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7,(10):1519-1521
目的研究分析抗菌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抗菌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进行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单纯抑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为(1.02±0.11)分,对照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为(1.73±0.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进行抑酸治疗方法相比,使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提高患者幽门螺杆清除率与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给予庆大霉素8万U/次+雷尼替丁150 mg/次,3次/d。观察组给予甲硝唑200 mg/次+阿莫西林500 mg/次+奥美拉唑25 mg/次,3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观察组为9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2,P0.05)。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为(1.01±0.12)分,观察组为(1.72±0.08)分,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90,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为90.8%(59/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8,P0.05)。结论应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进而彻底治疗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用药的方式,治疗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用药的形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用药的方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1年5月该院收治的10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及庆大霉素,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甲硝唑,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康泽辉  王庆国 《现代养生》2014,(16):240-240
目的:探讨中药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西医抗菌药及胃酸分泌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抗菌方剂,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Hp清除率93.8%(30/32),对照组为75.0%(24/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有效增强药物抗菌活性,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抽查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然后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并采用分别用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组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用药的方式,对照组实行直接用药的治疗方法,然后两组形成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对比观察发现,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为突出,两者对比存在很大的差异.结论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法,对治疗消化性溃疡有着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彪 《药物与人》2014,(4):111-112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结合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体质量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分别为(56.0±5.2)分,(35.8±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结合药物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以80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予以干预,对比二组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95.00%)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若要提升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应于药物治疗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全面,并具有针对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PICC置管引发的皮肤过敏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引发的皮肤过敏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同时使用金黄散外敷,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 4;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7.63±5.01)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42.04±4.43)分,降低幅度同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0 7、4.329 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6.47±2.81)分,生活质量评分(87.26±4.93)分,PICC置管使用时间(31.87±9.54)d,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 6、3.815 3、3.364 5;P〈0.05)。结论:对PICC置管引发的皮肤过敏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和金黄散外敷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负性情绪,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选择抗菌药物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炎性指标改善程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3,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10、IL-12水平分别为(5.29±0.71)(49.89±5.31)(314.29±21.59)(44.22±4.21)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15±0.77)(59.21±6.25)(289.15±19.86)(51.25±5.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52、9.693、19.258、12.258,均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疾病发展程度加以分析,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可以确保患者的炎性状态获得大幅度提高,最终获得显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疾病疗效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的干预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根据肺部感染评分予以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分别(9.78±2.45)d、(17.95±3.43)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97±4.12)d、(23.87±4.38)d;病死率分别为10.3%、31.0%,真菌定植率分别为10.3%、27.6%;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的干预及对预后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当归饮子治疗对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疹患者症状缓解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福建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疹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当归饮子治疗。比较两组皮疹分级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2周及3周后的皮疹、皮肤干燥低分级(1级与2级)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DLQI评分[(4.72±1.05)vs.(6.35±1.20)]分、3周后[(4.20±0.63)vs.(5.82±0.85)]分与4周后[(3.65±0.40)vs.(5.10±0.79)]分均低于对照组(t=5.599、8.387、8.969,P<0.05)。结论 中药当归饮子治疗可缓解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疹患者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文章中体现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的临床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改善执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通过PANSS评分和BRIEF-A执行功能量表评分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执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N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23,P<0.05),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333,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部分执行功能项目都有显著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6.632, 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总和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联合三磷酸腺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4例,利用随机数表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三磷酸腺苷治疗。对照组单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和心电图疗效以及自觉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1.9)(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2.7%)远大于对照组(64.3%)(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觉评分(88.9±10.2)分远大于对照组(70.2±11.2)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联合三磷酸腺苷治疗冠心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包括心功能和心电图的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自觉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蔡娜  刘惠玲 《现代保健》2014,(16):119-12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中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在开展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前后的病例各600例,比较加强管理前对照组和加强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抗菌药费用、病原菌送检数及合理使用抗菌药例次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9.4±1.2)d、抗菌药物费用90368.60元、病原菌送检数158例(26.33%)及抗菌药合理使用例次247例(41.17%)等指标明显优于加强管理前的对照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法莫替丁联合依托必利治疗轻症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缓解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轻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12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仅给予口服法莫替丁(20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依托必利(50mg/次,3次/d),两组均治疗4周。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GERD Q量表)评分、烧心症状评分、反流症状评分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食管动力学指标及总有效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GERD Q评分、烧心症状评分、反流症状评分分别是(3.72±1.23)分、(0.37±0.26)分、(0.25±0.24)分,对照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分别是(4.87±1.29)分、(0.51±0.38)分、(0.56±0.27)分,治疗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有效率分别是94.64%和76.7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依托必利治疗能更好地缓解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并且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8月~2016年08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9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48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不同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法;观察组:奥美拉唑;对照组:溃疡宁胶囊;通过对比消化性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以突出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08%)高于对照组(75.00%)消化性溃疡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药物选择奥美拉唑,针对患者的胃酸分泌可以进行有效抑制,可以将幽门螺杆菌有效根除,最终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氯氮平、奥氮平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联用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氯氮平联合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奥氮平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生活质量、PANSS评分与SDSS评分展开比对,分析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结果 相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出现的流涎、便秘、头晕与嗜睡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健康与生理功能的评分区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比治疗前有所提升,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与SD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提高脑外伤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3月入选的8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定向能力、即刻记忆、回忆能力、语言能力、总分分别为(8.10±1.07)分、(3.15±0.34)分、(1.96±0.40)分、(6.32±2.08)分、(21.09±5.17)分,高于对照组(6.17±1.54)分、(2.09±0.28)分、(1.49±0.32)分、(4.59±1.39)分、(16.28±4.29)分,对比两组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BMI评分和生活能力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评分、生活能力分别为(58.27±13.14)分、(83.26±2.74)分,均高于对照组(45.18±9.72)分、(78.23±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例伴有头晕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骨水泥髋臼顶对二期翻修人工髋关节感染治疗效果及占位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5年2月医院骨科诊治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38例(38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髋臼顶治疗的患者18例(18髋)作为试验组,采用单纯骨水泥假体治疗的患者20例(20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沉、C-反应蛋白、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治疗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手术后1d、7d和30d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血沉分别为(25.76±8.21)mm/h,(47.49±12.77)mm/h和(20.96±6.27)mm/h,C-反应蛋白分别为(102.56±28.76)mg/L,(20.87±7.16)mg/L和(6.03±1.17)mg/L;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提高,分别为(47.98±7.22)分,(69.39±10.65)分和(88.87±12.76)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7.64±0.85)d和(27.18±4.0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骨水泥髋臼顶能够提高二期翻修人工髋关节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占位器的稳定性,适宜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