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土地供给的控制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城市土地供给机制,建立了城市土地供给的控制模型,对该模型的稳定性和输出可控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针对城市土地供给调控提出了相关建议:城市土地供给可以通过调整直接出让土地、储备土地以及收回土地来调控;城市土地规模扩张控制的关键在于对城郊土地征用的控制;城市土地供给计划的制订不仅要考虑前期土地供给对本期土地供给的影响,也要考虑本期土地供给对后期土地供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阐述目前我国城市土地供给机制以及粗放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原因,进而探寻使得我国城市土地供应和利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开发整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玲 《规划师》2008,24(3):20-23
城市土地开发整理被广泛应用于国外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具有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及适用于不同城市土地类型的应用模式.不同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和实施程序,有效地协调政府、土地所有者、开发商等多方的利益关系,高效地实现对城市土地结构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城市无序扩张.我国开展城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将其纳入法律体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建立完善的行政保障体系,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5.
梁鹤年 《城市规划》1990,14(6):49-49,14
本期《专家论坛》专栏刊登的两篇文章的作者均为外籍华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均有较深的研究,亦为国内同行们所熟悉。他们身在国外,仍关心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事业,特寄来了他们的稿件,或对我国的城镇土地开发提出建议,或用香港的发展实践给我们以某种启发,我们希望这两篇文章能对读者的工作和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周为吉 《城市开发》1998,(12):24-25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可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可决定城市基础设施设置,可引起城市环境品质变化,可影响城市综合造价。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土地开发强度过低导致城镇土地扩展速度过快,与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两种不良倾向。我们必须科学地制订土地开发强度,以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义湘 《住宅科技》1994,(12):41-41
土地收入分配体现公众利益 美国城市土地开发建设,由政府指导,私人开发,共同协商,使城市建设符合公众利益,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城市政府成立官方或半官方的开发机构,负责土地的开发规划和设计,制定开发政策,然后将具体的开发项目承包给开发商,城市土地开发一般由私人企业承担。如果成片开发,政府一般同开发商打交道。 使用利益多方分,超额利润难独占 目前,美国土地收入分配中的突出问题,是土地收入如何转化为公众所有,体现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了机动性、可达性及指向性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对小汽车导向与公共交通导向对城市空间拓展及土地使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提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与城市空间拓展应该相结合的结论,并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9.
叶磊  马学广 《规划师》2010,26(10):103-107
在日趋严格的国家土地政策调控下,我国城市增量土地的供应必将趋紧,以旧城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为代表的面向存量建设用地的城市土地再开发将是地方政府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解决土地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而目前我国学术界大多立足于实践层面介绍空间更新方式或引介国外经验,缺乏理论拓展和对现行运作方式的深层反思。因此,有必要在对现行城市土地再开发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从组织、运作和管理三个层面探索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土地再开发协同治理机制,以减少此过程中的利益失衡、社会冲突问题,维护安定和谐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0.
英国控制城市土地开发对中国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控制城市土地开发回顾   英国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发源地。针对城市快速扩张所带来的问题,1909年,英国颁布《住宅、城市规划法》。这是第一部用于控制城镇土地开发的法律,也是英国城市规划体系建立的起点。    20世纪初期,英国主要注重于改善公共卫生和住宅开发。住宅数量迅速增加,城内土地明显短缺,住宅区开发由此转向郊区,但又使居住和工作的距离越来越大,引发城市的交通问题。1935年的《干道开发限定法》,授权地方公路局控制城市主要入口并负责干道两侧220英尺范围的土地开发控制,同时对干道两侧的建筑群体规划进行限制。   …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供应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土地供应总量控制和供需平衡的角度入手,对城市土地供应机制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土地发展问题:文献回顾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亚妮  桂艺丹 《城市规划》2019,43(7):108-114
城中村问题因其独特性与重要性,吸引了国内外不同领域专家与学者的持续关注与研究。土地问题是分析城中村发展与空间特征的重要线索。本文对与城中村土地发展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两者的重点、方法与成果进行区分,总结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在研究视角与范式方面,国内与国外的城中村研究存在显著差异,但近几年来呈现逐渐交融的趋势。未来相关研究需在理论层面建立明确、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在机制探讨层面需将村集体组织的土地发展行为纳入分析;在特征解析层面应加强定量方法的应用,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指引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与城市土地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丹蓉 《城市规划》2001,25(9):52-5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利用开发 ,是城市经营的两个侧面 :一个负责投入 ,一个负责产出。它们同样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准则。成功的城市一定是按照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 ,有目的地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只有合理地投资并建立起必要的资金流转程序 ,城市才能健康、高效、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剖析我国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正在上报的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南京实际,按照指标体系确定、数据整理与分析、适宜性评定计算、综合评定分析四步骤技术流程,划定南京市域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不可建设用地,并介绍了其在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四区划定、强度管制、综合防灾和现状建设用地风险评定等五方面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批租:控制与引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田莉 《城市规划》1999,23(8):21-23,31
几年来,由于我国土地市场的发育尚不够完善及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等原因,使得土地批租出现了总量失控、用地结构失调、批租时机把握不当、缺乏空间分布上的引导等诸多问题,引起了政府土地收益的大量流失、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下降、土地市场不健全、城市空间形象受到损害等一系列弊病。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严格控制土地批租总量、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对土地批租时机和空间分布的引导、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土地批租的立法工作等控制与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广州城市土地供应与规划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卫 《城市规划》2002,26(5):20-23,71
分析了 1990年代广州市土地供应和使用的状况 ,剖析存在问题 ,提出广州土地供应管理的策略建议包括 :制定并公布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完善城市土地管理机制 ,以适应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需求 ;垄断、控制和有计划地支配土地供应一级市场 ;重视对城市土地收益的管理 ;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运用现代的方法对土地的使用状况及时监控。  相似文献   

17.
土地使用权制度与城市规划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规划的任何调整或安装 ,其本质是对土地权利的分割、分配与交易 ,因此城市规划与土地使用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国有土地出让方式的不同会对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 ,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需要在体制、机制及相应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应有重大改进  相似文献   

18.
董柯 《城市规划》2000,24(2):16-19
从当代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所出现的问题出发 ,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功能 ,与之相关的土地利用理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 ,当代中国城市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房地产开发对城市规划的破坏作用 ,而是由于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国家干预下的市场经济体系。为了实现这个完善的经济体系 ,必须建立以“效率”与“公平”为标准的理论核心 ;理性与科学的方法论和完善的实施准则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淮安市主城区为例,梳理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轨迹,分析了出让土地的地价与容积率的空间特征,计算淮安主城区土地-资本替代的弹性系数,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土地市场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土地市场机制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土地市场的作用下,形成了中心地段紧凑集约发展、外围连续蔓延拓展的城市空间形态。城市中心空间密度和土地价格较高,城市外围空间密度和土地价格较低,城市中心区的地价波动幅度要大于密度波动幅度,城市外围地价波动幅度则要小于密度波动幅度,地价对于区位变化的反映十分灵敏。从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系数测度结果来看,土地市场机制能够部分解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机制,但土地市场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绩效还不够显著,说明非市场因素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中仍然起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形态被描述为在特定的地方,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尤其受到来自于内外部经济发展动力和城市法规的影响与控制。聚焦中国城市法规,以南京市为例,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家、省级及地方城市的相关法规条文,对涉及城市形态的划分为直接相关、间接相关和不相关三类,并总结出这些条文中对城市形态的规定,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布局等强制性规定和城市景观组织等引导性规定。最后通过案例验证,在建立形态法规理论模型和空间关联评价图表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法,从城市街区平面形态、地块建筑布局形态及街道界面形态等方面,对案例的实际现状与符合法规的理论模型进行图示比较,并结合关联评价图表分析城市形态和法规的关联性。本文研究验证了城市法规对城市形态的关联影响,不仅对我国相关城市法规和城市设计规定的修订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