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程丽娜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05-150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防治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近3年来在我院门诊产前检查并住院的产妇进行筛查,确定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1124例(试验组),无高危因素的产妇2265例(对照组),试验组予以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后出血例数及出血控制时间。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产后出血后试验组在3 h内控制出血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防治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肯定,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在进行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的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的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均好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好,能有效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例产后出血产妇,分析其产后出血原因,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加强产前、产时、产后护理措施,15例产后出血产妇全部治愈。结论在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产后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6120例妊娠病例中发生产后出血80例,占1.31%,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产次、胎儿体重、流产次数,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80.0%。结论:临床中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有较多种,实践中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临床预防处理、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产科收治的足月产妇102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平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行产科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并分析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果 :干预组的产后出血率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13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63.6%)、胎盘因素(27.3%)、软产道损伤(18.1%)以及凝血功能障碍(9.0%).结论 :宫缩效果较差是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助产士护士在实施护理干预时,需加强产科预见性护理,以降低产后出血风险,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出血治疗有效率及产妇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护理方式不同,研究比较护理结果的临床情况。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有效率及满意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的相关临床症状得以解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的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了解和解决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实施有关的急救护理后,可以提高产后出血产妇的满意度,适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我院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探讨最佳的护理方法与健康教育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护理及其健康教育。结果:我院产后出产妇通过临床亲身护理与健康教育,产后出血产妇均缓解后出院。结论:精心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产妇中至关重要,对预防产后出血缓解出血起到良好作用,可提高产妇的产后身体各器官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产后出血原因和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救治策略。方法从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进行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中抽取出80例,从产妇的孕产史、分娩孕周、分娩形式、分娩年龄、新生儿体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产妇年龄越大其产后出血率越高。阴道助产和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剖宫产。在分析8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中发现产道裂损和宫缩乏力等相关危险因素都会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结论当产妇具有上述的相关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则必须加强管理产妇的孕期保健及高危妊娠,并对产妇进行产前指导,对高危因素进行定期筛查,积极干预,确保产妇顺利安全分娩。因为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比较广泛,所以比较对产妇产前进行积极的检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优质系统的产后护理,降低出血率,提高产妇和胎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发生产后出血的40例产妇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20例和常规护理组20例,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产后24h的出血量及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让产妇对护理质量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2012年1月到2015年5月选择在我院进行住院诊治的高危产妇56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在分娩期由单一责任护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分娩期由责任护理团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顺产率为57.1%,对照组为28.6%,观察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6%和21.4%,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产后出血产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在危重产妇分娩期的应用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提高自然分娩率,有利于护理工作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选取107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后出血产妇,并进行研究,观察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结果产后出血原因中72.9%是由于宫缩乏力,17.7%是胎盘滞留,7.5%是软产道损伤,1.9%是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产后出血的比率是剖宫产分娩是5.3%,阴道分娩是2.2%。结论分析掌握产后发生出血的因素,并依据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产后发生出血的几率,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有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切口感染率。结果:干预组产后出血及切口感染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干预组总发生率9.5%,低于对照组的33.3%(χ2=6.5641,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是保证护理效果的关键,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联合护理干预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9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实施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筛查产后出血高危产妇,并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42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169例观察组产妇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共筛查高危产妇48例,占28.4%,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临床灵敏度为39.6%,临床特异度为98.3%。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发生产后大出血的74例产妇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产妇的胎儿数≥2、胎盘残留、前置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经护理干预后,74例产后大出血孕妇死亡1例(89.19%),66例成功止血(9.46%),7例行子宫切除(1.35%)。结论:产妇分娩中多种因素可引起产后大出血,临床中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降低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改善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产后出血的98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观察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51例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产妇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的护理中有重要意义,可减少产妇的出血时间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预性护理在预防产后出血和调节产妇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3月一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入院时和分娩后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产后出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实施干预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紧张情绪,并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宁陵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产妇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时、产后2 h及12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失眠、头昏及尿潴留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阴道分娩产妇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抑制产后出血现象,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分娩后的身体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到2013年来我院进行生产的64例产妇,分析其产后出血的情况,将这些数据汇总成表格。结果: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与其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合理地实施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结论: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的最直接因素,其可能导致产妇出现休克和贫血,甚至死亡。因此,在生产前要对产妇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排除其抑郁情绪,在手术中也要密切监护其各项生命体征,充分保护其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况和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在妇产科分娩的98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所有初产妇采取了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将护理干预后初产妇焦虑抑郁评分、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及24小时内产妇平均出血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98例初产妇的平均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较低,结果表明初产妇的心理状态良好;同时98例初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12.6±24.8)ml,其中仅有2例产妇发生了轻微产后出血现象,通过及时采取相关处理,使出血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针对初产妇给予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使产妇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该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对其进行干预的措施,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相应的临床干预,总结其出血原因,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多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及软产道受损等。结论:在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时,医务人员应根据其出血量等多方面因素,准确判断其出血原因,并对其及时进行止血,同时配合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其在围产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