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小板保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体外保存的质量,是血液服务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供应临床的主要是常温[(22±2)℃]连续振荡液态保存的血小板,然而这种血小板保存时间<5 d,并且22℃常温振荡储存易使血小板受细菌污染,输入人体后可能会造成机体败血症的发生~([1]).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低温保存保护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是血液重要的组成成分,选择有效的深低温保护剂保存血小板可有效延长保存期,减少细菌污染,提高血小板的使用效率。本文就血小板深低温保存保护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80℃长期保存血小板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80℃条件长期保存血小板的关键技术。方法将12人份加终浓度为5%二甲基亚砜(DMSO)的富含血小板血浆,分为若干等份后置于实验专用-80℃低温冰箱中保存1—16个月,1—6个月每月每人份各取1份样本、8—16个月每2个月每人份各取1份样本37℃水浴复温后检测:血小板计数(P 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pH、血小板CD62p表达、凝血酶激活CD62p表达、凝血酶激活CD62p再表达、磷脂酰丝氨酸(PS)表达和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结果在16个月的保存过程中P l、tMPV、PDW、pH、血小板CD62p表达、凝血酶激活CD62p表达、凝血酶激活CD62p再表达、PS表达和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等,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加终浓度为5%DMSO,在-80℃条件下长期保存质量较好且较稳定,此技术条件可用于长期储备血小板资源。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冻干保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冻干是保存血小板最理想的方法,能常温保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和便于运输等,可解决目前血小板保存和运输方面存在的局限性问题。然而冻干除引起血小板膜结构损伤、蛋白质变性甚至死亡之外.还可致血小板激活损伤,冻干所致的血小板激活与膜通道脂质发生相变有关。针对损伤机制应用各种保护剂可减少冻干损伤.目前已有研究通过海藻糖的载入,在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血小板的冻干保存,冻干再水化后血小板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和存活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的冻干保存可应用于将来的血库和临床输血。本文综述了冷冻干燥对血小板损伤作用、保护剂在血小板冷干研究中的应用及血小板冻干保存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冷冻保护剂和添加液的正确选择是保证冷冻血小板质量的重要因素。冷冻血小板体内即刻止血功能明显优于液体保存血小板。为更好地保证冷冻血小板的质量,了解二甲亚砜(DMSO)在冷冻血小板保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DMSO冷冻血小板止血功能增强的机理及不同因素对冷冻保存血小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冷冻血小板的长期保存及质量标准、DMSO引起冷冻血小板分子改变及抑制激活作用的机理、不同因素对冷冻血小板保存效果的影响、保存效果的检测、冷冻血小板在灾害救援和军事行动中的应用及犬冷冻血小板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血小板在临床常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活动性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或预防恶性肿瘤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出血。当前我国采供血机构血小板的常规保存条件为(22±2)℃,震荡保存,保存期限为5d。22℃震荡保存期限短且发生细菌污染概率远超低温保存,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输血安全。目前,主要从血小板添加剂溶液替代血浆保存血小板、4℃冷藏保存血小板、-80℃深低温冰冻保存血小板等方面进行研究,缓解储存过程造成的损伤,减少细菌污染,延长血小板保质期,笔者拟就以上几个方面对血小板保存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80℃冰冻保存单采血小板聚集原因,避免聚集的发生。方法: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按冰冻单采血小板操作规程制备冰冻血小板。回顾分析冰冻血小板的聚集情况。结果:制备冰冻血小板518袋。解冻后发生肉跟可见的血小板聚集10袋,其中使用进口产品袋和转移袋冰冻保存血小板聚集发生率分别为0.47%和0.35%;使用国产产品袋和分浆袋冰冻保存血小板聚集发生率分别为55.6%和27.27%。血小板聚集与冰冻保存时间关系不大。讨论:使用进口产品袋和进口转移袋冰冻保存血小板发生聚集率(0.47%和0.35%;)均低于使用国产产品袋和分浆袋(55.6%和27.27%);提示使用进口袋冰冻保存血小板可明显降低冰冻血小板聚集率。国产袋出现血小板聚集多的原因可能是:(1)由于血袋含有某些杂质,加入冰冻保护剂DMSO后溶解进入血小板悬液,引起血小板聚集;(2)血袋透气性较差。内壁不够光滑,使血小板的代谢消耗增加和机械磨擦刺激,而导致血小板损伤;(3)由于透气性较差,使速冻过程延长,而导致血小板冰冻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常温保存3天后再进行-80℃冰箱内冷冻保存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对当天冷冻和保存3天后再冷冻血小板进行了计数,并检测聚集力、黏附力以及CD62p的表达,并通过可对比性病例观察保存3天后再冷冻与当天冷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保存期3天之内血小板数量、低渗性休克反应、黏附功能无显著差异性改变(P〉0.05),但聚集功能和CD62p的表达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天保存并冷冻的血小板与保存3天后再冷冻的血小板各项指标的变化都无显著性差异。CD62p的再表达率(CD62p凝血酶激活后阳性率-CD62p激活前的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分别是51.1±4.5和51.1±4.4(P〉0.05)。临床应用当天冷冻和保存3天后再冷冻血小板的CCI值分别是48%和4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保存3天后可以再-80℃冷冻保存,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当天冷冻血小板比较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低温保存血小板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成分输血的普及与推广 ,血小板输注已成为治疗出血、改善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手段 ,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迅速增加。常温液态震荡保存方法 (2 2℃ ,5d) ,血小板保存期短、易激活及污染、报废率高 ,无法满足临床需要。低温保存血小板有效期长、可大量储备、即刻止血效果可靠 ,能更好地适应平战时血液储备的卫勤需要。笔者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低温保存细胞损伤原理1 1 低温保存技术是目前生物细胞、组织维持生物活性的最理想保存方法。在低温条件下 ,生物细胞的代谢急速减缓 ,在<- 80℃冰箱…  相似文献   

10.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血越来越受到重视,血液的保存是关键的一环。血液的保存包括红细胞保存、血小板保存、白细胞保存。红细胞的保存方法主要有4℃低温保存、-80℃或-196℃深低温保存,新近兴起的冰冻干燥保存较前两种方法有明显的优势,制品可以室温保存,易于水化,重量大大减轻,便于运输。目前,冰冻保存红细胞已用于临床,冰冻干燥保存正在研究中。本文综述红细胞的保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从技术及应用方面,对芯片实验室在近几年内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综述。介绍了芯片实验室的加工技、基本构造以及常用的几种检测手段,并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临床分析、核酸分析、多肽和蛋白质测定等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男性不育的病因很多,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生精障碍的原因之一,其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从Y染色体微缺失的缺失率、检测意义、检测位点的选择及检测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大血小板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评价ADVIA120血液分析仪对大血小板的检测及大血小板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富含大血小板标本分别用免疫学法、手工法,ADVIA120和Coulter-jt血液分析仪地血小板,以免疫学法结果为参考值,比较手工法,ADVIA120和Coulter-JT与免疫学法的相关性,临床分析290例大血小板标本。结果:3种方法与免疫学法比较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1、0.9306和0.7669;妊娠和恶性肿瘤者大血小板分别占17.9%和20.0%。结论:ADVIA120血液分析仪是目前检测血小板较理想的仪器之一;妊娠和恶性肿瘤病人血中会出现较大的大血小板。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血小板在正常止血过程中十分重要,当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发生变化时,机体易于发生出血或血栓。目前,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日益增加,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等。近年来随着对血小板激活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生物化学、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血小板的方法巳不断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血小板谱抗原,鉴定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和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为血小板血型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人群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PA)-1-HPA-16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资料,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技术对O型血小板供者进行HPA-1-HPA-6、HPA-15分型,筛选合适的供者,组成血小板谱抗原。通过建立的血小板谱抗原,利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鉴定同种免疫反应产生的血小板抗体的特异性。结果从O型血小板供者中筛选出11名供者,建立了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鉴定谱抗原。其可鉴定HPA-1-HPA-6,HPA-15抗体的特异性。在所筛检1 120份样本中,有3例患者检出HPA抗体,其中HPA-4b(Penb)抗体1例,HPA-15a(Govb)抗体2例。结论通过血小板谱抗原鉴定血小板抗体的特异性,对提高临床输注血小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预防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倾听技能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强调,恰当地使用倾听技术,将有利于提高护患沟通的质量、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生养成倾听的态度和习惯是作为一名临床护士首先应强调的。要注重行为层面、认知层面、情感层面三个层面的倾听。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o highlight therapeutic controversies, and present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most recent evidence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 DATA SOURCES: A MEDLINE search from October 1996 until October 2006 was carried out. Pertinent literature was identified and other references identified from the bibliographic citations of the articles identified on MEDLINE. STUDY SELECTION: Articles related to the treatment of HIT including meta-analyses, systematic reviews, critical reviews, randomized and non-randomized trials, as well as case-reports, were review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dilemmas associated with HIT can be overwhelming and call for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in the management of this frequently fatal event. HIT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evidence suggests when heparin is stopped, alternative anticoagulant therapy with one of the newer agents such as lepirudin and argatroban is of benefit in avoiding deaths and morbidity.  相似文献   

18.
The elev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that occurs in 25 to 40 percent of 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s has been proposed as having a role in the ini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We report that both enhanced NO synthesis by ecNOS in afferent arterioles and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IGF-1 receptor can cause glomerular hyperfiltration, and that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ICAM-1 can promote the intraglomerular infiltration of mononuclear cells, which were prevented by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The results of 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铁调素调节细胞铁的外向转运,其表达受机体信号因子(如血清铁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以及炎症、低氧等疾病状态的影响。这些刺激通过肝实质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Ⅰ型跨膜糖蛋白HFE,转铁蛋白受体1和2,铁调素调节蛋白激活BMP-SMAD、JAK-STAT和HIF1等信号通路,改变铁调素基因的转录,调节铁调素的表达水平。但目前对调节铁调素表达的分子机制还不明确。本文从影响铁调素表达的信号因子及参与其表达调控的信号通路两方面入手,对铁调素表达的调节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5例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的参数进行测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脓毒症患儿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脓毒症患儿组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均高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均低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CD62P、CD63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及全身性感染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PLT、MPC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CD62P、CD63的活化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从而促使血小板参数PLT和MPC降低,四者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都可作为为评价脓毒症病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