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婚恋是大学生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研究者专门把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少,尤其缺乏对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的婚恋观的对比研究。[1][2]本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进一步科学而客观地研究当代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的婚恋观,建立她们婚恋  相似文献   

2.
未婚女研究生婚恋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问题入手,讨论了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现状,并从女研究生的自身、传统择偶观念和社会角色定位等方面分析了其遭遇婚恋困境的原因,认为可以通过提升自身魅力,多方面的辅导与帮助,婚恋观和教育观念的调整来解决女研究生的婚恋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大学生生存的社会环境变化,大学生婚恋观状况也出现了新特点和新问题.而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传统的婚恋观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略显陈旧.以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当代大学生婚恋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思考,寻找高等学校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新思路.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途径四个方面对婚恋观教育的新模式作了尝试性构建.希望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问题能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婚恋观念呈现复杂的世代变迁逻辑,家庭作为婚恋观变迁的微观场域如何发挥作用,亟待考察。本文将家庭婚恋叙事作为观察两代人婚恋观念的透镜,基于57位大学生对父母婚恋经历的深度访谈,勾画父母对婚姻生活的反思与感悟,对子女成家的期待与教导,以及子女就父辈经验进行的共情与协商。本文指出,父母运用“世代延续”“世代断裂”与“人生进程”三个叙事框架来阐述自己的婚姻之道,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婚恋一体”的传统理念。子女在叙事过程产生的“情感共鸣”是他们理解父母婚恋观念的重要媒介。两代人对婚姻的理性操作与现实功能具有共识,但子代对亲子共生模式下的婚育规范难以接受。婚恋观念的代际传递呈现为两代人对代际契约的协商。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带来了人们婚恋观念的巨大变化,也对大学生的婚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因素,女大学生的婚恋教育需要格外加强。新时期的女大学生婚恋教育重在引导女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同居与爱情、就业与婚姻等关系,同时还要确立正确的婚恋教育目标和掌握相应的婚恋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校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总结出当前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为:强调恋爱权利的行使,缺乏对爱的认识;情感的需求和满足成为第一要素;物质成为影响婚恋的重要因素;性观念呈现多元化发展。提出对应的建议和措施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女大学生的情操;把婚恋观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纳入课程体系;重塑女大学生的婚恋道德。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最大的已进入而立之年,最小的也正值谈婚论嫁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婚恋期待、婚恋方式、择偶标准、生育意愿等越来越与传统社会文化相疏离,越来越挑战传统的价值规范。这跟整个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当今急速变迁的时代里,在富裕的物质生活基础上,道德约束越来越苍白无力,部分人的婚恋偏离“以爱情为基础”的基本要求,婚姻质量下降、家庭不稳定等伴随而来。家庭、学校、社会要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帮助他们端正婚恋心态,纠正婚恋行为偏差,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顺利前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先秦婚制和婚俗是产生《诗经》婚恋诗的社会土壤,《诗经》婚恋诗也因而分为贵族婚恋诗和民间情歌两大类。这两类婚恋诗,都从不同的层面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先秦婚制和婚俗对社会各阶级阶层婚恋生活的不同影响,以及在婚制和婚俗的矛盾冲突中民间婚恋观逐步向统治阶级的婚制礼俗观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的婚恋观直接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成才以及对待婚姻家庭的态度。文章通过对安徽某综合性院校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分析中西文化碰撞对当前女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性爱观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并引导她们树立科学合理的婚恋观,正确处理婚恋与学业、事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的特点、现行婚恋观教育的不足以及婚恋观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幸福的重要性的实证调查,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婚恋观教育,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手段,使婚恋观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婚恋道德重塑,能够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实现教育育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群中思想最活跃、最具青春活力和理想追求的知识群体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在我国的广泛传播,高校大学生婚恋价值观也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婚恋价值观总体上是健康、积极和理性的,但由于社会转型,多元文化并存,以及各种新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婚恋价值观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盲目追求功利、个人享乐、消极厌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等四个层面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们走出婚恋价值观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艺术地阐释婚恋问题是老舍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的题材。老舍在他的小说中充分揭示了婚恋的物化,描写了经济地位低下的人们在婚恋方面所受的屈辱,对他们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同时,他对那些人们容易陷入的婚恋误区也作了艺术的反映,他认为屈从式的婚姻观念、纵欲享乐意识、封建贞操观念、拜金主义思想等都是婚恋者的误区。老舍在小说中写出了自己的婚恋理想,他认为两性互爱应当是婚恋的基础,而只有男女双方都能在经济上自立,才有可能在婚恋中获得诗意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当今大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不良婚姻观正在滋生,这致使婚恋的不稳定性加剧。如何有效遏制婚恋道德的滑坡成为婚恋观教育中应当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大学生婚恋观念滑坡现象的透析,归纳问题所在,试图从婚姻法特别是最新的司法解释三的立法理念与内容出发,找出对当今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有价值信息,将大学生婚恋教育与婚姻法制教育相结合,为纠正不良婚恋观提出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而精深,婚恋文化包括在其中,不可或缺。虽然中国传统的婚恋观有很多封建成分存在,但其中部分内容也有合理之处。面对当代大学生在婚恋观上的困境,合理的吸纳传统婚恋观念里的积极成分,引导学生秉赋积极、合适的恋爱婚姻观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婚恋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乃至人本观念的视角,结合时代特征,实行大学生婚恋教育,实现婚恋教育模式从“管制”向“导引”转变;婚恋教育实践从“分化”向“协同”转变;婚恋教育理念从“成才”向“成人”转变。切实推进大学生婚恋教育落实落地。  相似文献   

16.
爱情心理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爱情生物理论、爱情类型理论和爱情文化理论,分别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为高校婚恋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爱情心理理论融入高校婚恋教育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对婚恋知识的需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道德观.教育者在尊重大学生婚恋需求基础上,在爱情心理理论视域下对大学生开展高校婚恋教育,从性教育、爱情类型教育、家庭关系教育、婚恋性别教育、提高亲密关系能力教育、婚恋责任教育、婚恋人格教育等方面丰富教育内容,体现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生理心理层面教育和社会层面教育相结合、个体化教育与社会化教育相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著作,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蕴含着丰富的世俗社会文化意蕴。《西游记》成功塑造了八戒这个艺术形象,展示了其婚恋经历,折射出中国传统世俗婚恋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婚恋观对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两性情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满足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社会化与人格完善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课题。应从女大学生的特点出发,围绕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与自我评价,探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中的小组方法,形成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运用整群抽样法,采用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主要强调内在因素,尤其是性格与气质、品德、感情、共同语言以及健康状况等,而不太看重家庭背景、职业、学历等外在因素。(2)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对婚外性行为持否定态度,重视恋爱与婚姻中的忠贞,认为在选择婚恋对象时有必要征求家人意见;但同时也对婚前性行为、离婚和独身等持宽容态度。(3)不同性别和专业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从热播到停播,再到如今的重生,可谓起起落落。电视婚恋节目能够起死回生的原因主要由于社会形态的变迁,婚恋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