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蜂窝梁钢框架结构因梁截面沿长度周期性变化,不能直接采用普通钢框架结构矩阵位移法计算框架内力和位移.本文基于等效刚度法推导了矩形孔蜂窝梁的等效抗弯刚度、抗剪刚度和轴向刚度,建立了矩形孔蜂窝梁的单元刚度方程,提出了矩形孔蜂窝梁钢框架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算例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非常接近.本文提出的等效刚度法概念清晰,准确性好,适用于计算蜂窝梁钢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滚筒式洗衣机弹簧减隔振系统的刚度阵的计算,提出了一种方便而概念清晰的方法。该法根据弹簧的主刚度方向,引入一个方向余弦矩阵和一个座标变换矩阵,通过两次矩阵变换,即可得到所求矩阵。  相似文献   

3.
传统有限元在分析梁柱构件时一般采用常应变单元和双线性单元,但此类单元在梁柱构件受弯分析中计算精度不是很高.本文根据梁柱构件的力学性能,在三维连续介质体受到轴向变形和弯曲变形的状态下,利用其轴向变形和弯曲挠度相同,得到具有相同宽度和高度且刚度等效的超静定桁架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桁架杆的截面参数求得弹簧的刚度系数,从而得等效弹簧元模型.本文提出的等效弹簧模型计算方法简单,便于扩展到更为复杂的构件分析中.  相似文献   

4.
基于代理模型和等效刚度模型的加筋柱壳混合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轴压作用下的加筋柱壳后屈曲性能优化计算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和等效刚度模型的混合优化策略,即运用基于等效刚度的平铺模型进行有限元后屈曲分析以代替试验设计中大量的精细加筋模型分析,并通过控制等效模型的单元尺寸来调整其分析精度,而等效刚度模型计算时长仅约为精细加筋模型的1/3。对构建的代理模型采用多岛遗传算法进行极限承载力等约束下的轻量化设计,调用精细模型有限元后屈曲分析对代理模型进行更新,从而保证代理模型的拟合精度并得到优化解。工程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优化方法,使加筋柱壳结构在满足承载力情况下减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赵军 《力学季刊》2008,29(1):173-179
针对恒载和比例变载共同作用下软化结构按位移法求解的负刚度问题,提出了一种虚加弹簧法.在各比例加载点沿荷载方向布置刚度适当的弹簧,得到没有负刚度问题的硬化结构,对虚加弹簧的结构进行逐级加载,在每级加载时从总荷载中扣除弹簧所承担的荷载,即得到结构所承担的荷载.将后者中不符合比例加载要求的非比例成分反向施加在虚加弹簧的结构上重新求解,将得到新的非比例成分.重复此过程进行迭代运算,直至非比例成分可略,就得到本级比例加载下结构负刚度问题的解,重复此过程可得到各级加载下的解.本方法同时也适合结构硬化阶段的求解.该方法力学概念直观,编程简明,可以用于非线性结构加卸载变形全过程的数值分析.运用该方法对多种工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并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等效刚度法适用条件的讨论黄义仿,贾汝民(兰州炼油厂职工大学,兰州730060)本文利用势能驻值原理对文[1]中提出的方法前提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讨论,认为等效刚度法并不普遍适用.设文[1]中图1(a)和图1(b)所示的两压杆处于临界状态.按...  相似文献   

7.
桁架材料的连续介质等效模型的研究已有相当基础,而工程中桁架材料往往以类板结构形式出现,其变形表现出明显的弯曲特征。将类板桁架材料采用弯曲板模型模拟,研究合理的方法确定等效板模型的刚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基于Kirchhoff假定的小挠度薄板弹性理论框架下,研究了类板桁架材料的等效弯曲薄板模型,提出了确定薄板模型等效刚度的基于Dirichlet位移边界条件的代表体元法,给出了确定各刚度系数所对应的代表体元的边界位移形式。具体计算了几种典型形式桁架板的等效刚度,并采用有限元离散模型和实验技术分析了桁架板在一定的边界约束和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并与等效板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响应分析中,具有等效刚度的薄板模型可准确模拟类板桁架材料;连续介质板等效刚度计算的积分法不能给出准确的桁架板等效刚度,而基于Dirichlet位移边界条件的代表体元法获得的等效板的刚度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积分型本构关系,建立了带支撑的一般粘滞和粘弹性阻尼器单自由度耗能结构的微分-积分混合地震响应方程;基于与随机平均分析完全相同的等效准则,推导了可直接应用反应谱的阻尼器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解析公式;得到了带支撑广义Maxwell阻尼器和广义微分模型阻尼器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一般结果。通过与一些典型问题的数值计算结果比较,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层合板界面层的弹簧界面元等效刚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鹏  石广玉 《计算力学学报》2011,28(Z1):131-135,146
弹簧界面元是一种最常用的层合结构界面脱层数值模拟的计算模型.但目前对应于给定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界面层,弹簧界面元的长度和等效刚度的确定却没有严格的方法,所以时常因为弹簧元刚度定义的不当而导致脱层数值模拟结果的不稳定甚至计算困难.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层合板粘接层的实际厚度和材料特性确定弹簧界面元的长度和等效刚度的计算模型.通...  相似文献   

10.
祝贺 《力学与实践》2005,27(6):58-60
提出了输电铁塔应用刚度分解法的分析过程,利用刚度分解法分别建立了铁塔各段等效抗弯刚度矩阵和等效抗剪刚度矩阵代替空间桁架分析法中的总刚度矩阵,求得各段铁塔杆件受力。采用迭代方法求得全塔结构受力,使计算过程简化,实例计算结果与计算机计算结果吻合很好,可为输电铁塔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平均刚度法研究圆板大振幅非线性振动的频率问题,导出了相应的非线性广义特征值方程,构造了一种避免发散并能加速收敛的加权平均迭代法,计算结果与Kantorovich时间平均法的解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径向磁轴承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FEM)计算了一种径向磁轴承(定子具有8磁极常规结构)的转子在无偏心以及偏置电流分别为0.5 A、1.0 A和1.5 A下的电磁力及其电流刚度与位置刚度,预测了径向磁轴承的承载力,给出了其磁场分布图,并与磁轴承的线性化模型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有限元方法得到的计算值同试验结果一致,可以为径向磁轴承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轴对称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弹性半空间问题受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柱坐标系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将位移场和应力场在径向进行Hankel变换,利用常微分主程求解原理,直接得出在轴对称荷载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空间的位移场,利用此结果推导出单层元的刚度矩阵。  相似文献   

14.
???????????????     
通过试验模态分析,实测悬臂对接板的第一阶固有频率及振型, 将对接板的动力学问题转化为悬臂对接梁来求解. 借助计算机代数语言,编写对接梁的传递矩阵法程序. 推导出对接处含角刚度作为符号的方 程,输入第一阶固有频率就可识别出该处的角刚度,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此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永磁向心轴承承载能力与刚度的计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前,尽管磁浮轴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但在永磁向心轴承承载能力的研究方面,却还存在着两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将环形磁体作为无限长条形磁体处理,二是只能对轴承承载能力进行估算。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等效磁荷理论,在圆环状态下对轴向控制的永磁向心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永磁向心轴承承载能力数学模型,并对其计算结果作了试验验证,同时还提出了利用刚度系数建立的可供工程设计应用的永磁轴承承载能力和刚度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承载能力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当吻合;在偏心距的实际应用范围内,永磁向心轴承的径向刚度是个常量;内外磁环的轴向位移对磁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这种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就要在设计其结构的过程中注意尽力保证内外磁环轴向对齐。  相似文献   

16.
弹性半空间地基上的矩形板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分析和计算了性半空间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板的动力和静力问题,把地基看作三维性半空间体,考虑地基的衰减变形,假定地基与板之间完全粘着摩擦接解,用能量变分析理导出了一般方程,并作了数值算例,还分析了相刚度对动力和静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面内功能梯度矩形板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近似 理论与解析解. 假设材料常数在面内x轴方向按指数规 律变化.引入了板理论的Reissner-Mindlin假设, 并考虑了板中面上的剪切变形的影响.推导了板在平行于y轴的两边简支, 平行于x轴方向的两边简支或固支情况下中性层法线转角和挠度用Fourier级数表示的解.讨论了退化为Kirchhoff假设下经典薄板理论的解的情况.提供了经典薄板理论在和Reissner-Mindlin假设下的算例并与三维有限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说明了该方法在厚板情况下也是相当精确的.  相似文献   

18.
侧向弯曲屈曲及侧向弯扭屈曲均为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钢梁的重要屈曲模式,而现有计算方法通常只考虑到侧向弯曲屈曲,未考虑到侧向弯扭屈曲,因此有一定局限性。本文在钢梁腹板对钢梁下翼缘的转动约束刚度及侧向约束刚度的计算公式上,结合弹性介质中薄壁杆件的屈曲理论推导了工形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的侧向弯曲屈曲弯矩及侧向弯扭屈曲弯矩计算公式。实例分析表明,现有计算方法均存在一定理论缺陷,本文计算方法更为合理;同时,本文计算式比现有文献中同类型计算式更为简洁,便于手算,实用性强并适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9.
In the conventional theory of finite deformations of fibre-reinforced elastic solid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strain-energy is an isotropic invariant function of the deformation and a unit vector A that defines the fibre direction and is convected with the material. This leads to a constitutive equation that involves no natural length. To incorporate fibre bending stiffness into a continuum theory, we make the more general assumption that the strain-energy depends on deformation, fibre direction, and the gradients of the fibre direction in the deformed configuration. The resulting extended theory requires, in general, a non-symmetric stress and the couple-stress.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for stress and couple-stress are formulated in a general way, and specialized to the case in which dependence on the fibre direction gradients is restricted to dependence on their directional derivatives in the fibre direction. This is further specialized to the case of plane strain, and finite pure bending of a thick plate is solved as an example. We also formulate and develop the linearized theory in which the stress and couple-stress are linear function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spacial derivatives of the displacement. In this case for the symmetric part of the stress we recover the standard equations of transversely isotropic linear elasticity, with five elastic moduli, and find that, in the most general case, a further seven moduli are requir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uple-st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