.5~3∶5,室缺直径为1.2~1.7 cm,左室舒张末期容量为20~55 ml。同时阐述了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补片加宽的重建标准,对手术适应症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对术后低心排的监护治疗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1岁、体重28kg,确诊为法乐氐四联症(F4),1993年拟行F4纠正术,因麻醉后心跳骤停,经抢救复苏后回病房。10天后再次手术时发现右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横跨右室流出道,无法行右室流出道加宽补片而放弃手术。99年5月因症状加重再次入院。超声心动示:室间隔缺损1.55厘米,主动脉增宽,骑跨40%。右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上最窄处直径0.9cm,右室游离壁厚8.3cm,右室舒张末期容量42.5ml。射血分数64%,血红旦白14.6g,血球压积42.5%。拟定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外带瓣人造血管搭桥F4纠正术。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道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诊断法乐氏四联症100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9.5%。超声对室缺、右室肥厚及右室流出道狭窄的检出率为100%,主动脉骑跨的检出率为97%;肺动脉瓣显示率为97.5%。右心声学造影93%显示收缩期有中等量或大量造影剂由右室进入主动脉。肺动脉内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E)诊断法乐四联症(TOF)与手术结果对比性的研究。方法:47例TOF患者应用CDE超声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或心导管造影检查比较。结果:CDE对TOF诊断符合率为95.7%,可很好的显示TOF的四种畸形: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主动脉骑跨率、右室壁肥厚、肺动脉狭窄程度、肺动脉及其分支发育情况,与手术结果呈正相关(P<0.01),但CDE测量室缺大小及主动脉骑跨率略低估。超声计算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可反映左室发育情况,超声测量的降主动脉内径与左右肺动脉内径之和的比值[(RPA+LPA)/DAO],与心导管造影检查的McGoon比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CDE检查TOF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手术方式的重要参考值。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11岁。自幼紫绀,活动后心慌、胸闷,蹲踞,确诊为法乐四联症。1993年首次手术中见右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横跨右室流出道,无法行右室流出道加宽补片而放弃手术。因症状加重于1999年5月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查体:皮肤及口唇紫绀,心界向左扩大,心前区扪及细震颤,胸骨左缘第2~4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呈单音。超声心动图示:法乐四联症,室间隔缺损1.55cm,主动脉增宽,骑跨40%,右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上最窄处直径0.9cm,右室游离壁厚8.3cm,左室舒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法乐四联征的超声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方法:通过左心长轴、大动脉短轴、心尖四腔心及剑下四腔心切面,观察主动脉骑跨程度,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肺动脉狭窄的程度和发育情况,测量室间隔缺损的大小,计算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及各心腔的大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肺动脉狭窄的血流特点、室间隔缺损分流方向等,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血流速度及跨瓣压差。结果:13例法乐四联征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肺动脉和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室肥厚。结论: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法乐四联征,对评估法乐四联征的病情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洛氏五联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法洛氏五联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FI检查,分析法洛氏五联症10例超声表现.结果:肺动脉主干狭窄、右室流出道并肺动脉狭窄各3例,右室流出道并肺动脉瓣和肺动脉均狭窄、肺动脉瓣并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左右肺动脉分支狭窄各1例;升主动脉均不同程度增宽和骑跨,骑跨率约40%~50%;室间隔缺损均为膜周部,收缩期均可见右室血流信号射入主动脉;房间隔缺损均为继发型.超声心动图还检出了心内并存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1例,镜向右位心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无创伤性诊断法洛氏五联症应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法洛四联症的最佳显示方位和切面。方法将可视化心脏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确立多平面TEE诊断法洛四联症的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结果多平面TEE观察肺动脉情况的最佳切面是食管上段0°方位的肺动脉主干和分叉切面;观察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骑跨的最佳显示切面是食管中段0°方位五腔心切面;观察右心室壁和右室流出道狭窄的最佳切面是食管中段45°方位的右室流出道切面;观察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骑跨的最佳显示切面是食管中段135°方位的左室长轴切面。结论可视化心脏模型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所确立的多平面TEE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简化了诊断法洛四联症的操作过程,缩短了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0.
法乐氏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紫绀型心脏病,发生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14%,占紫绀型心脏病的50%以上:四种病变为右室流出道狭窄合并或不合并肺动脉细小或肺动脉瓣发育不良、狭窄,二瓣化、闭锁或缺如;较大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继发性右心室肥厚,还可能合并其他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11.
法鲁四联症是一组先天性心血管的复杂畸形 ,包括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狭窄和右室肥厚 ,是年长儿中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但作者遇到的 2例年龄较大 ,紫绀不明显 ,虽体力弱 ,但仍能干轻活。现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1,男 ,5 5岁。主因活动后呼吸困难 30余年 ,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水肿 1周于 1999年 5月 1日入院。超声所见 :因患者重度肺气肿干扰 ,显示欠清 ,(1)左室长轴非典型切面 ,可见室间隔缺损与膜部处 0 9cm ,主动脉增宽、前移、骑跨于中断的室间隔上 ,但骑跨前移较轻。右室流出道较窄。右室前壁厚 1 3cm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型法洛四联症的解剖特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37例小儿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型法洛四联症采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并与普通四联症作比较。结果 该四联症无圆锥隔,肺动脉瓣环和主动脉瓣环直接相连接,右室流出道梗阻以右室游离壁肥厚为主,需用补片加宽石室流出道以解除其梗阻者占97.3%,而普通四联症需补片加宽解除石室流出道梗阻者占76.01%(P<0.01);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5例,3d即控制,住院死亡1例(2.70%)。结论 该四联症室间隔缺损修补须防止左室流出道狭窄,宜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以解除其梗阻,而不宜过多切除肥厚肌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在法洛四联征根治术中采用带瓣牛颈静脉血管片(BJVP)重建右室流出道的经验。方法:法洛四联征均行Ⅰ期根治手术且术中应用带瓣牛颈静脉跨瓣环补片重建右室流出道病人5例。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均随访3个月,无术后早期死亡及并发症,紫绀均消失,活动量增加。术后10天、1个月、3个月复查彩超示:5例均无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及主肺动脉部位血栓形成及狭窄梗阻,肺动脉瓣均为少量反流。结论:法洛四联征根治手术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应用带瓣牛颈静脉跨瓣环补片重建右室流出道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正> 法乐氏四联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3.1%,包括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根部右移骑跨,室间隔缺损和右室肥大四种畸形。此类患者,因肺动脉口狭窄,通过肺动脉的血流阻力大于通过主动脉口的血流阻力,形成经室间隔缺损部位的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也可由于右室血液与左室血液同时进入骑跨的主动脉,使血氧饱和度降  相似文献   

15.
法洛氏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紫绀型心脏畸形中占首位,包括肺动脉狭窄(又称右室流出道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目的是修补室间隔缺损,解除肺动脉狭窄。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Ⅰ期根治术趋于小龄化,但由于小儿本身较成人自我约束及配合能力就差,加之个别患儿同时合并  相似文献   

16.
法洛氏四联症(F4)是引起发绀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胚胎学形成原因为圆锥动脉干的螺旋分隔过程不均衡,主肺动脉和主动脉相比发育不良形成狭窄。解剖学特征为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梗阻、右心室肥厚、主动脉骑跨。此类患者如不采取治疗,70%死于10岁以内,需要尽早手术治疗。1995年8月~2009年6月,本科通过手术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的F4 18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从1986年2月至1987年11月连续施行14岁以下儿童青紫型法乐氏四联症矫正术40例无手术死亡的经验。术中应用涤纶牛心包复合补片扩大右室漏斗部20例,带猪肺动脉瓣的复合补片作跨瓣环扩大成形19例。关胸前测右室收缩压/左室收缩压比值为0.23~0.74(平均0.48±0.13),右室流入道一流出道压力差均<10mmHg(1.33KPa),右室流出道一肺动脉压差均<30mmHg(4.00KPa)。术后低心排16例(40%),作者发现低心排与患者左心室容量有密切关系:低心排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为30.85±3.92ml/m~2,非低排组46.95±8.36ml/m~2(P<0.01)。为降低手术死亡率,必须充分解除肺动脉口狭窄,改善体外灌注技术及术后严密监测左房压。  相似文献   

18.
小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9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童度肺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 93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纠治术14例(闭式肺动脉瓣扩张术3例,低温腔静脉阻断下肺动脉瓣切开术11例),在平行体外循环下行纠治术79例(肺动脉瓣切开术58例,右室流出道跨瓣环心包补片扩大术21例)。8例伴动脉导管未闭者3例予以结扎,5例仍保持开放。1例术后1d再行右侧B-T分流术。结果 手术死亡3例,残余梗阻17例。结论 体外循环下治疗小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具较高安全性;对有右室流出道梗阻者采用右室流出道跨瓣环心包补片扩大术较肺动脉瓣交界切开术具优越性;对伴有右心室发育不良的患儿,可同时行体肺分流术或保持动脉导管开放。  相似文献   

19.
评价同种带瓣主动脉用于法乐氏四联症右室流出道矫形的临床效果。以保留无冠瓣及二尖瓣大瓣的VHA行右室漏斗部,肺动脉瓣环和肺动脉干矫形25例。关胸前测定各心腔压力并行彩色Doppler心脏超随访。关胸前压;VHA组与对照组的右室与左室压比值分别为0.50±0.16和0.62±0.14,右室收缩压分别为6.58±1.69kPa和7.89±2.45kPa;  相似文献   

20.
法乐氏四联症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氏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占 12 %~14% ,在紫绀型心脏畸形中居首位 ,占 5 0 %~ 90 %。1 病理解剖及特点根据法乐氏四联症的定义 ,其病理解剖可概括为 :(1)肺动脉狭窄 ;(2 )高位室间隔缺损 ;(3)主动脉骑跨 ;(4)右心室肥厚。现分述如下。1 1肺动脉狭窄 即右室流出道阻塞 ,分漏斗部、右心室体、瓣膜、瓣环、肺动脉干及其分支 6个部分。1 1 1漏斗部狭窄 四联症的主要标志之一 ,就是要有漏斗部狭窄。漏斗部狭窄和肺动脉瓣之间往往形成第 3心室。隔束和壁束两处心肌的肥厚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肉柱型 ,多见于第 3心室较大的病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