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白念珠菌分离及ERG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6—12月妇产科门诊VVC患者阴道分泌物500例,通过镜下观察菌丝及孢子选取可疑标本,经沙保弱琼脂平板增菌后接种科玛嘉显色平板,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用真菌快速...  相似文献   

2.
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标本利用墨汁染色和乳胶凝集进行检测,有助于对新型踢球菌(crytococcusneoformans)感染的临床诊断。我们对381例CSF标本利用此二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墨汁染色阳性数为53例,乳胶凝集标本阳性数为61例。其中墨汁染色和乳胶集都阳性为51例,都阴性为318例。墨汁染色阳性而乳胶凝集阴性者2例。墨汁染色阴性而乳胶凝集阳性者10例。墨汁染色与乳胶凝集结果经X2检验结果(P<0.05)有显著差异,乳胶凝集优于墨汁染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艾滋病患者临床分离新型隐球菌的基因型和药敏谱,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2017年3月1日—2018年7月31日送检的艾滋病患者行真菌培养的体液标本,对培养分离出的真菌采用商品化真菌鉴定和抗菌药物MIC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对两性霉...  相似文献   

4.
新型隐球菌属溶组织酵母菌的新型变种,具有荚膜,最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隐脑多见于成年人,儿童隐脑报道不多,现将我院1992年~2005年10月收治的13例隐脑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隐脑患儿,男8例,女5例;男女比例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6年1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CNM病例资料。结果本组首发症状以头痛、头晕、呕吐和发热为主。11例曾在外院诊治,误诊8例,外院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4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本院误诊为细菌性脑膜炎1例,误诊率75.00%。入我院后反复行脑脊液墨汁染色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经抗真菌治疗后,2例痊愈,10例好转。结论 CNM以青年患者多见,散发型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反复行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细胞学检查,可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7例临床分析及误诊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毛定容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吴苏湘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较少见,临床上对其认识与重视不够,常因延误诊治而导致病人死亡。近年来,由于诱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因素增多,其发病率有所上升,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新型隐球菌的分布、耐药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至2017年7月临床总共分离的29株新型隐球菌,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重新鉴定菌种,用ATB FUNGUS 3板条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临床病例基础疾病、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9例,血液感染5例,腹腔感染1例,胸腔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同时存在多部位感染6例。新型隐球菌对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敏感率为93.10%和79.31%。临床治疗选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或联合用药。22例患者中,除去转院4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6例,好转出院11例。结论新型隐球菌除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外,也可引起全身多部位感染,应警惕非中枢神经系统隐匿性感染。早期病原学检测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十分重要,早期及时用药和联合用药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30例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C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0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80(37.6±20.1)岁.②多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及脑膜刺激征阳性.③有基础疾病者26例,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9例、肺结核9例、鼻窦炎5例,所有患者HIV抗体阴性.④30例均被误诊,27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⑤25例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27例脑脊液培养现新型隐球菌.经过1~8(2.3±2.1)次腰穿而确诊.⑥头部CT/MRI表现为脑膜强化、脑积水、脑室扩大、颅内多发低密度灶、肉芽肿.⑦治愈15例,好转9例,死亡6例.⑧治愈组与未愈组在年龄、病程、首次腰穿压力、基础疾病、病程、有无意识障碍和脑积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近年来,HIV阴性CM发病增多,某些基础疾病可能与CM发病有关.②CM误诊率高,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确诊.③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CM仍然安全有效.④年老、病程长、首次腰穿压力高、蛋白高、基础疾病多、病程超过3个月、有昏迷和脑积水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6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玉欢  李玲  黄如训  鹿寒冰  王艺东  李阳 《新医学》2002,33(10):589-591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原学或尸体解剖病理证实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为主,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损害症状,脑脊液压力升高53例,其中超过2.94kPa (30cmH2O)42。尸体解剖发现脑膜渗出,增厚及肉芽肿病变,以脑室脉络丛为甚。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颅内压升高,对进行性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有助于减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
罗平  张声泽 《华西医学》1997,12(1):35-36
10例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临床分析罗平*张声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在临床方面常因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死亡率很高。早期诊断对降低死亡率和减少致残率是很重要的。本文将近年收集的10例患者在临床经验和教...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系统真菌病,其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现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确诊的30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3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为了总结经验,现将我院1988~1998年间经临床和细菌学检查确诊的38例病人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20~29岁7例,30~39岁12例...  相似文献   

13.
孟姮  张铎  胡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7):6670-6671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及MR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9~2005年间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12例患者,分析相关资料。结果:(1)12例患者中,脑脊液压力正常3例,升高9例,10例涂片阳性,2例脑脊液培养阳性。(2)MRI示2例正常,10例异常,为长T_1长T_2信号。(3)治愈10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改变,加之MRI特点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重要信息,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而简便的鉴定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及烟曲霉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应用通用引物ITS1与ITS4,PCR扩增真菌的内转录间隔区(包含5.8SrDNA),然后将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烟曲霉的单条种特异性异物与引物ITS1结合,对通用引物的扩增产物进行多重PCR扩增,达到鉴定上述菌株的目的。[结果]实验所采用的所有致病真菌,经通用引物的PCR扩增均能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而非真菌菌株扩增为阴性;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烟曲霉的3种种特异性引物与ITS1结合进行的多重PCR扩增,只对目的菌株进行了有效扩增,其他菌株扩增为阴性。应用此方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烟曲霉进行鉴定,也得到特异性扩增条带。[结论]改进的多重PCR技术,更加经济,简单,快速,为致病真菌菌种的鉴定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陈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372-8372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7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存在基础疾病者35例;从入院到确诊所需时间1 d~27周;37例误诊;37例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26例乳胶凝集试验全部阳性;颅内压显著增高≥350 mm H2O者25例。结论发现病程≥3个月、基础疾病≥3种、颅压≥400 mm H2O、出现意识障碍或脑积水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是人体严重感染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人体多系统的感染。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侵入性治疗机会的增加,以及过度使用氟喹诺酮类和口服头孢菌素类药物等因素,使肠球菌所致的感染不断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引起医院内感染中占  相似文献   

17.
临床常见肠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肠球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尤其是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HLGR)肠球菌及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标本中分离出的234株肠球菌,进行纸片扩散法和β-内酰胺酶测试,用“WHONET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泌尿系感染占45.7%,下呼吸道感染占18.4%,伤口感染占14.5%;HLGR分离率为39.7%,对万古酶素中介的肠球菌分离率为8.5%,产β-内酰胺酶的肠球菌占6.4%;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屎肠球菌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肠球菌对万古酶素的耐药率最低,其次是亚胺培南,因其属内各种间的耐药性差异,应将其鉴定到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是人体严重感染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人体多系统的感染.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侵入性治疗机会的增加,以及过度使用氟喹诺酮类和口服头孢菌素类药物等因素,使肠球菌所致的感染不断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引起医院内感染中占第四位[1].肠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比较复杂,既有天然性耐药,又可产生获得性耐药.产β-内酰胺酶的肠球菌以及耐高浓度氨基糖甙类(HLAR)肠球菌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逐年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我们对其耐药性进行了调查,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中,以新型隐球菌所致的脑膜炎最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是颅内高压症和脑膜刺激征,也可有意识障碍、精神紊乱、抽搐和瘫痪,加上大多为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容易误诊为其它疾病,致使治疗不及时。故此,病死率仍甚高。尽管自1956年临床使用二性霉素B治疗以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的治愈率有极大提高,但由于使用不当、防治合并症或药物副作用不及时,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隐球菌脑膜炎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尤其是脑膜炎诊治上的一个备受关切的课题。现介绍日常医疗工作中所遇到的诊治失误的实例,供大家在临床诊治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万古霉素耐药的11株肠球菌的药敏表型及基因检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检测11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耐药表型、基因型以及多耐基因。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自动化仪器、浓度梯度法测定11株VRE对万古霉素(Van)、替考拉宁(Tec)的耐药表型,微量稀释法测定11株VRE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vanA、vanB、vanC1、vanC2并对van基因产物进行测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EM、tetM、ermB、aac(6′)/aph(2″)、ant(6)-Ⅰ、aph(3′)-Ⅲ基因。结果 不同药敏方法测得11株VRE对Van、Tec的药敏结果有差异;11株VRE对红霉素(9/11)、环丙沙星(7/11)、左氧氟沙星(7/11)、利福平(8/11)、氯霉素(7/11)耐药程度较高,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株(HLGR)、高水平链霉素耐药株(HLSR)分别占10/11和9/11。11株VRE检出1株VanA、4株VanB、5株VanC1,1株VanC2,基因型和表型一致;耐药基因TEM(8/11)、tetM(6/11)、ermB(7/11)、aac(6′)/印h(2″)(7/11)、ant(6)-Ⅰ(5/11)、aph(3′)-Ⅲ(9/11)检出率高。结论 VRE确证试验以及准确检测其MIC值是筛查VRE不漏诊的可靠方法;van基因的检测是从分子水平确定VRE准确特异的方法;耐药基因的高检出率体现了VRE复杂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