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前牙前突或双牙弓前突。方法15例正畸患者的上牙列前牙区牙齿覆盖在Ⅱ°以上,平均覆盖为9.9mm。内收前牙阶段应用自攻型微钛钉支抗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和上颌第二恒磨牙,或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之间的牙槽间隔,以每侧100~150g力滑动内收前牙。比较内收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15例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9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4mm,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均未发生显著性移动,种植体保持了稳定。结论微钛钉支抗能够有效治疗上颌前牙前突或双牙弓前突患者,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同样可获得成功的骨结合,但即刻种植是否能够减少或预防拔牙窝牙槽嵴的生理性骨吸收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的:利用锥束CT测量评估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近期骨组织变化.方法:选取上颌前牙无法保留适合采取即刻种植的患者18例18颗患牙.于种植当天、6个月、1年行锥束CT检查,分别测量距离种植体肩台4,6,8mm处牙槽嵴唇侧骨壁的厚度,以及缺失牙牙槽嵴唇颊侧近、远中骨高度.结果与结论:种植后6个月,牙槽嵴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高度分别为(1.83±0.05) mm和(1.50±0.04) mm,距离种植体肩台4,6,8 mm处牙槽嵴唇侧骨板吸收分别为(1.72±0.30) mm,(1.65±0.26) mm,(1.55±.25) mm;1年后牙槽嵴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高度分别为(0.85±0.04) mm和(0.78±0.05) mm,距离种植体肩台4,6,8 mm处牙槽嵴唇侧水平吸收(0.52±0.20) mm,(0.45±0.16) mm,(0.32±0.15) mm.结果表明即刻种植后唇侧骨壁会发生水平向吸收,但是不影响种植体的骨结合,1年后骨组织吸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腭侧2根管的临床表现和发现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25颗需要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二磨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3颗上颌第二磨牙具有腭侧2根管,发现率为1.3%(3/225),特征性临床表现为腭龈沟,冠部腭侧宽度稍大于颊侧,远中舌尖过大或腭侧3个牙尖,腭侧颈部釉突。结论上颌第二磨牙腭侧2根管有较低的发现率,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可供临床诊断治疗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纯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OMS)的影像学特征,探讨3种口腔慢性炎症导致的骨质破坏情况与上颌窦粘膜的形态学变化。 方法 选择未经治疗的3种口腔慢性炎症引起OMS患者各50例,对其锥形束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精确测量,记录病源牙及其周围骨质破坏情况、上颌窦炎性肥厚的最大厚度值(DSM),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种OMS中,病源牙为上颌第一磨牙者最多,占35.33%;其次为上颌第三磨牙,占27.33%;再次为上颌第二磨牙,占20.00%;病源牙超过2颗者占14.67%。颊/腭侧骨壁破坏患者上颌窦粘膜DSM为9.04±5.04 mm,高于无颊/腭侧骨壁破坏患者的6.94±5.03 mm(t=2.560,P=0.011);上颌窦底壁瘘患者上颌窦DSM为11.49±6.68 mm,高于无上颌窦底壁瘘患者的6.67±3.75 mm(t=5.541,P<0.001)。单纯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慢性根尖周炎上颌窦底壁瘘发生率分别为40%、34%和2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3,P=0.259)。单纯牙周炎源性(9.26±5.33 mm)和牙周牙髓联合病变(10.24±4.93 mm)的DSM显著高于慢性根尖周炎(4.26±2.49 mm)(F=26.157, P<0.001)。 结论 单纯慢性牙周炎和牙周牙髓联合病损骨质破坏范围较广,上颌窦粘膜炎性肥厚改变的程度较重,相对于慢性根尖周炎更易发生牙源性上颌窦炎。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2002-01~2005-12对120颗伴有窦道慢性根尖周脓肿的第一恒磨牙进行了根管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5例,女45例,6 25颗,6 37颗,6 28颗,6 30颗,患者年龄12~45(平均17.5)岁。120颗患牙均有龋洞,牙髓活力试验无反应,且伴有窦道,反复肿胀、溢脓为3个月~0.5 a不等。X线检查上颌第一恒磨牙腭侧根尖部及近中颊侧根尖部有阴影者39例,只近中颊侧根尖部有透影区者为28例,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根尖部有透影区者35例,远中根尖部有透影区者18例,上述根尖部透影区界线不清楚,形状亦不规则,透影区周围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纵折后颊根保存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纵折的上颌第一磨牙拔除松动的腭根,仅存颊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并行烤瓷全冠修复。【结果】经1~3年随访,治疗成功24例,无不适症状,基本恢复了正常的咀嚼功能,较好的保存了患牙,2例因根尖持续炎症失败拔出。【结论】上颌磨牙纵折后仅保留颊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可保存患牙,恢复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锁牙合是上颌后牙被锁结在下颌后牙的颊侧,牙合面无咬牙合接触。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现对矫治的2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11例,年龄14~25(平均19)岁。其中单侧锁牙合13例,双侧7例,均为第二磨牙正锁牙合。锁牙合的程度设定为3度,轻度锁牙合为上磨牙舌尖咬牙合于下磨牙颊面不超过牙合1/3部,共8例;中度锁牙合为上磨牙舌尖咬牙合于下磨牙颊面中1/3部,共7例;重度锁牙合为上磨牙舌尖咬牙合于下磨牙颊面龈1/3部或咬牙合于下颌牙龈上,共5例。其锁牙合原因大多为上颌第二磨牙颊移位伴下颌第二磨牙舌移位或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且伴有轻中度拥挤的错牙合畸型。方法传统摆形矫治器采用在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上粘固牙合支托和腭部较大面积的Nance塑料托板作为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而该法采用在上颌第一双尖牙放置带环,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作为支抗部分,增强了Nance基托的固位,减少了由于牙合支托造成的咬合增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2例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在上颌第一磨牙上放置带环且腭侧焊接腭侧圆管,上颌第一双尖牙带环并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基托远中左右各伸出钟摆形推簧,其弹簧臂上的水平“U”型曲可以调整长度,精确控制磨牙远中及颊腭向移动。即使上颌第二磨牙正在萌出或萌出不久,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仍然显著。结果所有2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非技牙完成矫治,安氏Ⅱ类磨牙关系调整为Ⅰ类,牙列整齐、美观、功能稳定。结论应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显著,支抗较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的根管交通,为口腔学科临床、科研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上颌第一恒磨牙50颗,通过制作透明牙来观察近中颊根根管交通,统计侧副根管、交通支、回路和钙化段的发生率。结果 50颗透明牙有45颗显示根管形态。侧副根管和交通支发生部位及发生率:(1)侧副根管,根中1/3占4.4%,根尖1/3占37.8%,根颈1/3无;(2)管间交通,根颈1/3占4.4%,根中1/3占20.0%,根尖1/3占8.8%;(3)回路,根中1/3和根尖1/3各占4.4%,根颈1/3无。(4)钙化段,未发现根颈部钙化段,根尖1/3钙化段发生率为13.2%。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侧副根管在根尖1/3发生率最高,管间交通多发生在根中1/3,其次是根尖1/3,个别根管管间交通极为复杂,可形成网状交通和回路。根尖1/3根管可发生钙化段。  相似文献   

10.
锥形束CT观察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观察并评估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方法 收集551例上颌第二恒磨牙患者的锥形束CT资料,记录性别、年龄、牙位、近颊根根管数目和形态,采用Vertucci分类法记录根管构型,并记录根管弯曲位置、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结果 551例中,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为25.41% (140/551),男性多于女性;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大多向远中及腭侧弯曲,弯曲根管占87.54% (604/690),57.57% (397/690)的弯曲发生在根中1/3,重度弯曲占19.28% (133/690).结论 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MB2的发生率较高,中、重度弯曲根管较多.锥形束CT可在各层面显示根管系统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微种植支抗钉结合滑动杆治疗处于轻中度牙列拥挤安氏Ⅱ类亚类患者,探讨矫治前后疗效变化。方法 对35例15~25岁轻中度牙列拥挤安氏Ⅱ类亚类患者采用单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滑动杆推磨牙向后,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矫治。分析测量矫治前后模型及拍摄头颅侧位片评价其治疗有效性。结果 治疗完成后所有患者远中侧磨牙由Ⅱ类关系调整为Ⅰ类关系,模型测量上上颌第一磨牙后移量平均增加5.15mm,牙弓前段、中段宽度平均增加分别为5.45mm、4.55mm,头影测量上上颌第一磨牙至Y轴距离平均减小3.3mm(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约2.72°,上颌磨牙轻度平均压低0.92mm,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效果良好。结论 微种植支抗钉结合滑动杆能够有效远移上颌磨牙,可顺利完成对安氏Ⅱ类亚类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的矫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且伴有轻中度拥挤的错(牙合)畸型.方法传统摆形矫治器采用在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上粘固牙合支托和腭部较大面积的Nance塑料托板作为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而该法采用在上颌第一双尖牙放置带环,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作为支抗部分,增强了Nance基托的固位,减少了由于(牙合)支托造成的咬合增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2例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在上颌第一磨牙上放置带环且腭侧焊接腭侧圆管,上颌第一双尖牙带环并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基托远中左右各伸出钟摆形推簧,其弹簧臂上的水平"U"型曲可以调整长度,精确控制磨牙远中及颊腭向移动.即使上颌第二磨牙正在萌出或萌出不久,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仍然显著.结果所有2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非技牙完成矫治,安氏Ⅱ类磨牙关系调整为Ⅰ类,牙列整齐、美观、功能稳定.结论应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显著,支抗较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且伴有轻中度拥挤的错牙台畸型。方法 传统摆形矫治器采用在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上粘固牙合支托和腭部较大面积的Nance塑料托板作为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而该法采用在上颌第一双尖牙放置带环,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作为支抗部分,增强了Nance基托的固位,减少了由于牙合支托造成的咬合增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2例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在上颌第一磨牙上放置带环且腭侧焊接腭侧圆管,上颌第一双尖牙带环并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基托远中左右各伸出钟摆形推簧,其弹簧臂上的水平“U”型曲可以调整长度,精确控制磨牙远中及颊腭向移动。即使上颌第二磨牙正在萌出或萌出不久,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仍然显著。结果 所有2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非技牙完成矫治,安氏Ⅱ类磨牙关系调整为Ⅰ类,牙列整齐、美观、功能稳定。结论 应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显著,支抗较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6例上颌颌磨牙伸长的病例,在患侧上颌骨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以其为支抗压低磨牙。6名患者伸长的磨牙均得到压低,平均治疗时间为6个月,平均压低约2mm,伸长磨牙经压低后未见牙根吸收,牙周情况良好。利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压低伸长磨牙,患者易于配合,治疗时间短,疗效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矫治对AngleⅡ1类错[牙合]垂直骨面型患者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20年9月在宝鸡市中医院、宝鸡市口腔医院和渭南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AngleⅡ1类错[牙合]垂直骨面型患者,根据下颌平面角(MP-SN)角度及面高指数分为高角组、低角组、均角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正畸拔牙矫治处理,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牙槽骨厚度变化。【结果】矫治后,高角组、低角组患者右上[牙合]颌面距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6 mm、9 mm、根尖点处牙槽骨总厚度降低,且高角组低于低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患者右侧下颌[牙合]颌面距CEJ 3 mm、6 mm、9 mm牙槽骨总厚度和唇侧牙槽骨厚度降低最多,左侧[牙合]颌面距CEJ 6 mm、9 mm,根尖点牙槽骨总厚度及距CEJ 9 mm唇侧和距CEJ 6 mm腭侧减少量最多(P<0.05)。高角组距CEJ 3 mm处腭侧牙槽骨厚度明显减少,低角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远中根距CEJ 3 mm、6 mm、9 mm处牙槽骨厚度明显减少(P<0.05)。矫治后,低角组近远中根颊舌侧牙槽骨厚度明显减少,高角组颊侧牙槽骨厚度明显减少(P<0.05);高角组近中根唇侧牙槽骨减少量高于低角组(P<0.05)。【结论】正畸拔牙矫治能减少AngleⅡ1类错[牙合]垂直骨面型高角患者牙槽骨厚度,应慎重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背景:比格犬下颌骨解剖结构复杂,微种植体置入位置不恰当会造成微种植体周骨量不足和微种植体松脱。目的:观察比格犬下颌骨相应解剖结构及微种植体的置入部位和方法。方法:取成年雄性比格犬尸体下颌骨,测量下颌第二双尖牙牙尖至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的长度;下颌第二、三、四双尖牙和第一磨牙根分叉度及牙根分叉处距离下颌神经管的垂直高度;于牙槽嵴下4,6mm处用游标卡尺测量下颌第二、三、四双尖牙和第一磨牙颊舌向牙槽嵴厚度和近远中根的水平距离。结果与结论:下颌第二双尖牙牙尖至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的长度平均为52.70mm;距离下颌神经管的垂直高度最远的是第一磨牙,最近的是第四双尖牙,根分叉度最大的是第一磨牙,最小的是第四双尖牙。下颌第二、三、四双尖牙和第一磨牙的颊舌向骨质厚度随着距离牙槽嵴顶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距离牙槽嵴顶4,6mm的深度,下颌第二、三、四双尖牙和第一磨牙近远中根的水平距离均大于5mm,且随着距离牙槽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比格犬下颌第二双尖牙至第一磨牙牙槽骨段骨质结构均匀。在距离牙槽嵴顶4~6mm深度,单颗牙自身近远中牙根之间足以提供微种植体置入所需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比格犬下颌骨解剖结构复杂,微种植体置入位置不恰当会造成微种植体周骨量不足和微种植体松脱。目的:观察比格犬下颌骨相应解剖结构及微种植体的置入部位和方法。方法:取成年雄性比格犬尸体下颌骨,测量下颌第二双尖牙牙尖至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的长度;下颌第二、三、四双尖牙和第一磨牙根分叉度及牙根分叉处距离下颌神经管的垂直高度;于牙槽嵴下4,6mm处用游标卡尺测量下颌第二、三、四双尖牙和第一磨牙颊舌向牙槽嵴厚度和近远中根的水平距离。结果与结论:下颌第二双尖牙牙尖至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的长度平均为52.70mm;距离下颌神经管的垂直高度最远的是第一磨牙,最近的是第四双尖牙,根分叉度最大的是第一磨牙,最小的是第四双尖牙。下颌第二、三、四双尖牙和第一磨牙的颊舌向骨质厚度随着距离牙槽嵴顶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距离牙槽嵴顶4,6mm的深度,下颌第二、三、四双尖牙和第一磨牙近远中根的水平距离均大于5mm,且随着距离牙槽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比格犬下颌第二双尖牙至第一磨牙牙槽骨段骨质结构均匀。在距离牙槽嵴顶4~6mm深度,单颗牙自身近远中牙根之间足以提供微种植体置入所需骨量。  相似文献   

18.
谷永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584-3585
目的:观察摆型矫治器远移第二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10例安氏Ⅱ类错,上牙弓Ⅰ~Ⅱ度拥挤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采用摆型矫治器实施上颌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同时配合J型钩和Ⅱ类牵引,以矫治牙列拥挤。结果:上颌第二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距离为(4.12±1.62)mm,最大为6.85mm,最小为3.28mm。前牙覆覆盖关系基本不变。结论:摆型矫治器是一种简便,对患者依赖少的上磨牙远移装置,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 男,46岁。因口腔上腭部长有一包块感觉不适,影响说话就诊。查体:A67腭侧牙龈上有2cm×2cm米大小包块,表面较光滑,色红,触之易出血。A7颊侧牙周正常,腭侧牙周袋深及其腭侧根根尖,牙周袋有少许溢脓。A7II松动,叩痛(+)。  相似文献   

20.
孙振龙  薛鹏  遆云飞 《临床医学》2009,29(10):104-105
目的探讨牙裂在口腔内的特征及分布。方法3年里,发生在141名患者的154颗牙齿被诊断为牙裂,对患牙的充填材料和充填类型、患牙的位置和洞型,对拾牙的情况,患者的年龄及性别进行分析。结果牙裂多发于未经充填的(60.4%)和Ⅰ类充填的牙齿(29.2%)。高发年龄为〉40岁(31.2%,40~50岁;26.6%,50岁以上),男(53.9%)女(46.1%)比例相当。牙裂在上颌磨牙(33.8%,第一磨牙;23.4%,第二磨牙)比在下颌磨牙(20.1%第一磨牙;16.2%,第二磨牙)更常见。结论牙裂高发于超过40岁患者的上颌未经任何充填的健康磨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