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弹技术在禾谷类植物基因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基因转移,遗传转化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将外源基因导入禾谷类植物细胞,获得转基因单株的成功事例很少,这主要是因禾谷类植物细胞的特殊性和现有基因转移技术固有的缺陷所致。由Sanford等发明的生物弹基因转移技术可克服上述不足,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发明、作用、特点及在禾谷类植物基因转移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该技术的优缺点,认为生物弹基因转移技术可望成为实验室常规的基因转移技术。  相似文献   

2.
3.
第一个植物基因工程载体——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质粒载体的构建,开创了植物基因工程的新篇章。迄今为止,利用Ti质粒载体已获得数十种植物的转基因植物,如:番茄、烟草、大豆、马铃薯、黄瓜、苜蓿及向日葵等。现在利用植物基因工程的手段来改造植物已成为现实可行的了,给农作物育种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根癌农杆菌只侵染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引起肿瘤,一般不侵染单子叶植物,而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大麦、玉米及高梁等禾谷类作物属单子  相似文献   

4.
重要禾谷类植物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与双子叶植物相比,禾谷类植物的离体培养和再生主要采用一些胚性组织,对它们的转基因研究发展相对比较缓慢,90年代以来,离体培养方面的经验被有效地融入DNA转移技术,通过筛选和再生少量的转化细胞,已得到了不少可育的小麦,水稻,玉米,大麦等禾谷类转基因植物,本文着重综述了禾谷类植物转化方法和选择体系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讨论了该研究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重要禾谷类植物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双子叶植物相比,禾谷类植物的离体培养和再生主要采用一些胚性组织,对它们的转基因研究发展相对比较缓慢。90年代以来,离体培养方面的经验被有效地融入DNA转移技术;通过筛选和再生少量的转化细胞,已得到了不少可育的小麦、水稻、玉米、大麦等禾谷类转基因植物。本文着重综述了禾谷类植物转化方法和选择体系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讨论了该研究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重要禾谷类粮食作物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转化方法、报告基因、筛选系统和外源基因的整合与表达调控等内容 ,对近几年水稻、玉米等几种重要禾谷类粮食作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细胞有丝分裂”是生物学实验课必修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染色体的概念有一个感性认识。但从以往的实验情况看 ,该实验成功率较低 ( 5 0 %— 6 0 % ) ,其失败原因 ,除学生操作不准确外 ,主要是因为 :①选材不当 ;②各期分裂细胞稀少 ;③胞质、胞核、染色体之间的颜色不分明 ;④细胞分散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借鉴资料 ,经大量的实验探索 ,对该实验做了几点改进 ,收到明显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选大蒜做实验材料因大蒜体积小 ,蒜瓣多 ,且一瓣蒜的生根量相当于一个葱头的生根量 ,既节约了经费 ,又减轻了工作量 ,…  相似文献   

8.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好材料—蚕豆侧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高中《生物》4个必做实验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包括不少教师反映观察不到分裂相细胞 ,实验效果差一直困扰着实验课老师。究其原因 ,除操作技术掌握不当外 ,用于实验的材料——洋葱存在的不足可能是关键之处。为此 ,我们选用 10余种容易得到、培养方便的农作物种子作材料 ,以期筛选到适宜的实验材料。经试验摸索 ,发现蚕豆侧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材料。现将其培养方法、操作等报道如下。1 蚕豆苗及侧根的培养选择无霉变、无虫害的蚕豆种子 ,加清水浸泡 2 4 h,取…  相似文献   

9.
用大蒜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更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一般都用洋葱作实验材料。可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洋葱作实验材料,效果不太好,为此我们改用大蒜作实验材料,大蒜比洋葱有以下几个优点: 1)生长快:在同等条件下,大蒜比洋葱生根快得多, 尤其是在温度偏低时更为明显。比如在15℃时,培养大蒜48 h,根尖可长出15 mm以上,而培养洋葱72 h根尖刚长出。  相似文献   

10.
家蚕原代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8℃,pH值6.4-6.8的条件下,用Grace培养基辅以20%的标准胎牛血清培养半消化法接种的家蚕晚期胚。原代培养细胞能够长期存活,观察到了家蚕原代培养过程中分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发现了原代细胞分裂过程中赤道板的异常和染色体分离的异常现象;培养6个月和10个月的原代细胞分裂百分比分别为0.02±0.01和0.35±0.10,原代细胞异常的有丝分裂细胞百分比逐渐减少,分别为8.0±1.6和3.2±1.0。  相似文献   

11.
颜菁 《生物学通报》2011,46(5):31-33
1引言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是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1.4“细胞的增殖”主题下的一项具体内容标准。“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必修1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中安排的涉及临时装片制作与显微镜观察类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以大田及温室生长的植株为材料,成功地建立了直接从禾谷类花器官(大麦穗切段、水稻颖花、小麦小穗)机械游离小孢子的程序及培养系统。从供试的二个大麦材料上重复获得大量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从一个水稻广亲和品种上得到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以及从三个小麦品种(系)上获得小孢子形成的多细胞结构(MCS)和早期胚状体(ELS)。相对较长时间的低温预处理有利于提高ELS(大麦)及MCS(小麦)的得率,改善培养物的通气状况,以及提早再分化有利绿色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3.
用GAs处理禾谷类糊粉细胞原生质体后,可以诱导α_淀粉酶的合成与分泌。ABA抑制GAs的诱导作用并可刺激ABA诱导蛋白的产生。GAs和ABA的受体位于质膜上。最近的研究表明:G蛋白、cGMP、Ca2+和钙调素、三磷酸肌醇(IP3)及蛋白质磷酸酶(PP1和PP2A)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GA响应的信号传导过程。已克隆出一些可在转录水平上调节GA诱导基因的顺反子,并证明它们在禾谷类糊粉细胞中的GA响应事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证据表明GA在α 淀粉酶的转录后水平的调节上也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GA调节禾谷类α-淀粉酶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及分子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GAs处理禾谷类糊粉细胞原生质体后 ,可以诱导α_淀粉酶的合成与分泌。ABA抑制GAs的诱导作用并可刺激ABA诱导蛋白的产生。GAs和ABA的受体位于质膜上。最近的研究表明 :G蛋白、cGMP、Ca2 和钙调素、三磷酸肌醇 (IP3)及蛋白质磷酸酶 (PP1和PP2A)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GA响应的信号传导过程。已克隆出一些可在转录水平上调节GA诱导基因的顺反子 ,并证明它们在禾谷类糊粉细胞中的GA响应事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证据表明GA在α 淀粉酶的转录后水平的调节上也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陕西、甘肃两省禾谷类三种病毒病:小麦线条花叶病毒病、小麦丛矮病毒病和玉米粗病毒病的发生危害基础上,采用超薄切片和电镜技术对发生在上述两省内的三种病毒进行了病毒粒子的直接观察。  相似文献   

16.
再谈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轴的伸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刊1985年第7期上曾刊登过“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轴的伸长”一文,其中对禾谷类作物种子萌发时胚轴的伸长情况谈得很简单。其后又陆续进行了一些与此有关的试验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介绍如下,作为对前文的一点补充。 (一)禾答类作物胚轴的伸长类型  相似文献   

17.
真核细胞由间期进入有丝分裂期时,伴随着一系列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不少是由许多特定蛋白质的磷酸化引起的。这些蛋白质被磷酸化后,其构型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细胞内有多种蛋白激酶参与这些磷酸化过程,而其中P 34~(cdc2)激酶起着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是现行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必做的实验之一。按照教科书(人教版)中介绍的实验方法步骤去操作,在本地区的成功率很低,笔者多年来对实验的方法步骤进行整体改进优化,大大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自1986年以来,已从所有重要的谷类植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以及多种禾本科植物例如甘蔗的原生质体再生得到了完整的再生植株。此外,在一些实验室中已得到了谷类植物的体细胞杂种或胞质杂种以及一些带有引入的有用农艺性状的转基因植株。在过去的十年期间,由于两种关键性的技术进步:即建立胚性悬浮培养物作为分离全能性的原生质体的材料以及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原生质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首次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短柄禾叶蕨(Grammitis dorsipila(Christ.)C.Chr.)具代表性的配子体形态发育全过程及各环节的特征,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毛状体、叶绿体、边缘细胞、精子器等,并附特征性结构照片29幅。为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的研究积累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并初步讨论了短柄禾叶蕨配子体特征所体现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