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屏蔽措施在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设计中的使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介绍了自动气象站的组成结构和雷电侵入到自动气象站系统的几种主要途径,分析了雷电流在信号传输系统中引起的共模过电压和差模过电压对自动气象站设备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个有效的防护手段,即采用铁质金属管对线缆进行完整屏蔽,从而使得雷电对自动气象站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自动气象站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自动气象站的结构,雷电过电压入侵途径及破坏作用。采用了可靠的接地防止雷电反击、屏蔽线缆抗电磁脉冲、电源系统、通信线路和传感器采集器安装电涌保护器抑制雷电过电压,保证了自动气象站正常可靠地运行,提供实时的气象数据并发出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3.
自动气象站雷击电磁脉冲危害分析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尚成 《青海气象》2007,(F06):36-38
分析了自动气象站的雷电过电压强度、入侵途径,探讨现代防雷技术在泊动气象站中的应用,对自动气象站现有的防雷措施提出几点改进办法,以确保自动气象站正常有效地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传统观测仪器已逐步被自动气象观测仪器替代,由于自动气象站仪器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设备,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差,使得自动气象站仪器遭受雷击危害的可能性比建筑物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大的多,可达5倍以上,因此在雷电防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格尔木市气象台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提出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关屹瀛 《黑龙江气象》2003,(2):22-23,25
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气象要素自动观测仪器正大规模的投入业务使用。它将取代使用了近100年的常规观测仪器。由于自动气象站传感器部分放在室外,而监控部分放在室内,使用起来出现抗干扰能力减弱的新问题。奥地利科学家统计表明:1960~1990年,每年由直击雷造成的灾害平均为100起,由感应雷造成的灾害由1960年的98起猛增到1990年的28000起.我国部分省份的自动气象站就是由于没有考虑到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造成了不少经济损失。由此看出,雷电,特别是由雷电感应造成的灾害已不能忽视。自动气象站的雷电及过电压的防护将成为自动气象站安装…  相似文献   

6.
张鹃  徐加民  林卓宏  于东海 《广东气象》2013,35(3):58-60,73
从雷电对架空电力线的作用、雷电流能量对信号线路的耦合、闪电通道空间辐射3个方面分析了闪电电涌对自动气象站的破坏机理,然后以新会某自动气象站为例,提出了防闪电电涌侵入的综合措施,最后得出结论:电涌保护器的安装级别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耐压值来确定;使用具有高磁导率的铁质金属管对线缆进行完整屏蔽能够抑制耦合过电压;闪电通道的空间辐射是防不胜防的,在自动气象站选址时,应尽量参考闪电定位仪数据,避开雷电高发区,从源头上减小雷击概率。  相似文献   

7.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这一特点使场地内仪器设备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增加了雷击的危险。虽然场地内均有较大型的避雷设施防止直击雷,但电子仪器设备和通讯线路都很容易受到雷电流所形成的感应雷电过电压波影响,引发自动气象站设备故障。现以DZZ4型自动气象站为例,阐述地面气象观测场遭遇雷击后,如何按故障处理流程,有序和快速地排查并维修自动气象站。  相似文献   

8.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防雷接地制式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门市某自动气象站共用地网为例,把现场采集的数据和从广东省闪电定位仪获取的数据巧妙运用到计算暂态过电压公式中,分别计算了风向风速传感器、采集器、变送器在不同雷电流幅值下的暂态过电压值,并把此值与设备耐压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两地网选择独立还是共用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自动站气象站防雷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自动气象站属于高科技微电子装置,如不进行雷电防护,很容易遭受雷电损害。本文通过西宁市大通县气象局自动气象站雷击事故为例,对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套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10.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防雷常见问题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设备室外的工作环境,耐受雷电电涌的脆弱性,部分台站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是近年来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在实施了防雷安全保护措施后仍频遭雷击侵害的根本原因。通过查找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防护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在全面分析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设备防雷性能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影响人工站与自动站水汽压差值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人工观测气象站与自动站水汽压差值产生原因,利用全国134个1年的基准气象观测站逐时气压、干球气温、湿球温度等资料,分别采用人工站和自动站水汽压计算公式,模拟了本站气压、干球温度、湿球温度、自动站气温、相对湿度等要素产生一增量时,水汽压所对应变化量随各要素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影响水汽压差值与其主导因子定量关系。通过实际观测资料的数据模拟分析,气压和干球温度的系统误差对人工与自动观测站的水汽压差值影响很小,而自动站的相对湿度和气温对水汽压差值影响较大,其中相对湿度的影响最明显。当自动站的相对湿度或气温的系统误差为一固定值时,水汽压差值变化幅度随气温大小变化,气温越高,水汽压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区域自动气象站无线传输双卡通讯模块试制,再通过通信软件技术,实现通信模块双卡自动备份并自适应4G、3G和2G信号,解决因单个通讯运营商基站故障导致的传输不通畅问题;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传输及时率。  相似文献   

13.
极端环境下自动气象站数据远程传输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在我国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极端环境下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系统的构建和可靠性设计;通过分析和比较目前国内常用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通信方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珠峰地区的极端自然条件,提出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来实现在珠峰大本营及周边地区建立自动气象站,设计了适应于“北斗”系统的通信控制系统及通信方案;分层思想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维护性;综合采用重连、回执、重发、校验等机制保障了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广西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的便捷化,提出一种区域自动气象站综合测试系统,适于测试DSD14型自动站、山洪自动站(CAWS100型)、多要素区域自动站(四要素站、五要素站、六要素站、七要素站或海岛站、应急移动气象站等),包括采集器测试、通信模块(宇能模块与宏电模块)测试、前置机测试、外置气压传感器测试等,满足日益增长的故障诊断需求,具有快速、准确、实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自动气象站,它是针对小机场、直升机场和无人值守的飞机跑道而设计的独立天气观测和报告系统,可以测量全部标准的航空天气参数和生成精确实时的天气报告。  相似文献   

16.
孙敏 《内蒙古气象》2011,(6):82-84,128
利用汛期2011年5—8月逐日20时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对人工和自动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及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数据很接近,自动观测数据可以准确反映当地汛期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其次给出了自动观测数据的修正方程,为今后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台站人员对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运行保障能力,基于2017—2020年江西省93个台站新型自动站设备的省级维修保障档案,将新型自动站仪器系统故障设备进行归纳分类,分析了故障诊断的逻辑方法,厘清故障现象与故障设备的关联性,归纳"现象—故障件—处理方法"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型自动站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系统包括硬件模块和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硬件模块实时检测自动站采集器的运行状态参数;无线通讯模块实现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短距离远程通讯.软件程序安装在值班机房,实现远程控制、故障状态显示、智能诊断、记录存档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1年2月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试点双套自动观测气象站(A站和B站)和黟县本站(Z站,自动站)的气象要素(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湿度、地温等)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自动气象站仪器换型后数据的连续性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评估的内容为:数据的完整性和差异性,其中,差异性通过均值、标准差、误差率、粗差率和一致率得到体现。评估的结果表明:1)双套自动站观测数据的可靠性较好,大多数要素接收率高达100%,B站湿度接收率较低,只有83.3%,是由于B站的相对湿度传感器故障造成的;2)双套站观测的多要素有较好的一致性,但AB、AZ的地温差值和AB的气压差值一致率较低,部分要素差值存在少量的奇异值;3)T-检验表明,双套自动站的观测数据与历史序列无显著差异,连续性很好;4)双套自动站可用于气象业务观测,但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并行运行,以便日后更好地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订正。  相似文献   

19.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XYZ06型地面遥测气象仪的基础上,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研制了一套气象要素自动采集与处理系统,替代了该气象仪的数据采集器和数据预处理器的功能,可进行温度、湿度的采集、处理、显示、保存和发送.插入该气象仪终端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卡ACL-8216能与气象仪的观测业务软件通讯,通讯命令字及其意义可实时显示于屏幕上.该虚拟气象数据采集器可方便地应用于自动气象站的教学实践,并可大大降低实验的设备费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动气象站实时测量的气温、平均风速、空气相对湿度3个气象要素作为基本参数,确定自动气象站风传感器冻结、融化的气象指标临界值,通过PC机RS232通讯接口和ATmega8型单片机、光电隔离驱动等电路控制风传感器防冻加热装置的自动运行,从而达到自动气象站风传感器防冻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