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的作用是否存在缺陷及药物(地塞米松、小剂量氨茶碱)对其作用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哮喘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哮喘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 CD25+ T调节细胞及CD4+CD25-T淋巴细胞并培养,设CD4+ CD25+ T调节细胞组、CD4+CD25-T淋巴细胞组及CD4+ CD25+ T调节细胞联合CD4+CD25-T淋巴细胞组,第3组又分为氨茶碱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72h后取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IFN-γ、IL-5、IL-13水平。结果健康对照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可抑制IFN-γ、IL-5及IL-13的生成(P<0.01),哮喘患者仅抑制IFN-γ、IL-5的生成(P<0.01);地塞米松预处理CD4+ CD25+ T调节细胞后,健康对照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抑制IFN-γ(P<0.05)、IL-5(P<0.01)、IL-13(P<0.01)生成能力增强,哮喘患者抑制IL-5、IL-13生成能力增强(P<0.01);采用氨茶碱预处理后,健康对照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抑制IL-5(P<0.01)、IL...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分离肺结核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T淋巴细胞凋亡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结果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涂阳组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率高于涂阴组与健康对照组,复治组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初治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率与IL-10, IFN-γ水平相关。结论 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肺结核的免疫发病机制之一,对诱导或抗凋亡的某些因素进行干预有望为结核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致脑炎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C57BL/6雌性小鼠,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诱导建立EAE模型,免疫后第9天分离脾脏T淋巴细胞,并培养。设补阳还五汤组和PBS对照组(对照组)。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检测CD~4+CD25~+、CD4~+IL-10~+、CD4~+IFN-γ~+的表达。ELISA法测定上清中IL-10、IL-1β、IL-17、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细胞CCL-20、MIP-1α、IFN-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可以减少CD4~+IFN-γ~+T细胞,增加CD4~+CD25~+、CD4~+IL-10~+T细胞;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7、TNF-α、IFN-γ的释放,同时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抑制化学趋化因子CCL-20、MIP-1α的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转化炎性Th1型为抗炎的Th2型及调节性T细胞,抑制炎性反应,降低T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提示补阳还五汤具有治疗EAE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05-508
目的:探讨血浆灌流(PP)治疗对肝衰竭患者循环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水平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12例肝衰竭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HBsAg(-)的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检测在PP治疗前后循环血中CD4~+T、CD8~+T及炎性因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IL-10、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表达。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采用PP治疗后,TBIL、ALT、PTA、CRP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采用PP治疗前,CD4~+T、CD8~+T水平较对照组低表达,CD4~+T/CD8~+T比值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PP治疗后,CD4~+T、CD8~+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调,CD4~+T/CD8~+T比值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D4~+T、CD8~+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调,CD4~+T/CD8~+T比值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PP治疗前,TNF-α、IFN-γ、IL-6、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PP治疗后TNF-α、IFN-γ、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PP治疗后TNF-α、IFN-γ、IL-6、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治疗肝衰竭患者可显著调控循环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状态,调节紊乱的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肝功能复常,提高肝衰竭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分析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MSCs对ITP患者T淋巴细胞分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Ficoll液密度离心法联合尼龙毛柱法分离健康供者/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离心法分离外周血血清;Ficoll液密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供者骨髓液单个核细胞,贴壁法分离培养出MSCs;以健康供者/ITP患者的T淋巴细胞和自身血清为基础,加入不同浓度的MSCs,设为试验组(T淋巴细胞和MSCs比值:1∶0.01、1∶0.02、1∶0.08)、空白组(单纯健康供者/ITP患者T淋巴细胞),培养72h;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纯度及共培养体系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淋巴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4水平变化。[结果]加入MSCs共培养后,健康供者和ITP患者各组内CD4+T淋巴细胞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健康供者组内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比值随MSCs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2),而ITP患者组内Treg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加MSCs的情况下,ITP患者空白组的IL-2、TNF-α及IFN-γ水平高于健康供者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水平低于健康供者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加入MSCs(1:0.08比例)共培养后,ITP患者组的CD8+T淋巴细胞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IL-2、TNF-α、IFN-γ水平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与健康供者相比,ITP患者IL-2、TNF-α及IFN-γ的分泌增多,IL-10分泌减少。MSCs在体外可下调ITP患者CD8+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ITP患者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当归水醇提取物对哮喘患者血CD4+CD25+T调节细胞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50例哮喘患者的外周静脉血CD4+CD25+T调节细胞,采用Western blot研究不同浓度(3.13 ng/mL,6.25 ng/mL,12.5 ng/mL,25 ng/mL)的当归水醇提取物对CD4+CD25+T细胞IFN-γ表达情况以及25 ng/mL的当归水醇提取物处理CD4+CD25+T细胞不同时间(24 h、36 h、48 h)后IFN-γ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当归水醇提取物浓度的增加,CD4+CD25+T调节细胞IFN-γ表达增加。随着当归水醇提取物处理的时间延长,CD4+CD25+T调节细胞IFN-γ表达增加。结论当归水醇提取物浓度对哮喘患者IFN-γ表达呈现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关系,提示当归水醇提取物可能通过影响IFN-γ表达来影响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D4+IL-17A+IFN-γ+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IL-17A+IFN-γ+T细胞数量,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A和IFN-γ含量。结果慢性HBV感染重型患者(CSHB)外周血中CD4+IL-17A+IFN-γ+T细胞含量和血清IL-17A含量最高,与慢性HBV感染轻、中度患者(CHB-LM)和慢性HBV感染无症状携带者(AsC)及健康志愿者(H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SHB和CHB-LM患者血清IFN-γ含量均明显低于AsC组和H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sC组和HV组患者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HBV轻、中度患者及慢性HBV重型患者血清IL-17A水平与CD4+IL-17A+IFN-γ+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P均0.05)。慢性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HBV轻、中度患者和慢性HBV重型患者血清IFN-γ含与血清IL-17A含量及外周血CD4+IL-17A+IFN-γ+T细胞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CD4+IL-17A+IFN-γ+T细胞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疾病阶段存在差异,可能在HBV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IL-4和IFN-γ在哮喘大鼠淋巴液与血液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收集激发后0、24、48 h淋巴液、血液中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淋巴液及血液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及淋巴液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哮喘组淋巴液和血液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水平、血浆IL-4和IFN-γ浓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淋巴液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水平、IL-4和IFN-γ浓度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血液水平(P<0.05)。结论哮喘大鼠淋巴液中存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失调,且淋巴液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血液水平;哮喘大鼠淋巴液中存在以Th2亢进为特征的Th1/Th2失衡,淋巴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对于反映哮喘炎症程度可能更早和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分离肺结核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T淋巴细胞凋亡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涂阳组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率高于涂阴组与健康对照组,复治组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初治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率与IL-10,IFN-γ水平相关。结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肺结核的免疫发病机制之一,对诱导或抗凋亡的某些因素进行干预有望为结核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突破。  相似文献   

10.
付莉  肖国胜  常贺  王焱 《求医问药》2014,(20):163-164
目的 :分析特异性Kv1.3通道阻断剂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CD4+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S组和药物干预组,通过高脂喂养+维生素D3负荷灌胃建立AS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药物干预理组大鼠应用ShK-L5进行持续药物干预,对照分析各组大鼠CD4+T细胞炎症因子IL-2、IL-10 and IFN-γ的分泌情况。结果:ShK-L5可抑制AS大鼠CD4+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时出现的增殖反应(2.761±1.016 vs1.434±0.3459,P<0.05)。药物干预理组大鼠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在受到刺激48h后分泌的细胞因子显著增多,其IL-2,IL-10和IFN-γ的表达均低于AS组大鼠,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结论 :特异性阻断Kvl.3通道ShK-L5可抑制AS大鼠CD4+T淋巴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及受抗原刺激时的增殖、活化能力。ShK-L5可抑制AS大鼠CD4+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L-10、IFN-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益生菌干预对卵清蛋白(OVA)诱导幼鼠食物过敏发生的影响,以及对模型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3周龄断乳雌性Brown-Norway幼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食物过敏组和益生菌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OVA-IgE和小肠内容物slgA水平.体外分离培养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脾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计数,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 食物过敏组血清OVA-IgE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OVA-IgE质量浓度显著低于食物过敏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小肠内容物中slgA水平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食物过敏组脾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与食物过敏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过敏组脾IL-4和IL-10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益生菌干预组IFN-γ、IL-4和IL-10的水平均显著低于食物过敏组(P<0.05);食物过敏组IFN-γ/IL-4的比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益生菌干预组显著高于食物过敏组(P<0.05).结论 益生菌干预能够通过调节模型动物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起到防治食物过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异常表达及其对Th1/Th2/Th17亚型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住院的肝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集外周血并分离CD4+T淋巴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中GP73表达水平;另将分选的20例健康者CD4+T淋巴细胞分别转染GP73小干扰RNA或过表达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D4+T淋巴细胞中GP73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分泌水平.结果 肝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GP73 mRNA的表达与健康者相比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过表达组NF-κ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GP73干扰组NF-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过表达GP73导致CD4+T淋巴细胞中IL-4、IL-17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沉默GP73导致CD4+T淋巴细胞IL-4、IL-17水平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GP73在肝癌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过表达,而GP73很有可能通过激活N F-κB参与炎症反应,导致患者体内T h1/T h2/T 17失衡,促进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对SHIV感染CD8+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 从SHIV/恒河猴模型外周血中分选出CD8+T细胞,加入IL-21诱导培养,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浓度,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泌IFN-γ的CD8+T细胞所占的百分比.结果 10 ng/mL,IL-21明显促进CD8+T细胞分泌IFN-γ(P<0.05),IFN-γ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4h为刺激CD8+T细胞胞内IFN-γ合成的最佳时间.结论IL-21对CD8+T细胞分泌IFN-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恶性肿瘤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选取42例恶性肿瘤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组,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研究组胸腔积液和外周血、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CD4~+比例、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研究组胸腔积液及外周血中CD4~+CD25~+/CD4~+比例及TGF-β1、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胸腔积液高于外周血(P<0.01),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胸腔积液低于外周血(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TGF-β1、IL-10和IFN-γ水平进行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Th1/Th2分化情况与反应状态,为肺癌的诊断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代表Th1和Th2细胞功能,应用细胞因子诱生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肺癌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和IL-4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向Th1细胞的分化明显减少,向Th2细胞的分化无明显变化,Th1向Th2方向的漂移可能是肺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康小平  龙飞  薛芹  张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134-136,139
目的:研究斑秃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外周血免疫指标及其与脱发面积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斑秃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7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1)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含量:观察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4v7基因的含量高于对照组,CD4+ CD25+T淋巴细胞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h1和Th2细胞功能:观察组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含量高于对照组,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因子含量:观察组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含量低于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4v7基因含量以及血清中IFN-γ、IL-12、TGF-β1含量与脱发面积呈正相关,外周血中CD4+ CD25+T淋巴细胞含量以及血清中IL-4、IL-10、IGF-Ⅰ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斑秃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增强,Th1细胞功能亢进、Th2细胞功能抑制,IGF-Ⅰ、TGF-β1含量异常;且以上指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不同时期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对肺结核机制研讨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48例进展期肺结核患者作为进展期组,50例好转期肺结核患者作为好转期组,同时选取我院4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3组人群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8~+以及CD3~+/CD8~+)、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g)、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以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意义。结果:肺结核进展期患者凝血功能(Fg、TT、PLT以及D-D)、T淋巴细胞亚群CD8~+以及炎症因子(IL-2、IL-10、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3~+/CD8~+)以及IFN-γ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肺结核好转期患者凝血功能(Fg、TT、PLT以及D-D)、T淋巴细胞亚群CD8~+以及炎症因子(IL-2、IL-10以及TNF-α)显著低于进展期组肺结核患者,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好转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3~+/CD8~+)和IFN-γ显著高于进展期组肺结核患者,但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不同时期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指标发生显著改变,对肺结核机制的研讨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叶筱颖  朱瑜  王子峰 《当代医学》2021,27(33):24-27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在白血病患者血液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45例初诊和12例治疗后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白血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健康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E等方法进行静脉血检测,比较两组Th1及Th2细胞因子水平、CD3+,CD4+,CD8+及CD4+/CD8+占比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性.结果 白血病组患者Th1细胞中IL-2、IFN-γ表达低于健康组,缓解时患者Th1细胞中IL-2、IFN-γ表达高于初诊时,白血病组Th2细胞中IL-4、IL-10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缓解时患者Th2细胞中IL-4、IL-10表达低于初诊时(P<0.05);初诊时白血病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M高于健康组,IgG低于健康组(P<0.05),缓解时白血病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A高于健康组(P<0.05);白血病组患者在初诊时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低于健康组,CD8+高于健康组(P<0.05),与初诊时比较,缓解时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P<0.05);白血病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高于健康组(P<0.05),缓解时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低于初诊时(P<0.05);白血病患者初诊时乳酸托氢酶(LDH)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缓解时LDH水平低于初诊时(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细胞及免疫球蛋白表达异常,其指标变化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指导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并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22例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ITP患者作为观察组,23例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ITP患者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复查血常规,评价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复查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ITP患者疗效迅速,起效快,对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明显大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EG-IFNα-2b治疗前后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自然杀伤(NK)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变化;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IL-2、IL-6、IL-10的变化。结果应答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NK细胞、CTL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后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CD3+、CD4+、NK细胞、CD4+/CD8+及IFN-γ、IL-2水平均显著升高,而CD8+、CTL及IL-6、IL-10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b治疗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通过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CTL及血清IFN-γ、IL-2、IL-6、IL-10的变化,可以预测患者干扰素治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