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及低灌流大鼠心脏上观察到,联合应用高渗盐水与牛磺酸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高渗盐水或牛磺酸;高渗盐水可减少休克动物及低灌流心脏组织牛磺酸的丧失。结果提示,阻止细胞内牛磺酸丧失和/或促进组织牛磺酸摄入是高渗盐水抗休克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渗盐水抗休克作用的淋巴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肠淋巴管引流术,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高渗盐水治疗的血性休克过程中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高渗讨高渗盐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治疗的淋巴机制。结果表明,休克大鼠输入高渗盐水或生理盐水的,两组大鼠的血压,肠淋巴流血流量及基蛋白输出量均比休克期明显升高,高渗盐水治疗组显著 生理盐水对照线,而且治疗组大鼠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输出量远远高于休克前水平。结果提示,高渗盐水的抗休克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肠淋巴管引流术,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高渗盐水治疗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高渗盐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治疗的淋巴机制。结果表明,休克大鼠输入高渗盐水或生理盐水后,两组大鼠的血压,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输出量均比休克明显升高,高渗盐水治疗组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而且治疗组大鼠肠淋巴流量及共蛋白输出量远远高于休克前水平(P〈0.01)。结果  相似文献   

4.
高渗盐水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脏器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冬利  王俊义 《医学争鸣》1995,16(3):226-228
探讨高渗盐水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脏器血流量的影响及机理。健康家兔按20ml/kg体重放血致失血性休克,60min后,分别回输10%放血量的抗凝自体全血、生理盐水及高渗盐水,记录不同时刻颈动脉压,采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检测动力心、肾、胃及空肠血流量。高渗盐水复苏后,失血性休克家兔平均动脉压迅速提高,脏器血流量增加,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高渗盐水复苏失血性休克,可迅速提高动物平均动脉压,改善脏器灌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渗盐水抗失血性休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方法 选择失血性休克病人80例,分为两组,输入高渗盐水或等渗盐水抗休克治疗,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高渗盐水对于提升失血性休克患者CVP值的作用比等容量等渗盐水明显.  相似文献   

6.
20多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高渗盐水治疗休克的研究,特别是7.5%氯化钠的抗休克作用有了很多的报道,高渗盐溶液在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抗休克效果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都得到了肯定,但也存在输入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的报道,对抗休克时所使用的剂量也存在一些争议。笔者就近年来应用高渗盐水抗休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如下综述,着重阐明高渗盐水抗休克的主要机制及临床应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渗盐水在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刘天录1冯西宁1马秀光2我们对84例创伤出血性休克病人用高渗盐水(7.5%氯化钠液)抗休克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84例,男54例,女30例;年龄12~6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复苏液体对"失血性休克 内毒素"二次打击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乳酸林格液复苏组和高渗盐水复苏组3组,每组各30只。先采用通过颈动脉插管放血的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35~40mmHg1h后进行液体复苏,乳酸林格液复苏组用乳酸林格液复苏,高渗盐水复苏组用7.5%高渗盐水复苏。复苏成功后30min腹腔注入内毒素复制大鼠MODS模型,分别在注射内毒素后24h和36h取血和收集相关标本,观察各组大鼠主要器官功能指标、MODS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乳酸林格液复苏组、高渗盐水复苏组2组氧分压(PaO2)、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和肌酸激酶(CK)等主要器官功能指标在24h和36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高渗盐水复苏组PaO2、ALT、BUN和CK在24h和36h(除PaO2)高于乳酸林格液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发生率高渗盐水复苏组为20.8%,较乳酸林格液组(41.7%)明显降低(P<0.05)。高渗盐水复苏组大鼠48h内死亡率为14.2%,较乳酸林格液复苏组(28.6%)明显降低(P<0.05)。48~72h高渗盐水复苏组大鼠死亡率为21.4%,明显低于乳酸林格液复苏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高渗盐水复苏失血性休克可明显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再次予以内毒素打击时所引起的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并且可明显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顾伟峰  陈忠兵 《嘉兴医学》2001,17(3):182-183
目的:探讨出血性休克的初步治疗。方法:对11例出血性休克患予以高渗盐水静推及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结果:所有病例休克状况基本纠正。结论:疗效确切,取材方便,适宜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休克早期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8月重度颅脑外伤合并休克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高渗盐水组)和观察组(甘露醇组);对比两组疗效(P〈0.01)。结果高渗盐水组能明显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灌注及提高心排出量,有效复苏休克。结论高渗盐水组能有效改善器官血流灌注,具快速、持久,安全的特点。能改善失血性休克发生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纠正休克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家兔(n=24)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治疗随机分为生理盐本组、高渗盐水组和回输失血组。观察休克前后及治疗后的多项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小剂量高渗盐水(7.5%NaCl,6ml/kg)能显著提高休克动物的平均动脉压,增加心搏量,减慢心率,增加尿量,改善微循环,降低呼吸频率和肺系数,提高生存率,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高渗盐水对失血性休克时多种官(心、肺、肾等)具保护作用,回输失血疗效相似,但前者的短期疗效略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胃粘膜及肝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家兔按20ml/kg体重放血致失血性休克,60min后分别回输10%放血量的抗凝自体全血、生理盐水及1282mmol/L氯化钠高渗盐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胃底粘膜细胞及肝细胞ATP,ADP,AMP含量.结果:高渗盐水复苏后,失血性休克家兔胃底粘膜细胞及肝细胞内ATP含量[分别为(217.63±70.29)nmol/g和(178.72±53.65)nmol/g]非常显著地高于缺血对照组[(87.88±43.61)nmol/g和(78.14±24.25)nmol/g](P<0.01),能荷(分别为0.286±0.051和0.213±0.002)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动物(0.175±0.095和0.126±0.036)(P<0.05).结论:高渗盐水复苏,具有改善失血性休克家兔胃底粘膜细胞及肝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渗盐水对低氧条件下失血性休克时肺弥散功能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分析了高渗盐水对低氧条件下失血性休克时肺弥散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渗盐水能明显降低低氧状态下失血性休克时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肺分流率(QS/Qt)提高肺泡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延迟并减轻呼吸窘迫征(RDS)的发生。高渗盐水,右旋糖酐和654-2联合用药疗效更优于单纯高渗盐水。生理盐水治疗不能改善低氧状态下失血性休克时的肺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14.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室救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12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室抢救。方法:采用甘露醇颈动脉输注及高渗盐水静脉输液,边降低颅压边抗休克。结果:入院24h内仅1例患者死亡。最终死亡率为58.3%,结论:甘露醇颈动脉输注及高渗盐水静脉输液应成为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渗盐水在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诊断为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采用采用以7.5%氯化钠溶液静脉输注为主的综合措施进行复苏,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5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均得以治愈,输液高渗盐后,其血压显著升高,心率显著下降(P〈0.05),尿量也明显增多。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结论高渗盐水的应用,是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其副作用小,值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渗盐水右旋糖酐用于失血性休克复苏的初步观察杨家军(胜利石油管理局滨海医院麻醉科,东营257237)我院对11例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采用高渗盐水右旋糖酐(HSO)抗休克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例中,男6例,女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研究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甘露醇降压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渗盐水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采用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采用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疗效确切,且明显优于常规甘露醇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等渗、高渗盐水腹腔灌洗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的疗效,笔者于1997年通过家兔模型拟以血浆内毒素含量和动物存活时间为主要指标,探讨家兔SMAO休克时等渗(NS)或高渗(HS)盐水腹腔灌洗的抗休克效果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7.5%高渗盐水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再次内毒素打击时肺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SD清洁级大鼠62只,随机分为NC组(正常对照组),RS组(乳酸林格液复苏组),HTS组(7.5%高渗盐水复苏组)三组,NC组18只,其余两组各22只。RS和HTS先采用通过颈动脉插管放血的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然后两组用相应液体进行复苏,复苏成功后30min腹腔注入内毒素,NC组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内毒素和生理盐水后24h,48h随机取各组大鼠8只处死并采集血液和肺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量、定量测定肺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肺组织的湿/干重比(W/D)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结果HTS组各时间点ICAM—1mRNA表达量、MPO和肺组织W/D均低于RS组,差异有统0.01)。HTS组CEC数量低于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7.5%高渗盐水复苏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再次内毒素打击时肺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乙酰酸胆硷酯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颈总动脉闭塞性休克模型,测定大鼠海马结构内MDA的含量及SOD、AChE的活性。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休克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AChE光密度明显升高。结论:①脑缺血后迅速发生了组织低灌流及神经细胞膜功能损害。②AChE不仅参与胆硷能神经递质的传递,还可能参与了脑缺血早期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