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提出了敲章法的芳香整理工艺,利用敲章装置将芳香微胶囊转移至织物上或镶嵌入织物的组织结构中。该工艺对微胶囊利用率高,无废水排放,整理方法简单有效,操作门槛和生产成本低,符合节能减排趋势。该工艺与传统微胶囊整理方法(浸轧法、印花法)对比发现,在相同留香效果下表现出更省水省时、经济实用等特点。该工艺最佳芳香整理参数为烘干温度60℃,烘干时间300s,焙烘温度100℃,焙烘时间150s。优化后留香效果较好,自然放置和洗涤中的香精损失量较少,经过三次洗涤后保留了约60%的香精,拥有较好的留香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使聚氨酯预聚物和聚乙二醇在香精油-水界面发生聚合,制备了囊壁为聚氨酯,芯材为熏衣草香精油的芳香微胶囊,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微胶囊形态、粒径、释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水质量比为1∶10,以聚电解质海藻酸钠为分散剂,水相中添加丙三醇交联剂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性能良好的聚氨酯芳香微胶囊,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后,在使用条件下放置半年,每克织物上仍能保留0.2 mg的香精。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芳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使聚氨酯预聚物和聚乙二醇在香精油-水界面发生聚合,制备了囊壁为聚氨酯,芯材为熏衣草香精油的芳香微胶囊,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微胶囊形态、粒径、释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水质量比为1∶10,以聚电解质海藻酸钠为分散剂,水相中添加丙三醇交联剂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性能良好的聚氨酯芳香微胶囊,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后,在使用条件下放置半年,每克织物上仍能保留0.2 mg的香精。  相似文献   

4.
水性聚氨酯对棉织物抗皱整理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自制的纯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和聚酯/聚醚混合型的水性聚氨酯整理剂分别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水洗.结果表明,聚酯/聚醚混合型的整理剂抗皱效果明显好于纯聚酯型的整理剂.其最优水性聚氨酯整理配方为:聚酯多元醇分子量1000,聚酯/聚醚比例为3:2,尺值2.2,DMPA用量4.5%.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以正十八烷为囊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囊壁的相变材料微胶囊,并用其时棉织物进行了整理.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对微胶囊及整理后织物的形貌、粒度进行表征,并时微胶囊及整理后织物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具有较高的相变焓;整理后织物具有蓄热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6.
玫瑰香精释放快限制了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将玫瑰香精制成“皮芯”式结构的微胶囊可有效解决该问 题,采用浸渍法将这种微胶囊整理到棉织物上,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自然暴露法及机洗法等方法对整理品 测试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玫瑰香精微胶囊整理的纺织品,其香味释放的缓释性和耐洗性比采用玫瑰香精的整理品 大大提高,耐自然暴露时长141天,耐水洗次数13次;为玫瑰香精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以正十六烷为薰衣草香精的载体和封闭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温控缓释芳香微胶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热重分析仪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的表观形貌、粒径及分布、包覆率、释香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当芯壁比为1∶1时,微胶囊呈球形或椭球型,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300nm,粒径分布均匀,香精包覆率达85.7%;相较单纯的芳香微胶囊,以正十六烷为载体可对香精挥发起到进一步的抑制作用,所合成的芳香微胶囊具有明显的温控释香性能;微胶囊在15℃和35℃下放置90d仍分别有45%和27%的香精残留,显示出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两种用不同途径合成的多元醇醚化2D整理织物的释放甲醛性、物理机械性能及耐氯性进行了研究。小样实验结果证明:多元醇醚化2D整理剂TC—Ⅰ、TC—Ⅱ为极低甲醛整理剂。应用该产品整理纯棉织物,凡未水洗的整理产品的释放甲醛值,可控制在50ppm以下。该产品的极低甲醛性在小样实验中已超过美国同类产品ULF,且耐氯性能良好。产品TC—Ⅰ和TC—Ⅱ的突出优点是:用其整理织物时,随着整理剂浓度的增加释放甲醛量降低。TC—Ⅰ和TC—Ⅱ交联效率比2D和甲醚化2D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柠檬酸作交联剂,次磷酸钠作催化剂对纯棉织物进行无甲醛防皱整理,并对其最佳工艺条件作了探讨。同时将金属离子与防皱织物络合作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防皱性能,还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臭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用柠檬酸作交联剂,次磷酸钠作催化剂对纯棉织物进行无甲醛防皱整理,并对其最佳工艺条件作了探讨。同时将金属离子与防皱织物络合作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防皱性能,还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臭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纤维素酶预处理对纤维素织物抗皱性能如断裂强度和撕裂强度、耐磨性、外观平整度和手感的作用。用纤维素酶 ( Cellusoft Ultra L)在试验型转鼓式洗衣机中对经过染色的纯棉织物进行预处理 ,然后在通常条件下用树脂 Fixapret ECO进行抗皱整理。用标准方法对所有试样进行测试分析表明 ,纤维素酶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抗皱整理后织物的耐磨性、外观平整度和手感 ,但同时也会使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度和撕裂度有少许下降  相似文献   

12.
柠檬香精保香剂及对柠檬醛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苯甲酸钠、苯甲醇、桂酸苄酯、藤茶黄酮、维生素C及EDTA等6种保香剂对柠檬香精香气的保护作用,研究了保香剂对柠檬香精主要成分柠檬醛的抗氧化作用.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加保香剂的对照样相比,加入保香剂的饮料在室温下放置40d后,柠檬醛、α-蒎烯、桧烯、α-松油醇及壬醛5种主香物质下降幅度较小.综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苯甲酸钠的保香效果最好.通过比较6种保香剂对柠檬醛的抗氧化作用,发现苯甲酸钠的抗氧化作用最好,维生素C次之,而桂酸苄酯抗氧化性能最差.表明保香剂是通过阻止香味物质的挥发及延缓柠檬醛氧化达到保持柠檬香精原有香味.  相似文献   

13.
Tencel及其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纯Tencel及其混纺织物的退浆、煮练、漂白、染色、原纤化、纤维素酶处理、交联处理工艺。结果表明,Tencel/棉混纺织物的前处理可以采用退煮-浴处理工艺,以双氧水漂白,用多活性基活性染料染色。对于光洁织物来说,要进行两次纤维素酶处理。用超低甲醛树脂整理剂对Tencel及其混纺织物进行交联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进一步发生原纤化,同时可以使织物的抗皱性增加。处理后织物的游离甲醛释放量在75μg/g以内,超低甲醛树脂整理剂的用量以30-70g/L为宜。  相似文献   

14.
采用TF-620、HMW8871、Uhtraphil PA、NH-D20 4种吸湿排汗整理剂,在不同整理剂用量、不同整理温度和不同烘焙时间条件下,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并对整理后织物与未整理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4种整理剂对涤纶织物吸湿排汗性能均有较大提高,但TF-620对涤纶织物整理效果最好,其最优整理工艺为:整理剂用量为60g/L,烘焙温度为200℃,烘焙时间为0.5min。经整理后,毛细高度由1.7cm上升到13.7cm,水分蒸发率由10.1%提高到99.7%;结果表明,经吸湿排汗整理后织物的表面电阻由1.08×1013Ω下降到1.31×107Ω;整理后织物经10次水洗,吸湿排汗效果仍然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低甲醛2D树脂对纯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测试织物处理前后的拉伸性能,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理论分析,探讨了整理剂浓度、烘焙温度及织物经纬密度对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抗皱整理,织物的经纬向拉伸强力均有所降低,并随着树脂浓度和烘焙温度的增加而下降,由于经向密度大于纬向密度,使得经向强力保留率小于纬向强力保留率,经向的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较小,纬向的断裂伸长率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食品香味的产生及其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成食物原料香味的化学成分极其丰富,已被证实的就有10万余种,它们的生香机理也非常复杂。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食品香味的产生类型和原理,以及香气物质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盐抗静电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抗静电剂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涤纶织物耐洗次数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抗静电剂浓度为20 g/L、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80 s时,抗静电整理效果较好;同时整理后的涤纶织物经5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仍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